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潘越 冯志勇 +3 位作者 陈辉 陈明杰 汪虹 张津京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8-70,74,共4页
黑色素的代谢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黑色素的代谢异常导致了食用菌白色新品种的出现。对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黑色素代谢异常与食用菌白化菌株形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食用菌黑色素的形成途径... 黑色素的代谢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黑色素的代谢异常导致了食用菌白色新品种的出现。对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黑色素代谢异常与食用菌白化菌株形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食用菌黑色素的形成途径,对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类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主要包括酪氨酸酶、漆酶和聚酮合成酶的研究。并展望了食用菌黑色素代谢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白色食用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黑色素代谢 白化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正祥 王瑞霞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90,共6页
概述了食用菌抗病毒蛋白、凝集素、核糖体失活蛋白、免疫调节蛋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食用菌生物活性蛋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食用菌 抗病毒蛋白 凝集素 核糖体失活蛋白 免疫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S统计软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拥政 张忠 +2 位作者 周帅 颜梦秋 唐庆九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6,共6页
结合实例介绍了SPSS软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等,该软件为食用菌研究提供了简便、快捷和准确的统计工具。
关键词 SPSS软件 食用菌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侧耳交配型遗传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尚晓冬 李明容 +2 位作者 邢增涛 曹晖 谭琦 《食用菌学报》 2006年第2期1-8,共8页
控制白灵侧耳(Pleurotusnebrodensis)担孢子单核体交配行为的交配系统由A、B两个互不连锁的因子组成。在白灵侧耳的有性生殖过程中,除可按孟德尔定律产生标准的四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外,构成B因子的遗传单位还可以发生因子内的遗传重组,产... 控制白灵侧耳(Pleurotusnebrodensis)担孢子单核体交配行为的交配系统由A、B两个互不连锁的因子组成。在白灵侧耳的有性生殖过程中,除可按孟德尔定律产生标准的四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外,构成B因子的遗传单位还可以发生因子内的遗传重组,产生两种新的、不同于亲本的B因子,重组率为14.1%。未发现重组型A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侧耳 交配型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学报》载文、作者、引文、被引情况及出版时滞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于荣利 曹晖 +2 位作者 朱丽娜 王瑞霞 BUSWELL John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4期84-90,共7页
根据信息计量学原理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食用菌学报》1994~2008年载文数量、分类、基金论文率、论文合著、引文情况以及出版时滞等因素进行了分类和量化处理,同时对学报载文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作者和读者了解学报的发展及其影响... 根据信息计量学原理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食用菌学报》1994~2008年载文数量、分类、基金论文率、论文合著、引文情况以及出版时滞等因素进行了分类和量化处理,同时对学报载文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作者和读者了解学报的发展及其影响力提供客观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学报 载文 基金论文率 出版时滞 被引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类型及对策 被引量:26
6
作者 门殿英 谭琦 王南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4期51-56,共6页
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遭遇的贸易壁垒类型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食用菌贸易 出口贸易 贸易壁垒 类型 反倾销 技术性贸易壁垒 政府 企业 生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菇安消毒剂及其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育红 郭倩 +2 位作者 张军 方炳初 袁久耀 《食用菌》 2004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平菇 黄菇病 栽培过程 产量 食用菌生产 消毒剂 减产 生产发展 产品 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及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韩业君 曹晖 +1 位作者 陈明杰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了草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溶壁酶浓度2%,温度32℃,pH自然,以0.8mol L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用菌龄3d的菌丝酶解2h,可获得最佳原生质体再生效果。试验还分析了紫外线(UV)、60Co γ射线、硫酸二乙酯(DES)对... 研究了草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溶壁酶浓度2%,温度32℃,pH自然,以0.8mol L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用菌龄3d的菌丝酶解2h,可获得最佳原生质体再生效果。试验还分析了紫外线(UV)、60Co γ射线、硫酸二乙酯(DES)对草菇原生质体的诱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原生质体 制备技术 植株再生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等十种食药用菌抗氧化和延缓衰老功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汪雯翰 张劲松 +4 位作者 杨焱 严梦秋 吴迪 吴娜 章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27-1032,共6页
以桑黄、桦褐孔菌、灵芝、蛹虫草、姬松茸、鸡腿菇、猴头、灰树花、香菇和杏鲍菇等十种食药用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自由基清除模型、H2O2和NaN3分别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衰老模型,比较了10种食药用菌醇提物... 以桑黄、桦褐孔菌、灵芝、蛹虫草、姬松茸、鸡腿菇、猴头、灰树花、香菇和杏鲍菇等十种食药用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自由基清除模型、H2O2和NaN3分别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衰老模型,比较了10种食药用菌醇提物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研究结果表明,200 mg/mL桑黄、桦褐孔菌和灵芝子实体醇提物对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清除率分别为96.11%±0.30%、75.92%±0.77%、65.60%±6.66%和99.31%±0.03%、97.51%±0.05%、71.01%±0.79%;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衰老的修复作用分别达到0.868%±0.078%、0.270%±0.004%、0.261%±0.013%和1.419%±0.070%、0.693%±0.036%、0.701%±0.031%,均明显好于其它食药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抗氧化 衰老 自由基 PC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廖志敏 郭倩 +2 位作者 尚晓冬 谭琦 潘迎捷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65,共4页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g...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g,与其他配方有显著差异。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氮源添加量在35%~40%为适合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培养基 工厂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沈学香 杨焱 +3 位作者 张劲松 唐庆九 刘艳芳 贾薇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2期31-36,共6页
利用层析技术对桑黄子实体水提醇沉粗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不同的组份。采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各组份进行了体外免疫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水提醇沉的各级粗多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经过离子柱... 利用层析技术对桑黄子实体水提醇沉粗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不同的组份。采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各组份进行了体外免疫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水提醇沉的各级粗多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经过离子柱层析分离后,PIP30得到的各组份均是有活性的,PIP60得到的各组份中,P60W和P60S2活性较好,P60S1无活性;分别将P60W和P60S1进行了凝胶柱层析得到均一多糖P60W1-1和P60S1-1,免疫活性比较结果表明P60W1-1有活性,P60S1-1无活性,说明有活性的均一多糖必须要从有活性的粗多糖中去分离纯化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多糖 分离纯化 体外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耳的液体发酵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汪虹 瞿伟菁 曹群华 《食用菌学报》 2003年第4期29-33,共5页
研究表明,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蔗糖3%,酵母膏0.1%,KH2PO40.1%,MgSO40.05%;培养基最佳初始pH、250mL三角瓶装量、接种量、种子菌龄分别是3.5、80mL、10%和120h;用10L发酵罐发酵时,最佳培养条件... 研究表明,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蔗糖3%,酵母膏0.1%,KH2PO40.1%,MgSO40.05%;培养基最佳初始pH、250mL三角瓶装量、接种量、种子菌龄分别是3.5、80mL、10%和120h;用10L发酵罐发酵时,最佳培养条件是种子种龄144h、28℃、接种量10%、通风量2.5L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液体发酵 培养基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菌丝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耳菌丝体醇提物体外抗肿瘤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杜秀菊 潘迎捷 +4 位作者 张劲松 唐庆九 杨焱 贾薇 刘艳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2,共4页
采用体外肿瘤细胞株(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肠腺癌细胞株SW620)的增殖抑制试验模型和抗病毒(流感甲型病毒和疱疹病毒)的筛选模型,对3个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菌株菌丝体醇提物活性进行比较研究。抗肿瘤... 采用体外肿瘤细胞株(小鼠白血病细胞株L1210、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肠腺癌细胞株SW620)的增殖抑制试验模型和抗病毒(流感甲型病毒和疱疹病毒)的筛选模型,对3个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菌株菌丝体醇提物活性进行比较研究。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材料在高浓度(200μg/mL)时,对3个供试肿瘤细胞株的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YK的抑制活性最高(对L1210、SW620和MCF-7的抑制率分别为89.4%,75.0%和64.1%);在中浓度(50μg/mL)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10μg/mL)时,则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抗流感甲型病毒和抗疱疹病毒试验结果表明,只有YK对流感甲型病毒表现有抗病毒活性,但此活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醇提物 抗肿瘤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135菌株特异SCAR标记的分布和遗传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美彦 尚晓冬 +2 位作者 谭琦 陈明杰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4期1-10,共10页
用香菇(Lentinula edodes)135菌株的特异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引物135F/R(扩增601bp的条带)对135菌株的58个原生质体单核体和97个孢子单核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检验此特异标记在单核体中的分布和遗传规律。... 用香菇(Lentinula edodes)135菌株的特异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引物135F/R(扩增601bp的条带)对135菌株的58个原生质体单核体和97个孢子单核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检验此特异标记在单核体中的分布和遗传规律。原生质体单核体分为两种交配型A1B1和A2B2,此标记仅存在于后一种核中;另外,此标记在四种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后代中随机分布,显示这个SCAR标记可以稳定遗传到后代,而且与交配型A、B因子之间没有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规律 香菇 交配型 特异SCA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冷诱导基因Cor4在低温下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乔娜 汪虹 陈明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将草菇菌株V23和耐低温诱变草菇菌株VH3的菌丝体在4℃低温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分别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作为待测模板,构建含Cor4基因和GPD内标基因片段的质粒作为标准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中的双标准曲线法研究了Cor4基因在低... 将草菇菌株V23和耐低温诱变草菇菌株VH3的菌丝体在4℃低温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分别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作为待测模板,构建含Cor4基因和GPD内标基因片段的质粒作为标准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中的双标准曲线法研究了Cor4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草菇V23菌株的Cor4基因未经低温处理的表达量最大,低温处理后表达量持续下降,在6 h达到最低值,8 h和10 h该基因的表达量略有回升;而VH3菌株Cor4基因低温处理后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至4 h达最高值,6 h时略有下降,8 h达最低值,10 h又开始上升,8 h和10 h均低于0 h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菌株V23 菌株VH3 双标准曲线法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芹侧耳菌丝相对生长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尚晓冬 程继红 谭琦 《食用菌学报》 2007年第4期9-18,共10页
刺芹侧耳两菌株于特定培养基上对峙培养至菌落接触后,菌落相对大小的形成遵循内在规律而非随机变化,即条件依赖的可重复性和秩序性,据此可以定义特定条件下这两个菌株的菌丝相对生长。确定群体内各菌株间菌丝相对生长存在相对稳定的比较... 刺芹侧耳两菌株于特定培养基上对峙培养至菌落接触后,菌落相对大小的形成遵循内在规律而非随机变化,即条件依赖的可重复性和秩序性,据此可以定义特定条件下这两个菌株的菌丝相对生长。确定群体内各菌株间菌丝相对生长存在相对稳定的比较优(劣)势。菌丝相对生长与菌丝生长速度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性。菌丝相对生长结合了营养体不亲合和菌丝生长速度两方面的信息量,用该性状表现的菌株遗传多样性的结果更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芹侧耳 菌丝相对生长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研究羊肚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12
17
作者 沈洪 汪虹 +3 位作者 赵永昌 冯爱萍 陈明杰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以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羊肚菌(Morchella sp.)出菇土壤及对照土壤中各种真菌的28S rDNA基因信息来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发现,测得...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以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羊肚菌(Morchella sp.)出菇土壤及对照土壤中各种真菌的28S rDNA基因信息来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发现,测得的12种真菌中,盘菌纲的有10种,异担子菌纲1种,还有1种未确定。所取2份土样中仅羊肚菌生长土壤中检测出有羊肚菌;2份样品在优势真菌种群上有一定的区别,盘菌纲真菌群落存在很大的差异,羊肚菌出菇土壤的真菌丰度低于对照,可能与土壤中羊肚菌优势种群对其它种群的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土壤真菌群落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ARDRA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Ⅰ)——细菌16S rDNA全长文库的建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丽鸿 于荣利 +1 位作者 陈明杰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4期11-19,共9页
采用化学裂解和酶解相结合的方法,以加入PVPP的高盐缓冲液作为细胞裂解反应体系,用PEG- 8000进行DNA沉淀.从双孢蘑菇堆肥后发酵的4个代表时期培养料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再以总DNA为模板,以专用引物F27和R1498进行PCR扩增,获得16S rDN... 采用化学裂解和酶解相结合的方法,以加入PVPP的高盐缓冲液作为细胞裂解反应体系,用PEG- 8000进行DNA沉淀.从双孢蘑菇堆肥后发酵的4个代表时期培养料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再以总DNA为模板,以专用引物F27和R1498进行PCR扩增,获得16S rDNA片段,经纯化后构建4个时期样品的细菌16S rDNA文库。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获得的总DNA质量较好。采用PCR扩增可获得多个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特异片段;细菌16S rDNA文库的目的片段插入效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培养料后发酵 细菌16S r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RDRA)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Ⅱ)-细菌群落结构ARDR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丽鸿 于荣利 +1 位作者 陈明杰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ARDRA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rge)Sing.]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细菌16S rDNA文库ARDRA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在后发酵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4个时期文库的16S rDNA组成分别以各自独有酶切类型为主。A... 采用ARDRA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rge)Sing.]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细菌16S rDNA文库ARDRA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在后发酵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4个时期文库的16S rDNA组成分别以各自独有酶切类型为主。ARDRA文库优势类群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培养料中的细菌组成远多于传统分离方法所获得的类群:在"空气调节"时期培养料(C6)中发现了一些未曾报道的Bacilli门成员,如Trichococcus属、Planococcus属和Caryophanon属,以及γ-Proteobacteria亚纲;而在"后发酵"开始和结束的培养料(C1和C7)中分别检测到了Ther mus ther mophilus和α-Proteobacteria亚纲的细菌,这些是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高温堆肥中发现的新类群;同时,在整个"后发酵"过程中还发现了大量目前尚未获得培养的细菌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培养料后发酵 细菌16S RDNA 细菌群落结构 ARD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杂合菌株子实体颜色遗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蚁瑞荣 曹晖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2007年第4期19-24,F0003,共7页
将可以单核出菇的黄色单核体与不同白色单核体配对杂交获得双核体,通过控制栽培条件和环境,观察不同组合杂交菌株在相同环境中的子实体的颜色,同时测量双核子实体菌柄基部深色部分占整个菌柄的比例,结果发现不同的黄色单核和同样白色单... 将可以单核出菇的黄色单核体与不同白色单核体配对杂交获得双核体,通过控制栽培条件和环境,观察不同组合杂交菌株在相同环境中的子实体的颜色,同时测量双核子实体菌柄基部深色部分占整个菌柄的比例,结果发现不同的黄色单核和同样白色单核组成的双核子实体颜色表达中存在着差异,且不同的白色核对颜色表达的贡献不同,证实了白色金针菇单核体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等位基因,金针菇双核子实体的颜色受到两个亲本核的共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实体颜色 颜色控制因子 金针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