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力宁对四氯化碳、乙醇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脏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郭津生 王吉耀 +1 位作者 刘维田 余竹元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强力宁治疗对毒素性肝损伤-纤维化大鼠模型肝脏内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强力宁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和饮用乙醇水溶液方法诱导大鼠肝损伤-纤维化模型,同时... 目的:探讨强力宁治疗对毒素性肝损伤-纤维化大鼠模型肝脏内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强力宁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和饮用乙醇水溶液方法诱导大鼠肝损伤-纤维化模型,同时部分予以强力宁治疗,在四氨化碳等处理后定期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肝脏标本,采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抽提肝组织总RNA,用地高辛标记的Ⅰ、Ⅲ型前胶原cDNA探针与各组肝组织总RNA进行斑点杂交,比较各组标本肝脏Ⅰ、Ⅲ型前胶原的表达水平。结果:四氯化碳等损伤后肝脏内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增高,而强力宁能够抑制损伤后肝脏内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异常增高的表达。结论:强力宁能够通过抑制毒素致肝损伤动物模型肝脏内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宁 肝纤维化 胶原 四氯化碳 乙醇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乳果糖对肝脏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戴茜 张顺财 +2 位作者 王吉耀 贺伯明 方国汀 《胃肠病学》 199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差异,肝硬化患者最高(69.3pg/ml± 23.6pg/ml),慢性肝炎患者最低 (2.4pg/ml± 7.9pg/ml),内毒素与TNF-α(r=0.555,P<0.01)、IL-6(r=0.531,P<0.01)、IL-8(r=0.440,P<0.05)、G-CSF(r=0.44 0,P<0.05)呈正相关,口服乳果糖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IL-8和G-CSF水平下降及肝功能改善较未服药者明 显。结论:急、慢性肝病时内毒素可能是TNF-α、IL-6、IL-8和G-CSF的诱导物,其共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口服乳果糖 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而对肝病患者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内毒素 乳果糖 口服 肝硬化患者 细胞因子水平 肝脏病 TNF 结论 差异 正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Ⅳ型血清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顺财 贺伯明 +3 位作者 方国汀 顾秀英 张波 胡德昌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研究Ⅳ型胶原的血清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标方法对各种肝病进行Ⅳ型胶原的检测。结果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以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及肝细胞癌(HCC)为最高,分别为(250±78)、(278±... 目的研究Ⅳ型胶原的血清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标方法对各种肝病进行Ⅳ型胶原的检测。结果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以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及肝细胞癌(HCC)为最高,分别为(250±78)、(278±95)及(268±89)ng/ml。急性肝炎(AH)及脂肪肝(FL)的Ⅳ型胶原无明显变化。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Ⅳ型胶原的血清水平也有一定关系,S2期有所提高,以S3~S4期为最高。Ⅳ型胶原水平与前白蛋白(PA)水平呈负相关(r=0.5321,P<0.01),但与ALT及Sb无关。结论Ⅳ型胶原血清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为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了一个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 肝纤维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47在人肝癌癌周组织和大鼠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津生 王吉耀 +1 位作者 纪元 谭云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47(HSP47)在人肝癌癌周组织以及大鼠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并讨论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及乙酸诱导后不同时间大鼠胃溃疡组织标本内HSP47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人肝...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47(HSP47)在人肝癌癌周组织以及大鼠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并讨论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及乙酸诱导后不同时间大鼠胃溃疡组织标本内HSP47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人肝癌包膜、癌旁肝纤维化纤维间隔内的纤维细胞以及在纤维间隔附近肝细胞周围的星状细胞表达HSP47蛋白。大鼠胃组织内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均有HSP47蛋白的表达。溃疡基底肉芽组织内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表现HSP47蛋白强阳性染色。结论 HSP47作为一种胶原特异的分子伴随 ,不仅参与纤维化 /硬化疾病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47 肝癌 肝纤维化 胃溃疡 肉芽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体分流在肝硬化患者性激素改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顺财 王吉耀 +1 位作者 刘厚钰 朱无难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2-24,共3页
研究肝硬化患者的门体分流与性激素的关系。采用99mTc─MIBI(甲氧基异晴)测定心/肝放射性摄取比值(H/L比值)作为门体分流指标。2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的雌二醇(E2)及催乳素(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研究肝硬化患者的门体分流与性激素的关系。采用99mTc─MIBI(甲氧基异晴)测定心/肝放射性摄取比值(H/L比值)作为门体分流指标。2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的雌二醇(E2)及催乳素(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人群相比,肝硬化患者的H/L值明显增高(P<0.01),且与E2水平有明确的正相关((r=0.78,P<0.01)与LH有明确的负相关(r=0.62,P<0.05),而与其他激素(FSH,T及PRL)无明确相关。5种激素与肝细胞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无明确相关。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的损伤可能不是致性激素紊乱的主要原因,而肝硬化时的门体分流可能在引起性激素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睾酮 雌二醇 催乳素 黄体生成 门体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的性激素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顺财 刘斯青 +2 位作者 王吉耀 刘厚钰 朱无难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的性激素变化及影响性激素改变的有关因素。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5例男性肝炎后肝硬化进行了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的测定。结果发现,... 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的性激素变化及影响性激素改变的有关因素。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5例男性肝炎后肝硬化进行了血清睾酮(T),雌二醇(E_2),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的测定。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的T及LH平均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_2及PRL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FSH的平均浓度与正常人相比则无明显改变(P>0.05)。各激素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总胆红素之间无明确相关。按Child分级,C级患者的E_2水平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5),而各组间的T、PRL、LH及FSH浓度无统计学意义。35例肝硬化中,10例发生女性乳房发育,占28.6%。有乳房发育和无乳房发育间各激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这些结果提示,肝炎后肝硬化存在着性激素的改变,肝细胞功能的损害在性激素紊乱中起着某些作用,但其他因素如门体分流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睾酮 雌二醇 催乳素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途径时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对外源基因肝脏靶向导入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长青 王吉耀 +2 位作者 贺伯明 刘建军 郭津生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 比较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经腹腔途径时对目的基因肝脏靶向定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分别与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 ,经腹腔注射导入大鼠体内 ,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目的基因在肝脏和其他脏器... 目的 比较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经腹腔途径时对目的基因肝脏靶向定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分别与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 ,经腹腔注射导入大鼠体内 ,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目的基因在肝脏和其他脏器的分布表达。结果 经脂质体或糖化多聚赖氨酸包埋的质粒DNA导入体内2 4h后均见明显表达 ,1周后逐渐下降 ,3周时仍有表达 ;均以肝脏为主要分布器官 ,但用糖化多聚赖氨酸包埋的质粒在肝脏中的分布表达高于使用脂质体的包埋 ,在其他脏器中的分布表达低于使用脂质体的包埋。结论 腹腔途径时糖化多聚赖氨酸对DNA的肝脏靶向定位效果优于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糖化多聚赖氨酸 肝脏 靶向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津生 王吉耀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90-93,共4页
一氧化氮与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郭津生王吉耀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32在实验性慢性门脉高压动物模型以及门脉高压患者存在着以内脏动脉血管阻力减低、门静脉血流增加伴随门脉压力增高为表现的高动力性内脏循环... 一氧化氮与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郭津生王吉耀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32在实验性慢性门脉高压动物模型以及门脉高压患者存在着以内脏动脉血管阻力减低、门静脉血流增加伴随门脉压力增高为表现的高动力性内脏循环和以心输出量增多、周围血管阻力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高动力循环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途径时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对基因表达肝脏靶向定位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长青 王吉耀 +2 位作者 方国汀 刘建军 郭津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比较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对目的基因肝脏靶向定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分别与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 ,经尾静脉导入大鼠体内 ,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目的基因在肝脏和其他脏器的分布表达。结... 目的 比较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对目的基因肝脏靶向定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分别与脂质体和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 ,经尾静脉导入大鼠体内 ,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目的基因在肝脏和其他脏器的分布表达。结果 经脂质体或糖化多聚赖氨酸包埋的质粒DNA导入体内 2 4小时后均见明显表达 ,一周后逐渐下降 ,三周时仍有表达 ;均以肝脏为主要分布器官 ,但用糖化多聚赖氨酸包埋的质粒在肝脏中的分布表达高于使用脂质体的包埋 ,在其他脏器中的分布表达低于使用脂质体的包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多聚赖氨酸 靶向导入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喋呤在肝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茜 张顺财 王吉耀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肝移植 新喋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时肠源性内毒素对细胞因子变化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顺财 贺伯明 +1 位作者 戴茜 王吉耀 《肝脏》 2000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了解内毒素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澄清造成肝病的细胞因子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 应用鲎试剂三肽基质显色法,对89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进行内毒素检测,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口服乳果糖分为2组,并观察治疗前后内毒素浓度及细胞因子... 目的 了解内毒素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澄清造成肝病的细胞因子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 应用鲎试剂三肽基质显色法,对89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进行内毒素检测,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口服乳果糖分为2组,并观察治疗前后内毒素浓度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肝硬化内毒素水平为(69.3±23.6)pg/ml,高于急性肝炎的(44.6±14.3)pg/ml及慢性肝炎的(28.4±7.9)pg/ml内毒素浓度,与TNFα、IL6、IL8及GCSF呈正相关,它们相关系数分别为r=0.555、0.531、0.44及0.44,统计学有意义,但于IL2无关(r=0.101),口服乳果糖治疗20天后,血清内毒素及细胞因子平行下降。结论 血清内毒素与细胞因子呈正相关,肝病时内毒素可能在致细胞因子变化中起主要作用。口服乳果糖可降低细胞因子及内毒素,因而对肝病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细胞因子 乳果糖 肠源性内毒素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射途径对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的表达质粒在大鼠肝脏靶向分布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长青 王吉耀 +2 位作者 方国汀 刘建军 郭津生 《胃肠病学》 1999年第4期230-233,共4页
比较静脉注射途径和腹腔注射途径对糖化多聚赖氨酸(G-PLL)偶联的目的基因在肝脏靶向分布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与G-PLL偶联成复合物,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注射导入大鼠体内,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观察... 比较静脉注射途径和腹腔注射途径对糖化多聚赖氨酸(G-PLL)偶联的目的基因在肝脏靶向分布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与G-PLL偶联成复合物,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注射导入大鼠体内,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目的基因在肝脏和其他脏器的分布表达。结果:运用G-PLL偶联的质粒DNA经两种途径导入体内24小时后均见明显表达,1周后逐渐下降,3周时仍有表达;均以肝脏为主要分布器官,但经静脉途径导入者,质粒DNA在肝脏中的分布表达高于经腹腔途径导人者。结论:经静脉途径导人的G-PLL/质粒DNA复合物在肝脏的靶向定位效果优于经腹腔途径导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靶向 表达 多聚赖氨酸 大鼠 经腹 经静脉 导入 途径 观察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缓冲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勇 王吉耀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肝动脉缓冲效应 HABR 肝脏 生理学 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吉耀 《胃肠病学》 1999年第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肝硬化病人 病理生理 肝功能 生存期 门静脉高压 近期 指标 程度 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的骨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顺财 刘斯青 +1 位作者 王吉耀 朱无难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为了解肝硬化骨病的形成机理。方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5例肝炎肝硬化的血清进行了骨钙素、甲状旁腺素(PTH)及降钙素(Calcitonin)的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的骨钙素(Ga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 目的:为了解肝硬化骨病的形成机理。方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5例肝炎肝硬化的血清进行了骨钙素、甲状旁腺素(PTH)及降钙素(Calcitonin)的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的骨钙素(Ga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PTH也高于正常,血钙低于正常,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激素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总胆红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按Child分级,C级患者的Gal及PTH明显高于A级及B级患者,而血钙浓度低于A级及B级。结论:肝硬化对骨病的产生与所测三种激素的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钙素 甲状旁腺素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难性腹部疾病诊断的费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曾芬 陈世耀 +3 位作者 王吉耀 李树安 秦兴陆 崔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842-843,共2页
腹痛、腹水和腹块是临床常见征象,结合病史,体征和常规化验检查,大部分患者可获明确诊断,但仍有约1/3的病例难以诊断.对疑难性腹部疾病,目前主要依靠常规生化、腹水实验室、胃肠镜等检查,然而,甚至在进行了CT,MRI等影象学检查之后仍不... 腹痛、腹水和腹块是临床常见征象,结合病史,体征和常规化验检查,大部分患者可获明确诊断,但仍有约1/3的病例难以诊断.对疑难性腹部疾病,目前主要依靠常规生化、腹水实验室、胃肠镜等检查,然而,甚至在进行了CT,MRI等影象学检查之后仍不能明确诊断.因此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水、腹块的病因诊断一直是临床的一大难题[1-3].腹腔镜检查由于技术的更新,能直接窥视到大部分壁、脏层腹膜,肝、胆、脾、胃肠、肠系膜、大网膜和盆腔,对病变典型部位直视下取材活检准确性高,文献报道其准确率均在90%以上[2,3 ],对疑难性腹部疾病有独特的诊断作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也显示腹腔镜优于影象学检查[4,5].由于腹腔镜检查需要住院进行,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潜在的并发症,因而可能增加患者的费用.我们从经济学角度,采用费用 效果分析评价腹腔镜检查与增强CT分别或联合检查在诊断疑难性腹部疾病中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腹痛 腹部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在甲型肝炎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顺财 朱无难 +2 位作者 周康 刘厚钰 夏德全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荧光标记的葡萄球菌法对43例甲型肝炎(甲肝)进行了外周血的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同时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清中的内毒素。结果发现:43例甲肝的巨噬细;胞吞噬率(PAM)为82.58±8.79%,与正常人(n... 采用荧光标记的葡萄球菌法对43例甲型肝炎(甲肝)进行了外周血的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同时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清中的内毒素。结果发现:43例甲肝的巨噬细;胞吞噬率(PAM)为82.58±8.79%,与正常人(n=25)的PAM(71.08±3.10%)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巨噬细胞吞噬指数(PI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5.48±3.27Vs56.01±4.01,P>0.05)。PAM和PIM与ALT、前白蛋白及总胆红素之间无相关。但甲肝的内毒素浓度(62.66±2.05μg/L)与PAM有明显相关(r=0.7804P<0.01),与PIM则无关(r=0.146,P>0.05)。我们也观察了甲肝巨噬细胞功能的动态变化,发现随着甲肝的恢复,血清内毒素浓度随之降之正常,PAM也趋于正常,而PIM则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 内毒素 毒血症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脂膜炎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明明 杨文信 +1 位作者 王文兵 陈世耀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结节性脂膜炎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1.5岁。所有病人均有皮下结节,8例发热.另有关节.皮肤病变.淋巴结肿大.肝脏损害等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有全血血沉升高.个别病人免疫指标阳性.误诊率较高(8/10),诊断主要靠皮... 结节性脂膜炎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1.5岁。所有病人均有皮下结节,8例发热.另有关节.皮肤病变.淋巴结肿大.肝脏损害等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有全血血沉升高.个别病人免疫指标阳性.误诊率较高(8/10),诊断主要靠皮下结节的病理活检.用糖皮质类固醇治疗本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脂膜炎 临床表现 病因 脂膜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和CD14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卫英 张顺财 《肝脏》 1999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肠源性 LPS CD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对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肝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局部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王吉耀 刘建军 +2 位作者 贺伯明 张弛 杨长青 《胃肠病学》 1999年第2期71-73,共3页
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肝硬化大鼠和正常大鼠肝脏一氧化氨台酶(NOS)活性以及NO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在肝硬化大鼠对内毒素高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肝硬化大鼠模型由四氯化碳台并乙醇诱导.内毒素4mg/kg体重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注射后2、6... 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肝硬化大鼠和正常大鼠肝脏一氧化氨台酶(NOS)活性以及NO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在肝硬化大鼠对内毒素高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肝硬化大鼠模型由四氯化碳台并乙醇诱导.内毒素4mg/kg体重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注射后2、6、12小时测定血清咎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酸(AST)肝脏组织中NOS活性以及N0代谢产物NO^-/NO^-水平。结果:肝硬化大鼠对内毒素损伤敏感性增高。正常大鼠在内毒素作用2小时后NOS活性和NO水平均显著增高.并持续至12d,时,但肝硬化大鼠肝脏NOS活性则未见显著变化,NO水平在12小时才开始增高。结论:肝硬化时肝脏NOS对内毒素刺激的敏感性降低,NO产生减少,可能是导致肝硬化肝脏对内毒素损伤高敏感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内毒素 肝脏 正常大鼠 鼠肝 NO水平 NOS活性 结论 变化 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