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
1
作者 余波 杨婷 +3 位作者 王刚 阿孜古力.吐尔逊 任智慧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6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 72.3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23%)...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6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 72.3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23%)(P<0.01),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鳞癌组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但与鳞癌组织病理分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真菌球诊治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许雯 汤玮 +2 位作者 朱旭友 郑少强 葛荣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3期145-146,152,共3页
随着鼻内镜、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上颌窦真菌球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99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52例本病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探讨CT、鼻内镜在诊治上颌窦真菌球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 随着鼻内镜、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上颌窦真菌球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99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52例本病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探讨CT、鼻内镜在诊治上颌窦真菌球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1临床资料。经术后病理确诊为曲霉菌性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球共52例(53侧)。男19例,女33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8岁。单侧51例,双侧1例。病程2个月~6年。32例在门诊曾接受过正规细菌性鼻窦炎或单纯性鼻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炎(Maxillary Sinusitis) 真菌(Fungi)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上颌窦根治术(radical MAXILLARY sinusotom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信号转导在结直肠锯齿状通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海龙 易祥华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72-373,405,共3页
锯齿状通路是有别于经典"腺瘤-癌"通路的特殊结直肠癌发生通路,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其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及Wnt信号通路异常、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以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等方面... 锯齿状通路是有别于经典"腺瘤-癌"通路的特殊结直肠癌发生通路,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其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及Wnt信号通路异常、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以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等方面。此文就锯齿状通路相关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病变 MAPK WNT信号通路 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世亭 潘庆刚 +1 位作者 刘忠 汤如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1期44-44,共1页
目的 研究矢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2001年间收治的20例矢状窦脑膜瘤,按矢状窦腔堵塞程度分为三组:未堵塞组(A)、部分堵塞组(B)、完全堵塞组(C)。在三组中邻近硬脑膜被肿瘤侵犯分别为4例、3例、2例... 目的 研究矢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2001年间收治的20例矢状窦脑膜瘤,按矢状窦腔堵塞程度分为三组:未堵塞组(A)、部分堵塞组(B)、完全堵塞组(C)。在三组中邻近硬脑膜被肿瘤侵犯分别为4例、3例、2例。结果 B组与C组中各有1例恶性脑膜瘤。A组均获得Simpson Ⅱ级切除。B组中Simpson Ⅱ级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C组中Simp-son Ⅰ级、Simpson Ⅱ级及次全切除各1例。A组、B组、C组中复发病例分别为2(15%)、3(75%)、2(67%)。结论 肿瘤与矢状窦侧壁粘连、肿瘤侵犯矢状窦腔、肿瘤与邻近硬脑膜粘连以及肿瘤的病理特性是影响矢状窦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窦脑膜瘤 复发 手术疗法 脑膜瘤 病理 硬脑膜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胃癌Survivin表达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杨建辉 戴大英 《世界肿瘤杂志》 2003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观察Surviv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进一步讨论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检测1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Survivin表达,并分析阳性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发现Survivin在胃癌和癌旁... 目的 观察Surviv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进一步讨论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用原位杂交检测1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Survivin表达,并分析阳性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发现Survivin在胃癌和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7.7%和6.2%,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其表达和某些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通过肿瘤细胞凋亡的抑制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胃癌 SURVIVIN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六例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一诗 郭述良 +7 位作者 贾晋伟 易祥华 丁敏 肖梅玲 金星星 白林富 肖洋 朱旭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82-784,共3页
弥漫性肺疾病(DLD)一直是呼吸科的一大类疑难疾病,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等辅助检查部分可临床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可明确诊断其中一小部分,而一般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外科肺活检(SLB)虽然诊断率高,但因创伤... 弥漫性肺疾病(DLD)一直是呼吸科的一大类疑难疾病,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等辅助检查部分可临床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可明确诊断其中一小部分,而一般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外科肺活检(SLB)虽然诊断率高,但因创伤大、费用高等原因实际应用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活检 支气管镜 支气管肺泡灌洗 组织病理学检查 冷冻 软性 弥漫性肺疾病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一诗 郭述良 +9 位作者 易祥华 肖梅玲 金星星 肖洋 朱旭友 李娴 戴枥湾 敖知 刘心竹 丁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6期3617-3623,共7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对弥漫性肺疾病(DLD)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病因不明的DLD患者38例,其中35例同意在硬质支气管镜或软性支气管镜下实施了TBCB...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对弥漫性肺疾病(DLD)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病因不明的DLD患者38例,其中35例同意在硬质支气管镜或软性支气管镜下实施了TBCB。将获取的35例患者标本分别作病理、病原微生物培养等检查,并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确定DLD的病因,明确TBCB对DLD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制定治疗方案及随诊,并观察记录TBCB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35例DLD患者接受了TBCB,其中硬质支气管镜下完成24例,软性支气管镜下完成11例。有3例患者因不愿再接受有创检查而退出。TBCB操作时间(51.8±19.2)min,组织标本数量为6(5,8)块/例,标本大小为15(9,20)mm^2。明确诊断33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问质性肺病8例,职业性肺损伤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自身免疫特征的问质性肺炎3例,结核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1例,特殊细菌感染1例,过敏性肺炎1例,结节病1例),病因确诊率94.3%(33/35)。发生气胸3例(其中少量1例,中量1例,大量1例),经抽气或闭式引流后气胸均吸收;24例硬镜下TBCB均有出血(轻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1例),经止血处理后出血均停止。对明确诊断的33例患者进行相应治疗,随访1个月,痊愈1例(3.0%),好转17例(51.5%),稳定11例(33.3%),恶化4例(12.1%)。结论TBCB对DLD病因确诊率高,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弥漫性 活组织检查 冷冻外科手术 诊断
原文传递
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顾盼 罗本芳 +9 位作者 易祥华 朱海龙 李帅 宇小婷 韩非 张素霞 朱旭友 芮炜玮 邱维喆 范德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4-670,共7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患者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中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47...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患者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中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IPF 25例(IPF组),INSIP 22例(INSIP组,包括富于细胞型6例,纤维化型16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使用新鲜组织制作基因芯片,采用Oligo GEArray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14种细胞因子在各组表达状况.使用石蜡包块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MP-7和TGF-β蛋白在两组肺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对两组患者进行5 -10年的随访,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曲线.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两组在转化生长因子家族、白介素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总体表现为上调,而骨形成蛋白家族除BMP-5、BMP-8B、BMP-15外,其他成员表现为下调;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BMP-7表达在IPF组和INSIP组均下降(t=27.618,-12.404,均P<0.001),IPF组低于INSIP组(t=5.387,P<0.05),INSIP组富于细胞型表达高于纤维化型(t=-5.341,P<0.001);TGF-β表达在IPF组和INSIP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93,-13.445,均P<0.001),并且与BMP-7表达呈负相关(r=-0.771,-0.729,均P<0.001).临床随访:IPF组与INSIP组在稳定(好转)、进展、死亡例数分别为0、2、23例和15、3、4例,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MP-7表达较高组与表达较低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0.8和66.4个月(IPF组,t=-2.686,P=0.014<0.05)和146.4及74.9个月(INSIP组,t=-3.037,P=0.007<0.01).结论 细胞因子在IPF和INSIP患者体内有不同的表达谱.与高表达的TGF-β不同,BMP-7的表达受到抑制,是提示患者纤维化程度和不良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标志物,有望成为研究IIP发生机制和预后潜在有用的基因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骨形成蛋白家族 基因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不典型部位软骨母细胞瘤 被引量:34
9
作者 蒋智铭 张惠箴 +8 位作者 谭云山 汤如勇 刘惠敏 卢韶华 束末娟 曾炳芳 杨世埙 陈洁晴 黄瑾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 探讨长骨骨骺和骨突以外不典型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征 ,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上海市 5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近 12年内经病理证实的 18例不典型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X线和病理资料 ,作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长骨骨骺和骨突以外不典型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征 ,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上海市 5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近 12年内经病理证实的 18例不典型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X线和病理资料 ,作回顾性分析。肿瘤细胞的软骨分化倾向作S 10 0标记证实。结果  18例中 10例位于足部跗骨和小管状骨 (5 5 .6 % ) ,单骨发病最常见的是跟骨和距骨 ,平均发病年龄 2 7.8岁 ,年龄 >2 5岁的成年人占 5 5 .6 %。X线大多表现为膨胀性 ,多房性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质破坏。 5例 (2 8% )有局部骨皮质破坏 ,1例骨外软组织浸润 ,10例 (5 5 .6 % )合并动脉瘤性骨囊肿或单纯性骨囊肿。术前临床无 1例确诊 ,病理 2例误诊 ,大多误诊为动脉瘤性骨囊肿或巨细胞瘤。结论 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X线特征以及病理形态改变进行不典型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 ,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 软骨母细胞瘤 部位 误诊 临床 骨囊肿 动脉瘤 结论 收集 倾向
原文传递
右足第三跖骨软骨母细胞瘤样骨肉瘤一例
10
作者 金德富 易祥华 +2 位作者 张静 朱旭友 吴运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2-1112,共1页
患者女.54岁。因右足背反复肿痛6年余人院。患者6年前网右足部扭伤后反复出现足部肿胀和疼痛,活动后加重,口服止痛药及休息后可缓解。近1个月来肿痛加熏,不能自行缓解。入院体检,在右足第三跖骨处可扪及一肿块,范围4cm×2cm... 患者女.54岁。因右足背反复肿痛6年余人院。患者6年前网右足部扭伤后反复出现足部肿胀和疼痛,活动后加重,口服止痛药及休息后可缓解。近1个月来肿痛加熏,不能自行缓解。入院体检,在右足第三跖骨处可扪及一肿块,范围4cm×2cm,质地较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差。X线平片显示右足第三跖骨高度膨胀,骨皮质吸收,髓腔中央呈低密度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钙化灶形成(图1,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母细胞 跖骨 骨肉瘤 瘤样 自行缓解 足部肿胀 足部扭伤 入院体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