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克洛颗粒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7
1
作者 蒋新国 张奇志 +2 位作者 江志强 奚念朱 李端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8年第5期208-211,共4页
目的:研究2种头孢克洛颗粒剂在10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同体交叉试验后,用RP-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克洛浓度,药-时数据用3P87程序拟合,按一室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试验品和对照品单剂量po后,t_(max)分别为(24.17&#... 目的:研究2种头孢克洛颗粒剂在10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同体交叉试验后,用RP-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克洛浓度,药-时数据用3P87程序拟合,按一室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试验品和对照品单剂量po后,t_(max)分别为(24.17±3.72)和(24.40±4.19)min,c_(max)为(8.99±1.38)和(9.13±1.80)μg/ml,AUC_(0→∞)为(539.98±72.30)和(560.48±49.36)min·μg/ml.试验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50%.结论:2种颗粒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克洛 颗粒剂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作用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端正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8-253,共6页
药物联合作用评价至今仍是药理及毒理学中的薄弱环节,很多学者都各抒己见,有重复也有分歧,亟需继续研究以期能获得一较完整体系。本文对药物联合作用评价作一系统性综述,包括Bürgi、Finney、Hewlett、Loewe、周廷潮及国内金正均、... 药物联合作用评价至今仍是药理及毒理学中的薄弱环节,很多学者都各抒己见,有重复也有分歧,亟需继续研究以期能获得一较完整体系。本文对药物联合作用评价作一系统性综述,包括Bürgi、Finney、Hewlett、Loewe、周廷潮及国内金正均、周元晏等方法,并指出其适用范围以及某些不足。希望能对研究药物联合作用的药理及毒理工作者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联合作用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18甲基炔诺酮注射剂药代动力学及抗生育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朱长虹 褚云鸿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4-96,共3页
复方 18甲基炔诺酮(Ng)注射剂体外药物释放表明,细颗粒制剂 Ⅰ的Ng释放过程为一级速率,粗颗粒制剂Ⅱ为零级速率。兔血浆Ng浓度比较,制剂Ⅱ血浓相对恒定,以Ng浓度对数值对时间作图,制剂 ⅡNg半衰期(17.1 d) 明显大于制剂Ⅰ(5.9 d)。小鼠... 复方 18甲基炔诺酮(Ng)注射剂体外药物释放表明,细颗粒制剂 Ⅰ的Ng释放过程为一级速率,粗颗粒制剂Ⅱ为零级速率。兔血浆Ng浓度比较,制剂Ⅱ血浓相对恒定,以Ng浓度对数值对时间作图,制剂 ⅡNg半衰期(17.1 d) 明显大于制剂Ⅰ(5.9 d)。小鼠抗生育试验提示,制剂Ⅰ给药后第2~7天抗生育作用强于制剂Ⅱ,第8~30天制剂Ⅱ抗生育作用强于制剂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诺酮 药代动力学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试验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4
作者 徐端正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2-204,共3页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常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医生必须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以尽快的速度、尽量少的时间以及尽可能多的把握对所试药物作出严格的科学分析。医生不仅要关心试验的结局,还要尽量做到在试验进程中能不断作出病人是否...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常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医生必须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以尽快的速度、尽量少的时间以及尽可能多的把握对所试药物作出严格的科学分析。医生不仅要关心试验的结局,还要尽量做到在试验进程中能不断作出病人是否应继续或终止试验的判断。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对目前在试的病人负责,又可使有效药物尽早扩大应用,无效或疗效较差的药物及早舍弃。在临床试验设计中,这种在试验进程的同时,能对试验效果不断作出分析的方法称为序贯试验(Sequentialt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序贯试验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邻二酚胺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贾贵泉 薛芬 +1 位作者 叶莹 邵以德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67-71,共5页
以儿茶酚或取代儿茶酚为原料,利用Mannjch反应合成了11个未见报道的邻二酚型Mannich碱盐酸盐,初步药理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血小板聚集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丹参素 邻二酚 青心酮 MANNICH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尼索地平对血管钙超负荷大鼠主动脉钙积累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安阳 杨藻宸 +3 位作者 钟慈声 江明华 俞彰 王永铭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在组织和细胞水平探讨间尼索地平(m-Nis)对血管钙超负荷(VCO)大鼠主动脉钙积累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VCO模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子探针微分析法分别测定主动脉总钙和动脉平滑肌亚细胞钙。结果:m-Nis(1—15mg·kg^(-1))... 目的:在组织和细胞水平探讨间尼索地平(m-Nis)对血管钙超负荷(VCO)大鼠主动脉钙积累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VCO模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子探针微分析法分别测定主动脉总钙和动脉平滑肌亚细胞钙。结果:m-Nis(1—15mg·kg^(-1))对VCO大鼠主动脉总钙升高作用弱,且量效关系呈钟罩形。m-Nis 2.5mg·kg^(-1)对总钙升高抑制为24%。维拉帕米12.5mg·kg^(-1)疗效略优于m-Nis。m-Nis2.5mg·kg^(-1)对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钙升高有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72%和76%,对胞核钙升高抑制稍小。结论:m-Nis对VCO大鼠主动脉主要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尤其是胞浆和线粒体钙超负荷,而对组织间质钙沉积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尼索地平 钙积累 主动脉 探针 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