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叶竞英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50-250,255,共2页
2002年以来,在常规小梁切除手术中加前房穿刺并向前房中注液,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1999年1月-2004年12月对收治的91例(10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1999年1月~2001年1... 2002年以来,在常规小梁切除手术中加前房穿刺并向前房中注液,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1999年1月-2004年12月对收治的91例(10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1999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50例(58眼)连续病例为对照组(B组)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41例(47眼)连续病例为观察组(A组)除行小梁切除术外合并前房穿刺。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9眼(急性发作期55眼,间歇期7眼,慢性期4眼,绝对期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6眼(均为虹膜膨隆型)。男29例,女62例;年龄49—86岁,平均65岁。所有病例术中均未使用丝裂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后浅前房 术中预防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穿刺 急性发作期 丝裂霉素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挫伤性前房出血126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施忠英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58-59,共2页
对126例挫伤性前房出血的原因、分类、分级、出血时间、并发症及视力恢复程度进行总结分析。认为治疗应采用保守治疗:早期并积极应用止血剂,不盲目散缩瞳,双眼包扎,尽快消除积血,降低眼压等。不宜轻易手术。
关键词 眼挫伤 前房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眼睑大面积全层缺损手术方法探讨
3
作者 施忠英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68-70,共3页
眼睑全层缺损是指眼睑肿瘤切除术后或眼睑外伤后,造成眼睑皮肤、肌肉、睑板、睑结膜的全层缺损。如果不给予及时修复,可造成眼球暴露,发生暴露性角膜炎,严重者可导致角膜穿孔,甚至失明。因此,眼睑重建在临床上十分重要。我院在200... 眼睑全层缺损是指眼睑肿瘤切除术后或眼睑外伤后,造成眼睑皮肤、肌肉、睑板、睑结膜的全层缺损。如果不给予及时修复,可造成眼球暴露,发生暴露性角膜炎,严重者可导致角膜穿孔,甚至失明。因此,眼睑重建在临床上十分重要。我院在2000~2003年3年间,共收治3例上眼睑大面积全层缺损患者,采用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重建上眼睑,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全层缺损 手术方法 上眼睑 面积 暴露性角膜炎 临床效果 切除术后 眼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探讨
4
作者 施忠英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8期74-75,共2页
泪小管断裂绝大多数是由于内眦韧带周围组织受到暴力侵犯造成眼睑皮肤裂伤所致。对此类外伤若仅作伤口简单缝合,日后组织瘢痕化,必然造成溢泪。因此,外伤当时就应该尽量施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笔者在2000年7月-2003年7月共施行泪小... 泪小管断裂绝大多数是由于内眦韧带周围组织受到暴力侵犯造成眼睑皮肤裂伤所致。对此类外伤若仅作伤口简单缝合,日后组织瘢痕化,必然造成溢泪。因此,外伤当时就应该尽量施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笔者在2000年7月-2003年7月共施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0例,均一次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临床探讨 周围组织 皮肤裂伤 内眦韧带 瘢痕化 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方法
5
作者 施忠英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8-69,共2页
2002年以来,在常规小梁切除手术中加前房穿刺并向前房中注液,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术后浅前房 小梁切除 术中预防 前房穿刺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梁切除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效果
6
作者 叶竞英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0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2组,观察组(A组)47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58眼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主要临床参数相似(P〉0.05)。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0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2组,观察组(A组)47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58眼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两组主要临床参数相似(P〉0.05)。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A组发生浅Ⅰ级前房4眼,B组发生浅T级前房14眼,浅Ⅱ级前厉3眼,浅Ⅲ级前房1眼。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末次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者40眼,控制率为85.1l%,B组末次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50眼,控制率为86.21%上。术后功能性滤过泡A组87.23%,B组86.2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并能达到与常规小梁切除术同样的降眼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小梁切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浅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