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心脏治疗严重心功能衰竭4例的麻醉处理
1
作者 唐淑蕙 刘正美 高华群 《淮海医药》 2004年第6期491-492,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严重 人工心脏 心功能衰竭 心脏移植 TAH 麻醉处理 重心 桥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对上腹部术后呼吸肌功能不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继雄 郭建华 石学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68-269,共2页
目的 观察疼痛在上腹部手术后呼吸肌功能不全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病人自控镇痛 (PCA)组与对照组 ,每组 15例。用最大吸气压 (MIP)和最大呼气压 (MEP)来评估呼吸肌功能。两组于术... 目的 观察疼痛在上腹部手术后呼吸肌功能不全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病人自控镇痛 (PCA)组与对照组 ,每组 15例。用最大吸气压 (MIP)和最大呼气压 (MEP)来评估呼吸肌功能。两组于术前 ,术后 2 4、4 8h分别测定MIP、MEP ,并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 (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对照组的MIP与MEP比术前显著下降 (P <0 0 5 )。VAS评分两组均增加 ,与术前相比 ,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相比 ,PCA组的VAS增加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 )。MIP、MEP和疼痛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相关 (P <0 0 1)。结论 疼痛是导致上腹部术后呼吸肌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上腹部手术 呼吸肌功能不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病人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和双瓣置换手术期间脑氧供需平衡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正美 彭章龙 +3 位作者 唐淑蕙 孙继雄 高华群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88-290,共3页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冠脉搭桥 (CABG)手术期间脑氧供需平衡变化 ,并与双瓣置换 (DVR)手术病人进行比较。方法 :CABG和DVR病人各 30例 ,取右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 ,并计算动脉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 (Ca jO...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冠脉搭桥 (CABG)手术期间脑氧供需平衡变化 ,并与双瓣置换 (DVR)手术病人进行比较。方法 :CABG和DVR病人各 30例 ,取右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 ,并计算动脉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 (Ca jO2 )、脑乳酸产量 (ADVL)、脑氧摄取率 (OER)和乳酸 氧指数 (LOI)。结果 :(1)CPB开始前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 ;CPB低温期间颈内静脉氧饱和度 (SjO2 )和氧分压 (PjO2 )明显升高 ,复温期间下降 ,但与麻醉前比无差异 ;各观察时间点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2 )手术开始后 ,动脉和静脉血乳酸均渐增加 ,ADVL变化不明显 ;但在低温和复温时 ,CABG组的ADVL和LOI高于DVR组。结论 :两组病人CPB期间可基本维持全脑氧供需平衡 ,而CABG组ADVL和LOI高于DVR组是否存在局灶性脑氧供需失衡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瓣膜置换术 脑氧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髂筋膜间隙阻滞穿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丽 李泉 +1 位作者 沈苓 林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不同髂筋膜间隙阻滞穿刺下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平行穿刺组和垂直穿刺组,每组各30例。平行穿刺组患者采用平行腹...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不同髂筋膜间隙阻滞穿刺下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平行穿刺组和垂直穿刺组,每组各30例。平行穿刺组患者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垂直穿刺组患者采用垂直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注药时间和股神经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穿刺组患者操作时间、超声成像时间长于平行穿刺组(P<0.05),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平行穿刺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股神经阻滞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穿刺组患者阻滞后各时间点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率明显高于平行穿刺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使用自控镇痛(PAC)时间、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穿刺组患者阻滞后8、12、24、36、48小时曲马多累计用量均少于平行穿刺组(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垂直穿刺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平行穿刺均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其中髂筋膜间隙阻滞垂直穿刺能够显著减少患者镇痛药物用量,提高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设备 髂筋膜间隙阻滞穿刺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在疼痛门诊的应用1051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刁枢 孙坚 +3 位作者 候鸣宇 黄德兴 倪亚琴 肖常思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5-115,共1页
我院疼痛门诊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日本SuperLizerHA550穴位型)一年,共照射五千多例次,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051例,照射次数5255次,其中男性689例,女性362... 我院疼痛门诊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日本SuperLizerHA550穴位型)一年,共照射五千多例次,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051例,照射次数5255次,其中男性689例,女性362例,年龄15~94岁。病种及照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超激光疼痛治疗 激光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卡地平与拉贝洛尔控制腹腔镜手术中高血压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继雄 唐淑蕙 +1 位作者 王亚华 石学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比较尼卡地平与拉贝洛尔对伴高血压的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期间的降压效果。 方法 :将 3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 (均有高血压病史 )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仅接受麻醉药 ;尼卡地平组诱导前 3min静注尼卡地平 2 0 μg· k... 目的 :比较尼卡地平与拉贝洛尔对伴高血压的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期间的降压效果。 方法 :将 3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 (均有高血压病史 )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仅接受麻醉药 ;尼卡地平组诱导前 3min静注尼卡地平 2 0 μg· kg- 1·min- 1 ,随后持续静注 0 .5~ 1 .5μg· kg- 1 · m in- 1 ;拉贝洛尔组诱导前 3m in静注拉贝洛尔 0 .3m g· kg- 1 · m in- 1 ,之后持续静注 1 0~ 2 0μg· kg- 1 · m in- 1 。观察给药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及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变化。 结果 :尼卡地平组、拉贝洛尔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尼卡地平与拉贝洛尔均可控制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因吸收 CO2 引起的血压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拉贝洛尔 腹腔镜 药物治疗 高血压 降压药 气腹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拔管期高血压 被引量:56
7
作者 刘正美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9-292,共4页
围拔管期高血压是指手术结束后,拔管前后的高血压(SBP≥21.33kPa,DBP≥12.66kPa)本文将对拔管期高血压的危害、病因、预防及处理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 围拔管期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立伟 王新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23-125,共3页
目的:综述脑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了MEDLINE2000-01/2004-12英文文献,并对部分所选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了二次检索。MEDLINE检索的主题词包括“apoptosis,programmedcelldeath,braindevelopment,neurod... 目的:综述脑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了MEDLINE2000-01/2004-12英文文献,并对部分所选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了二次检索。MEDLINE检索的主题词包括“apoptosis,programmedcelldeath,braindevelopment,neurode-velopment”。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有关脑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排除标准:①有关成熟神经系统中细胞凋亡分子调节方面的研究。②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在104篇检索出来的文献中,63篇与主题相关,再根据综述研究的目的选取了其中的26篇。资料综合:胚脑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被认识后,细胞凋亡对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重要意义就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焦点,并在细胞凋亡调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调节华美新小杆线虫和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分子具有广泛的同源性;并且,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的靶基因断裂技术表明,bcl-x,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哺乳动物脑发育过程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结论:细胞凋亡在正常和异常脑发育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脑发育过程中有关细胞凋亡调节的分子通路可深入地了解脑形态发生学和脑畸形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细胞死亡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影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晓英 陈素明 +1 位作者 周飞仁 王清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20-272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下沙利度胺影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表达水平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CCI)镇痛效果及其潜在临床价值。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S组、C组、L组、M组及H组,S组为假手术组,其余4组建立CCI模型,术后分别用20、50、100 mg/k...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下沙利度胺影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表达水平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CCI)镇痛效果及其潜在临床价值。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S组、C组、L组、M组及H组,S组为假手术组,其余4组建立CCI模型,术后分别用20、50、100 mg/kg沙利度胺处理为L组、M组、H组,余为C组,于术后第1、2、3及4周测量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并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组差异;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Q-PCR)分析4组TNFR基因表达产物相对含量,比较各组TNFR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沙利度胺浓度与TNFR mRNA相对表达间的关系。结果与S组相比,4组术后机械性痛阈、热痛阈均显著下降(P<0.05);与C组比较,L组、M组与H组术后机械性痛阈、热痛阈呈上升趋势(P<0.05),H组显著高于M组(F机械性痛阈=6.432,P机械性痛阈=0.000;F热痛阈=5.445,P热痛阈=0.000),而M组显著高于L组(F机械性痛阈=8.045,P机械性痛阈=0.000;F热痛阈=5.673,P热痛阈=0.000);相对于C组,L组、M组、H组术后第4周TNFR1 mRNA及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H组下降最为明显,M组次之;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沙利度胺浓度增加与TNFR1表达升高呈明显负相关(r=-0.497,P=0.036)。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影响TNFR表达对CCI大鼠产生镇痛效应,其镇痛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加强,有望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镇痛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慢性坐骨神经缩窄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机体氧供需的影响
10
作者 刘正美 唐淑惠 +1 位作者 高华群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464-465,共2页
目的 研究常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16例冠心病患者 ,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及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 ,心脏不停跳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中监测ECG、SpO2 及血液动力学指标。于冠... 目的 研究常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16例冠心病患者 ,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及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 ,心脏不停跳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中监测ECG、SpO2 及血液动力学指标。于冠脉血管吻合前后 ,分别取桡动脉及肺动脉血 ,测定血红蛋白 (Hb)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 ,并计算全身氧供需平衡。结果 冠状动脉搭桥前后CaO2 、C vO2 、DO2 、 VO2 、O2 ER、A aDO2 等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CO搭桥后比搭桥前增加 ,但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 氧供需平衡 心肺转流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和双瓣置换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比较
11
作者 刘正美 彭章龙 +3 位作者 唐淑蕙 孙继雄 高华群 杭燕南 《淮海医药》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冠脉搭桥 (CABG)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变化 ,并与双瓣置换 (DVR)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CABG和 DVR患者各 30例 ,取右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 ,并计算动脉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 (Ca- j ...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 (CPB)冠脉搭桥 (CABG)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变化 ,并与双瓣置换 (DVR)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CABG和 DVR患者各 30例 ,取右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 ,并计算动脉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 (Ca- j O2 )、脑乳酸产量 (ADVL)、脑氧摄取率 (OER)和乳酸 -氧指数 (L OI)。结果  1CPB开始前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 ,CPB低温期间颈内静脉氧饱和度 (Sj O2 )和氧分压 (Pj O2 )明显升高 ,复温期间下降 ,但与麻醉前比无差异 ,各观察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手术开始后 ,动脉和静脉血乳酸均渐增加 ,ADVL变化不明显 ,但在低温和复温时 ,CDBG组的 ADVL和 L OI高于 DVR组。结论 两组患者 CPB期间可基本维持全脑氧供需平衡 ,而 CABG组 ADVL和 L OI高于 DVR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双瓣置换术 脑氧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填充中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雪梅 陆海燕 +3 位作者 杨雪 左婷 徐慧娟 俞海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填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远期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面部凹陷患者,均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进行填充修复,供脂区主要选择在大腿外侧、臀部、下腹部等脂肪含量丰...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填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远期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面部凹陷患者,均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进行填充修复,供脂区主要选择在大腿外侧、臀部、下腹部等脂肪含量丰富部位。术后设定随访期1~2年,根据手术前后患者不同角度的面部照片对比情况初步评估手术修复效果,术后随访期间重点观察表情恢复、脂肪吸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面部整形满意度调查。结果:本组87例患者随访8个月~2年,平均(14.6±4.8)个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共注射115次,平均注射约1.3次。术后未出现血肿、局部硬结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时脂肪吸收基本趋于稳定。截至随访末期,本组患者手术整形总有效率为97.70%(85/87),患者有面部丰满匀称、皮肤平整和表情恢复自然等变化。对整形效果、手术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自我评估满意度分别为64.37%(56/87)、78.16%(68/87)、80.46%(70/87)。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具有脂肪吸收低、并发症少、移植填充效果显著等优点,远期疗效值得肯定,是一种安全、简单、可靠的面部凹陷填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凹陷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 注射填充 满意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全麻药异丙酚与硫喷妥钠对脑代谢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鸣宇 刁枢 +1 位作者 刘锦 肖常思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比较静脉全麻药异丙酚、硫喷妥钠对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头颈和上腹部全麻病人 40例 ,ASAⅠ~Ⅱ级 ,年龄 2 0~ 60岁。随机分为 2组 :硫喷妥钠组 (S组 ) 2 0例 ,用硫喷妥钠 (5mg kg) +芬太尼 +司可林诱导 ;异丙酚组 (P组 ) 2 ... 目的 比较静脉全麻药异丙酚、硫喷妥钠对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头颈和上腹部全麻病人 40例 ,ASAⅠ~Ⅱ级 ,年龄 2 0~ 60岁。随机分为 2组 :硫喷妥钠组 (S组 ) 2 0例 ,用硫喷妥钠 (5mg kg) +芬太尼 +司可林诱导 ;异丙酚组 (P组 ) 2 0例 ,用异丙酚 (2 .5mg kg) +芬太尼 +司可林诱导。检测全麻诱导前 (T0 )和插管后 2min(T1 )、5min(T2 )、1 5min(T3 )各时点的乳酸浓度和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  2组动静脉乳酸浓度差(DLa-jv)诱导后逐渐下降 ,T2 、T3 较T0 下降明显 (P <0 .0 5) ,组间无差异 ;2组颈内静脉氧饱和度 (SjvO2 )诱导后均增高 ,T1 时至峰值 ,P组、S组分别增加 2 9.6 %、2 1 .3 % ,然后逐渐回落 ,组间无差异 ;2组脑氧摄取率 (ERO2 )、动静脉氧含量差 (Da-jvO2 )诱导后开始下降 ,T1 时降至最低 ,组间无差异。结论 静脉全麻药异丙酚与硫喷妥钠均可降低脑代谢 ;作用程度上异丙酚较硫喷妥钠有增强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药 异丙酚 硫喷妥钠 脑代谢 影响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志光 郑文泽 +4 位作者 胡志强 付凯 周芬芬 周文娟 郭佳瑜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SP)阻滞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应用。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SPB组和C组,每组25例。SPB组在清醒状态行超声引导术侧前锯肌平面阻滞后行全身麻醉,C组全身麻醉。术后两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SP)阻滞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应用。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SPB组和C组,每组25例。SPB组在清醒状态行超声引导术侧前锯肌平面阻滞后行全身麻醉,C组全身麻醉。术后两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指标: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术后2、4、8、12、24h的VAS评分;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24h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SPB组与C组比较: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苏醒时间短(P<0.05);术后2至12h的VAS评分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后,24h有效按压次数少,术后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术前行前锯肌平面阻滞能减少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麻醉药用量,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手术 围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疗法在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千华 李桂凤 +1 位作者 权建强 胡志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目的评价浮针疗法在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9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灸组、浮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0例。针灸组患者采用针灸穴... 目的评价浮针疗法在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9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灸组、浮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0例。针灸组患者采用针灸穴位针刺的治疗方式,浮针组患者采用浮针针刺方式和再灌注治疗方式,药物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治疗方式。比较三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压痛点评分等级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浮针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患者的压痛点评分等级情况优于针灸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与药物组患者的压痛点评分等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在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存在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项背肌筋膜炎 临床疗效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培训结合安全核查表在麻醉危急事件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晓 王卡 +3 位作者 罗琳 田毅 王颖林 田国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03-706,共4页
目的 探讨理论培训结合安全核查表模式对低年资住院医师处理麻醉危急事件及其在麻醉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例我院低年资(1~3年)临床住院医师分为3组(每组9例):A组、B组与C组。A组接受理论授课与安全核查表... 目的 探讨理论培训结合安全核查表模式对低年资住院医师处理麻醉危急事件及其在麻醉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例我院低年资(1~3年)临床住院医师分为3组(每组9例):A组、B组与C组。A组接受理论授课与安全核查表相关培训,B组仅采用安全核查表,C组凭借临床经验处理麻醉危急事件,每个大组随机抽取3例组成a小组、b小组与c小组,在进入高保真模拟手术室后随机分配到8个麻醉危机事件场景中进行模拟演练,评估最佳实践得分率、关键步骤失败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参与者后期安全核查表执行意向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对危急事件处理的最佳实践得分率明显增高(P<0.05);与B组比较,A组最佳得分率增高(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关键步骤的失败率明显降低(P<0.05)。90%以上的参与者表示安全核查表简单易用,愿意继续参加该种形式的麻醉模拟培训。 结论 危急事件理论培训与安全核查表的有效结合可明显提高住院医师处理麻醉危急事件的准确率和有效率,提高了麻醉模拟教学的积极性,对模拟教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事件 理论培训 安全核查表 麻醉 模拟教学
原文传递
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与进展的关系
17
作者 宋际伟 姚俊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是诱发AD的危险因素。文章对睡眠相关生理学、睡眠障碍在加重AD中β‑淀粉样蛋白(Aβ)...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是诱发AD的危险因素。文章对睡眠相关生理学、睡眠障碍在加重AD中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聚集的相关机制,以及早期针对睡眠干预以治疗A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睡眠障碍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原文传递
MMP-9、HIF-1和SIRT1在急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童尧 李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9是MMPs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炎症、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转移等病理生理过程。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1)是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由功能亚基HIF—1α和结... 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9是MMPs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炎症、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转移等病理生理过程。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1)是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由功能亚基HIF—1α和结构亚基HIF-1β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它在缺血坏死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当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2-related enzymes 1,Sirtuin1,SIRT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tide, NAD)依赖性的去乙酰化酶,属于Sirtuin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衰老、细胞死亡和肿瘤发生等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MMP-9、HIF-1和SIRT1在急性肺损伤中所起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低氧诱导因子-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效应室靶浓度舒芬太尼对腹部手术患者地氟醚MACBAR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文文 刘征 +1 位作者 李泉 李金宝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7-589,共3页
目的 评价不同效应室靶浓度舒芬太尼对地氟醚抑制50%腹部手术患者切皮诱发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83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 ~ 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组,n=2... 目的 评价不同效应室靶浓度舒芬太尼对地氟醚抑制50%腹部手术患者切皮诱发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83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 ~ 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组,n=28)、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1 ng/ml组(S1组,n=27)和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3 ng/ml组(S2组,n=28).气管插管后开始吸入地氟醚,S1组和S2组按设定的目标靶浓度输注舒芬太尼.C组初始呼气末地氟醚浓度为9.0%,S1组和S2组初始呼气末地氟醚浓度为6.0%.切皮前维持目标浓度至少15 min.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根据切皮反应来调整下一例患者呼气末地氟醚浓度,计算地氟醚MACBA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记录舒芬太尼给药期间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C组地氟醚MACBAR (95% CI)为11.2%(11.1% ~11.3%),S1组为7.8%(7.7%~7.9%),S2组为4.2%(4.1%~4.3%).与C组比较,S1组和S2组地氟醚MACBAR和RPP降低(P< 0.05或0.01);与S1组比较,S2组地氟醚MACBAR和RPP降低(P <0.05或0.01).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复合地氟醚麻醉时舒芬太尼的适宜效应室靶浓度为0.3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舒芬太尼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应激
原文传递
常温不停跳冠脉搭桥对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正美 杭燕南 王全胜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常温心脏不停跳和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手术对血液动力学及移植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20例)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组(15例)。经Swan-Ganz漂浮导接Baxter CCO监测仪监测血液动力学,... 目的 比较研究常温心脏不停跳和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手术对血液动力学及移植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20例)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组(15例)。经Swan-Ganz漂浮导接Baxter CCO监测仪监测血液动力学,Doppler测定移植血管血流量,并测定全身及心肌的氧供需。结果(1)搭桥后,心脏不停跳组CI显著升高,MPAP、SV、HR无明显变化;心脏停跳组CI无明显变化,SV降低,HR和MPAP增加。搭桥后两组CO较手术前无统计学差别;(2)搭桥后两组病人CaO2和CvO2均显著下降,VO2、O2ER和VO2I呈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搭桥后两组病人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无明显差异,移植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的MDO2、MVO2和MDO2/MVO2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常温不停跳搭桥手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而对全身氧供需的平衡及移植血管功能的影响与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搭桥手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肺转流术 常温不停跳 冠脉搭桥 血液动力学 氧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