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术语学研究范式的嬗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句云生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范式(paradigm)开始广泛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中,用以指称科学共同体中的观点、视角和概念系统。该术语由美国学者库恩(Kuhn)率先提出,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理论阐释力。范式融入人文科学研究后发挥了超强的阐释力。俄罗... 20世纪60年代以来,范式(paradigm)开始广泛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中,用以指称科学共同体中的观点、视角和概念系统。该术语由美国学者库恩(Kuhn)率先提出,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理论阐释力。范式融入人文科学研究后发挥了超强的阐释力。俄罗斯术语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经历了漫长演变,其间关于术语的性质、研究和分析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自身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多重范式,从历史比较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认知主义。这些范式不断更迭又交相互动,使得俄罗斯术语学在理论革新和实践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认知术语学研究不同话语中术语的生成、发展及功用,助力支撑学科术语系的结构化建构研究,旨在确立术语系的建构规则,揭示认知模型下科学语言体系的形成途径,形成了从认知语言学、称名学视角分析和描写术语的概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术语学 范式:历史比较主义 结构主义 认知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后苏联空间海外侨胞政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波 黄明拓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1年第1期83-94,共12页
苏联解体以来,后苏联空间出现了大量俄罗斯海外侨胞。为了维护后苏联空间海外侨胞的权益、巩固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俄罗斯不断完善和调整后苏联空间海外侨胞政策。本文基于历时性研究评析俄罗斯后苏联空间海外侨胞政策体系。笔者... 苏联解体以来,后苏联空间出现了大量俄罗斯海外侨胞。为了维护后苏联空间海外侨胞的权益、巩固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俄罗斯不断完善和调整后苏联空间海外侨胞政策。本文基于历时性研究评析俄罗斯后苏联空间海外侨胞政策体系。笔者认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缓解国内人口危机、促进语言文化推广是俄罗斯实施后苏联空间海外侨胞政策的动因。俄罗斯后苏联空间海外侨胞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政策定义不清、地方政府积极性差、回迁侨胞社会融入难等问题,但总体富有成效,能有效服务于俄罗斯的内政外交,一定程度上可为我国侨务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后苏联空间 海外侨胞 外交战略 工具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电影中教师形象的文化解读——以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为例
3
作者 李雅君 符玉秋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年第12期88-89,共2页
1947年拍摄的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讲述了女教师瓦尔瓦拉兢兢业业地在俄国西伯利亚贫穷落后的小乡村教书育人的一生,影片通过身份认同和婚礼习俗展现了女教师融入贫穷乡村的艰难历程和惊人耐力。影片中乡村女教师的形象不仅激励了苏... 1947年拍摄的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讲述了女教师瓦尔瓦拉兢兢业业地在俄国西伯利亚贫穷落后的小乡村教书育人的一生,影片通过身份认同和婚礼习俗展现了女教师融入贫穷乡村的艰难历程和惊人耐力。影片中乡村女教师的形象不仅激励了苏联人民,还激励了中国无数有志青年投身到平凡的教育事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女教师 身份认同 风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俄罗斯中医药发展前景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硕 宋欣阳 +2 位作者 韦进深 王琳 刘雅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7期126-129,共4页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俄罗斯的中医药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历经3个世纪的发展,中医药已在俄罗斯获得广泛认可,吸引大量专家学者不断研究,出版诸多论著。针灸更是发展成具有俄罗斯特色的针刺反射疗法。为进一步...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俄罗斯的中医药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历经3个世纪的发展,中医药已在俄罗斯获得广泛认可,吸引大量专家学者不断研究,出版诸多论著。针灸更是发展成具有俄罗斯特色的针刺反射疗法。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发展,需要客观研究当下面临的问题,如学术偏斜、药品注册难和行医不合法等。中医药在俄罗斯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法律政策的支持,这是关键保障,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推动中医药立法。在此基础上,应当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如参与国际组织多边合作,携手当地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利益共享,也符合"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政策沟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传统医学 中医药 俄罗斯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俄罗斯传统园林艺术 被引量:5
5
作者 杜安 岳强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相对宽松的社会气氛以及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响,使俄罗斯自然风景园得到了长足发展,产生了叶卡捷琳娜园、巴甫洛夫园、加特契纳等重要的园林艺术作品。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进行空间营造,人工干预较少,借鉴风景画的...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相对宽松的社会气氛以及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响,使俄罗斯自然风景园得到了长足发展,产生了叶卡捷琳娜园、巴甫洛夫园、加特契纳等重要的园林艺术作品。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进行空间营造,人工干预较少,借鉴风景画的构图原理而注重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对已存在的规则式园林部分给予保留,大量运用本土植物,以乔—草结构的纯林或疏林为主要配置模式等是俄罗斯自然风景园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叶卡捷琳娜二世 自然风景园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主义在俄罗斯的滋生、构成及影响
6
作者 毕洪业 肖佳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95,159,共21页
在后冷战时代,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响较大。伊斯兰教作为俄罗斯的传统宗教,在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家庭和精神道德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积极意义,但伊斯兰教政治化也助长了激进的一面。在... 在后冷战时代,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其中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响较大。伊斯兰教作为俄罗斯的传统宗教,在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家庭和精神道德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积极意义,但伊斯兰教政治化也助长了激进的一面。在转型期的俄罗斯,伴随着伊斯兰复兴思潮与运动的兴起,伊斯兰极端主义也得以滋生并迅速蔓延开来。俄罗斯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趁转型之初联邦中央政权式微而企图推动北高加索地区独立,建立所谓的“伊斯兰国家”,从而给俄罗斯国家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在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泛起的背景下,伊斯兰极端主义问题在俄罗斯一直存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社会转型 伊斯兰教 政治伊斯兰 伊斯兰极端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语料库语言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探微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勤 常翔宇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年第2期54-60,共7页
20世纪中后期语言学研究逐渐转向实证性研究,语料库语言学应运而生。为全面了解语料库语言学在俄罗斯的发展近况,本文拟以2004—2016年俄罗斯学者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总结俄罗斯学者关于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状况,揭示俄罗斯学... 20世纪中后期语言学研究逐渐转向实证性研究,语料库语言学应运而生。为全面了解语料库语言学在俄罗斯的发展近况,本文拟以2004—2016年俄罗斯学者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总结俄罗斯学者关于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状况,揭示俄罗斯学界对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以此为国内俄语学界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提供借鉴,加大国内俄语学者对俄语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语料库语言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交际中的俄语话语词——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公开讲话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为 潘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31-133,136,共4页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公开讲话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言语坚定,这与他言语中话语词的使用密切相关。政治言论中话语词的使用保证了文本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引导民众来理解言论。作为俄罗斯联邦的主要政治领袖,普京的公开讲话是研究政治交际中...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公开讲话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言语坚定,这与他言语中话语词的使用密切相关。政治言论中话语词的使用保证了文本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引导民众来理解言论。作为俄罗斯联邦的主要政治领袖,普京的公开讲话是研究政治交际中俄语话语词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最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言语 普京 话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遗书在俄罗斯的翻译与接受研究
9
作者 艾丽华 杨仕章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3,70,共8页
敦煌遗书在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俄藏敦煌遗书已有百余年历史,但敦煌遗书在俄罗斯的翻译与接受问题仍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探讨了敦煌遗书在俄罗斯的整理、翻译与接受问题。研究发现,敦煌遗书经多年整理,已从无人问津的残卷... 敦煌遗书在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俄藏敦煌遗书已有百余年历史,但敦煌遗书在俄罗斯的翻译与接受问题仍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探讨了敦煌遗书在俄罗斯的整理、翻译与接受问题。研究发现,敦煌遗书经多年整理,已从无人问津的残卷旧稿,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珍贵文献。敦煌遗书的俄文翻译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呈现不断扩展之势,译者身份、底本内容与译作发表渠道由单一逐渐走向多元。敦煌遗书的接受在圣彼得堡、莫斯科以及距离中国较近的俄罗斯其他地区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俄罗斯 翻译 接受 敦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的上海高考俄语听说测试探析
10
作者 杜韵莎 徐雯 《外语测试与教学》 2022年第4期11-17,27,共8页
2017年起,随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高考俄语(上海卷)开始自主命题。对比之前使用的高考俄语(全国卷),听说测试是高考俄语(上海卷)的新增部分。本文通过解读2017版《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从“做事”“... 2017年起,随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高考俄语(上海卷)开始自主命题。对比之前使用的高考俄语(全国卷),听说测试是高考俄语(上海卷)的新增部分。本文通过解读2017版《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从“做事”“交际”“策略、语言与文化”三个维度,分析听说测试在口头表达能力构念上的覆盖度,并描述听说测试的能力构念、内容结构,分析听说测试与口头表达能力考核目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听说测试构念、题型和《课标》学业质量水平表,说明听说测试与学业质量水平所要求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相关性,并以样题举例。基于上述分析,最后对高考俄语听说测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版《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新《课标》) 俄语 高考俄语(上海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过程中的应用
11
作者 周琼 黄雅贤 徐亚苹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5,共12页
研究虚假信息的甄别过程对了解和治理虚假信息至关重要,而眼动追踪技术在信息行为研究中有显著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分析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中的应用,概述相关理论、指标和解释角度。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眼动追踪... 研究虚假信息的甄别过程对了解和治理虚假信息至关重要,而眼动追踪技术在信息行为研究中有显著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分析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中的应用,概述相关理论、指标和解释角度。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眼动追踪技术在虚假信息甄别领域的应用相对较晚,但成果具有跨学科性,受到较高认可;相关研究集中在信息主体和客体方面,主要使用认知心理学中双重加工理论、启发式系统、详尽可能性模型等理论框架;研究涵盖14个眼动指标,主要从时间、空间、瞳孔直径等维度总结这些指标的应用效果及其与研究变量的关系,提供关于眼脑假说、非眼脑假说和认知努力等解释眼动指标的角度,认为使用眼动研究虚假信息甄别最重要的是在问题、理论、指标和解释角度之间建立起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甄别 眼动追踪 认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正教文化能否成为俄罗斯的主流文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宁 章自力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82,共6页
2002年8月,俄罗斯东正教教会再次提出把东正教文化课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的要求。这显然是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东正教文化能否成为俄罗斯的主流文化并填补后俄罗斯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否定的观点。
关键词 教会 俄罗斯东正教 信徒 主流文化 东正教文化 俄罗斯 2002年8月 社会意识形态 必修课程 历史背景
原文传递
俄语专业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郑体武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3,共4页
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俄各领域交往的日趋深入和扩大,社会上对俄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但俄语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质量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 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俄各领域交往的日趋深入和扩大,社会上对俄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但俄语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质量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番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学 人文教育 口译技能 笔译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去俄罗斯化”进程探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爱荣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6,共14页
20世纪90年代初,乌兹别克斯坦刚刚独立便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去俄罗斯化",以彰显其民族独立。本文分析该国实施"去俄罗斯化"的原因,详尽介绍乌兹别克斯坦"去俄罗斯化"进程中采取的具... 20世纪90年代初,乌兹别克斯坦刚刚独立便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去俄罗斯化",以彰显其民族独立。本文分析该国实施"去俄罗斯化"的原因,详尽介绍乌兹别克斯坦"去俄罗斯化"进程中采取的具体举措,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独立二十多年来"去俄罗斯化"对该国俄语的地位和使用范围、俄罗斯人的生活处境、乌兹别克语的发展和使用、文化和教育水平、经济、民族心理等社会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俄罗斯化” 俄语俄罗斯人乌兹别克语 文化和教育 .
原文传递
俄罗斯人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处境变迁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爱荣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5,共9页
苏联时期,大量的俄罗斯人随着苏联版图的扩张而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等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并在居住国处于主体民族的地位,其地位优越,生活舒适。苏联解体后,散居在乌兹别克斯坦等俄罗斯之外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的处境发生了巨大... 苏联时期,大量的俄罗斯人随着苏联版图的扩张而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等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并在居住国处于主体民族的地位,其地位优越,生活舒适。苏联解体后,散居在乌兹别克斯坦等俄罗斯之外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的处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即一夜之间从地位优越的主体民族变为了当地的少数民族,不仅地位下降,生活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并日渐艰难。本文旨在阐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俄罗斯人从过去到现在的处境变迁,并试图解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分析目前仍留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将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俄罗斯人 去俄罗斯化 处境
原文传递
试论20世纪末俄罗斯启示录文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54,共12页
20世纪末,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危机唤醒人民的末日意识,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反映末日意识的文学作品,它们与《圣经.启示录》具有极强的相似性:末世论是作品的精神宗旨,象征是作品的主要手法,幻想性是作品的突出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视这些作... 20世纪末,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危机唤醒人民的末日意识,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反映末日意识的文学作品,它们与《圣经.启示录》具有极强的相似性:末世论是作品的精神宗旨,象征是作品的主要手法,幻想性是作品的突出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视这些作品的原型为《圣经.启示录》,把这些作品称为"启示录文学"。启示录文学继承了《启示录》的末世论传统,同时又表现出作家对人类命运的独特理解,其中不乏一些与基督教正统神学背道而驰的思想。应该说,启示录文学在思想、审美、伦理、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孕育启示录文学的沃壤是20世纪末的俄罗斯现实:社会弥漫悲观氛围,宗教凸显末日意识,文学充溢绝望情绪。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俄罗斯民族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但启示录情结并非基督教文化传统在世纪末的简单复归,它是全球一体化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启示录文学 末世论
原文传递
欲望与贪婪的凝炼——《黑桃皇后》书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雅悦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第2期27-27,共1页
《黑桃皇后》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之一。全书通过对彼得堡上流社会赌徒生活的描写,刻画了主人公赫尔曼的坚强性格和贪婪野心,预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临近。
关键词 普希金 赫尔曼 欲望 贪婪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米亚科夫论教派对立和俄国与西欧的差异
18
作者 杨明天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57,共15页
霍米亚科夫提出"聚和性"学说,把东正教理想化,东正教是他极力肯定的一面。霍米亚科夫一直把理想的东正教和现实的天主教、新教进行对比。他在西方信仰中看到的,差不多都是缺点;而在东方的俄国的信仰中,几乎没有看到任何缺陷... 霍米亚科夫提出"聚和性"学说,把东正教理想化,东正教是他极力肯定的一面。霍米亚科夫一直把理想的东正教和现实的天主教、新教进行对比。他在西方信仰中看到的,差不多都是缺点;而在东方的俄国的信仰中,几乎没有看到任何缺陷。西方信仰是他极力否定的一面。霍米亚科夫期待,东正教通过俄国,可以导致所有文化体系的改革。这是他的使命论。在俄罗斯哲学中,霍米亚科夫最早把西方基督教和整个唯理论体系等同起来。他试图从教会思想引伸出哲学和所有文化的基础,但他偏离了教会。霍米亚科夫的思想模式有助于我们认识俄罗斯的心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亚科夫 聚和性 教派对立 俄罗斯 心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俄语教育300年
19
作者 许宏 杨波 郑洁岚 《国际学术动态》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自1708年清政府下令开设俄罗斯文馆至今,中国俄语教育已经走过整整300年。为纪念中国俄语教育300年这一不平凡的年份,也为了回顾300年中国俄语教学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思考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和创新中国俄语教学的规律和... 自1708年清政府下令开设俄罗斯文馆至今,中国俄语教育已经走过整整300年。为纪念中国俄语教育300年这一不平凡的年份,也为了回顾300年中国俄语教学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思考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和创新中国俄语教学的规律和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共同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国俄语教育300年”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6-2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俄语 教育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专业人才培养 教学研究 历史经验 学术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尔岑思想和性格的多重性及其马赛克文体
20
作者 杨明天 《俄罗斯学刊》 2012年第4期53-63,共11页
赫尔岑的思想和性格具有多重性,其表达手段同样具有多重性,所形成的特殊文体,我们借用赫尔岑自己的说法,称之为马赛克文体。在赫尔岑的作品中,摘引成为一种主要表达手段。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多重性与其使用的表达手段具有内在联系。摘引... 赫尔岑的思想和性格具有多重性,其表达手段同样具有多重性,所形成的特殊文体,我们借用赫尔岑自己的说法,称之为马赛克文体。在赫尔岑的作品中,摘引成为一种主要表达手段。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多重性与其使用的表达手段具有内在联系。摘引的大量存在,使我们可以认为,赫尔岑具有新神话主义意识。他本人的性格和创作特点,与20世纪的文化特点具有一定的联系。赫尔岑的体裁并不统一和连贯。其"意识流"鲜明体现在体裁上,20世纪的意识流鲜明体现在句子层面上。赫尔岑的创作具有我们现在所说的超现实主义的一些特点。他借助马赛克文体,一直试图创建自己的"现实主义"的"现实"。阅读赫尔岑的著作,可以使我们看到20世纪散文原则形成的一些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岑 思想 性格 多重性 马赛克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