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4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1
作者 罗明静 余嘉明 +5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小玲 余阅 张瑜 文飞球 刘四喜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24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61例(61.6%)、女163例(38.4%),中位年龄8.0(5.0~11.0)岁;单倍体移植278例,亲缘全/良好相合移植116例,无关全/良好相合移植30例;所有移植患儿均进行抗真菌初级预防。IFD共发生30例(7.1%),男20例、女10例,临床诊断25例(83.3%)、确诊5例(16.7%),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39.0(23.5~85.8)天;肺部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24例,80.0%),咳嗽(15例,50.0%)和发热(10例,33.3%)为主要症状,肺部影像学以不典型表现为主(14例,46.7%)。主要真菌病原为曲霉菌(19例,63.3%)。17例(56.7%)检出合并感染,以合并病毒感染多见。中位随访时间为16.0(9.0~21.8)个月,OS率为(99.3±0.01)%。非IFD组与IFD组OS率分别为(99.7±0.003)%和(93.3±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非泊沙康唑预防是IF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接受allo-HSCT后经初级真菌预防的TDT儿童IFD发生率低。IFD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和未使用泊沙康唑预防的患儿发生IFD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地中海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阳性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追踪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惠良 陈静 +6 位作者 徐翀 潘慈 汤静燕 周敏 董璐 王耀平 顾龙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6-638,64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及检测,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B-ALL的MRD。对41例MRD阳性患儿加强化疗强度,多次连续监测,进行追踪分析。结果41例MRD...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及检测,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B-ALL的MRD。对41例MRD阳性患儿加强化疗强度,多次连续监测,进行追踪分析。结果41例MRD阳性患儿中复发6例,复发患儿的MRD均>0.1%,MRD出现阳性的时间均>3个月,临床分型都属高危型。MRD阳性患儿经1个疗程强烈化疗转阴27例,其中1例复发,其他均在随访中,中位随访时间24.8个月;MRD阳性2个疗程转阴14例,复发5例,缓解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结论MRD对B-ALL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MRD阳性时间越长对预后越不利,加强对MRD阳性患儿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追踪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7例儿童恶性肿瘤停药后脏器功能随访报告
3
作者 董璐 陈静 +6 位作者 汤静燕 薛惠良 潘慈 叶辉 周敏 顾龙君 王耀平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09-112,共4页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on vital viscera in childhood malignant tumors. Methods Measurement of function of hematopoietic organ, liver, kidney and heart immunology and thyroid grand and detecti...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on vital viscera in childhood malignant tumors. Methods Measurement of function of hematopoietic organ, liver, kidney and heart immunology and thyroid grand and detection of level of electric elements in serum and metabolism of calcium and phosphate in 77 childhood cases with malignant tumors. Results The average period of cease of anticarcinogenic treatment was 3 years(2 months to 10 years). Most of indicators of function were showed in normal limit for hematopoietic, liver, kidney, heart, immunology and thyroid grand as well as level of electric elements in serum in 77childhood cases with malignant tumors. All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no obvious damage in function of vital viscera and no plain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kinds of tumors. Conclusion The current scheme of anticarcinogenic treatment performed in our center showed safety and reliability without obvious damage in function of vital viscera as well. It is needed that further prolonged the following time, expended the samples and selected more sensitive laboratory indic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肿瘤 脏器功能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大细胞性间变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初治体会
4
作者 潘慈 王耀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8-270,共3页
大细胞性间变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儿童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的类型,国外曾有此类病例报道。我科自1997年1月起至1998年8月底共收治了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15例,其中2例是大细胞性间变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13.3%。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 大细胞性间变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儿童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的类型,国外曾有此类病例报道。我科自1997年1月起至1998年8月底共收治了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15例,其中2例是大细胞性间变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13.3%。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非霍杰全淋巴瘤 大细胞性间变型 治疗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恶性肿瘤诊治现状与存在问题
5
作者 汤静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010-1013,共4页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发达国家0-15岁儿童癌症患者已有65%以上获得长期生存,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诊治水平发展不平衡,尚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儿童肿瘤诊治方面的经验,对儿童神经母细胞...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发达国家0-15岁儿童癌症患者已有65%以上获得长期生存,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诊治水平发展不平衡,尚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儿童肿瘤诊治方面的经验,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非霍厅金淋巴瘤、肾母细胞瘤和骨肉瘤等几个常见儿童恶性实体瘤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儿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8例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君红 高怡瑾 +3 位作者 潘慈 汤静燕 胡文婷 周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468-471,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发颅外MGCT患儿138例。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做综合分析。结果:按病理分期,Ⅰ... 目的:研究儿童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初发颅外MGCT患儿138例。对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做综合分析。结果:按病理分期,Ⅰ期患儿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00. 00%,Ⅱ期患儿5年OS为94. 44%,Ⅲ期5年OS为96. 43%,Ⅳ期5年OS为88. 73%。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 <0. 01),年龄、性别及部位对于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共有13例Ⅰ/Ⅱ期患儿接受手术后临床观察,有5例(38. 5%)在2年内出现疾病复发进展的情况并接受化疗,目前均达到临床缓解。结论:通过以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并根据临床危险度的不同分层治疗MGCT瘤患儿,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端粒酶活性异常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申建宾 汤静燕 +3 位作者 潘慈 陈静 薛惠良 王耀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端粒酶活性变化特点,探讨端粒酶活性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TRAPEZETM试剂盒测定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端粒酶活性水平异常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儿童AL骨髓端粒酶活性较正常对照...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端粒酶活性变化特点,探讨端粒酶活性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TRAPEZETM试剂盒测定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端粒酶活性水平异常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儿童AL骨髓端粒酶活性较正常对照高6倍;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者骨髓端粒酶活性高于无细胞遗传学异常者(p<0.05);初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骨髓端粒酶活性与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70,P<0.05);ANLL中,高端粒酶活性组出现复发或死亡的机率高于低活性组;AL完全缓解时骨髓端粒酶活性降至正常范围,复发时骨髓端粒酶活性再度升高。结论 儿童AL时骨髓端粒酶活性升高,完全缓解时降至正常;端粒酶活性与AL诸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提示其作为AL危险因素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端粒酶 活性检测 临床指标 病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总结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静 潘慈 +6 位作者 董璐 叶辉 周敏 汤静燕 薛惠良 顾龙君 王耀平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01-203,209,共4页
目的总结72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疗效。方法72例患儿中30例慢性再障,42例急性再障。慢性再障给予安雄、CsA治疗,急性再障给予安雄、CsA、大剂量丙种球蛋白、ATG治疗,其中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72例再障患... 目的总结72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疗效。方法72例患儿中30例慢性再障,42例急性再障。慢性再障给予安雄、CsA治疗,急性再障给予安雄、CsA、大剂量丙种球蛋白、ATG治疗,其中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72例再障患儿中慢性再障组和急性再障组在性别和发病年龄上无明显差异(P>0.05)。30例慢性再障病人中17例进步或治愈,11例无效或进展,无死亡病例;42例急性再障病人中14例进步或治愈,20例无效或进展,7例死亡,两组病人达进步或治愈者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56.67%vs33.33%P<0.05),两组病人总的生存率统计学上有差异(100%vs83.33%P<0.05)。两组出现疗效的时间无差异(P>0.05),而在中位输血时间间隔上,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5)。在42例急性再障病人中,28例接受ATG治疗,14例未接受ATG治疗,ATG组中有11例出现进步或治愈,未接受ATG组中仅3例出现疗效,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42.13%vs21.43%P<0.05),72例再障病人中有3例转变为AML(分别为M2,M3,M5),2例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治愈。结论慢性再障治疗疗效及生存率明显高于急性再障,而联合免疫治疗是治疗急性再障除了骨髓移植外的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h亚群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阮积晨 赵芹 +3 位作者 周海霞 钱江潮 沈树红 张庆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Th亚群细胞因子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BioPlex系统和悬浮阵列技术通过荧光编码检测43例ITP患儿血清中的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GMCSF和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 目的探讨Th亚群细胞因子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BioPlex系统和悬浮阵列技术通过荧光编码检测43例ITP患儿血清中的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GMCSF和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健康儿童相比,ITP患儿Th1型细胞因子显著升高(P<0.01),而Th2型细胞因子显著降低(P<0.01)。结论儿童ITP发病中存在异常的淋巴细胞极化状态,是一种Th1优势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Th亚群细胞因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malwa 12/MTX耐药株的建立及其耐药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静 顾龙君 +2 位作者 应大明 沈敏 吴何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35-134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恶性肿瘤已有50多年的历史,已发现其在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中具有不同的耐药机制。根据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对白血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以使用药更规范、更科学,不断提高白血病疗效。但尚未见有... 背景与目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恶性肿瘤已有50多年的历史,已发现其在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中具有不同的耐药机制。根据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对白血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以使用药更规范、更科学,不断提高白血病疗效。但尚未见有关其在恶性淋巴瘤中耐药性的阐述,本研究旨在建立Burkitts淋巴瘤MTX耐药细胞株Namalwa12/MTX,并探讨其耐药机理。方法:经MTX脉冲式作用于野生型Namalwa细胞12次产生Namalwa12/MTX耐药株;用MTT法评判野生株及Namalwa12/MTX细胞株对MTX的药效差异;用RT-PCR检测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mRNA表达量;用3H-MTX掺入及β-液闪仪检测还原性叶酸载体(RFC)功能;用3H-MTX掺入结合HPLC分离法检测两细胞株形成MTX多聚谷氨酸(MTXPG)的能力。结果:Namalwa12/MTX细胞对MTX耐药性较Namalwa细胞提高了20多倍。此耐药性并非RFC功能不良所致,而与形成MTXPG的量密切相关。Namalwa野生株与耐药株Namalwa12/MTX形成的MTXPG1~6分别为(4453±236)pmol/109个肿瘤细胞及(1583±26)pmol/109个肿瘤细胞,MTXPG4~6分别占总MTXPG1~6的25.4%及5.5%(P<0.05);DHFRmRNA表达逐渐增高,并参与Namalwa12/MTX耐药性的形成。结论:MTXPG合成障碍及DHFRmRNA表达增高导致Namalwa12/MTX细胞株对MTX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s淋巴瘤 甲氨蝶呤 耐药性 MTX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儿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冰花 陆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1期1645-1646,1649,共3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儿使用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7例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的恶性肿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其处理措施。结果本组207例患儿,累计置管天数为94 ...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儿使用中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7例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的恶性肿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其处理措施。结果本组207例患儿,累计置管天数为94 983 d,共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次、导管相关性阻塞26例次、输液港针头滑出10例次、输液港港体外露6例次、港体穿透破损3例次、皮肤过敏3例次和导管裂缝1例次。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相关性阻塞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必须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治疗,导管血栓性阻塞可以采用肝素或尿激酶来解除阻塞。专业的护理可以预防与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港 肿瘤患儿 并发症 感染 阻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色特征加权滤波骨髓细胞分割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彦芳 杨娜 +1 位作者 缪艳 徐伯庆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83-286,共4页
颜色信息对骨髓细胞分割、分类非常重要。首先对已知类别的图像胞核、胞浆、成熟红细胞颜色采样进行r,g,b三值统计及线性关系分析,提取颜色特征;然后,采用fcm一次分割与多级阈值分割进行实验,针对边缘不完整和空洞问题,引入邻域颜色特... 颜色信息对骨髓细胞分割、分类非常重要。首先对已知类别的图像胞核、胞浆、成熟红细胞颜色采样进行r,g,b三值统计及线性关系分析,提取颜色特征;然后,采用fcm一次分割与多级阈值分割进行实验,针对边缘不完整和空洞问题,引入邻域颜色特征一致性系数,对特征图像进行加权极差滤波。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实现骨髓细胞图像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分割 极差滤波 边缘增强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陈静 顾龙君 +5 位作者 应大明 潘慈 姚慧玉 薛惠良 卞锦国 赵学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寻求新的肿瘤监测指标 ,探索端粒酶活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评判酶活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TRAPElisaPCR方法对照研究10例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起病初及经全反式维甲酸等治疗诱导缓解后的端粒酶活性 ,... 目的寻求新的肿瘤监测指标 ,探索端粒酶活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评判酶活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TRAPElisaPCR方法对照研究10例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起病初及经全反式维甲酸等治疗诱导缓解后的端粒酶活性 ,并比较肿瘤负荷、年龄、治疗措施及缓解时间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同龄者相比 ,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具有明显增高的端粒酶活性 ;经治疗缓解后 ,患者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并几乎恢复正常 ;1例缓解后端粒酶活性仍较明显升高者 ,疾病很快复发 ;单纯维甲酸治疗与维甲酸结合化疗者达到缓解时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不同年龄、不同时间达到诱导缓解者端粒酶活性也无明显差异。结论端粒酶活性是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普遍标记 ,酶活性强度与肿瘤负荷明显相关 ,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监测残留肿瘤细胞、评价治疗效果、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端粒酶活性 染色体 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复合物AtgG刺激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Hint2基因的表达和作用研究
14
作者 胡钱红 林瑞霞 +1 位作者 杨青 沈树红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144-1147,1160,共5页
目的观察免疫复合物AIgG刺激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后不同增殖状态下Hint2-mRNA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及Hint2蛋白过表达对免疫复合物AIgG刺激的小鼠GMCs不同增殖状态下的影响。方法(1)采用CCK-8法检测免疫复合物AIgG刺激体外培养小鼠... 目的观察免疫复合物AIgG刺激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后不同增殖状态下Hint2-mRNA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及Hint2蛋白过表达对免疫复合物AIgG刺激的小鼠GMCs不同增殖状态下的影响。方法(1)采用CCK-8法检测免疫复合物AIgG刺激体外培养小鼠GMCs增殖的量-效和时-效关系。(2)采用SYBRGreenReal—time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AIgG(0、1000、2000tJg/m1)刺激小鼠GMCs增殖后的Hint2-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3)依次构建Hint2-Pmdl9克隆载体及Hint2-MigRl表达载体,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MigRl和Hint2-MigRl质粒分别成功转染小鼠GMCs。(4)将MigRl和Hint2-MigRl质粒分别转染小鼠GMCs后,并用流式细胞术将两者转染效率调整至一致,分别予不同浓度的AIgG(0、1000、2000μg/ml)刺激小鼠GMCs36h后,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者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阳性率。结果(1)AIgG对体外培养小鼠GMCs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以2000μg/ml组作用最强。(2)Hint2-mRNA的表达量与小鼠GMCs的增殖状态呈负相关。(3)MigRl和Hint2-MigRl质粒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均能成功转染小鼠GMCs,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GFP阳性的细胞,FCM检测两者转染效率分别为38.22%和20.44%。(4)FCM检测不同浓度的AIgG刺激转染小鼠GMCs中GFP的阳性率:Hint2蛋白过表达组和对照组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nt2-mRNA的表达量与小鼠GMCs的增殖状态呈负相关;单独Hint2蛋白过表达对小鼠GMCs的增殖状态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nt2 肾小球系膜细胞 多聚IgG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中的意义初探
15
作者 王琼瑾 张融 薛惠良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4期184-185,178,共3页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 化疗 骨髓造血功能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肝功能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世光 汤静燕 潘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6-45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检查 小儿 HDM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3BGRL3基因过表达对NB4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君红 沈树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SH3BGRL3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增殖及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人源SH3BGRL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收集、纯化慢病毒,感染人早幼粒细胞系NB4细胞株,使NB4细胞稳定过表达该基因,观察过表达SH3BGRL3基因... 目的探讨SH3BGRL3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增殖及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人源SH3BGRL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收集、纯化慢病毒,感染人早幼粒细胞系NB4细胞株,使NB4细胞稳定过表达该基因,观察过表达SH3BGRL3基因的NB4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增殖及分化的改变,从而探讨SH3BGRL3基因与NB4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pLV-CXIH-SH3BGRL3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过表达SH3BGRL3的NB4细胞株。CCK-8结果显示,NB4细胞过表达SH3BGRL3后NB4细胞的增殖较对照NB4细胞明显受到抑制(P <0.05)。过表达SH3BGRL3的NB4细胞在ATRA处理后CD11b、CD54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B4细胞过表达SH3BGRL3能明显抑制NB4细胞的增殖并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的分化成熟,因而SH3BGRL3有望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及指导预后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3BGRL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胸腔漏气综合征继发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1例
18
作者 余嘉明 杨莉莉 +8 位作者 李越 王晓东 张瑜 黄晓婵 贺小慧 王春静 杨春兰 文飞球 刘四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3-1215,共3页
患儿女,12岁,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93 d因呼吸困难行胸部CT确诊胸腔漏气综合征(TALS),予内科治疗无复发;诊断TALS后69 d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厚壁空洞形成,给予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无效;诊... 患儿女,12岁,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93 d因呼吸困难行胸部CT确诊胸腔漏气综合征(TALS),予内科治疗无复发;诊断TALS后69 d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厚壁空洞形成,给予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治疗无效;诊断TALS后114 d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提示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给予乙胺丁醇+异烟肼+莫西沙星+克拉霉素联合治疗。随访至诊断TALS后225 d,仍需低流量给氧支持,复查胸部CT未见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堪萨斯分枝杆菌 右肺上叶 胸部CT 卡泊芬净 厚壁空洞 肺泡灌洗液 呼吸困难 莫西沙星
原文传递
儿童化疗后继发肝脾肾霉菌感染的CT检查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莺 李玉华 +2 位作者 朱铭 江华 邹佳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化疗后继发肝、脾、肾霉菌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对该病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活检病理证实的10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lymphoma,NHL)或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胸腹部CT平扫加增... 目的 了解儿童化疗后继发肝、脾、肾霉菌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对该病的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活检病理证实的10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lymphoma,NHL)或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胸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选出其中8例化疗后继发肝、脾、肾霉菌感染的病例,分析其化疗前后的CT表现。结果 8例中累及肝脏者6例,累及脾脏者6例,累及肾脏者5例。霉菌感染的CT表现为脏器内弥漫性类圆形的低密度影,增强后无强化或呈轻度环形强化。抗霉菌治疗后复查,病灶体积缩小,病灶数量减少或消失。结论 儿童化疗后继发肝、脾、肾霉菌感染发生率较高, CT能很好显示肝、脾、肾霉菌感染,正确及时地诊断肝、脾、肾霉菌感染有助于化疗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感染 化疗后 继发 CT检查 儿童 lymphoma 非霍奇金淋巴瘤 价值 脾肾 CT表现 腹部CT平扫 白血病患儿 感染发生率 临床症状 病理证实 临床资料 增强扫描 化疗前后 低密度影 体积缩小 弥漫性 治疗后 病例 强化 病灶
原文传递
2002-2006年上海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20
作者 倪雄 沈志祥 +8 位作者 陈芳源 梁辉 汤静燕 陆凤娟 王椿 邵静波 侯健 邹善华 王健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掌握上海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2002至2006年新诊断的本市户籍的ALL患者进行普查。结果上海市2002至2006年共新诊断ALL患者544例,平均年发病率0.81/10万,较1986... 目的掌握上海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2002至2006年新诊断的本市户籍的ALL患者进行普查。结果上海市2002至2006年共新诊断ALL患者544例,平均年发病率0.81/10万,较1986至1988年年发病率(0.69/10万)有所上升;其中≤17岁、18~34岁、35~59岁和≥60岁人群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31/10万、0.54/10万、0.46/10万和0.94/10万;按地区分布,崇明县的发病率为0.60/10万,低于其他地区。形态学分型:L1型占26.2%,L2型占57.4%,L3型占16.4%;免疫学分型:B细胞性占80.1%,T细胞性占19.5%,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患者为20.2%。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均为t(9;22)。结论上海市ALL的发病率较前有所上升,其中在未成年患者中上升明显,地区分布中崇明县的发病率较低,提示了环境因素在ALL发病中可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上海 发病率 流行病学 费城染色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