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体SLCO1B1 rs2291075位点多态性对肝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剂量校正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懿 王让让 +1 位作者 王兆文 樊军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268-1275,共8页
目的:探索肝移植术后早期SLCO1B1 rs2291075基因型对他克莫司(FK506)剂量校正谷浓度(dose-corrected trough concentration,C/D,ng·mL-1·mg-1·kg-1)的影响作用。方法: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对210例肝移植受体及其供... 目的:探索肝移植术后早期SLCO1B1 rs2291075基因型对他克莫司(FK506)剂量校正谷浓度(dose-corrected trough concentration,C/D,ng·mL-1·mg-1·kg-1)的影响作用。方法:利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对210例肝移植受体及其供体进行SLCO1B1 rs2291075位点以及FK506代谢经典生物标志物CYP3A5 rs776746位点基因分型,分析多态性与FK506代谢表型C/D值的相关性。根据肝功能恢复和C/D值变化情况,肝移植术后早期分为恢复期(1~14 d)和平稳期(15~28 d),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供体和受体CYP3A5 rs776746联合分析可将FK506代谢表型区分为快(EM)、中(IM)、慢(PM)代谢3组,形成E-I-P分型体系。受体SLCO1B1 rs2291075 CC、CT+TT基因型患者C/D值在术后恢复期(P=0.0195)和平稳期(P=0.0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供体SLCO1B1 rs2291075基因型与FK506 C/D值无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FK506日剂量、总胆红素、E-I-P分型和受体SLCO1B1 rs2291075进入恢复期FK506剂量C/D值预测模型;而在平稳期,受体SLCO1B1 rs2291075未能进入C/D值多因素预测模型。PM亚组分析,排除供体和受体CYP3A5 rs776746影响后,受体SLCO1B1 rs2291075基因型在术后恢复期和稳定期均是FK506 C/D值的独立影响因素(P分别为0.030,0.040)。结论:受体SLCO1B1 rs2291075位点可能是影响肝移植早期FK506 C/D值的新遗传位点,其与供体和受体CYP3A5 rs776746基因型相结合,有助于形成精准用药指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他克莫司 CYP3A5 SLCO1B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与肝病:肝移植的新时代 被引量:3
2
作者 沃琪 任咪 +1 位作者 张金彦 徐军明 《肝脏》 2019年第11期1227-1228,共2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根据病情进程可分为单纯性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美国国家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移植受者科学登记处(OPTN/SRTR)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丙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根据病情进程可分为单纯性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美国国家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移植受者科学登记处(OPTN/SRTR)的最新年度报告显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不再是肝移植最常见的指征,取而代之的首要指征是“其他/未知病因”的肝病,最终因为该指征而接受肝移植的人数也最多 [1] 。而大多数被归类为其他/未知肝病的病例就是NAFLD。标志着肝移植适应证正向以NAFLD为主的非传染性肝脏疾病时代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肝病 脂肪变性 移植受者 丙型肝炎病毒 脂肪性肝炎 肝移植 NAF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对意外胆囊癌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田雾 丁海华 +1 位作者 于洋 孙红成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探讨Ki-67对意外胆囊癌(UGC)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41例UGC患者,收集胆囊癌的病理分期(TNM分期)、手术方式、胆囊癌组织标本中Ki-67表达水平、术后随访UGC患者的生存时间,对TNM分期、手术方式、胆囊癌组织标本中Ki-67... 目的:探讨Ki-67对意外胆囊癌(UGC)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41例UGC患者,收集胆囊癌的病理分期(TNM分期)、手术方式、胆囊癌组织标本中Ki-67表达水平、术后随访UGC患者的生存时间,对TNM分期、手术方式、胆囊癌组织标本中Ki-67表达水平与UGC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1~158月的41例UGC患者中,术后存活1年以上共计29例(29/41,70.73%),3年以上共计18例(18/41,43.90%),5年以上存活8例(8/41,19.5%);单因素分析显示,UGC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与肿瘤分期和手术方式显著相关,5年生存与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和Ki-67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和肿瘤分期与1年生存显著相关,肿瘤分期和3年生存呈显著负相关,肿瘤分期和Ki-67与5年生存呈显著负相关。结论:UGC患者胆囊切除标本中Ki-67表达越低,术后的5年生存率越高,Ki-67表达水平对UGC术后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意外胆囊癌 胆囊癌根治术 KI-67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益生菌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和肝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懿 方芳 +1 位作者 黄浩 陈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和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165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传统机械性肠道准备组(MBP组,n=55)、无肠道准备组(NBP组,n=...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和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165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传统机械性肠道准备组(MBP组,n=55)、无肠道准备组(NBP组,n=55)和益生菌肠道准备组(PBP组,n=55)。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术后发热情况,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1、3、5日感染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5日,PB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MBP组(P=0.012)和NBP组(P=0.029)。术后第3日、第5日PBP组谷丙转氨酶水平较MBP组和NBP组显著降低(术后第3日:P=0.040,P=0.036。术后第5日:P=0.002,P=0.019)。结论·口服益生菌肠道准备有助于减轻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加快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肠道准备 益生菌 术后感染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肝分配合理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涛 李蕾 +1 位作者 张金彦 徐军明 《肝脏》 2019年第7期739-739,755,共2页
肝移植(LT)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LT技术不断成熟,疗效不断提高,供体短缺问题更趋突出。如何合理分配极度稀缺的供体器官,是移植界始终存在的挑战与难题。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s)评分自2002年以来一直是国际上广为采用... 肝移植(LT)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LT技术不断成熟,疗效不断提高,供体短缺问题更趋突出。如何合理分配极度稀缺的供体器官,是移植界始终存在的挑战与难题。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s)评分自2002年以来一直是国际上广为采用的肝移植供体分配模型,但MELDs由于仅参考3项实验室指标:肌酐、总胆红素和INR,在临床应用中已显示出一定局限性。在此,我们以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酒精性肝炎(AH)为例,对目前肝移植供体器官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伦理和实践的角度展开讨论并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器官 酒精性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 移植供体 总胆红素 肝移植 分配制度 M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离体手术并自体移植的适应证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蕾 汪涛 徐军明 《肝脏》 2019年第2期121-122,共2页
近几十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离体手术的概念也不断演变,涉及器官整体切除、体外冷保存条件下病变切除(或修复)和器官重建以及部分器官再植。1963年,James Hardy报道了首例高位输尿管损伤病例的离体手术;1988年,Pichlmayr等首次... 近几十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离体手术的概念也不断演变,涉及器官整体切除、体外冷保存条件下病变切除(或修复)和器官重建以及部分器官再植。1963年,James Hardy报道了首例高位输尿管损伤病例的离体手术;1988年,Pichlmayr等首次尝试离体肝肿瘤切除和自体肝移植。这些报道展示了处理常规手术不可切除的肝肿瘤的新方式,外科医生在进行离体手术时,可在无出血的手术视野下操作,更充分地暴露关键解剖结构,在避免器官缺血损伤的同时实现更完整的肿瘤切除和有效的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手术 离体 自体移植 肝脏 器官移植技术 适应证 肿瘤切除 自体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黄热病引发的暴发性肝炎
7
作者 李蕾 汪涛 徐军明 《肝脏》 2019年第5期495-496,共2页
自2017年7月以来,黄热病(Yellow fever,YF)在巴西持续流行,至2018年5月,不到一年间登记确诊病例1266例,死亡病例415例。YF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自限性,重者则表现为致命性。约10%~15%的患者出现ALF,病死率约40%~50%[1],表现为... 自2017年7月以来,黄热病(Yellow fever,YF)在巴西持续流行,至2018年5月,不到一年间登记确诊病例1266例,死亡病例415例。YF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自限性,重者则表现为致命性。约10%~15%的患者出现ALF,病死率约40%~50%[1],表现为凝血障碍致无法控制的出血、急性肾损伤和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肝炎 黄热病 移植治疗 引发 急性肾损伤 确诊病例 死亡病例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登革热引发的急性肝衰竭
8
作者 曹婉悦 李蕾 +1 位作者 汪涛 徐军明 《肝脏》 2020年第1期19-19,23,共2页
登革热(DF)是全球最常见的蚊媒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世界上每年发生约25万例登革出血热,每年死亡人数约25000例,DF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登革热(DF)是全球最常见的蚊媒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世界上每年发生约25万例登革出血热,每年死亡人数约25000例,DF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DV感染后患者因年龄和免疫状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肝脏受累损伤程度也表现不一,可从轻度损伤(转氨酶升高)到急性肝衰竭(ALF)[2]。登革热相关的ALF在成人中发生率很低,但具有致命性[3]。多种机制可能参与DF导致的肝功能障碍,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和休克期间肝脏灌注减少所致的低氧损伤。对于DF引起的ALF,原则上应按ALF常规处理[3]。最近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报道1例登革热引起ALF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登革出血热 肝功能障碍 病毒性出血热 轻度损伤 登革病毒 登革热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的手术方式及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田雾 顾海涛 +6 位作者 王莹 张航 孙红成 黄力 陈国庆 彭志海 钟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联合门静脉(portal vein,PV)/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切除重建治疗胰腺癌并PV/SMV受侵的手术方式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联合门静脉(portal vein,PV)/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切除重建治疗胰腺癌并PV/SMV受侵的手术方式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1例胰腺癌并侵犯PV/ SMV患者(A组)与同期62例PV/SMV未受侵犯的胰头癌患者(B组)行PD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两组患者均无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侵犯。A组行PD术同时切除受侵的PV/SMV血管并重建,B组仅行PD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时间。结果A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9.2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57.1%(12/21),2年以上生存率28.6%(6/21),3年及以上生存率14.3%(3/21);B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9.4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58.1%(36/62),2年以上生存率30.6%(19/62),3年及以上生存率14.5%(9/62),两组术后1、2、3年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癌并PV/SMV受侵,行PD联合PV/SMV切除并血管重建是安全可行的,其手术重建方式根据受侵血管位置、长度来确定,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时间与PV/SMV血管未受侵胰头癌PD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胰头癌并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部同时受侵的血管重建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雾 顾海涛 +3 位作者 孙红成 黄力 陈国庆 钟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总结胰头癌并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汇合部同时受侵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联合PV和SMV/SV汇合部切除并血管重建这一特殊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3月收治了1例胰头癌并PV和SMV... 目的总结胰头癌并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汇合部同时受侵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联合PV和SMV/SV汇合部切除并血管重建这一特殊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3月收治了1例胰头癌并PV和SMV/SV汇合部同时受侵的患者,根据术前CT检查所示的肿瘤与血管浸润程度判断为Loyer E型。SMV/SV汇合部受侵部分位于SV/SMV汇合部的右侧壁,浸润深度向下未超过SV/SMV汇合部最低点。行PD联合受侵的PV和SMV/SV汇合部右侧部分切除(SMV/SV汇合部右侧部分弧形切除),保留SMV/SV汇合部左侧部分,然后使用人造血管行PV和SMV/SV汇合部残端吻合。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共计380 min,出血量约200 mL,PV、SMV及SV的阻断时间分别为35、30及30 min,术后无胰瘘、胆汁漏、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人造血管感染、血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患者于术后第12天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上腹部CT血管造影(CTA)见人造血管通畅良好;术后3、6、9及12个月电话随访未诉明显不适;术后12个月复查胸腹部CT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复查肝功能正常。结论对胰头癌并PV和SMV/SV汇合部同时受侵者,行PD联合PV和SMV/SV汇合部右侧部分切除,保留SMV/SV汇合部左侧部分,再对PV断端行人造血管重建,这是一种特殊的吻合方法,减少了SV单独重建吻合口,从而缩短了PV阻断时间,缩短肝脏缺血时间,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快速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人造血管重建术 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原文传递
新辅助治疗序贯改良Appleby手术治疗胰体癌1例
11
作者 陈德盛 朱齐 +5 位作者 巢家硕 解学乾 王静珏 唐忠 王兆文 孙红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患者女性,63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1周”于2020年3月23日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患者3 d前于外院体检时发现胰腺颈体部占位。入院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既往史无特殊。患者神清,精神可,食欲差,睡眠一般,二便无特殊,体重... 患者女性,63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1周”于2020年3月23日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患者3 d前于外院体检时发现胰腺颈体部占位。入院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既往史无特殊。患者神清,精神可,食欲差,睡眠一般,二便无特殊,体重无明显减轻。肿瘤标志物检查:CA19-9371.3 U/ml、CA12548.7 U/ml、CA242166.77 U/ml、CA5095.81 U/ml、癌胚抗原8.86μg/L,均高于正常值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值上限 阳性体征 新辅助治疗 CA242 上海交通大学 癌胚抗原 胰体癌 胰腺占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