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2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1
作者 方丽娟 《张江科技评论》 2023年第3期64-65,共2页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一所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建设的从事免疫学研究的专门机构。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国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余[氵賀]敏锐地意...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一所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建设的从事免疫学研究的专门机构。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我国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余[氵賀]敏锐地意识到免疫学发展的巨大潜力,会同著名的内科学专家黄铭新和江绍基,在上海市教委和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共同支持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专业性免疫学研究机构,即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教委 免疫学研究 现代免疫学 上海市科委 一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专门机构 专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叶酸循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研究
2
作者 何蕊 颜克鹏 王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1-1022,共12页
目的·探究叶酸循环代谢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免疫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目的·探究叶酸循环代谢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免疫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体外诱导MD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MDSCs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水平。采用磁珠分选出小鼠脾脏CD8^(+)T细胞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再与MDSCs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的表达水平。采用叶酸循环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 2,MTHFD2)抑制剂DS18561882(DS18)和叶酸拮抗剂培美曲塞(Pemetrexed)处理MDSCs,并用流式分析检测MDSCs产生ROS和线粒体ROS的水平。将DS18或培美曲塞处理后的MDSCs与磁珠分选出来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的CD8^(+)T细胞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利用RNA测序(RNA-seq)检测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后MDSCs在转录组水平的变化。建立小鼠结肠癌(mouse colon cancer cells,MC38)和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皮下瘤模型。造模后第10天开始,采用Isotype抗体、抗CD8单抗(1 mg/kg,清除CD8^(+)T细胞)、培美曲塞以及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利用Isotype抗体、抗Gr1单抗(1.25 mg/kg,清除MDSCs)、培美曲塞以及抗Gr1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分别给予MC38和LLC荷瘤小鼠培美曲塞(50 mg/kg)、抗PD-1单克隆抗体(250μg/kg)以及培美曲塞联用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第14天收集小鼠肿瘤组织,记录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流式结果显示诱导后的骨髓细胞PD-L1的表达升高,ROS的产生也增加,且明显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qPCR结果显示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MTHFD2等表达升高。给予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MDSCs会影响MDSCs的累积,抑制MDSCs的ROS产生,并解除对CD8 T细胞的免疫抑制。RNA-seq结果表明2种叶酸循环抑制剂处理后,与MDSCs分化相关基因S100钙结合蛋白a8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等下调,与MDSCs抑制功能相关基因如与ROS产生有关的基因细胞色素b-245β链(cytochrome b-245beta chain,Cybb)等也有所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培美曲塞处理组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与培美曲塞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加剧;与抗CD8单抗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受到限制。清除MDSCs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然而在清除MDSCs的荷瘤小鼠中,培美曲塞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低于培美曲塞单独处理的小鼠。与抗PD-1抗体单独治疗相比,培美曲塞联用抗PD-1抗体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限制更为显著。结论·培美曲塞依赖CD8^(+)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并通过重编程MDSCs为抗肿瘤表型,进一步阻碍肿瘤生长。通过调控MDSCs叶酸循环阻断其免疫抑制能力,可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叶酸循环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 培美曲塞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鸣 孙权业 +2 位作者 张霞 胡晓娟 聂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用MOG35-55肽段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免疫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开始发病后每天给予雷公藤内酯醇(100μg/kg)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用MOG35-55肽段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免疫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开始发病后每天给予雷公藤内酯醇(100μg/kg)治疗,对照组于同一天开始每天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小鼠临床症状。疾病高峰期处死小鼠,HE染色检测脊髓炎性细胞浸润;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3H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FACS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中Th1/Th17和Treg细胞数量。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治疗能够缓解EAE发病,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细胞浸润;抑制EAE小鼠MOG特异性T细胞增殖;减少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减少病灶处CD4+T细胞IFNγ-和IL-17的分泌;上调CD4+T细胞Foxp3的表达。结论:雷公藤内酯醇通过减少致病细胞Th1和Th17的浸润,增加Treg细胞的数量来治疗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EAE TH1 TH17 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多糖抗单纯性疱疹病毒及相关免疫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姜玲海 冯怡 +3 位作者 徐德生 姜艳 张勇 张惠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22-2623,共2页
目的探讨夏枯草多糖抗单纯性疱疹病毒(HSV)及相关的免疫作用。方法通过96孔板病毒中和实验,观察细胞致病作用(CPE),体外研究夏枯草多糖的抗病毒作用,同时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及细胞因子(IFN-γ)诱生实验研究夏枯草多糖的免疫活性。结... 目的探讨夏枯草多糖抗单纯性疱疹病毒(HSV)及相关的免疫作用。方法通过96孔板病毒中和实验,观察细胞致病作用(CPE),体外研究夏枯草多糖的抗病毒作用,同时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及细胞因子(IFN-γ)诱生实验研究夏枯草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夏枯草多糖各部位(20mg/ml)分别在24,48h内可减轻CPE,直接杀灭病毒作用较弱;免疫学试验表明体外均能明显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并均能明显诱生IFN-γ。结论夏枯草多糖用于单纯性疱疹的治疗作用,可能不是由对病毒的直接作用引起的,而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和诱生干扰素等免疫调节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多糖 单纯性疱疹病毒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对免疫学课程教学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洋 李斌 王琛(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273-2277,共5页
目的:采用系统性评价的方法来分析PBL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对免疫学课程教学及效果的影响,从而探究PBL教学法对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意义。方法:全面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PBL法在免疫学课程教学方面效果评价的文... 目的:采用系统性评价的方法来分析PBL教学法与传统方法对免疫学课程教学及效果的影响,从而探究PBL教学法对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意义。方法:全面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PBL法在免疫学课程教学方面效果评价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9月。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偏移及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r软件进行系统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2121名学生。Meta分析结果显示,PBL组学生的期末成绩[MD=7.77,95%CI(5.66,9.88),P<0.00001]以及成绩优秀率[RR=1.96,95%CI(1.35,2.83),P=0.0004]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启示PBL教学法对于促进免疫学课程教学,将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免疫学课程教学 META分析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和嗜水气单胞菌对暗纹东方免疫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华雪铭 周洪琪 +3 位作者 余奇文 沈佰华 张继英 柏峻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4-498,共5页
对暗纹东方分别注射 8、 0 8、 0 0 8mg/kg·bw的环磷酰胺 ,5d一次 ,连续 3次 ,并与一次性注射嗜水气单胞菌 (1× 1 0 5CFU/kg·bw )相比较 ,研究其对暗纹东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注射适当浓度的环磷酰胺和... 对暗纹东方分别注射 8、 0 8、 0 0 8mg/kg·bw的环磷酰胺 ,5d一次 ,连续 3次 ,并与一次性注射嗜水气单胞菌 (1× 1 0 5CFU/kg·bw )相比较 ,研究其对暗纹东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注射适当浓度的环磷酰胺和嗜水气单胞菌可明显减弱暗纹东方肝胰脏溶菌酶活性、脾脏NK细胞杀伤率、脾脏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显著降低白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干扰素 (IFN α )含量 (P <0 0 5 )。选择 8mg/kg·bw环磷酰胺和 1× 1 0 5CFU/kg·bw的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注射浓度可以抑制暗纹东方的免疫功能。相比之下 ,在试验范围内 ,环磷酰胺对暗纹东方免疫能力的抑制程度更大 ,范围更广 ,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鲍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嗜水气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血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正向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颖 张惠珍 +4 位作者 王树军 张勇 沈天伟 陈广洁 葛海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 :研究鳖血提取物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为免疫抑制剂 ,获得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动物模型。比较鳖血提取物作用前后 ,小鼠T细胞亚群的数量、NK细胞的杀伤功能 ,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 目的 :研究鳖血提取物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为免疫抑制剂 ,获得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动物模型。比较鳖血提取物作用前后 ,小鼠T细胞亚群的数量、NK细胞的杀伤功能 ,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鳖血提取物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CD4 + 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NK细胞的杀伤活性、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 ,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P <0 .0 5 ) ,并呈剂量依赖性 ;能提高淋巴细胞分泌IFN γ的能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血 免疫功能 正向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7H1-Ig融合蛋白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丁庆 路丽明 +5 位作者 周芸 辛利军 江阳 焦志军 周晓荣 周光炎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3-97,共5页
为了探讨小鼠B7H1-Ig融合蛋白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应用抗CD3抗体协同B7H1-Ig融合蛋白刺激纯化的CD4+T细胞,检测其增殖效应和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观察B7H1-Ig对不同品系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发现B7H1-Ig有引起T细... 为了探讨小鼠B7H1-Ig融合蛋白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应用抗CD3抗体协同B7H1-Ig融合蛋白刺激纯化的CD4+T细胞,检测其增殖效应和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观察B7H1-Ig对不同品系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发现B7H1-Ig有引起T细胞先增殖后抑制的现象,其抑制作用通过IL-10、TGF-β和受体PD-1,并有调节性T细胞的参与。研究为B7H1-Ig进一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免疫调控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1-Ig融合蛋白 免疫抑制 共刺激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人群中TAP、LMP和HLA-DM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勇 朱晓春 孙雪青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调查上海人群中抗原处理相关基因TAP、LMP和HLA-DM的分布情况,并探索这些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RA)、IgA肾炎(IgAN)和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可能关联。应用PCR-SSO或PCR-RFLP技术对80名无血缘关系的上海地区正常人及156名RA患者、6... 调查上海人群中抗原处理相关基因TAP、LMP和HLA-DM的分布情况,并探索这些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RA)、IgA肾炎(IgAN)和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可能关联。应用PCR-SSO或PCR-RFLP技术对80名无血缘关系的上海地区正常人及156名RA患者、60名IgAN患者和21名MS患者作了TAP1、TAP2、LMP2、HLA-DMA和HLA-DMB基因分型。并作了两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在该群体中,(1)共观察到4个TAP1、6个TAP2、2个LMP2、4个HLA-DMA和4个HLA-DMB等位基因;(2)在TAP1B-TAP2A、TAP1B-LMP2H和TAP2D-DMA*0101存在连锁不平衡(Pc<0.05);(3)本人群中IgAN和MS的遗传易感性与抗原处理相关基因无关,而RA患者中DMB*0101基因频率降低(P<0.01),TAP1C和DMB*010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0.01)。比较分析表明,上海人群中抗原处理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国外其他人种中的报道相似,本人群中IgAN和MS与抗原处理相关基因不关联,而TAP1C和DMB*0104等位基因可能是RA的遗传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处理相关基因 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类风湿关节炎 IGA肾炎 多发性硬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术后转移或复发与其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金水 陈尼维 +4 位作者 蒋西华 陈维雄 徐文玉 马宝骊 王易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1-172,共2页
晚期胃癌术后转移或复发与其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研究朱金水1陈尼维1蒋西华1陈维雄1徐文玉2马宝骊2王易2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因子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尤以晚期胃癌威胁极大,而手术是胃癌首选方法,术后胃癌转移... 晚期胃癌术后转移或复发与其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研究朱金水1陈尼维1蒋西华1陈维雄1徐文玉2马宝骊2王易2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因子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尤以晚期胃癌威胁极大,而手术是胃癌首选方法,术后胃癌转移及复发则是影响其预后重要因素,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肿瘤转移 复发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调节肿瘤免疫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裴建 于颖梅 +5 位作者 魏海 方肇勤 管冬元 余奇文 张冬青 陈汉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调节肿瘤免疫抑制效应与IL-2受体-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探讨艾灸调节免疫抑制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艾灸组、荷瘤对照组、艾灸治疗组和艾灸非经穴组等5组,每组各10只。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调节肿瘤免疫抑制效应与IL-2受体-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探讨艾灸调节免疫抑制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艾灸组、荷瘤对照组、艾灸治疗组和艾灸非经穴组等5组,每组各10只。观察艾灸大椎(2mg/壮,2壮/次,共6次)对H22移植性实体瘤诱导免疫抑制效应的影响。采用125I-IL-2放射配基方法观察脾淋巴细胞高亲和IL-2受体数量及亲和力,RT-PCR方法观察脾细胞IL-2受体各亚基及信号分子Jak1、Jak3、Stat5a、Stat5b mRNA表达水平。结果荷瘤对照组脾淋巴细胞中亲和力IL-2R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艾灸治疗组中亲和力IL-2R数量较荷瘤对照组明显增加,荷瘤对照组脾淋巴细胞IL-2Rα、IL-2Rβ、Jak1、Stat5a、Stat5b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艾灸治疗组IL-2Rα、IL-2Rβ、Jak1、Stat5a、Stat5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荷瘤对照组。各组IL-2Rγ mRNA、Jak3 mRNA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差异。结论针灸正向调节肿瘤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状态,与上调淋巴细胞IL-2受体数目及其IL-2Rα、IL-2Rβ和相关信号分子Jak1、Stat5a、Stat5b表达水平有关;但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出针灸调节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效应与Jak3和IL-2Rγ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针灸效应 免疫调节 IL-2受体 Jak-Stat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物”对H22肝癌小鼠瘤体质量、免疫功能及病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阿高 张勇 +4 位作者 洪声 潘九英 陆瑞峰 王俊 张惠珍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比较母鸡、草鸭、黄鱼、羊肉4种"发物"对H22肝癌小鼠瘤体质量、免疫功能及肿瘤病理的影响。方法选择BALB/c小鼠30只,5只作为正常组,其余接种H22细胞株复制肝癌模型。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号组(母鸡)、2号组(草鸭... 目的比较母鸡、草鸭、黄鱼、羊肉4种"发物"对H22肝癌小鼠瘤体质量、免疫功能及肿瘤病理的影响。方法选择BALB/c小鼠30只,5只作为正常组,其余接种H22细胞株复制肝癌模型。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1号组(母鸡)、2号组(草鸭)、3号组(黄鱼)和4号组(羊肉),共5组,每组5只;生理盐水组给予0.9%NaCl溶液,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食物的水煎液。观察各组瘤体质量、免疫功能及肿瘤病理变化情况。结果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号组(母鸡)和4号组(羊肉)小鼠瘤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分别达39.9%和35.2%。②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发物"干预组荷瘤小鼠CD3+、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号组(母鸡)和4号组(羊肉)IFN-γ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号组(羊肉)IL-4水平显著升高(P<0.01)。④4号组(羊肉)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多出现较明显坏死,组织中血管少;1号组(母鸡)荷瘤小鼠肿瘤细胞浸润较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相,细胞排列紧密;2号组(草鸭)、3号组(黄鱼)荷瘤小鼠肿瘤细胞浸润明显,组织中间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后者较前者肿瘤血管更丰富。结论羊肉适合于肿瘤患者食用,母鸡次之,草鸭再次之,黄鱼则不宜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物” 母鸡 草鸭 黄鱼 羊肉 肝癌 小鼠 瘤体质量 免疫学 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汉族白塞病与HLA-B*51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玲娣 陆瑜 +3 位作者 范丽安 杨珏琴 姚芳娟 顾越英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为探讨白塞病的发病机制与HLAI类基因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PCR-SSO)反向杂交方法,对上海地区汉族69例白塞病患者及296例正常对照进行HLA-A、B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白塞病患者组中HLA-B*51基因检出频... 为探讨白塞病的发病机制与HLAI类基因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PCR-SSO)反向杂交方法,对上海地区汉族69例白塞病患者及296例正常对照进行HLA-A、B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白塞病患者组中HLA-B*51基因检出频率(34.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8%),X2和RR值分别为19.11和3.62(P<0.0001,Pc<0.005)。完全型白塞病患者组HLA-B51基因频率(52.4%)更是远远高于对照组,X2和RR值分别为39.4和7.5,(P<0.00001,Pc<0.001)。此外,HLA-B*46基因检出频率(26.1%)较对照组(11.1%)高,Pc<0.05。推测上海地区汉族白塞病的发病与HLA-B*51基因相关;患者组中HLA-B*46频率升高,可能与HLA-B*51一起参与白塞病的发病或因与患者组中某些HLA单倍型组合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HLA—B*51基因 PCR/SSO反向杂交 连锁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对睾丸Sertoli细胞免疫调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秀芝 席晔斌 +4 位作者 李荣平 陈广洁 王保国 蒋黎华 李伟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睾丸Sertoli细胞感染后,TLR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情况。方法:正常大鼠Sertoli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的情况以及用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体外感染Sertoli细胞后,分别在12、24、36小时时间段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T... 目的:研究睾丸Sertoli细胞感染后,TLR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情况。方法:正常大鼠Sertoli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的情况以及用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体外感染Sertoli细胞后,分别在12、24、36小时时间段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Toll样受体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Sertoli细胞表达TLR2-8,低表达TLR9和10,未检出TLR1和5;与对照组相比,体外感染处理后TLR2、6表达增加。结论:Toll样受体的激活参与Sertoli细胞对炎症的免疫调节,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TOLL样受体 支持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 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卫鹏 王福庆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7,共4页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不仅能够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能参与诱导移植耐受以及肿瘤免疫的调节,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文章旨在对近两年关于CD4+CD25+T...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不仅能够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能参与诱导移植耐受以及肿瘤免疫的调节,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文章旨在对近两年关于CD4+CD25+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免疫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金水 王冠庭 徐文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1-52,共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免疫机理研究进展朱金水1王冠庭2徐文玉3作者单位: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科(200233)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3.上海市免疫研究所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居癌死因第二位,其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免疫机理研究进展朱金水1王冠庭2徐文玉3作者单位: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科(200233)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3.上海市免疫研究所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居癌死因第二位,其中尤以中晚期胃癌威胁极大;据欧美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晚期胃癌 免疫机理 脾虚证 临床与实验研究 免疫功能 研究进展 治疗中 扶正抗癌冲剂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在免疫学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荣平 李伟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0,共4页
锌指结构目前已发现了10多个不同的锌指家族。锌指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如DNA识别,RNA包装,转录及转录后调控,蛋白折叠和装配,参与肿瘤的形成且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等。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锌指蛋白与免疫及免疫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结构目前已发现了10多个不同的锌指家族。锌指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如DNA识别,RNA包装,转录及转录后调控,蛋白折叠和装配,参与肿瘤的形成且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等。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锌指蛋白与免疫及免疫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如锌指蛋白对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及AIDS等的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免疫 免疫性疾病 移植 肿瘤 AJ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血口服液及其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树军 王颖 +1 位作者 张惠珍 葛海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44-845,共2页
关键词 鳖血口服液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负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盛慧明 崔磊 李宁丽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含量极微的一群细胞,它们通过与造血干细胞的密切接触,支持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另外它也可以向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多向分化。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弱免疫原性以及能够抑...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含量极微的一群细胞,它们通过与造血干细胞的密切接触,支持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另外它也可以向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进行多向分化。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弱免疫原性以及能够抑制T、B、NK细胞和DC的功能等一系列独特的免疫学特点,有望在将来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免疫介导疾病的治疗,但是目前有关免疫机制仍然有待全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凝集素的制备与免疫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奇文 张继英 +5 位作者 龚芳 马妍慧 程伟志 陈雪华 马安伦 张冬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从中国槲寄生中提取的55 kD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活性。方法:通过CM-Sepharose和ConA柱分离和纯化了分子量为55 kD的槲寄生凝集素。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纯化的槲寄生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表型和... 目的:分析从中国槲寄生中提取的55 kD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活性。方法:通过CM-Sepharose和ConA柱分离和纯化了分子量为55 kD的槲寄生凝集素。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纯化的槲寄生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并经Annexin V染色法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机制。结果:从中国槲寄生中分离纯化了由两个30 kD亚基组成的55 kD槲寄生凝集素蛋白,其具有特异诱导人γδT细胞扩增和以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并能促进TNFα-释放和抑制IL-10的释放的作用。结论:中国槲寄生凝集素具有免疫学调节作用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在研究抗肿瘤和免疫学机制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凝集素 CASPASE 细胞凋亡 ΓΔ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