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吸附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龙姝 辛婕琛 +1 位作者 孙丽华 何东仪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0期681-683,714,共4页
目的评价免疫吸附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免疫吸附治疗共120例的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炎症指标血沉(erythroc... 目的评价免疫吸附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免疫吸附治疗共120例的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炎症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从治疗前(78.23±50.65)mm/h,经过治疗后下降到(3.03±2.06)mm/h,随访3个月后为(12.01±9.12)mm/h,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0.394,P=0.002);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从治疗前(58.93±45.21)mg/L经过治疗后下降到(8.20±3.04)mg/L,随访3个月后为(18.01±12.11)mg/L,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0.067,P=0.003);类风湿因子从治疗前(350.07±177.28)IU/ml经过治疗后下降到(103.22±82.06)IU/ml,随访3个月后为(230.12±145.52)IU/ml,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0.033,P=0.048);120例患者免疫吸附治疗2周后,均达到ACR50或ACR70。在这些患者中1例出现胰腺炎,5例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例出现白蛋白减少经治疗都得到改善,观察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免疫吸附治疗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安全性较好,为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开拓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免疫吸附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9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继红 劳志英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和青藤碱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和青藤碱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ESR和RF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ESR、RF、CR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 青藤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讨式与案例式相结合的临床重症医学教学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辛婕琛 蒋立文 +1 位作者 余菁 赵龙姝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9期232-233,236,共3页
为评价CMT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ICU临床教学应用的效果,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进入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ICU进行临床实习的轮转本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30人)按照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试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联... 为评价CMT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ICU临床教学应用的效果,选取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进入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ICU进行临床实习的轮转本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30人)按照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试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联合CMT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主要采用方式:组织小讲课、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等进行了教学,在学生的年龄、性别等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核情况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91.1±7.0)分、(89.39±7.5)分,优秀率分别为80%、60%,对照组均低于试验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技能考核情况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95.92±7.9)分、(86.3±5.1)分,优秀率分别为93%、60%,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的临床教学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CMT教学法 重症医学 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老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术后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及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周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200例老年冠心病PCI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200例老年冠心病PCI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疗方式为自费、学历为初中以下、术前有合并症及治疗依从性差,是影响老年冠心病PCI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合理饮食、服药依从性、规律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则为保护因素(P<0.01)。经护理干预后,病人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医疗方式为自费、学历初中以下、术前有合并症及治疗依从性差的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生活质量较低,应对该类病人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应用Seminar联合CMT教学法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龙姝 辛婕琛 +3 位作者 蒋立文 周菁荣 余菁 仇菲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4期128-131,共4页
目的评价Seminar教学法联合CMT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进入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临床实习的轮转医学生共5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研究,实验组使用Seminar教学结合CMT教学方... 目的评价Seminar教学法联合CMT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进入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临床实习的轮转医学生共5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研究,实验组使用Seminar教学结合CMT教学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本实验通过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优秀、良好、及格率及优秀率进行组间比较,经过SPSS18.0统计检验得出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90.9±8.1)分、(89.5±6.4)分,优秀率分别为76.0%、52.0%,对照组均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96.8±8.3)分、(86.3±5.1)分,优秀率分别为96.0%、76.0%,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T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效果是很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CMT教学法 教学模式 重症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丁琴 秦亮甫 +5 位作者 朱琦 姜婷 程鹏 沈逸 洪梦婕 何东仪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督寒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予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用... 目的观察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督寒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予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相关评分体征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3%、6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BASFI、BASDAI、ESR、CRP及脊柱侧弯度、Schober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满意,且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督寒证 秦氏代灸膏 穴位敷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亮 张凤 《陕西中医》 2018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予非布司他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予非布司他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UA、Scr、BUN及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并比较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时,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及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到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血清TNF-α、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中西医结合疗法 桂枝芍药知母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妙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邱卫芳 《陕西中医》 2013年第11期1503-1504,共2页
目的:观察三妙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型患者共82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必得和别嘌呤醇口服,治疗组加服三妙拈痛汤加减:炒... 目的:观察三妙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型患者共82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必得和别嘌呤醇口服,治疗组加服三妙拈痛汤加减:炒苍术、羌活、大川芎、独活、防风、川黄柏、川牛膝、虎杖根、猪苓、茯苓各15g。共治疗2周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血尿酸含量、红细胞沉降都比入组时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对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应用三妙拈痛汤加减煎服,可提高疗效,降低血尿酸含量和红细胞沉降率,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并发症 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三炒拈痛汤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例强直性脊椎炎的随访
9
作者 劳志英 陈继红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6期439-440,共2页
强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疾病,也是一种累及其他关节和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病。强直性脊椎炎的病情无法逆转,晚期会导致脊椎强直、屈曲畸形等病变,遏制其进展和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 强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疾病,也是一种累及其他关节和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病。强直性脊椎炎的病情无法逆转,晚期会导致脊椎强直、屈曲畸形等病变,遏制其进展和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我院从1993年起对早期强直性脊椎炎61例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椎炎 临床随访 非甾类抗炎镇痛药 柳氮磺吡啶 毛青藤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疼痛可以使用NSAIDs吗
10
作者 郑新春 《医师在线》 2021年第23期25-25,共1页
患者诉膝关节出现间歇性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或摩擦音,怀疑是骨关节炎,可以使用NSAIDs止痛吗?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和脱失而导致的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疾病,常累及膝关节... 患者诉膝关节出现间歇性疼痛、休息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或摩擦音,怀疑是骨关节炎,可以使用NSAIDs止痛吗?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和脱失而导致的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疾病,常累及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和手等部位;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炎症、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等。本例患者可以怀疑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间歇性疼痛 韧带松弛 关节囊 摩擦感 囊性变 骨质增生 关节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些注射剂不宜肌内注射
11
作者 郑新春 《医师在线》 2021年第27期25-25,共1页
局部刺激性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酸性较强,肌内注射具有较强的局部刺激,浓度过高可引起局部剧痛、炎症和坏死,故不可肌内注射,宜用稀浓度缓慢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包括其他各种钙盐)、氯化钾(包括其他... 局部刺激性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酸性较强,肌内注射具有较强的局部刺激,浓度过高可引起局部剧痛、炎症和坏死,故不可肌内注射,宜用稀浓度缓慢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包括其他各种钙盐)、氯化钾(包括其他各种钾盐)、维生素C、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包括其他各种酸类药物)、碳酸氢钠(包括其他各种碱类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磷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阿昔洛韦及某些抗肿瘤药物等,如果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强烈刺激性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均不适宜肌内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注射 局部组织坏死 氨甲苯酸 去甲肾上腺素 葡萄糖酸钙 两性霉素B 阿昔洛韦 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抗体对自身免疫病诊断有何意义
12
作者 郑新春 《医师在线》 2021年第9期25-25,共1页
抗核抗体(ANA)是以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是自身免疫病重要的生物学标志,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础的一组自身抗体。作为风湿免疫科常见的检查项目,医生和患者都应了解其临床意义。ANA及其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 抗核抗体(ANA)是以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是自身免疫病重要的生物学标志,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础的一组自身抗体。作为风湿免疫科常见的检查项目,医生和患者都应了解其临床意义。ANA及其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对于自身免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病程转归与预后判断、疾病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靶抗原 特异性自身抗体 风湿免疫科 抗核抗体 生物学标志 疾病预警 病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哥信箱
13
作者 吴晓昇 郑新春 +1 位作者 陈珍珍 付虹 《医师在线》 2021年第32期25-25,共1页
如何缓解戒烟综合征戒烟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有全身疲乏、烦躁、心神不宁、心情不畅、哈欠不断、食欲下降、感觉迟钝、焦虑、恐慌等。其产生原因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成瘾性,长期摄入可导致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分泌受抑制,一旦停止摄入,内... 如何缓解戒烟综合征戒烟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有全身疲乏、烦躁、心神不宁、心情不畅、哈欠不断、食欲下降、感觉迟钝、焦虑、恐慌等。其产生原因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成瘾性,长期摄入可导致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分泌受抑制,一旦停止摄入,内源性阿片物质不能满足需要,从而诱发系列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迟钝 长期摄入 成瘾性 心神不宁 尼古丁 戒烟综合征 哈欠 食欲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哥信箱
14
作者 陈奇权 孙方舟 +1 位作者 郑新春 郭永宁 《医师在线》 2021年第33期25-25,共1页
女性下颌区域痤疮与脏器疾病有关吗下颌区域受累是女性成人痤疮比较特征性的表现,是痤疮皮疹的范畴。女性患者面部痤疮从青春期开始发病,持续到25岁以后的,我们专业上称之为女性成人持续性痤疮,这类患者痤疮皮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青春... 女性下颌区域痤疮与脏器疾病有关吗下颌区域受累是女性成人痤疮比较特征性的表现,是痤疮皮疹的范畴。女性患者面部痤疮从青春期开始发病,持续到25岁以后的,我们专业上称之为女性成人持续性痤疮,这类患者痤疮皮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青春期刚开始的时候以额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往下长,从额部、到面颊、再到面颊中下部位、到下颌(或者口周下巴也受累)、少部分甚至累及颈部,简单理解就是从“一”型到“T”型到“U”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痤疮 脏器疾病 青春期开始 额部 女性患者 持续性 下颌 成人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继发性失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清 岳涛 +3 位作者 周凌 刘玮 包军 徐沪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观察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IRa)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方法54例经甲氨蝶呤治疗至少12周以上的活动期RA患者,随机接受每日皮下注射IL-1Ra80mg或安慰剂,每4周进行随访,按照美国风湿... 目的观察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IRa)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方法54例经甲氨蝶呤治疗至少12周以上的活动期RA患者,随机接受每日皮下注射IL-1Ra80mg或安慰剂,每4周进行随访,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共24周。应用矿检验比较2治疗组间疗效达到ACR20、ACR50和ACR70的患者比例的差异。应用t检验(参数分析)或者秩和检验(非参数分析)比较2治疗组间基线值变量和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指数(DAS28)的差异。结果在治疗第24周,IL-1Ra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中27例(64%)的患者疗效改善达到ACR2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例(17%)(P=0.004)。IL-1Ra治疗组中,38%的患者疗效改善达到ACR50,17%达到ACR70;而安慰剂组中无一例达到ACR50或ACR70改善。然而,接受IL.1Ra治疗的42例患者中有9例在初始治疗时病情显著改善,但之后却出现疗效下降。结论IL,1Ra通过阻断IL-1,可有效改善活动期RA患者的临床表现。然而,大约1/5接受IL-1Ra治疗的患者发生继发性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药物疗法 联合 药物耐受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原文传递
雷藤舒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连艳玲 何东仪 +2 位作者 聂红 冯伟 左建平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探讨(5R)-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雷藤舒)体外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免疫调节机制。①CCK-8法检测24h、48h、72h等3个时间段不同浓度雷藤舒对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毒性的影响;②通过3 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 H-TdR)掺入实验,研究雷藤舒对RA患... 探讨(5R)-5-羟基雷公藤内酯醇(雷藤舒)体外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免疫调节机制。①CCK-8法检测24h、48h、72h等3个时间段不同浓度雷藤舒对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毒性的影响;②通过3 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 H-TdR)掺入实验,研究雷藤舒对RA患者外周血及滑液中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③流式细胞术检测雷藤舒对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Th1细胞、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④ELISA法检测雷藤舒对RA患者外周血及滑液中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TNF-α、IL-17的影响;⑤MTT法研究雷藤舒对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增殖的影响。结果①雷藤舒≤100nmol/L时在3个时间段(24h、48h、72h)对L929无细胞毒性(P>0.05);②雷藤舒抑制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单个核细胞增殖(P<0.05);③雷藤舒抑制Th1(P<0.05)细胞增殖,对Th17细胞增殖有抑制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雷藤舒抑制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IFN-γ、IL-17水平;⑤雷藤舒抑制RA患者FLS增殖(P<0.05)。雷藤舒对L929细胞无毒性,通过抑制RA患者单个核细胞、Th1、Th17增殖,抑制外周血和滑液中PBMC和SFMC分泌TNF-α、IFN-γ、IL-17,抑制FLS增殖,进而调节RA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雷藤舒 单个核细胞 滑膜成纤维细胞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Th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岳涛 钮晓音 +1 位作者 陈广洁 倪立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 目的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anti-TNF rcMAb(3mg/kg)+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10例)单独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0、2、6、14周给药,于0、18周分别观察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在相应观察点做ACR20、50、70评分。同时,对比外周血中Th1、Th1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相关转录因子T-bet、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C、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或Ridit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联合治疗组ACR20、50、70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尤其ACR20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71,P=0.00094)。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无显著变化[(0周(1.1±0.6)%;18周(1.1±0.3)%]、Th1细胞比例降低[0周(7.1±3.9)%;18周(4.2±2.8)%],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0周(91.5±0.8)%;18周(3.0±0.6)%,t=2.301,P=0.048];对照组Th1比例下降[0周(9.1±3.1)%;18周(5.8±2.6)%],调节性T细胞比例略升高[0周(1.2±0.6%);18周(2.2±0.6)%]。2组Th17、Th1细胞的转录因子RORC、T-bet mRNA表达水平降低,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anti-TNF rcMAb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RA患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发挥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TH1细胞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Th17细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东仪 钟丽民 +3 位作者 沈杰 程鹏 李卓伶 姜婷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6-330,共5页
为评价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检测225例RA患者,77例其他关节炎患者以及8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GPI、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RF-IgM的水平。比较GPI、RF-IgM、抗CCP及GPI和抗CCP联合检测在RA的诊断中的意... 为评价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检测225例RA患者,77例其他关节炎患者以及8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GPI、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RF-IgM的水平。比较GPI、RF-IgM、抗CCP及GPI和抗CCP联合检测在RA的诊断中的意义,发现:①GPI、RF-IgM、抗CCP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11%、84.71%;77.78%、91.71%;65.33%、94.27%,抗CCP与GPI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特异性,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5.78%、97.45%;②GPI与抗CCP检测对RF阴性RA病例的诊断有一定价值(14%、26%);③GPI、抗CCP与RF-IgM之间均显著相关(P<0.01);④GPI与病程、功能分级、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握力及晨僵持续时间存在相关(P<0.01或P<0.05),而与X线分期、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因之,GPI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CP和GPI联合检测对RA有高度特异性,GPI能一定程度反映RA的临床病情,可作为RA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原文传递
蛇制剂联用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杰 杨晓凌 +2 位作者 何东仪 张之澧 倪立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蛇制剂联用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安全性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蛇制剂和青霉胺,安慰剂和青霉胺治疗,疗程为1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患者... 目的探讨蛇制剂联用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安全性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蛇制剂和青霉胺,安慰剂和青霉胺治疗,疗程为12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共有60例RA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ACR20有效为80%,对照组ACR20有效为60%(P<0.05),ACR50和ACR70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13%,对照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明显降低RA患者TNF-"水平,但治疗组降低的程度要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制剂合用青霉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要优于单用青霉胺,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梢蛇 类风湿关节炎 青霉胺 细胞因子类 蛇制剂
原文传递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唐小蓉 何东仪 +8 位作者 沈杰 朱琦 岳涛 李卓伶 姜婷 张湛明 白凤敏 程鹏 范晓蕾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499-502,共4页
[目的]评价益赛普(rh TNFR:Fc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2例早期活动性RA患者(病程≤2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在给予MTX每周7.5~15 mg治疗... [目的]评价益赛普(rh TNFR:Fc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2例早期活动性RA患者(病程≤2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在给予MTX每周7.5~15 mg治疗同时予以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25 mg。对照组10例单用MTX每周7.5~15 mg治疗,疗程共为24周。在0、4、8、12、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休息痛、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压痛、健康评价(HAQ)、病人对疾病的评估、医生对病情的评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采用ACR20、ACR50、ACR70标准来评价疗效,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结果]30例完成了试验。在第4、8、12、24周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第24周末,试验组有77.27%(17/20)的患者达到ACR70标准,明显优于对照组。24周末两组的ESR、CRP及RF较0周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脱落2例,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赛普联用MTX的治疗方案对早期活动性RA疗效确切,治疗RA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TX,而不良反应以感染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甲氨蝶呤 益赛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