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虚伏毒”探索纳米技术在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1
作者 许帆 刘瑶 +3 位作者 阙祖俊 罗斌 张占霞 田建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67-3173,共7页
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 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肿瘤转移相关靶点仍须进一步破解,传统中药剂型落后、活性组分溶解性差、靶向性缺失、不良反应等问题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飞速发展,新兴交叉领域——纳米医学,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带来了新的希望。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肿瘤靶向、智能响应性控释、抗多药耐药等特性,可用于制备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此外,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光、声、电、热、磁、酶或类酶活性等,可充分发挥药辅合一的优势和特色,在肿瘤转移防治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虚伏毒 肿瘤转移 中医药 纳米技术 中药组分 中药复方 药物靶点 预防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徐振晔 金长娟 +9 位作者 沈德义 李敏 周卫东 朱晏伟 张铭 邓海滨 王中奇 李蕾 寿伟臻 郑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4-878,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病例116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只予化疗单独治疗;治疗组行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化疗期间...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病例116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只予化疗单独治疗;治疗组行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化疗期间服用抗瘤增效方,化疗结束后服用肺岩宁方。主要观察指标为生存期、卡氏评分、主要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57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1.17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疲劳、气短等肿瘤主要相关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组出现白细胞减少症、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对于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分阶段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免疫功能防治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钱芳芳 罗斌 +1 位作者 阙祖俊 田建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098-1102,共5页
肺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治疗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得以不断提高;肿瘤分子生物学及现代免疫学的进展,促使以免疫调控干预肺癌发生发展成为肿瘤研究... 肺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治疗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得以不断提高;肿瘤分子生物学及现代免疫学的进展,促使以免疫调控干预肺癌发生发展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调控免疫是中医药防治肺癌的重要基础。文章就中医药在调控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及进展进行总结,力图从免疫学角度揭示中医药防治肺癌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编辑 中医药 扶正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立芳 徐振晔 +9 位作者 金长娟 王中奇 邓海滨 张铭 周卫东 李敏 吴继 赵晓珍 白冰 吴秋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Ⅲ、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只予化疗治疗;治疗组行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化疗期间服用抗瘤增效方... 目的观察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Ⅲ、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只予化疗治疗;治疗组行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化疗期间服用抗瘤增效方,化疗结束后服用肺岩宁方。主要观察指标为近期疗效、生存期、卡氏评分、主要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等。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16.63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1.60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卡氏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分阶段联合化疗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晚期肺腺癌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均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中医药分阶段治疗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转移基础研究与中医药转化研究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阙祖俊 武晓秋 +5 位作者 罗斌 钱芳芳 刘海涛 杨蕴 张戈 田建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6-962,共7页
肺癌导致死亡人数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而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尚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干预措施。其根本原因是转移发生的机制不明确,现有的干预措施难以实现精准防治。本文聚焦转移,并从转移特异性研究平台构建、系统生物学、肠道... 肺癌导致死亡人数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而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尚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干预措施。其根本原因是转移发生的机制不明确,现有的干预措施难以实现精准防治。本文聚焦转移,并从转移特异性研究平台构建、系统生物学、肠道菌群、适配子技术等角度深入分析了目前肺癌转移基础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和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癌基础和转化研究的效率,提高肺癌的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恶性肿瘤 免疫调控 人工智能 核酸适配子 系统生物学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大肠癌免疫细胞和微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曦 沈克平 胡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5期2281-2288,共8页
肿瘤微环境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中医药对大肠癌微环境具有多重作用.藤龙补中汤、黄芪注射液和康艾注射液等中药可提高大肠癌CD4^+和/或CD8^+T细胞数量.藤龙补中汤、胃肠安和艾迪注射液等中药可抑制大肠癌调节性T细胞... 肿瘤微环境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中医药对大肠癌微环境具有多重作用.藤龙补中汤、黄芪注射液和康艾注射液等中药可提高大肠癌CD4^+和/或CD8^+T细胞数量.藤龙补中汤、胃肠安和艾迪注射液等中药可抑制大肠癌调节性T细胞.藤龙补中汤、肠安泰胶囊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中药可提高大肠癌自然杀伤细胞数量.藤龙补中汤和小檗碱可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抑制大肠癌生长或转移.解毒三根汤可通过干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抑制结肠癌转移.蟾毒灵、白花蛇舌草和藤龙补中汤等中药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大肠癌血管生成.川芎、健脾解毒方和肠复方等中药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大肠癌乏氧微环境.人参皂苷Rg3、黄芩苷和肠益煎方可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或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表达,影响胞外基质重构,抑制大肠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中医 中药 胞外基质 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于盼 韩建宏 田建辉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5期152-155,共4页
近年来在挖掘了历代经验并加以发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关于肺癌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出现了口服中药汤剂、外敷中药膏剂或散剂、静脉注射或胸腔灌注中药注射液等的治疗方法,但目前中医药... 近年来在挖掘了历代经验并加以发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关于肺癌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出现了口服中药汤剂、外敷中药膏剂或散剂、静脉注射或胸腔灌注中药注射液等的治疗方法,但目前中医药在肺癌MPE的临床治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辨证的准确性影响汤药口服的疗效,而针对本病的辨证分型尚无公认的标准;如何对转移性胸腔积液进行中医辨证施治需进一步研究。2)相关临床研究尚未达到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研究水平。3)恶性积液作为肺癌晚期常见并发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探索揭示其发病过程对临床治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4)如何运用液态活检技术提高肺癌合并MPE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肺癌的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罗添乐 罗斌 田建辉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充分重视肺癌生长的内环境和微环境,强调形神并调,可以弥补现有治疗体系的不足。本文从历代医家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尤其是'传舍理论'、'痰毒流注'、'阻断证候演变'、... 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充分重视肺癌生长的内环境和微环境,强调形神并调,可以弥补现有治疗体系的不足。本文从历代医家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尤其是'传舍理论'、'痰毒流注'、'阻断证候演变'、'正虚伏毒'、'固本清源'等肺癌转移复发的新观点,肺癌治疗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创新等方面作系统概述,以充分挖掘中医药认识肿瘤发病及病机的优势,促进中医理论创新,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肺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中医药 理论研究 正虚伏毒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美清 田建辉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1期87-89,共3页
对近5年中医药防治宫颈癌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对宫颈癌的防治,尤其是HPV感染阶段及CIN阶段有显著优势。对HPV感染,除了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利水、健脾除湿等内治法外,结合局部外用药,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HPV转阴及降低HPV-DN... 对近5年中医药防治宫颈癌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对宫颈癌的防治,尤其是HPV感染阶段及CIN阶段有显著优势。对HPV感染,除了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利水、健脾除湿等内治法外,结合局部外用药,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HPV转阴及降低HPV-DNA载量。对于CIN常内外兼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多种方法进行治疗,逆转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异常结果、清除HPV、控制病情的发展。中医治疗宫颈癌多以补益肝肾、健脾扶正法佐以祛邪,可提高免疫功能、减轻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使癌灶得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癥瘕 中医药 治未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及肿瘤抗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付艳丽 屠洪斌 +2 位作者 董志毅 董昌盛 许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抗原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肺癌提供理论支持和用药指导。方法:将388例肺癌患者按照相关证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肺癌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及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抗原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肺癌提供理论支持和用药指导。方法:将388例肺癌患者按照相关证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肺癌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及与TNM临床分期及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TNM不同分期中,肺阴虚证在第I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V期;脾气虚证在第IV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第I期;肺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肺阴虚火旺证在不同分期中的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异。2 CEA在肺阴虚火旺证中明显高于肺阴虚证、肺气虚证及瘀阻肺络证。NSE在肺阴虚火旺证中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其它证型。CYFRA21-1在肺阴虚火旺证及瘀阻肺络证异常升高比例明显高于肺气虚证。结论:1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NM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肺阴虚证贯穿于肺癌始终,在早期阶段尤为明显;脾气虚证则多见于肺癌的晚期阶段。2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抗原CEA、NSE、CYFRA21-1的异常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型 TNM临床分期 肿瘤抗原 原发性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中医药学术精华,促进肿瘤学创新发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嘉湘 田建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7期29-33,共5页
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和早期诊断的快速发展推动肿瘤的发病率上升,而肿瘤综合疗效的提高促使肿瘤存活人群不断扩大。在坚持中医药自身学科发展规律的原则下,我们忠实传承中华文明精华、中医经典文献精华、历代名医实践精华,积极融合肿瘤学... 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和早期诊断的快速发展推动肿瘤的发病率上升,而肿瘤综合疗效的提高促使肿瘤存活人群不断扩大。在坚持中医药自身学科发展规律的原则下,我们忠实传承中华文明精华、中医经典文献精华、历代名医实践精华,积极融合肿瘤学、免疫学、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理念及技术,以丰富"扶正治癌"防控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肿瘤学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症 中医药疗法 扶正治癌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中医药学术精华,促进肿瘤学创新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嘉湘 田建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44-949,共6页
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和早期诊断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肿瘤的发病率上升,而肿瘤综合治疗疗效的提高促使肿瘤存活人群不断扩大。在坚持中医药自身学科发展规律的原则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忠实传承中华文明精华、中医经典文献精华、历代名医实践精... 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和早期诊断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肿瘤的发病率上升,而肿瘤综合治疗疗效的提高促使肿瘤存活人群不断扩大。在坚持中医药自身学科发展规律的原则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忠实传承中华文明精华、中医经典文献精华、历代名医实践精华,积极融合肿瘤学、免疫学、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理念及技术,以丰富“扶正治癌”防控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肿瘤学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肿瘤防治的临床综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医药疗法 扶正治癌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大肠癌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晓伟 沈克平 胡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4-897,共4页
多药耐药是导致大肠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肠胃清、至真方、左金丸等中药复方,白花蛇舌草、徐长卿等中药,以及苦参碱、姜黄素、吴茱萸碱等中药单体可以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其机制涉及多药耐药的多个方面,包括:(1)抑制... 多药耐药是导致大肠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肠胃清、至真方、左金丸等中药复方,白花蛇舌草、徐长卿等中药,以及苦参碱、姜黄素、吴茱萸碱等中药单体可以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其机制涉及多药耐药的多个方面,包括:(1)抑制膜转运蛋白过度表达(如P-gp、MRP等),提高胞内药物浓度;(2)抑制NF-κB信号转导;(3)抑制抗凋亡基因表达,如Survivin;(4)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5)抑制MAPK信号转导;(6)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等。此外,中药还对耐药大肠癌细胞具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合理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大肠癌的临床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多药耐药 中医药 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代中医肿瘤文献搜集与分析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建辉 罗斌 +2 位作者 石舒尹 于业礼 王兴伊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9期140-143,共4页
为研究中医肿瘤文献的检索及分析方法,提高肿瘤的临床治疗水平,本研究以相关现代研究为基础,确定检索关键词及疾病症状特点,参考目录书、丛书确定书目,以相关数据库为辅,检索古籍中的肿瘤文献,结果发现检索中医肿瘤文献需注意利用目录... 为研究中医肿瘤文献的检索及分析方法,提高肿瘤的临床治疗水平,本研究以相关现代研究为基础,确定检索关键词及疾病症状特点,参考目录书、丛书确定书目,以相关数据库为辅,检索古籍中的肿瘤文献,结果发现检索中医肿瘤文献需注意利用目录书、近现代医家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位论文,关注中医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肿瘤 文献检索 文献分析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建辉主任医师提高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素质之初探
15
作者 董昌盛 钱芳芳 田建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3期6-9,共4页
研究生是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培养既有临床实践技能,又有创新性思维的综合性人才。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中医药人才为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尚存在较大的完善空... 研究生是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培养既有临床实践技能,又有创新性思维的综合性人才。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中医药人才为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尚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田建辉结合自己培养研究生的体会,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灵魂、关键、保障和体现等多角度探索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个核心,二个重点,三个关键,四个体现"的培养体系,取得显著培养成效。以兹抛砖引玉,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研究生 综合素质 田建辉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大肠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曦 潘传芳 +1 位作者 胡兵 沈克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43-3045,共3页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大肠癌常规治疗方式。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去甲斑蝥素和龙葵碱等中药单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和白头翁等中药,健脾解毒方、健脾消癌方及藤龙补中汤等中药复方具有抑制大肠癌血...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大肠癌常规治疗方式。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去甲斑蝥素和龙葵碱等中药单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和白头翁等中药,健脾解毒方、健脾消癌方及藤龙补中汤等中药复方具有抑制大肠癌血管生成作用。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中医药资源,研发高效低毒的抗血管生成的中药制剂,对大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血管生成 中医药 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舌象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焦丽静 李嘉旗 +2 位作者 龚亚斌 陈佩奇 许玲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21-27,共7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舌象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将149例I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术后均予辅助化疗,治疗组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予中药治疗,对照组在辨证的基... 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舌象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将149例I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术后均予辅助化疗,治疗组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予中药治疗,对照组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予中药安慰剂治疗。28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化疗前、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第三疗程后采用TDA-1小型舌象仪收集舌象数据,观察舌象变化情况。结果①第一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舌苔指数taiClrL、taiClrR、taiClrG、taiClrB、taiClrI、taiClrY值升高(P<0.05),舌质指数zhiClrY值升高(P<0.05);第二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舌质指数zhiClrL、zhiClrB、zhiClrG、zhiClrI、zhiClrY值升高(P<0.05),zhiClrLa、zhiClrS值下降(P<0.05),舌苔指数taiClrL、taiClrR、taiClrG、taiClrB、taiClrI、taiClrY值升高(P<0.05),taiClrLa、taiClrS值下降(P<0.05)。②组间第一疗程后比较,治疗组taiClrLb、taiClrH值低于对照组(P<0.05),zhiClrCb、taiClrCb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第二疗程后、第三疗程后比较,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虚型患者分层分析,第一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ZhiR、TaiR值下降(P<0.05),对照组taiClrL、TaiG、zhiClrB、zhiClrG、taiClrR、taiClrG、taiClrB、taiClrI、taiClrY值升高(P<0.05),taiClrLa、ZhiR、TaiR,zhiClrS、taiClrS值下降(P<0.05);第二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ZhiG、TaiG值升高(P<0.05),zhiClrLa、taiClrLa、ZhiR、zhiClrS、zhiClrCr、taiClrCr值下降(P<0.05);第三疗程后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各舌象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zhiClrL、taiClrL、ZhiG、TaiG、zhiClrB、zhiClrR、zhiClrG、taiClrR、taiClrG、taiClrB、zhiClrI、taiClrI、zhiClrY、taiClrY值升高(P<0.05),zhiClrLa、taiClrLa、ZhiR、TaiR、zhiClrS、taiClrS、taiClrCr值下降(P<0.05)。④气虚型患者分层分析,组间第一疗程后比较,治疗组zhiClrL、zhiClrR、zhiClrI、zhiClrY、zhiCon、zhiENT、zhiMEAN、taiClrH、taiCon、taiENT、taiMEAN值低于对照组(P<0.05),zhiASM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第二疗程后比较,治疗组TaiG、taiClrH值低于对照组(P<0.05),舌苔红色成分taiClrLa值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第三疗程后比较,zhiClrI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舌质转淡、转紫,舌苔变厚,中医辨证论治可增加患者舌质的红色成分,降低舌质亮度,使舌质颜色由淡向淡红转变,舌质、舌苔纹理变得更细腻,舌苔由厚向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 术后 辅助化疗 中医药疗法 舌象 舌诊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胃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菁雯 何萍 +1 位作者 胡兵 沈克平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中医药在胃癌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信号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如四藤方、山慈菇、蛇六谷等中药可通过线粒体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抗癌灵、...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中医药在胃癌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信号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如四藤方、山慈菇、蛇六谷等中药可通过线粒体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抗癌灵、南蛇藤、重楼总皂苷等中药可通过死亡受体通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木犀草素、杠柳毒苷、榄香烯等中药可通过调控MAPK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南蛇藤、蟾蜍灵、木犀草素等中药可通过影响PI3K/Akt通路促胃癌细胞凋亡。熊果酸、紫杉醇和冬凌草甲素衍生物Geridonin可以通过Pte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药 细胞凋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蕴 阮春阳 +2 位作者 杨美清 于观贞 田建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3-877,共5页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强大的深度学习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医学专家问答、中医医学影像切割和分类、中医四诊客观化等众多领域取得了突破。中医药传承发展...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强大的深度学习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医学专家问答、中医医学影像切割和分类、中医四诊客观化等众多领域取得了突破。中医药传承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效率的提高,而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数据挖掘、智能诊疗、智能学习、诊疗指南构建等方面促进中医药的全面发展,如何更进一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国传统医学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杨蕴 钟薏 +1 位作者 于观贞 田建辉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8期835-838,共4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我国AI技术已逐步向医学领域渗透,已应用于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手术导航、智能康复和健康大数据...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我国AI技术已逐步向医学领域渗透,已应用于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手术导航、智能康复和健康大数据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提高癌症确诊率、加速新药研发、改善诊疗体验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6]。AI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为个体提供更有效,更简单及低成本的医疗护理服务[7],具有加速生物学和医学科学进展及改变医疗保健的巨大潜力,能够大大提高相关的临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传承 机遇 挑战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