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G+智慧教育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程晓钰 沈静雯 张礼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118-0121,共4页
依托5G网络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探讨5G+智慧教育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2021级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2个班级68名学生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教学方案,观察组接受基于5G+智慧教育的交互式教学方案,评... 依托5G网络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探讨5G+智慧教育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2021级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2个班级68名学生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教学方案,观察组接受基于5G+智慧教育的交互式教学方案,评价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况,并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学校效果评分学习兴趣等项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5G+智慧教育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促进了护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提高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智慧教育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欣 张健 +3 位作者 姜金霞 孙晓 赵怡婷 曹心怡 《现代临床护理》 2021年第4期65-71,共7页
目的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适用性较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证据整合和专家函询,确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构建一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适用性较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证据整合和专家函询,确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的STEMI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及45个三级指标体系。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88.89%(16/18)与94.44%(17/1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2、0.844;协调系数分别为0.253和0.232(P<0.05);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20、0.980。结论构建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质量 循证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习护生护患沟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健 姜金霞 叶萌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2期2732-2738,共7页
护患沟通是整个临床护理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护患沟通对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护患沟通的积极意义、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培训方法以及临床管理策略,为护理教育者... 护患沟通是整个临床护理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护患沟通对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护患沟通的积极意义、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培训方法以及临床管理策略,为护理教育者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护患沟通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欣 张健 +2 位作者 姜金霞 左登霞(综述) 董晗琼(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4期1033-1038,共6页
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概念、指标内容等进行研究,指标内容包括门球时间(door-to-ballon,D2B)达标率、绿色通道畅通率、分诊合格率、疼痛评... 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概念、指标内容等进行研究,指标内容包括门球时间(door-to-ballon,D2B)达标率、绿色通道畅通率、分诊合格率、疼痛评估率、急救人员的应急能力、健康教育覆盖率等方面,是今后STEMI护理质量评价研究领域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结合翻转课堂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程晓钰 周芬华 姬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2—6月,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金山分校2018级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2个班级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护...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2—6月,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金山分校2018级中高职贯通护理专业2个班级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护理1班为观察组(30名),护理2班为对照组(3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教学方案。观察组接受PBL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案。分别于护理教学前后(学期期末)评价两组学生的教育环境、学习策略水平、护理核心能力。课程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实践技能情况进行考核。结果护理教学活动后,观察组学生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评分以及教育环境总分均显著高于护理教学前以及对照组护理教学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教学活动后,观察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资源策略评分以及学习策略总分均显著高于护理教学前和对照组护理教学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教学活动后,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评分及护理核心能力总分均显著高于教学前及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改变了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护理核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PBL 护理教学 社区护理 护理核心能力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欣 张健 +1 位作者 姜金霞 孙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6期3578-3582,共5页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月—2020年5月,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型,通过循证和德...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月—2020年5月,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型,通过循证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86.67%;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4和0.95,肯德尔协调系数(W)为0.127~0.235(P<0.05)。最终构建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指标体系可用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构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