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治疗食管鳞癌的长期生存结果——上海市胸科医院单中心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志刚 张晓彬 +6 位作者 郭旭峰 孙益峰 杨煜 李斌 顾海勇 华荣 茅腾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69-74,共6页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食管鳞癌的长期生存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2012—2014年间外科治疗的所有食管鳞癌患者,选取其中经胸手术患者8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恢复及长期生存结果和影响因素。结...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食管鳞癌的长期生存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2012—2014年间外科治疗的所有食管鳞癌患者,选取其中经胸手术患者8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术后恢复及长期生存结果和影响因素。结果864例患者中,男性占84.7%;cⅡ期和cⅢ期患者分别占44.9%%和30.4%。8.3%的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右胸进路手术占88.7%,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占23.6%。手术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1.8%;90d病死率为3.1%;总体复发率为38.1%;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5%、61.2%和49.3%。MIE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为66.5%,高于开放手术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未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比较,术后辅助治疗在淋巴结阳性患者和阴性的T3N0患者中均显示可以改善总体生存率(33.3% vs 31.5%,P=0.001;60.0% vs 49.5%,P=0.004)。结论外科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食管鳞癌远期生存效果,新辅助治疗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食管切除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病理N1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旭峰 茅腾 +3 位作者 吉春宇 谷志涛 陈文虎 方文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9期831-834,共4页
目的 探讨病理N1(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N1期的9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 目的 探讨病理N1(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N1期的95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术后3年内有52例(54.7%)出现复发转移,其中局域性复发42例(44.2%),血行转移10例(1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浸润深度(RR=3.604,P=0.027)、淋巴结转移组数(RR=4.834,P=0.009)、淋巴结转移野数 (RR=5.689,P=0.003)及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RR=1.594,P=0.048)是影响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辅助化疗有助于降低pN1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概率.对于术前临床评估为多组或多野淋巴结转移者,诱导治疗或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病理N1期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磁力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孙益峰 杨煜 +6 位作者 张晓彬 杨洋 叶波 郭旭峰 华荣 茅腾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磁括约肌增强器能够增加食管下括约肌(LES)张力达到抗反流的效果,该研究应用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磁括约肌增强器,验证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例实验动物(猪)... 目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磁括约肌增强器能够增加食管下括约肌(LES)张力达到抗反流的效果,该研究应用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磁括约肌增强器,验证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例实验动物(猪)通过开腹或腹腔镜的方式放置磁力环于LES处,观察饲养1、3、6个月后实验动物的饮食行为、体重和手术前后LES压力的变化;通过钡剂造影观察进食通畅度、磁力环的扩张、闭合情况。解剖实验动物后,观察植入器械是否出现移位和腐蚀,是否有食管梗阻,以及是否出现植入区域食管组织炎症、糜烂和缺血坏死等。结果实验动物均能正常进食,3例偶有呕吐,3例进食较快有呕吐,三组实验动物体重均增加;吞钡显示钡剂通过顺畅,无明显近端食管扩张等阻碍吞咽的相关影像表现。LES测压提示术后压力较术前明显增加;大体标本显示磁力环固定于食管下段外膜附近,贴近肌层,形成纤维组织囊;10例标本磁珠附近组织镜下未见炎症细胞浸润,2例标本见少量—中等量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磁力环装置可通过开腹或腔镜方便植入,研究表明该装置以及安装技术安全、可靠,可转化到GERD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食管下括约肌 磁力环
原文传递
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煜 张晓彬 +4 位作者 叶波 孙益峰 郭旭峰 茅腾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指证选择、外科技术、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结果。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外科治疗的颈段食管癌患者21例(4.2%,21/500),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3岁。对患者的手术结果...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指证选择、外科技术、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结果。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外科治疗的颈段食管癌患者21例(4.2%,21/500),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3岁。对患者的手术结果和复发生存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包括19例鳞状细胞癌和2例基底细胞癌。术前接受放化疗(CRT)5例(23.8%)。5例接受全喉咽食管切除(TPLE),12例接受次全食管切除,1例颈段食管切除+空肠间置,1例行肿瘤旷置+结肠间置,2例行颈段食管局部切除+原位重建。TPLE组R0切除率明显高于食管次全切除组(80.0%vs 41.6%)。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2.8%。无术后30d内死亡病例。随访1~33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复发率33.3%(7/21),病死率14.3%(3/21),其中2例源于肿瘤复发,1例术后3个月死于吻合口出血。结论TPLE可以改善颈段食管癌的R0切除率。保喉的食管次全切除需要更彻底地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辅助放疗,以此降低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段食管癌 全喉咽食管切除 新辅助放化疗 根治性放化疗
原文传递
颈部入路切除胸上段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
5
作者 郭旭峰 孙益峰 +2 位作者 杨煜 叶波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颈部入路切除胸上段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ENE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2016年7月—2017年3月间连续收治的3例经单一颈部切口完成胸上段ENET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经颈部入路切除胸上段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ENE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2016年7月—2017年3月间连续收治的3例经单一颈部切口完成胸上段ENET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结果 3例患者术前超声食管镜证实为食管黏膜下来源肿物,均经单一颈部切口完成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证实2例神经鞘瘤和1例平滑肌瘤。术中食管黏膜保护良好,术后无声音嘶哑,进食梗阻感明显改善。结论颈部入路切除胸上段ENET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 胸上段 颈部切口
原文传递
吲哚箐绿荧光示踪在胃肠食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姜皓耀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吲哚箐绿(ICG)是一种新型示踪剂,术中可近红外荧光成像。使用ICG做荧光剂,可以无创探测淋巴脉管系统,从而进行术中功能的诊断和评估。该文探讨了ICG荧光示踪在胃肠食...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吲哚箐绿(ICG)是一种新型示踪剂,术中可近红外荧光成像。使用ICG做荧光剂,可以无创探测淋巴脉管系统,从而进行术中功能的诊断和评估。该文探讨了ICG荧光示踪在胃肠食管外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术中前哨淋巴结(SLN)活检,以及重建手术中血管造影对循环血流状况的评估。由于ICG荧光示踪仍在萌芽阶段,因此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箐绿 近红外荧光成像 胃肠食管手术 前哨淋巴结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回结肠代食管术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旭峰 华荣 +7 位作者 孙益峰 杨煜 叶波 李斌 顾海勇 张晓彬 茅腾 李志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回结肠代食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连续施行的34例回结肠代食管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龄7-72岁。采用结肠右动脉和(或)结肠中动脉作... 目的探讨回结肠代食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连续施行的34例回结肠代食管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龄7-72岁。采用结肠右动脉和(或)结肠中动脉作为供血管,经胸骨后径路行回结肠代食管(1例患者采用经皮下径路)。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3.5%(8/34),围手术期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9%(2/34)、移植结肠坏死发生率为5.9%(2/34)。2例患者因移植结肠坏死、1例患者因肠梗阻接受再次手术,其中1例结肠坏死患者死于二次手术后感染性休克,总体病死率为2.9%。远期并发症包括颈部食管-回肠吻合口狭窄6例、腹泻2例。截至2017年12月,随访1-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例死于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余32例存活。结论采用结肠右动脉和(或)结肠中动脉作为供血管、经胸骨后径路回结肠代食管术较为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疾病 食管成形术 回结肠
原文传递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多学科治疗模式下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旭峰 李志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46-649,共4页
目前,以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食管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食管癌外科治疗中。近年来,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根治术逐渐呈蓬勃发展趋势。根据国际上的研究进展及实践经验,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具有与传统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根... 目前,以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食管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食管癌外科治疗中。近年来,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根治术逐渐呈蓬勃发展趋势。根据国际上的研究进展及实践经验,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具有与传统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同样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淋巴结清扫有效性、预后影响与传统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比较,并对其在食管癌多学科治疗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以促进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规范化应用和发展,更加合理、有效地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机器人 微创食管切除术
原文传递
保喉食管切除治疗颈段食管癌有限切缘与全喉切除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刚 张晓彬 +6 位作者 郭旭峰 孙益峰 杨煜 李斌 顾海勇 华荣 茅腾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保喉食管切除治疗颈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2015—2017年所有外科治疗的颈段食管鳞癌患者共计35例,选取其中28例保喉的颈段食管或次全食管切除患者(LPE组)为研究对象,并与其中7例行全喉咽食管切除(TLPE组)... 目的探讨保喉食管切除治疗颈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上海市胸科医院2015—2017年所有外科治疗的颈段食管鳞癌患者共计35例,选取其中28例保喉的颈段食管或次全食管切除患者(LPE组)为研究对象,并与其中7例行全喉咽食管切除(TLPE组)、88例同期上胸段食管癌患者(UTE组)进行对照。结果 LPE组平均年龄61岁,男性占96.4%。除1例空肠间置外,均选择胃代食管进行消化道重建(96.4%)。术后病理显示LPE组T3患者占57.1%,淋巴结转移率53.6%,R0切除率60.7%,R1切除(近端切缘镜下阳性)率13.1%。TPLE、LPE和UTE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9%、25.0%和21.6%。三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14.3月,TPLE、LPE和UTE组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6.7%、11.8%和23.1%,病死率分别为14.3%、21.4%和17.0%。结论保喉颈段食管癌切除在R0切除患者中可以获得安全的围术期恢复和可能长期生存,单纯近端切缘阳性并不会影响生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保喉手术 全喉咽食管切除术
原文传递
早期和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益峰 唐东方 +1 位作者 高文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39-243,共5页
早期食管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应用内镜下微创技术治疗早期食管病变,不仅能获得与传统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操作简单... 早期食管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应用内镜下微创技术治疗早期食管病变,不仅能获得与传统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安全、风险小,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代表了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病变 食管鳞状细胞癌 内镜治疗 早期诊断 适应证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黏膜肌层或下层食管癌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斌 杨煜 +4 位作者 孙益峰 华荣 叶波 顾海勇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侵犯食管鳞癌的指证选择和早期结果。方法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食管外科2014年6月—2017年6月行ESD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资料,选取其中病理侵犯深度至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T1a-M3~T1b)...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侵犯食管鳞癌的指证选择和早期结果。方法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食管外科2014年6月—2017年6月行ESD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资料,选取其中病理侵犯深度至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T1a-M3~T1b)的22例患者,病变位于食管中段16例,食管下段6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综合治疗以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2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行R0切除10例(45.5%);R1切除12例,其中基底切缘阳性3例,侧切缘阳性9例;标本病理分型T1a-M39例(40.9%),T1b13例(59.1%)。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随访过程中并发食管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术3例(13.6%)。术后再治疗患者7例,4例接受挽救性手术(其中1例为术后6个月复发后再次手术),3例接受放化疗。手术切除情况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274),与病变长度无相关性(P=0.2659)。结论 ESD切除结合放化疗可作为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侵犯早期食管癌的治疗选择,手术切除情况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病变长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短期疗效
原文传递
保喉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局限性颈段食管病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志刚 杨煜 +4 位作者 仲晨曦 孙益峰 郭旭峰 张晓彬 叶波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局限性颈段食管病变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食管外科对3例分别因食管化学伤出现食管狭窄、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瘘患者行颈段食管切除后游...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局限性颈段食管病变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食管外科对3例分别因食管化学伤出现食管狭窄、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瘘患者行颈段食管切除后游离空肠间置手术,对手术技术和围术期管理进行描述。结果 2例患者均手术过程顺利,出院后随访1年,吻合口通畅,进食功能良好。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吻合口瘘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诊断脑血管栓塞;经保守治疗2周后,确认移植肠管顺利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存活良好,并恢复经口进食。结论保喉的游离空肠间置治疗单纯颈段食管病变非常少见,空间局限、解剖困难、需要显微外科支持是开展此项技术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显微外科 手术技术 围术期
原文传递
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挽救性手术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旭峰 孙益峰 +6 位作者 杨煜 叶波 杨洋 张晓彬 华荣 茅腾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dCRT)后挽救性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单一手术组2014年12月—2017年3月间连续收治的18例dCRT后行挽救性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dCRT后肿...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dCRT)后挽救性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单一手术组2014年12月—2017年3月间连续收治的18例dCRT后行挽救性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dCRT后肿瘤复发6例(33.3%)、肿瘤持续存在12例(66.7%),结合患者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例dCRT后行挽救性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均采用McKeown术式并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其中胃代食管15例,结肠代食管3例。根治性切除(R0)12例,姑息性切除(R2)6例,术后病理提示病理完全缓解(pCR)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1%(11/18),其中肺部感染6例,吻合口瘘4例,切口感染2例,呼吸功能不全、喉返神经麻痹、乳糜胸和脓胸致主动脉出血各1例。围术期死亡1例(脓胸致主动脉出血)。随访时间2~26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日期存活13例,死亡5例。除外围术期死亡1例,分别有2例死于局域性复发转移和远处转移。结论挽救性手术是食管癌dCRT后肿瘤复发或者持续存在的一种治疗选择。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dCRT后准确的临床分期尤为重要,应避免ycT4、ycN^+等容易出现R2切除的患者。R0切除及较长的无瘤期后再复发是预后良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根治性放化疗 挽救性手术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的早期肿瘤学控制结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彬 郭旭峰 +4 位作者 李斌 杨洋 茅腾 孙益峰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37-45,共9页
自21世纪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切除术(RAMIE)首次被报道应用于临床,该项术式近20年来在全球得到了广泛推广。尽管RAMIE尚未被广泛认为是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已有多家中心报道了经裂孔和经胸路径RAMIE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多数... 自21世纪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切除术(RAMIE)首次被报道应用于临床,该项术式近20年来在全球得到了广泛推广。尽管RAMIE尚未被广泛认为是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已有多家中心报道了经裂孔和经胸路径RAMIE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多数研究报道的重点主要围绕围术期结果和近期肿瘤学结果。R0切除率接近95%并且局域复发率较低,提示RAMIE可能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该文拟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和本中心经验,报道RAMIE的早期肿瘤学控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 肿瘤学结果
原文传递
术中非计划事件对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旭峰 孙涛 +6 位作者 叶波 杨煜 孙益峰 华荣 张晓彬 茅腾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非计划事件发生对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E)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单-手术组连续收治的303例MI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有无发生非计划事件分为非计... 目的探讨术中非计划事件发生对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E)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单-手术组连续收治的303例MI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有无发生非计划事件分为非计划事件组(UG组,85例)和无非计划事件组(PG组,2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MIE术中非计划事件(89例次)以胸腔和(或)腹腔粘连(28/89,31.5%)、术中意外发现肿瘤外侵明显(sT4a+T4b,25/89,28.1%)最为多见.(2)UG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57.6%)和神经系统并发症(10.6%)、感染(32.9%)和乳糜胸(8.2%)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G组(8.3%、2.8%、5.0%和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8、8.026、10.336、8.325,均P〈0.05).(3)中转开胸或开腹最常见原因为胸腔和(或)腹腔粘连(9/38,23.7%),以及损伤血管大出血(7/38,18.4%).(4)非根治性切除最常见原因为肿瘤侵犯气管和(或)总支气管(7/21,33.3%)及主动脉(5/21,23.8%).结论术中非计划事件的发生增加了MIE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着学习曲线的延长,术中非计划事件发生率会明显下降;术前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的准确分期有助于降低MIE术中非计划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 非计划事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中非计划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特点
16
作者 郭旭峰 李斌 +4 位作者 张晓彬 杨洋 茅腾 孙益峰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56-62,共7页
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AMIE)具有与传统开放手术及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切除术(MIE)同样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术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然而,在开展机器人手术的早期阶段,不免会遇到术中非计划事件发生。该文对RAMIE中非计... 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AMIE)具有与传统开放手术及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切除术(MIE)同样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术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然而,在开展机器人手术的早期阶段,不免会遇到术中非计划事件发生。该文对RAMIE中非计划事件类型、发生比例和处理方法进行阐述,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分类和治疗策略做出梳理,以提高对RAMIE中非计划事件和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尽可能避免非计划事件的发生并减少术中非计划事件及严重并发症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 非计划事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7
作者 郭旭峰 朱蕾 +6 位作者 孙益峰 杨煜 叶波 华荣 张晓彬 茅腾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2010年10月—2014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70例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占同期食管肿瘤... 目的探讨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2010年10月—2014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70例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占同期食管肿瘤的3.9%(70/1 783)。70例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6例单纯行食管肿瘤切除术,4例行食管次全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围术期死亡2例。随访至2017年7月,无失访病例,除3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外,其余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1)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难以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影像学结合食管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可初步判断其起源,明确诊断则须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和径路选择应根据具体肿瘤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非上皮源性肿瘤 食管肿瘤切除术 胃食管吻合术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分析
18
作者 李斌 郭旭峰 +4 位作者 张晓彬 杨洋 茅腾 孙益峰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46-55,共10页
近年来,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引入食管癌外科治疗,越来越多的食管外科医师了解和认识到该技术的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逐渐得到认可。机器人技术可结合传统胸腹腔镜以及开放手术完成不同手术路径的操作,机器人技术的优势也可以得到充... 近年来,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引入食管癌外科治疗,越来越多的食管外科医师了解和认识到该技术的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逐渐得到认可。机器人技术可结合传统胸腹腔镜以及开放手术完成不同手术路径的操作,机器人技术的优势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有些在传统技术下难以快速安全完成的操作也得以改进。该文总结了现有文献报道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AMIE)的经验,分析各中心在手术路径、机器人辅助方式以及食管癌治疗技术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机器人辅助食管切除术 手术路径 技术要点
原文传递
食管癌根治术后声带麻痹对于辅助治疗完成率及远期生存的影响
19
作者 郭旭峰 张晓彬 +7 位作者 李斌 顾海勇 杨煜 孙益峰 叶波 华荣 茅腾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声带麻痹(VCP)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VCP是否延迟辅助治疗并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连续施行并符合相应入组标准的76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声带麻痹(VCP)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VCP是否延迟辅助治疗并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连续施行并符合相应入组标准的76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进行分析。结果该组患者VCP发生率为13.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cKeown术式及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是VC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VCP组3年总生存率(OS)(47.9%)低于无VCP组(50.9%),VCP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41.6%)低于无VCP组(42.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CP延迟辅助治疗组3年OS(48.4%)低于无VCP按时治疗组(57.1%),VCP延迟辅助治疗组3年DFS(38.7%)低于无VCP按时治疗组(47.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是VC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CP延迟了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辅助化疗,可能影响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声带麻痹 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洋 郭旭峰 +4 位作者 李斌 张晓彬 茅腾 孙益峰 李志刚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近年来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外的兴起,其被应用作为食管癌根治术的微创手段,具有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对胸外科主刀医师的水平提出更高的挑战。目前关于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报道不多,对其学习曲线研究的报道更少... 近年来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外的兴起,其被应用作为食管癌根治术的微创手段,具有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对胸外科主刀医师的水平提出更高的挑战。目前关于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报道不多,对其学习曲线研究的报道更少。该文旨在通过对目前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AMIE)学习曲线相关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探讨胸外科医师开展RAMIE的学习曲线特征,用以指导机器人手术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