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45
1
作者 周建军 丁建国 +3 位作者 周康荣 王建华 曾蒙苏 程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11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采用3ml/s;5例经MR自旋...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11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采用3ml/s;5例经MR自旋回波(SE)T1WI、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SPGR)动态增强成像。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6例神经鞘瘤边缘规则光整,肿瘤直径4.7~15.3cm.平均8.3cm。囊实性9例,完全实质性4例,完全囊性3例。4例实质性肿瘤中,3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完全囊变者形成厚壁囊肿样改变,囊内外壁光整;9例囊实性病变中,实质成分密度较高.囊变区边缘规则光滑。T1WI呈低到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到高信号。所有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其中,8例肿瘤强化显著,5例中等程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体积大,完全实质性和完全囊性比例高,血液动力学多样,容易误诊。囊变区和Antoni B区的识别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转移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红响 陈根生 +3 位作者 颜志平 罗剑钧 曾群 姜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肾上腺转移癌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4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  1例未找到肾上腺供血动脉 ,5 3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 76次灌注及栓塞治疗 ,技术成功率为 98.1% ,栓... 目的 探讨对肾上腺转移癌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4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  1例未找到肾上腺供血动脉 ,5 3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 76次灌注及栓塞治疗 ,技术成功率为 98.1% ,栓塞后临床症状改善率 10 0 % ,术后 3个月 ,75 .4 %患者瘤灶内碘油仍沉积良好 ;并发症发生率为 1.88%。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对肾上腺转移癌行灌注及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转移癌 介入化疗栓塞 动脉插管灌注 并发症发生率 介入方法 栓塞治疗 技术成功率 临床疗效 供血动脉 临床症状 治疗安全 推广应用 癌患者 改善率 栓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沈洪 姚晨玲 +6 位作者 陶振钢 栾骁 宋振举 施东伟 孙湛 童朝阳 刘骏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首次阳性检查:冠脉造影0.8%,胸片4.7%,超声心动图19.9%,CT66.8%,MRI7.8%。胸片阳性率77.1%,超声心动图阳性率97.9%,CTA和MRI阳性率100%。异常心电图70.1%。结论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成人任何年龄段,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初筛方法,CTA和MRI可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表现 检查方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产科大出血 被引量:29
4
作者 戴家应 林根来 +3 位作者 胡汉金 石奇 王俊 王小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10-312,共3页
关键词 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 治疗 产科大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内灌注利多卡因-碘油乳剂在恶性肿瘤栓塞化疗术中止痛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安乐 颜志平 +5 位作者 周康荣 王建华 程洁敏 钱晟 罗剑钧 陈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 2 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 (TACE) ,随机分成3组 :行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 (n =4 0 ) ;T... 目的 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 2 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 (TACE) ,随机分成3组 :行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 (n =4 0 ) ;TACE术前行利多卡因团注者为B组 (n =4 0 ) ,单纯TACE为C组者 (无利多卡因组 ,n =4 0 )。术后疼痛程度用一主观指标评价 (即视觉模拟等级 VAS 0 - 1 0)和一客观指标评价 (术后肌注镇痛剂的使用数量 ) ,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通过DSA来评价。结果  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 ,B ,C组平均积分分别为 2 .78,3.87和 4 .4 6。术后疼痛积分提示A组较B组和C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肌注镇痛剂控制难以忍受疼痛的药量上A组和B组患者均较C组有显著减少 (P <0 .0 5 ) ,A组和B组患者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两者均较C组低 ,恶性肿瘤内碘油沉积在A组患者中最致密 ,尤其是在肝脏转移性肿瘤中碘油沉积更好。结论 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不但能减轻疼痛发生率 ,而且能阻止动脉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内灌注 利多卡因-碘油乳剂 恶性肿瘤 止痛作用 经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微创法引流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安乐 颜志平 +6 位作者 王建华 程洁敏 王小林 龚高全 刘清欣 钱晟 罗剑钧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创法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资料与方法 对 14 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行微创法PTBD ,所有患者均行CT、MRI或B超等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男 88例 ,女 5 7例 ,平... 目的 探讨微创法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资料与方法 对 14 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行微创法PTBD ,所有患者均行CT、MRI或B超等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男 88例 ,女 5 7例 ,平均年龄 5 8.3± 11 .7岁。PTBD穿刺成功率为 10 0 %。 131例在电视透视下穿刺右肝管 ,其中右前支 12 5例 ,右后支 6例 ;14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肝管 (其中 12例左肝管外支 ,2例右后支肝管 )。结果  88例行右支内外引流 ,4 1例行单纯外引流 (其中 39例行右支外引流 ,2例行左支外引流 ) ,8例行联合右支内外引流及左支外引流 ,8例行左支内外引流 ;外引流患者中 35例经 1~ 2周外引流后 ,再成功转为内外引流。另 6例持续带管行外引流。置入引流后较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 (P <0 .0 5 ) ,患者全身状况改善 ,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外引流组与内外引流组术前、术后胆红素下降也具显著性 (P <0 .0 5 ) ,并且两组之间术前具有可比性 (P >0 .0 5 )。并发症发生率为 6 .9% ,包括胆道感染 6例 ,胆汁外漏 3例 ,胆汁瘤 1例 ,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微创法PTBD具有独到优点 ,疗效可靠 ,单纯外引流和内外引流术具有同样减轻黄疸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微创法引流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 治疗 诊断 肝癌 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结核瘤的MRI征象 被引量:29
7
作者 严福华 曾蒙苏 +4 位作者 程伟中 刘嵘 周康荣 樊嘉 纪元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 分析肝结核瘤的MRI表现 ,探讨MRI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0例肝结核瘤患者行MR自旋回波序列T1WI、T2 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共 12个病灶 ,MRI表现 :(1)自旋回波序列 :T1WI上... 目的 分析肝结核瘤的MRI表现 ,探讨MRI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0例肝结核瘤患者行MR自旋回波序列T1WI、T2 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共 12个病灶 ,MRI表现 :(1)自旋回波序列 :T1WI上所有病灶为低信号 ,T2 WI上 10个病灶为不均匀低信号 (8个病灶为中心低信号而边缘为环形或片状的高信号 ,2个为低信号中见到点状高信号 ) ,另 2个病灶为高信号。 (2 )增强扫描 :动脉期10个病灶无强化 ,2个病灶边缘有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所有病灶均有不同方式的强化 ,主要为边缘强化和分隔强化。结论 MRI可反映肝结核瘤的病理改变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结核瘤 磁共振成像 肝结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冬青 曾蒙苏 +2 位作者 饶圣祥 杨姗 汤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5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T1WI、FSET2WI、FMPSPG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5例患者共16个病灶。多数肿瘤呈长T1(9/15)长T2(11/15)信号,FST1WI... 目的探讨MRI在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5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T1WI、FSET2WI、FMPSPG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5例患者共16个病灶。多数肿瘤呈长T1(9/15)长T2(11/15)信号,FST1WI及FMPSPGR平扫序列多为低信号(分别为8/11和13/16),且显示肿瘤较常规SET1WI更清晰,动态增强后肿瘤可有多种强化方式,8个动脉期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门脉和延迟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周围正常胰腺实质;2个动脉期边缘结节样强化,进行性向中心填充;2个表现为均匀轻中度强化;2个呈均一渐进性强化;2个明显囊变,囊变区无强化,周围呈持续环状强化。动态增强扫描不仅有助于肿瘤的检出、定性,而且可以了解血管受累程度及有无肝脏、淋巴结转移。结论MRI多序列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内分泌肿瘤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静波 向子云 +3 位作者 詹勇 李嵚 蔡汉寿 朱宇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2期45-4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与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的CT特点,旨在提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2006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AIP患者以及胰腺癌患者...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与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的CT特点,旨在提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2006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AIP患者以及胰腺癌患者各8例。AIP的诊断标准采用日本胰腺病学会的标准,胰腺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分析二者的CT表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①胰腺肿胀或局灶性密度减低及其强化方式;②被膜样边缘(腊肠征);③血管受侵犯;④钙化;⑤假囊肿形成;⑥胰管的改变:包括胰管的狭窄及扩张和截断;⑦肾脏受累。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下CT特点在AIP与胰腺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胰腺肿胀,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及胰管截断以及肾脏受累。结论 CT检查能够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鉴别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建军 曾维新 +3 位作者 曾蒙苏 王建华 周康荣 程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16例,术前14例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2例经MR检查。然后与手术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CT和MR表现。结果16例病理证实的肾... 目的分析肾上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16例,术前14例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2例经MR检查。然后与手术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CT和MR表现。结果16例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中,肾上腺上皮性囊肿8例,陈旧出血形成假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囊变3例,原发性肾上腺癌囊变2例。肾上腺上皮性囊肿和肿瘤坏死囊变CT多表现为低密度,出血为等密度或高密度;T1WI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或低信号。囊内壁光整11例,毛糙5例。囊外壁光整13例,不规则3例。囊壁钙化2例。增强扫描显示壁强化11例,不强化5例。结论肾上腺囊性病变特征不同,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囊肿 肿瘤 体层摄影数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脂质和纤维成份高分辨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建军 王若冰 +4 位作者 林江 曾蒙苏 严福华 王建华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应用3.0T MR高分辨成像(HRMR)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斑块脂质成分和纤维成分的HR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经彩超检查证实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7例,均行管壁高分辨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3D TOF、DIR T1WI、T2WI及PDWI。其中2... 目的:应用3.0T MR高分辨成像(HRMR)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斑块脂质成分和纤维成分的HR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经彩超检查证实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37例,均行管壁高分辨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3D TOF、DIR T1WI、T2WI及PDWI。其中22例检查前1周内行CTA检查,9例检查后1周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根据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斑块所在的颈动脉部位,将获得的病理标本与MRI图像逐层对照,研究斑块纤维成分和纤维帽、脂质成分和脂质坏死池的MRI表现,探讨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37例共发现52支颈动脉存在斑块,斑块钙化21支(40.4%)、无钙化斑块31支(59.6%);31支软斑块中,纤维成分为主者8支(15.6%),有明显脂质核心斑块23支(44.2%);其中,伴斑块出血5支(10%)、脂质坏死核心3支(6%),纤维帽撕裂(溃疡或纤维帽撕裂)3支(6%)。相对于胸锁乳突肌,斑块脂质成分在TOF图像上呈等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PDWI多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少数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脂质坏死池在TOF、T1WI、PD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纤维帽和纤维成分的信号相仿,在TOF图像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1WI上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PDWI呈稍高或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硬斑块纤维帽厚度(1.1±0.4)mm,软斑块纤维帽厚度(0.7±0.3)mm。硬斑块和软斑块的纤维帽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序列高分辨MRI可以显示斑块脂质成分、纤维成分和纤维帽,并对斑块脂质和纤维帽进行初步的定量,为在体分析斑块的结构提供评价指标,为斑块风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磁共振成像 粥样斑块 纤维帽 脂质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碘油栓塞后MRI随访临床应用研究——兼与DSA和临床随访对比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嵘 王建华 +2 位作者 周康荣 严福华 颜志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MRI和DSA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后原发病灶肿瘤残存和肝内新病灶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 8例TACE治疗的HCC患者 ,共有原发病灶 92个。患者于治疗后2~ 9个月行MRI检查 ,MRI检查后 0~ 7... 目的 对比分析MRI和DSA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后原发病灶肿瘤残存和肝内新病灶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 8例TACE治疗的HCC患者 ,共有原发病灶 92个。患者于治疗后2~ 9个月行MRI检查 ,MRI检查后 0~ 7天行DSA。评价MRI和DSA显示原发病灶残存和肝内新病灶结果的符合情况 ,并与临床 6个月以上随访 (平均 10 .4个月 )结果相对比。结果  (1) 92个原发病灶中 ,6 1个病灶MRI和DSA均显示有肿瘤残存 ,2 6个无肿瘤残存 ,两者的总体相符率为 94 .6 % (87/ 92 )。 18例患者MRI和DSA均显示有肝内新病灶 ,4 7例无新病灶 ,两者总体相符率为 95 .6 % (6 5 / 6 8)。 (2 )以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 ,MRI显示原发病灶肿瘤残存的敏感性为 93.9%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95 .7% ,DSA的敏感性为 98.5 %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98.9%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MRI显示肝内新病灶的敏感性为 85 .7%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95 .6 % ,DS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 10 0 % ,两者亦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MRI和DSA均能清楚显示HCCTACE治疗后原发病灶肿瘤残存和肝内新病灶 ,两者有很高的符合率。MRI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 ,便于临床随访采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磁共振成像检查 DSA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饶圣祥 曾蒙苏 +3 位作者 陈财忠 沈继章 张利军 陈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7-890,共4页
目的评价CT和MRI对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周脂肪肉瘤18例和肾脏巨大AML(直径>8cm)14例患者资料。32例均行CT检查,10例同时行MRI检查,分析脂肪肉瘤和AML的影... 目的评价CT和MRI对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周脂肪肉瘤18例和肾脏巨大AML(直径>8cm)14例患者资料。32例均行CT检查,10例同时行MRI检查,分析脂肪肉瘤和AML的影像学特点。结果AML有14例显示肾实质缺损、11例发现瘤内扩张血管、5例肿瘤出血及3例伴有更小AML;而脂肪肉瘤无肾实质缺损、出血及不伴有更小AML征象,仅1例发现瘤内血管。肾实质缺损、瘤内扩张血管及肿瘤出血对鉴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实质缺损、瘤内血管和出血是肾周脂肪肉瘤与肾脏巨大AML鉴别的重要影像学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脂肪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孝臣 徐鹏举 +3 位作者 胡国祥 房文皓 吴平 沈春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5-287,289,共4页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2004年WHO将其分为经典型和上皮样型,最常见于肾脏,其次为肝脏,经典型AML具有较多脂肪成分容易诊断,而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epithelioidangiomyolipoma,...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2004年WHO将其分为经典型和上皮样型,最常见于肾脏,其次为肝脏,经典型AML具有较多脂肪成分容易诊断,而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epithelioidangiomyolipoma,HEAML)含少量脂肪或不含脂肪,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具有恶变潜质,预后尚不明确,误诊率较高,国内系统报道较少,大部分为个案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脂瘤 磁共振成像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和体部血管外皮细胞瘤:MR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建军 周康荣 +2 位作者 曾蒙苏 王建华 丁建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和体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特征,探讨MR对其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术前均经MR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FSE T2WI脂肪抑制和梯度回复回波(GRE),其中6例行SE T1WI或GR... 目的分析颅内和体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特征,探讨MR对其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外皮细胞瘤9例,术前均经MR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FSE T2WI脂肪抑制和梯度回复回波(GRE),其中6例行SE T1WI或GRE动态增强扫描。分别确定病变形态、信号特征和强化程度,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9例中,位于颅内3例,四肢4例,腹膜后1例,腹股沟1例。病灶多呈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直径4.8~13.5cm,平均6.7cm,其中〈5cm1例,5~10cm7例,〉10cm1例。9例病灶内可见坏死,6例可见蚯蚓状和结节状血管流空信号。SE T1WI肿瘤实质成分呈低、等或略高信号,所有病例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6例动态增强扫描病例中,动脉期显著强化5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门脉期均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邻近大血管相仿。颅内、外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表现无明显区别。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呈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瘤内常见血管流空和坏死,T2WI呈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诊断(附17例报告)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邓雪英 李跃兴 +2 位作者 丁建平 陈小启 张兴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5期745-747,752,共4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胸部HR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肺活检前均行胸部HRCT扫描及腹部B超检查,腹部B超发现异常病例者行腹部CT检查6例。...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胸部HR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肺活检前均行胸部HRCT扫描及腹部B超检查,腹部B超发现异常病例者行腹部CT检查6例。结果 17例患者均为育龄期女性,胸部HRCT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大小不等圆形薄壁囊状影(17/17,100%),2例部分融合成肺大泡(2/17,11.8%),4例合并气胸(4/17,23.5%),2例伴乳糜胸(2/17,11.8%)。腹部CT检查发现2例伴双侧肾错构瘤(2/17,11.8%),1例伴右侧肾错构瘤(1/17,5.9%),1例伴子宫错构瘤(1/17,5.9%),2例伴肝脏错构瘤(2/17,11.8%),3例伴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3/17,17.6%)。结论育龄期女性,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圆形薄壁囊状影,应考虑肺淋巴管肌瘤病可能。应常规行腹部CT检查,腹部CT检查发现肝肾错构瘤,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可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肌瘤病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1W-FLAIR结合BLADE技术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建刚 梅莉 +3 位作者 周华明 武洪林 王冬青 饶圣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结合刀锋伪影纠正(BLADE)技术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增强前后自旋回波T1WI、T1WI-FLAIRBLADE和增强后T1WI-FLAIR扫描。因增强后施加流动补偿和改变编码方向序列仍...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结合刀锋伪影纠正(BLADE)技术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增强前后自旋回波T1WI、T1WI-FLAIRBLADE和增强后T1WI-FLAIR扫描。因增强后施加流动补偿和改变编码方向序列仍存在不足,故不在本次统计之内。增强后随机扫描SE-T1WI、T1WI-FLAIRB LADE及T1WI-FLAIR序列,计数各种序列上转移瘤的数目,并行图像伪影评价。结果 25例患者共有101个转移灶。SE-T1WI图像发现10个假阳性病灶,其中6个位于幕上,4个位于幕下;15个假阴性病灶,均位于幕下,这些病灶认为与血管搏动伪影有关。T1WI-FLAIRB LADE图像未见假阳性病灶;发现2个假阴性病灶,因转移瘤太小所致。对伪影行4级评分,0分代表没有伪影,1分代表轻度伪影,2分代表中度伪影,3分代表严重伪影。所有T1WI-FLAIRB LADE图像的评分均为0,而对SE-T1WI图像评分为3分4例,2分6例,两序列图像质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增强T1WI-FLAIRBLADE序列在脑转移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颅底及皮层脑表面的病灶,以及可以避免由于轻微运动引起的伪影和假象,有望代替常规SE-T1WI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640层CT肝灌注容积扫描肝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冬云 曾蒙苏 +3 位作者 吴东 向述天 毛崇文 杨晓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640层CT肝灌注容积数据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肝功正常(A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B组:Child-Pugh A级25例;C组:Child-Pugh B级25例)行640层CT肝灌注检查,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测... 目的:探讨利用640层CT肝灌注容积数据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肝功正常(A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B组:Child-Pugh A级25例;C组:Child-Pugh B级25例)行640层CT肝灌注检查,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测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达峰值时间(TTP)、峰值(PV)及门静脉与肝脏密度差的最大值(P-L)。选取主动脉峰值期的容积数据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采用P-L值最大的1期及3期容积数据对门静脉进行单期和多期融合成像,并对比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三组间主动脉TTP和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的TTP较对照组长,PV及P-L值下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除A与B组间门脉TT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3个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可显示肝动脉3级分支。门脉多期融合成像质量优于单期成像(P<0.05),A组可显示3~4级门静脉分支,B和C组可显示1~3级门静脉分支。结论:利用640层CT全肝灌注成像容积数据进行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肝动脉和门静脉,有助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小虎 丁玉芹 +4 位作者 刘孝臣 朱万荣 彭进 李宏 许亚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癌(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例AIP患者(AIP组),另选取同期69例PC患者(PC组),对比两组MRI特征,包括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目的探讨MRI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癌(P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例AIP患者(AIP组),另选取同期69例PC患者(PC组),对比两组MRI特征,包括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累及部位、范围、信号及动态强化方式等。结果 AIP组与PC组的MRI征象在病变累及范围、平扫信号价值、动脉期强化特点、胰管改变、假包膜的MRI征象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雪花样"不均匀低强化、假包膜是AIP的显著特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变累及范围以弥漫性为主,T1WI信号强度以降低为主,T2WI信号强度以升高为主,平扫信号分布多均匀,动脉期无强化,伴不同程度胆管和胰管改变,有假包膜征象。结论AIP和PC在MRI影像征象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点,MRI多序列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反映AIP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易 曾蒙苏 纪元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分析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样PCC患者,11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15例共检出病灶19个,... 目的:分析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样PCC患者,11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15例共检出病灶19个,直径(2.8±1.4)cm,于肝左、右叶均见分布。CT共检出15个病灶,增强扫描示14个病灶动脉期呈周边强化,门脉期显示8个病灶内对比剂向中央扩散强化,6个病灶未见上述强化方式;1个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改变。4个病灶见邻近肝包膜凹陷,2个病灶伴随胆管轻度扩张。6例MRI共检出6个病灶,T2WI示5个病灶呈不规则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示相应区域均见强化;另1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有异常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结论: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多样,与病灶内各种成分的比例和分布相关,其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上皮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