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血管发育不良的血管造影诊断及标记定位(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9
1
作者 曾维新 颜志平 +2 位作者 周康荣 程洁敏 陈福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肠血管发育不良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应用血管造影诊断并同时放置标记物为外科手术定位以减少手术中的盲目性。材料与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前诊断38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其中8例放置了钢丝或造影导管作为手术定位标记... 目的:肠血管发育不良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应用血管造影诊断并同时放置标记物为外科手术定位以减少手术中的盲目性。材料与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前诊断38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其中8例放置了钢丝或造影导管作为手术定位标记,并即刻或择期手术。结果:肠血管发育不良造影表现可归纳为:①动静脉疹和静脉早显;②局部异常增多的血管丛;③局部染色浓密;④肠壁内静脉扩张、迂曲。3O例病理证实中,2例为炎症;诊断正确率为93%。8例放置定位标记患者中,术中未见肠缺血改变。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好办法,同时放置定位标记能帮助外科医师顺利寻找并切除病灶,且无并发症。该法是一全新定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血管造影术 血管发育不良 定位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2
作者 符伟国 陈福真 +3 位作者 王玉琦 叶建荣 童一砂 徐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0-14,共5页
作者收集了1958~198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颈动脉体瘤,共183例,术前误诊率54.0%,行167例次手术,包括:肿瘤剥除术89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结扎术40例次;肿瘤切除、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33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术... 作者收集了1958~198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颈动脉体瘤,共183例,术前误诊率54.0%,行167例次手术,包括:肿瘤剥除术89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结扎术40例次;肿瘤切除、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33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术5例次。手术死亡率4.9%。偏瘫发生率6.1%,术后经6个月~21年随访,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发生率8.2%,作者强调运用 CT、B 超、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来提高术前诊断率.术前常规行 Matas 试验。提倡常温麻醉。手术以肿瘤剥除术和血管重建术为首选,而不主张颈动脉结扎术,以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手术 动脉肿瘤
全文增补中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步雪峰 陈福真 余晓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20-220,共1页
关键词 螺旋CT 血管造影 诊断 内脏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fan综合征并发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符伟国 陈福真 +4 位作者 郑佳瑾 施群 叶建荣 童一砂 冯友贤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562-564,共3页
本文报道Marfan综合征并发腹主动脉瘤5例,均采取动脉瘸切除、丝涤交织人造血管移植术。术后经54个月随访,1例于术后11个月因动脉瘤复发破裂死亡,4例效果良好。术中吻合口渗血是Marfan综合征患者手术的最严重并发症,采用真丝片包裹吻合... 本文报道Marfan综合征并发腹主动脉瘤5例,均采取动脉瘸切除、丝涤交织人造血管移植术。术后经54个月随访,1例于术后11个月因动脉瘤复发破裂死亡,4例效果良好。术中吻合口渗血是Marfan综合征患者手术的最严重并发症,采用真丝片包裹吻合口可起到减少渗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腹主动脉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瘤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附27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福真 符伟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687-691,共5页
颅外颈动脉瘤相当罕见,若不手术治疗,其预后极差。自1953~1990年,共收治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4.5岁。2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次行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3例动脉瘤切除,动脉端端吻合,1例颈总动脉结扎,... 颅外颈动脉瘤相当罕见,若不手术治疗,其预后极差。自1953~1990年,共收治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4.5岁。25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次行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3例动脉瘤切除,动脉端端吻合,1例颈总动脉结扎,8例行动脉瘤切除,近远端动脉结扎,1例行外包裹术。术后死亡一例。在长期随访中,2例死于心肌梗塞,1例死于脑动脉栓塞。5年存活率8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颈动脉瘤 血管肿瘤 手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症的造影检查和外科治疗选择——附24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建荣 陈福真 符伟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87-190,共4页
本文将1977年11月~1988年5月收治的24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症的诊治情况作一简单总结。22例经双向下腔静脉造影证实,2例根据B超和临床征象作出诊断。本组患者发病年龄平均28岁。隔膜型阻塞有7例,其余17例为长段阻塞。8例作了下腔静脉和/... 本文将1977年11月~1988年5月收治的24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症的诊治情况作一简单总结。22例经双向下腔静脉造影证实,2例根据B超和临床征象作出诊断。本组患者发病年龄平均28岁。隔膜型阻塞有7例,其余17例为长段阻塞。8例作了下腔静脉和/或肠系膜上静脉—右心耳人造血管架桥术(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4例,丝涤交织人造血管4例),3例作了下腔静脉隔膜破膜术。经3年随访,除术后近期死亡2例外,7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另2例分别于术后1年半和3年症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段 腔静脉阻塞症 静脉造影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与血管移植材料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福真 杨钰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组织工程的概念和提出的历史背景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能够修复、维持或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新兴科学.其方法有三:[1]在体外分离培养细胞或开发细胞代用品,该法只需给缺损... 组织工程的概念和提出的历史背景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能够修复、维持或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新兴科学.其方法有三:[1]在体外分离培养细胞或开发细胞代用品,该法只需给缺损组织器官提供发挥功能所需的细胞即可.在细胞输人体内前可对其进行处理.[2]应用刺激组织生长的因子,该法的成功取决于有关信号分子(如生长因子类)的纯化和大规模生产,以及将这些分子导人靶细胞的方法.[3]基质加细胞功能结构的应用,即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的功能相关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然后将他们移植到动物体内,达到形成新的有功能的组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血管移植 高分子材料 合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34例报告
8
作者 叶建荣 施群 +1 位作者 周康荣 郑佳瑾 《上海医学》 CAS 1988年第9期501-504,共4页
本文报道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34例,其中25例经动脉造影检查,发现8例为腹主动脉下段闭塞或严重狭窄,3例为双侧髂外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13例为单侧髂外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34例中9例非手术治疗,25例行手术治疗:5例作主-髂动脉旁路移植... 本文报道主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34例,其中25例经动脉造影检查,发现8例为腹主动脉下段闭塞或严重狭窄,3例为双侧髂外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13例为单侧髂外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34例中9例非手术治疗,25例行手术治疗:5例作主-髂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作腋-股旁路移植术,5例作股-股旁路移植术,移植材料包括真丝人造血管、丝涤人造血管和e-PTFE人造血管;游离大网膜下肢移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动脉内膜剥脱术加大隐静脉补片移植术各1例;2例直接行膝上截肢术。作者认为,根据动脉造影所显示的不同图像选择最佳手术方式至关重要。手术成败的关键是有无良好的输出道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假体 移植术 闭塞症 动脉闭塞 粥样硬化 股动脉 主髂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祖望 周康荣 +2 位作者 王滨 江浩 陈福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3-285,330-337,共3页
本文报道了CT检查主动脉夹层17例。主动脉夹层的典型CT表现为内膜钙化内移、撕裂的内膜瓣片及真、假腔的显示等。本组运用动态扫描及薄层扫描显示夹层效果较好。文中并讨论了本病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CT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61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福真 王玉琦 +3 位作者 符伟国 杨珏 叶建荣 吴肇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57-259,266,共4页
为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对1960年1月~1997年12月261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处理进行了分析。1970年以前手术切除73例,其中50例经主动脉造影确诊。1987年以来的178例由B超和CT确诊,5... 为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对1960年1月~1997年12月261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处理进行了分析。1970年以前手术切除73例,其中50例经主动脉造影确诊。1987年以来的178例由B超和CT确诊,5例行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造影(DSA)、5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了动脉瘤上界和肾动脉的关系。结果:患者均行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手术死亡率3.8%,5年存活率74.41%。腹主动脉瘤诊断中最为关键的是确定动脉瘤上界与肾动脉间的距离,若B超与CT不能肯定,主动脉造影或DSA极有帮助。提示:手术操作和麻醉技术的改进使腹主动脉瘤修补术变得更为迅速、安全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诊断 腹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肾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隆华 叶建荣 +1 位作者 蒋俊豪 符伟国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法 :用巴曲抗栓酶治疗 2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男性 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7±s 17a( 16~ 80a) ;首次剂量 10BU ,用 2 50mL 0 .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静脉滴注 1.0~ 1.5h ,以后隔...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法 :用巴曲抗栓酶治疗 2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男性 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7±s 17a( 16~ 80a) ;首次剂量 10BU ,用 2 50mL 0 .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静脉滴注 1.0~ 1.5h ,以后隔日用 5BU ,总量 30BU。结果 :70 %有效 ,大腿周径平均消退3.5± 2 .3cm ,小腿周径平均消退 2 .7± 0 .9cm。明确发病诱因者 12例 ,6例有效 ,8例无明确诱因者全部有效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抗栓酶 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被引量:20
12
作者 符伟国 王玉琦 +5 位作者 陈福真 叶建荣 徐欣 郭大乔 陈斌 蒋俊豪 《临床外科杂志》 1994年第4期188-189,共2页
我们运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415例(579条肢体),术后疗效显著,随访4年10个月,复发率1.2%.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操作较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美观,复发率低.作者认为造成术后复... 我们运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415例(579条肢体),术后疗效显著,随访4年10个月,复发率1.2%.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操作较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美观,复发率低.作者认为造成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对小腿内侧深浅静脉穿通支抽剥遗漏所造成,而并非术式本身的缺陷。在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要点后,仍是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 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新手术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玉琦 庄舜玖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9-110,共2页
高位结扎和剥脱器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基本术式已应用近百年。手术的原理是去除曲张静脉,解除症状。切断大隐静脉自上而下的全部逆流,防止复发和出现新的曲张静脉。如果小腿有多数曲张静脉,往往需要另做切口才能剥除,不但损伤大,而... 高位结扎和剥脱器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基本术式已应用近百年。手术的原理是去除曲张静脉,解除症状。切断大隐静脉自上而下的全部逆流,防止复发和出现新的曲张静脉。如果小腿有多数曲张静脉,往往需要另做切口才能剥除,不但损伤大,而且术后疤痕影响外观。若不另做切口彻底剥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手术 静脉曲张
全文增补中
102例下肢急性动脉栓塞诊疗评估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欣 陈福真 符伟国 《临床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本文总结我院102例(117次)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发现其诊断主要依据为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检,运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抗凝抗聚治疗,手术风险小,治疗成功可能性大。取栓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不但取... 本文总结我院102例(117次)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发现其诊断主要依据为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检,运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抗凝抗聚治疗,手术风险小,治疗成功可能性大。取栓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不但取出主要血栓,还溶解Fogarty导管不可到达的远端细小动脉内的继发血栓,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肢体保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急性 动脉栓塞 诊断 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动脉扭曲扩张症(附16例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玉琦 叶建荣 +2 位作者 施群 周康荣 蒋亚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447-449,2,共3页
本文报告了16例颈部动脉扭曲扩张症。经过平均7年(2个月~19年)的观察,无一例演变成动脉瘤,亦无其他并发症。文中介绍了关于本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经验。
关键词 颈部动脉 动脉扭曲扩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瘤切除术39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建荣 符伟国 +2 位作者 王玉琦 陈福真 童一砂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7-189,共3页
本文报告1957~1990年期间切除的39例股动脉瘤。此病可因动脉硬化、外伤、感染等原因所引起。手术处理的原则为:假性动脉瘤,可先作股动脉破口修补术;真性动脉瘤则作血管重建。作者认为血管代用品的选择顺序应是:自体大隐静脉,聚四氟乙... 本文报告1957~1990年期间切除的39例股动脉瘤。此病可因动脉硬化、外伤、感染等原因所引起。手术处理的原则为:假性动脉瘤,可先作股动脉破口修补术;真性动脉瘤则作血管重建。作者认为血管代用品的选择顺序应是:自体大隐静脉,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涤纶或真丝人造血管。股动脉瘤的手术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腘动脉搭桥术23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建荣 王玉琦 +1 位作者 陈福真 符伟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508-511,共4页
本文报告1984~1990年期间采用股胭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23例的临床疗效,经术后1月~5年的随访,有效率达73.9%,肢体存活率达82.6%。本手术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条件,手术本身可恢复动脉的生理状态,手术疗效良好,... 本文报告1984~1990年期间采用股胭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23例的临床疗效,经术后1月~5年的随访,有效率达73.9%,肢体存活率达82.6%。本手术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条件,手术本身可恢复动脉的生理状态,手术疗效良好,故值得推广。作者认为,凡有手术适应证者,应争取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Guo动脉搭桥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转流管和补片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大乔 王玉琦 《临床外科杂志》 1998年第6期314-316,共3页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 转流管 补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诊断价值
19
作者 徐欣 陈福真 王佩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4期260-261,共2页
MRA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诊断价值徐欣,陈福真,王佩芬本文就中山医院血管外科18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患者的34条肢体82个节段,行磁共振血管造影和动脉造影结合手术探查所见相比较,并对检查结果作研究和分析... MRA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诊断价值徐欣,陈福真,王佩芬本文就中山医院血管外科18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患者的34条肢体82个节段,行磁共振血管造影和动脉造影结合手术探查所见相比较,并对检查结果作研究和分析。1临床资料中山医院血管外科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闭塞症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动脉瘤破裂12例报告
20
作者 陈福真 吴肇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2-74,2,共3页
本文分析我院自1957年至1987年间收治的12例肝动脉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0例破入胆道,2例破入上消化道和腹腔。肝外动脉动脉瘤5例,肝内动脉动脉瘤7例。肝动脉动脉瘤破裂术前诊断甚难,唯选择性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最有诊断价值。... 本文分析我院自1957年至1987年间收治的12例肝动脉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0例破入胆道,2例破入上消化道和腹腔。肝外动脉动脉瘤5例,肝内动脉动脉瘤7例。肝动脉动脉瘤破裂术前诊断甚难,唯选择性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最有诊断价值。手术治疗8例,其中5例死亡,死亡率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和动脉瘤局部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动脉瘤破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