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市管城市高架及快速路日常养护封道研究
1
作者 张建华 韩胜风 李轶成 《交通与港航》 2024年第4期92-97,共6页
上海市市管城市高架及快速路日常养护封道存在封道段落缺乏整体、系统的考虑,宣传告知渠道少、平台关注度不高,封道信息有时不全面、不准确,缺乏绕行提示和地面交叉口拥堵改善措施。研究围绕“立交节点”重新划分封道段落,并且以7天为... 上海市市管城市高架及快速路日常养护封道存在封道段落缺乏整体、系统的考虑,宣传告知渠道少、平台关注度不高,封道信息有时不全面、不准确,缺乏绕行提示和地面交叉口拥堵改善措施。研究围绕“立交节点”重新划分封道段落,并且以7天为一个周期,固定每个段落封道时间的优化方案,同时给出了日常养护封道的配套措施。研究成果将作为上海市市管城市高架及快速路日常养护封道方式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可对其他城市类似问题的解决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架及快速路 日常养护封道 封道周期 信息告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街区密路网导向下基于TOD模式的上海梅陇新中心交通疏解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佟晶晶 《交通与运输》 2022年第5期79-83,共5页
为缓解地区中心高强度开发带来的交通矛盾、提升空间品质、发挥土地价值,在秉承“小街区密路网”的开发理念以及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开发模式下,通过提升路网密度、改善公交及慢行出行环境、优化交通组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等多种措施相... 为缓解地区中心高强度开发带来的交通矛盾、提升空间品质、发挥土地价值,在秉承“小街区密路网”的开发理念以及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开发模式下,通过提升路网密度、改善公交及慢行出行环境、优化交通组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等多种措施相结合,建立集约化、系统化的交通系统。以梅陇新中心为例,在结合轨道交通站点、打造成为集商业、办公、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地区中心的大背景下,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分析症结所在并因地制宜地提出多种改善措施,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消除交通瓶颈、缓解交通矛盾,最后利用VISUM软件评估道路网交通压力,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为基于TOD开发模式下地区中心的交通疏解路径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街区 密路网 TOD开发模式 地区中心 交通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3
作者 赵慧 欧阳陈海 马小园 《智能城市》 2024年第11期23-26,共4页
为保障X形交叉口的通行秩序与交通安全,对其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文章针对X形交叉口存在的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问题,以烟台市S308—龙湾路/高谷路交叉口为例,分析X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提出X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和安全保障措施。... 为保障X形交叉口的通行秩序与交通安全,对其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文章针对X形交叉口存在的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问题,以烟台市S308—龙湾路/高谷路交叉口为例,分析X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提出X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和安全保障措施。结果显示,采取工程改造、路口渠化、信控优化等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X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交叉口 交通组织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张量算法的交通拥堵识别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磊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3年第5期157-160,共4页
基于表征多维动态交通数据的张量数学模型,利用行程时间交通数据,对张量算法中交通拥堵识别效果较好的基于鲁棒主成分分析的张量恢复算法(RSTD)和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张量恢复算法(BPTF)进行分析,对比两种算法对交通拥堵的识别效果。结果表... 基于表征多维动态交通数据的张量数学模型,利用行程时间交通数据,对张量算法中交通拥堵识别效果较好的基于鲁棒主成分分析的张量恢复算法(RSTD)和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张量恢复算法(BPTF)进行分析,对比两种算法对交通拥堵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在常发性拥堵(早晚高峰)识别上的差距并不大,RSTD算法的偶发性拥堵(意外延误)识别能力强于BPTF算法,且RSTD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整体来说RSTD算法的交通拥堵识别效果优于BPTF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量算法 RSTD 偶发性交通拥堵 BPTF 拥堵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