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权力的变化:以环境气候领域国际非政府组织为分析中心 |
于宏源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2
|
当伙伴“遇见”盟友--中国伙伴关系与美国同盟体系的互动模式研究 |
周亦奇
|
《国际展望》
CSSCI
|
2016 |
14
|
|
3
|
转型中的国际债务治理:过程、功能与前景 |
周玉渊
|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4
|
“气候行动之年”和美国气候变化政策发展 |
于宏源
|
《当代世界》
|
2014 |
0 |
|
5
|
境外非政府组织因素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及其应对 |
孙海泳
|
《国际展望》
CSSCI
|
2018 |
15
|
|
6
|
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与网络安全治理的路径 |
鲁传颖
|
《当代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7
|
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中的环境与贸易关系分析及建议 |
周亦奇
王文涛
|
《经济与管理》
CSSCI
|
2016 |
2
|
|
8
|
澜湄区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挑战与实施路径 |
于宏源
汪万发
|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9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海上互通的安全风险与防控 |
孙海泳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0
|
打造绿色军队:美国军事能源战略调整评析 |
曹嘉涵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
11
|
中俄能源外交的历史演进 |
于宏源
宋亦明
|
《区域与全球发展》
|
2018 |
2
|
|
12
|
“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综述 |
曹嘉涵
|
《国际展望》
CSSCI
|
2014 |
0 |
|
13
|
人文·城市·世博:世界城市日筑就的交互活力时空 |
于宏源
徐纪东
|
《上海城市管理》
|
2015 |
0 |
|
14
|
G20环境治理和发展趋势 |
于宏源
|
《电力与能源》
|
2016 |
0 |
|
15
|
办好世界城市日 造福全世界城市 |
季路德
唐为红
|
《上海城市管理》
|
2016 |
0 |
|
16
|
“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与机制辨别--北约与华约的命运为何不同 |
周亦奇
唐世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7
|
|
17
|
东南亚地区海事安全合作的国际化:东盟海事论坛的角色 |
周玉渊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18
|
世界能源百年变局与国家能源安全 |
杨宇
于宏源
鲁刚
王礼茂
赵媛
郝丽莎
任东明
方伟
安海忠
蔡国田
|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75
|
|
19
|
试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的新变化 |
于宏源
|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20
|
从东盟自由贸易区到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经济一体化再认识 |
周玉渊
|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