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生物化学特征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袁继丽
张华
王磊
林彦
胡鑫才
张琴
刘平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
-
出处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74-381,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06CB504801)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No.Y0302)
+1 种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E-研究院建设计划资助项目(No.E03008)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资助项目(No.2007A卫01)
-
文摘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见症状和体征与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揭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本质。方法:纳入2002年1月~2006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和普陀区中心医院的4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自制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采集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甲胎蛋白和B超等)。按出现频次高(>40%)的中医症状或体征的有、无逐一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各症状、体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以探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常见证候的分类特征及生物化学特点。结果:4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出现频率大于40%的最常见症状和体征有乏力、尿黄、肝掌、面色晦黯、脉弦、腰膝酸软、口干口苦、多梦寐差、肢体困重、脘腹胀满、目黄、脉细、急躁易怒、脾大、纳谷不馨和胁肋疼痛。基于课题组前期对9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证候分析的结果,440例患者的证候主要概括为湿热内蕴、肝肾阴虚、瘀热内蕴和肝郁脾虚4证。其生化特点显示,湿热内蕴证表现为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合成功能差;肝肾阴虚证则表现为肝脏炎症活动不明显,合成功能差;瘀热内蕴证表现为肝脏炎症活动不明显,但肝脏合成功能差,脾厚度增加;湿热内蕴、肝肾阴虚、瘀热内蕴同时伴有腹水增多。肝郁脾虚证也表现为以肝脏的炎症活动为主,但疾病严重程度较湿热内蕴证为轻,可伴有合成功能下降,同时腹水量少,门静脉内径小。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不同证型具有不同的病理特点,表明中医证候分类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的。
-
关键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证候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生物学指标
临床试验
-
Keywords
posthepatitis cirrhosis
syndrome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signs and symptoms
biological parameters
clinical trial
-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