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动态血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辉 马南 +9 位作者 汪年松 简桂花 王锋 范瑛 俞岗 薛勤 高许萍 李青 陈海冰 贾伟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由糖尿病(DN)肾病和非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62例符合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的DN患者,均无肾脏替代治疗。观察其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与152例年... 目的:分析比较由糖尿病(DN)肾病和非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62例符合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的DN患者,均无肾脏替代治疗。观察其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与152例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匹配的非糖尿病的CKD患者的动态血压结果相比较。结果:在对62例DN患者和152例非糖尿病CKD患者动态血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1)DN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DN组。(2)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夜间血压下降率普遍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N组收缩压负荷均显著高于非DN组。(4)DN组非杓型节律的发生率为90.3%,非DN组为81.6%,两组血压节律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非DN组和DN组24 h尿蛋白量与夜间收缩压均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中晚期DN患者收缩压控制较非糖尿病的CKD患者更差,血压非杓型节律现象比较普遍。夜间收缩压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 动态血压监测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标准下糖尿病前期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贺星星 马晓静 +6 位作者 应令雯 朱玮 顾程晨 唐峻岭 王煜非 包玉倩 周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0-947,共8页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处置能力。方法·共纳入1 317例研究对象,其中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382例,糖尿病前期935例。依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前期...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处置能力。方法·共纳入1 317例研究对象,其中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382例,糖尿病前期935例。依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将糖尿病前期人群分为7个亚组。以稳态模型分析(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来评估基础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HOMA-β)及胰岛素敏感性(HOMA-IR),以0~12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for insulin/area under curve for glucose,AUC_(INS120)/AUC_(GLU120))来评估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以Cederholm公式计算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来评估糖负荷后胰岛素敏感性。计算血糖处置指数(disposition index,DI)来反映血糖处置能力。结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最常见的类型为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合并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合并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_(1c),HbA_(1c))5.7%~6.4%,其次为单纯IGT,而单纯IFG占比最低。单纯HbA_(1c) 5.7%~6.4%组胰岛素敏感性优于单纯IFG、单纯IGT、IFG合并IGT亚组(均P<0.05),胰岛β细胞功能与其他亚组类似。单纯HbA_(1c) 5.7%~6.4%组DI约是单纯IGT及IFG合并IGT组的1.5倍(均P=0.000),与单纯IF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IFG、IGT还是IFG合并IGT人群,如合并HbA_(1c) 5.7%~6.4%,则其胰岛β细胞功能或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下降。结论·新标准下不同类型糖尿病前期人群存在明显异质性,HbA_(1c) 5.7%~6.4%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作为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敏感性 糖化血红蛋白 处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肾病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锋 李文卉 +4 位作者 汪年松 程东生 包玉倩 周健 贾伟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状态。方法:应用CGMS对3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和15例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连续3d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DN组与单纯DM组相比,其MBG、MIN、>7.8AUC及PT、&g...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状态。方法:应用CGMS对3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和15例单纯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连续3d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DN组与单纯DM组相比,其MBG、MIN、>7.8AUC及PT、>11.1AUC及PT和MOD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DN组较对照组的中、晚餐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DN组具有较明显的餐后高血糖。结论:DN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较单纯DM水平高,高血糖持续时间长,日间血糖波动性大,处于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状态,餐后明显高血糖。应用CGMS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能使临床医生详细地了解2型DN患者血糖波动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绪枫 王筱霞 +6 位作者 汪年松 王锋 田寿福 陈玉强 张栋梁 李青 陈海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12-14,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2种剂量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STZ(链尿佐霉素,60mg/kg)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DM组)、舒洛地特10mg·kg-1·d-1组(S10组)、舒洛地特20mg·kg-1·d-1... 目的:探讨2种剂量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STZ(链尿佐霉素,60mg/kg)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DM组)、舒洛地特10mg·kg-1·d-1组(S10组)、舒洛地特20mg·kg-1·d-1组(S20组)、氯沙坦30mg·kg-1·d-1组(L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正常对照组(N组)。干预12周后测体重、24h尿白蛋白定量、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及肾重,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同N组相比,DM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增加(P<0.01),病理改变较明显。同DM组相比,治疗组(S10、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或P<0.01),但血肌酐及尿素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S10组相比,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显示治疗组较DM组病理变化减轻,尤以S20及L组病变减轻明显。结论:舒洛地特可对糖尿病大鼠有肾脏保护作用,而20mg·kg-1·d-1较10mg·kg-1·d-1的剂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洛地特 糖尿病 白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杰 刘芳 +4 位作者 曾辉 赵珺 赵俊功 包玉倩 贾伟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检测52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按其结果分为:A组(ABI≥0.9)、B组(ABI<0.9且≥0.7)、C组(ABI<0.7且≥0.4)、D组(ABI<0.4),比较各组临床症状...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检测52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按其结果分为:A组(ABI≥0.9)、B组(ABI<0.9且≥0.7)、C组(ABI<0.7且≥0.4)、D组(ABI<0.4),比较各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分析ABI与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血管病变症状者占46.74%,ABI异常者(<0.9,B、C、D组)占17.24%;ABI正常者(≥0.9,A组)与C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间歇性跛行47.83%、疼痛23.91%、皮肤发凉17.39%、溃疡26.09%、坏疽4.35%,A组分别为9.95%、24.31%、14.58%、5.56%、0。4组年龄、病程、运动强度、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饮食控制、静脉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BI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呈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及年龄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对于无症状性血管病变筛查有良好作用;但ABI正常(≥0.9)人群中,仍有部分有血管病变症状表现,对于病程长、高龄或高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应当重视,应进一步进行血管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周围血管病变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芳 赵珺 +4 位作者 赵俊功 李力 李青 张锋 贾伟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2期1058-1061,1069,共5页
目的:了解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血管多普勒超声结果,将8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和不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下肢动脉病... 目的:了解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血管多普勒超声结果,将8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和不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LEAD+组年龄、病程、收缩压(SP)、空腹血糖(FPG)、超敏C反应蛋白(sCRP)、尿素氮(BUN)、Lp(a)水平较LEAD-组明显增高,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降低;两组的舒张压(DP)、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脂蛋白E(ApoE)、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与年龄、病程、FPG和SP、sCRP、Lp(a)、BUN呈正相关,而与GFR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依次为年龄、SP、Lp(a)、FPG、GFR、BUN和病程。结论:年龄、SP、Lp(a)、FPG、肾脏病变和病程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3
7
作者 贾伟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3期233-236,共4页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又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通常指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IR是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并伴随着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其在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疾病中亦可存在。IR发生...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又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通常指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IR是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并伴随着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其在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疾病中亦可存在。IR发生的部位主要是外周组织(肌肉和脂肪)和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老年糖尿病的防治 被引量:1
8
作者 贾伟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9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前全世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行列。随着我同城乡居民生活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改善,人均寿命已升至73岁,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到200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 目前全世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行列。随着我同城乡居民生活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改善,人均寿命已升至73岁,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到200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25年将占20%。而在上海,2006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1%,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其中以医疗问题尤为突出。老年人群中60%~70%有慢性病,且为多种疾病并存,与非老年人群相比,其伤残率为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 防治 医疗问题 老年人群 卫生水平 城乡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APJ系统在1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发病中的作用
9
作者 张栋梁 王筱霞 +5 位作者 汪年松 杨绪枫 陈玉强 田寿福 王锋 贾伟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299-302,378,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AT1,apelin-APJ)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AT1,apelin-APJ)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N)、apelin干预组(T)。于应用apelin-13前、后4周,8周,12周测定三组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量、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应用apelin-13前和12周时采血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PJ受体和AngⅡ相关的1型受体(AT1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与DN组比较,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下降。N组与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肾组织APJ受体和AT1R的蛋白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elin-APJ系统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其可能通过拮抗AngⅡ-AT1R的作用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C6A及其糖稳态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婧 包玉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1,共4页
G蛋白耦联受体C家族6组A(GPRC6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可与多种配体如钙离子、碱性氨基酸、骨钙素、睾酮等结合发挥生理作用,并参与机体的糖稳态调节。GPRC6A缺失可能引起糖代谢失衡。深入研究GPRC6A及其糖稳态调节作用... G蛋白耦联受体C家族6组A(GPRC6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G蛋白耦联受体,可与多种配体如钙离子、碱性氨基酸、骨钙素、睾酮等结合发挥生理作用,并参与机体的糖稳态调节。GPRC6A缺失可能引起糖代谢失衡。深入研究GPRC6A及其糖稳态调节作用可能为糖尿病提供一个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C6A 糖稳态 G蛋白耦联受体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与糖脂蛋白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洁 包玉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8-1381,共4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功能是调节胆汁酸平衡。近年来研究发现FGF19在糖脂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肝脏糖原与蛋白质合成,抑制糖异生及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合成。随着对FGF19研究的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功能是调节胆汁酸平衡。近年来研究发现FGF19在糖脂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肝脏糖原与蛋白质合成,抑制糖异生及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合成。随着对FGF19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胆汁酸 糖脂代谢 蛋白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tRNAh^Leu(UUR)A3243G突变糖尿病的多系统临床特征与基因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从容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33-336,共4页
线粒体基因tRNAh^Leu(UUR)A3243G突变(mt.3243A〉G突变)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属于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典型临床特点为年轻发病、体型消瘦、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进行性衰退、伴听力损害、呈母系... 线粒体基因tRNAh^Leu(UUR)A3243G突变(mt.3243A〉G突变)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属于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典型临床特点为年轻发病、体型消瘦、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进行性衰退、伴听力损害、呈母系遗传规律,但由于线粒体DNA突变的细胞杂胞质性,该病临床表现呈明显异质性。随着突变筛查、基因诊断技术的提高,完善mt.3243A〉G突变糖尿病多系统精确评估方法,已成为糖尿病精准医学之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基因诊断技术 G突变 临床特征 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系统 线粒体DNA突变 特殊类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睡前血糖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鸣 周健 +2 位作者 包玉倩 陆蔚 贾伟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2期2962-2966,共5页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CSⅡ)治疗期间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257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156例,女101例,糖化血红蛋白(10.9...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CSⅡ)治疗期间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257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156例,女101例,糖化血红蛋白(10.97±2.11)%,糖化血清白蛋白(31.88±7.51)%,入院后予胰岛素泵治疗同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根据CGMS监测结果中是否出现夜间低血糖事件分为低血糖组和无低血糖组,分析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关系.结果 (1)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全天平均血糖(9.66±2.00)mmol/L,血糖标准差(2.98±1.03)mmol/L,血糖水平最高出现在早餐后(11.62±3.07)mmol/L,最低出现在夜间(8.06±2.43)mmol/L.(2)CGMS监测显示胰岛素泵治疗初期有118例患者共发生了243次低血糖事件,其中128次发生于夜间.(3)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睡前血糖预测夜间低血糖,当睡前血糖为5.9 mmol/L时约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54.8%,特异度为77.8%.阳性预测值为44.3%,阴性预测值为84.2%.结论 (1)CGMS监测显示胰岛素泵治疗初期血糖波动仍较大,约1/2患者检出发生一次以上低血糖事件.(2)睡前血糖〈5.9 mmol/L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低血糖症 血糖自我监测 胰岛素泵
原文传递
住院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与血糖控制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7
14
作者 于浩泳 包玉倩 +2 位作者 张磊 潘洁敏 贾伟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血清白蛋白(GA)对血清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募集29例正常糖耐量(NGT)个体及37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良好(〈6.5%)、尚可(6.5%~7.5%)、控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血清白蛋白(GA)对血清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募集29例正常糖耐量(NGT)个体及37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良好(〈6.5%)、尚可(6.5%~7.5%)、控制差(〉7.5%)3组。比较4组CA199水平;分别计算HbA1c和GA与CA199的相关性;以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BG),HbA1c、CA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各变量对CA199的影响程度。结果(1)HbA1c控制差组的CA199水平显著高于HbA1c尚可及良好组;(2)HbA1c与CA199相关(r=0.394,P=0.000),GA与CA199相关(r=0.381,P=0.000);(3)回归分析显示HbA1c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364(P=0.000)。结论(1)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控制尚可及良好的患者;(2)CA199与FBG、餐后2h血糖、HbA1c及G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3)HbA1c是影响CA199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CA199升高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CA-19-9抗原 糖化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李青 潘洁敏 +5 位作者 马晓静 包玉倩 唐峻岭 袁巧英 陆惠娟 贾伟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813-1816,共4页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GA)联合检测在筛查糖尿病(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为明确DM诊断而就诊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接受DM筛查共1480例,男677名、女803名。平均年龄(52...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GA)联合检测在筛查糖尿病(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为明确DM诊断而就诊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接受DM筛查共1480例,男677名、女803名。平均年龄(52.7±15.2)岁,研究对象空腹10h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HbA1c水平,采用液态酶法测定GA水平。结果(1)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本组研究人群糖耐量正常组(NGT)562名、糖调节受损组(IGR)411名、新诊断DM患者组507例。HbA1c、GA水平在NGT、IGR、DM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GA呈正相关(r=0.75,P〈0.01)。HbA1c与OGTT中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h血糖(2hPG)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0.78,P〈0.01)。GA与OGTT、FPG、2hPG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0.75,P〈0.01)。(3)以OGTT为诊断DM的金标准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HbA1c、GA对DM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81,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识别DM的最佳切点为6.1%。(4)联合HbA1c 6.1%、GA17.1%为切点筛查DM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单用HbA1c 6.1%或GA17.1%的标准(94.7%比81.1%、88.4%均P〈0.01)。结论HbA1c和GA的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DM的筛查效率。当HbA1c 36.1%或GA≥17.1%时应进一步行OGTT以明确有无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白蛋白
原文传递
α-硫辛酸对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芳 张扬 +4 位作者 杨明 刘波 沈英娣 贾伟平 项坤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8期2706-2709,共4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和症状筛选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病人95例,测定基线时的血清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CRP 等水平后,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和症状筛选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病人95例,测定基线时的血清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CRP 等水平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2):ALA 600 mg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14 d;对照组(n=43):丹参20 ml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14 d。分别于用药前、用药7 d、14 d 进行症状总评分(TSS)、MNSI及症状改善程度的评估并记录。结果 50例治疗组和43例对照组病人完成了研究。ALA 治疗7 d时,TSS 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而反映体征的 MNSI 评分变化不大;ALA 治疗14 d后,TSS 及 MNSI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1),且 TSS 较同组用药7 d 时有进一步下降(P<0.05),病人的麻木、刺痛、烧灼感等感觉性症状评分也比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病人总体满意度为90%,而对照组仅13.95%对疗效满意(P<0.01)。治疗组有1人在用药2 d 时轻微胸闷,其余无明显不适反应。结论 ALA 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病变,且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糖尿病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糖尿病足的机制 被引量:32
17
作者 何蕊 刘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2536-2538,共3页
糖尿病足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为糖尿病四大并发症之一。它是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的共同结果。糖尿病足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 糖尿病足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为糖尿病四大并发症之一。它是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的共同结果。糖尿病足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足发病最重要的始动危险因素之一,而感染、缺血则是影响糖尿病足溃疡能否愈合及截肢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溃疡 外周血管病变 下肢神经病变 足部感染 发病机制 下肢远端 神经异常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smad3蛋白的水平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凯锋 寇静鑫 +3 位作者 陆俊茜 张磊 于浩泳 陈海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smad3蛋白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及其与DN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并根据尿标本白...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smad3蛋白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及其与DN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并根据尿标本白蛋白与肌酐比率(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11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114例、大量白蛋白尿组即DN组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中smad3水平。同时测定人体参数及相关生化指标包括年龄、血压、体质指数(BMI)、血糖、血脂、尿白蛋白/肌酐(UACR)、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根据免散瞳眼底照相结果进行评估,将58例DN患者分为不伴DR组(25例)和伴DR组(33例)。结果(1)2型糖尿病组尿smad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89(273,1193)比311(179,497)ng/mmolCr,P〈0.01]。(2)按照UACR将2型糖尿病组再分为3组比较尿smad3水平,MA组与NA组相比、DN组与NA组相比、DN组与M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2(316,1338)比317(200,594)、1035(503,3035)比317(200,594)、1035(503,3035)比552(316,1338),均P〈0.01]。(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尿smad3水平与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GFR及UACR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UACR是尿smad3的独立决定因子(p=0.754,P〈0.01)。(4)DN合并DR组尿smad3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DR组[1905(806,4303)比595(331,1183),P〈0.01];DN合并DR组UACR水平与未合并D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DN患者尿中smad3水平显著增加,并与ACR显著相关,提示尿smad3有可能作为诊断DN的一个标志物,并可预测DN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Smad3蛋白质 白蛋白尿
原文传递
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海冰 张磊 +8 位作者 包玉倩 李青 张锋 李鸣 于浩泳 周健 卢逢娣 项坤三 贾伟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8-263,共6页
目的 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肾小球滤过率(GFR)公式估算结果的影响;比较不同血糖水平Cockcroft-Gauh(CG)公式和MDRD公式法估算GFR对诊断肾功能不全的差异.方法 选取1210例糖尿病患者,同步检测(99m)^Tc-GFR(iGFR)、Scr和糖化... 目的 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肾小球滤过率(GFR)公式估算结果的影响;比较不同血糖水平Cockcroft-Gauh(CG)公式和MDRD公式法估算GFR对诊断肾功能不全的差异.方法 选取1210例糖尿病患者,同步检测(99m)^Tc-GFR(iGFR)、Sc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运用CG和MDRD公式计算GFR估计值(eGFRcc、eGFRMDRI).依据肾脏病透析预后质量指南(K/DOQI)的建议将糖尿病患者分为iGFR正常组589例[NGFR组,iGFR≥90 ml·min^(-1)·(1.73 m^2)^-1],iGFR轻度下降组[GGFR组,60≤iGFR〈90 ml·min^-1·(1.73 m^2)^-1]470例,iGFR中度下降组[MGFR组,30≤iGFR〈60 ml·min^-1·(1.73 m^2)^-1]151例.根据HbAlc的四分位点(7.1%,10.5%)分为4组(〈7.1%、7.1%~8.6%、8.7%~10.4%、≥10.5%),其中HbAlc〈7.1%者定义为血糖控制较好组,HbAlc≥10.5%定义为血糖控制差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检验、Bland-Altman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评估方程的偏离度、准确度,以及血糖对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 eGFR_(MDRD)在各GFR亚组中均高估GFR;eGFR_(CG)在NGFR组中低估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控制较差组的eGFR_(MDRD)的偏差高于血糖控制较好组的eGFR_(MDRD);血糖控制较差组的eGFR_(MDRD)15%和30%准确性低于血糖控制较好组的eGFR_(MDR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较差组和较好组间eGFR_(CG)偏差及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eGFR_(CG)的偏差高于eGFR_(MDR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良好组CG公式和MDRD公式在诊断肾功能不全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较差组eGFR_(MDRD) 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eGFR_(CG)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采用MDRD和CG公式法可导致GFR估计差误.MDRD公式的eGFR估计值受到血糖的影响较大,MDRD公式法高估GFR.MDRD公式在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估算效应要优于CG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原文传递
PGC-1α与2型糖尿病线粒体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凯锋 陈海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1868-1870,共3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PPAR-γ)辅激活因子let(PGC-let)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它还参与到糖尿病致病相关的各种代谢通路中,包括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PPAR-γ)辅激活因子let(PGC-let)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关于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它还参与到糖尿病致病相关的各种代谢通路中,包括骨骼肌和肝脏的葡萄糖稳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PGC-1Α 线粒体功能 形态结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 辅激活因子 PPAR-Γ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