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数字化印模精确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正杰 徐侃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测试种植数字化印模的精确度,为种植数字化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15例种植患者,待骨结合形成后放置种植转移杆,拍摄锥形束CT(CBCT),同时进行口腔扫描,制作3D打印数字化种植模型,对数字化树脂模型进行模型扫描,得到模型数据... 目的:测试种植数字化印模的精确度,为种植数字化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15例种植患者,待骨结合形成后放置种植转移杆,拍摄锥形束CT(CBCT),同时进行口腔扫描,制作3D打印数字化种植模型,对数字化树脂模型进行模型扫描,得到模型数据,以余留牙为参考依据,在Nobel Clinicion软件中匹配。结果:患者CBCT中种植体转移杆与数字化模型上的种植体转移杆面、冠状面、矢状面均完全匹配重叠,提示口腔内的种植体位置、方向、角度与口腔扫描制取的数字化模型上的替代体完全一致。结论:口腔扫描打印的3D数字化树脂模型完全准确,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锥形束CT 口腔种植 口腔扫描 模型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区锥形束CT颌骨密度与种植体植入扭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正杰 程竑 +1 位作者 王德芳 蔡展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颌骨密度与种植体植入扭矩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拟行种植修复的6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锥形束CT扫描Kavo eXam Vision软件测量获得各种植体术区颌骨密度的HU值,按照Biomet 3i根形种植体的要求,植入83颗种植体... 目的探讨锥形束CT颌骨密度与种植体植入扭矩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拟行种植修复的6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锥形束CT扫描Kavo eXam Vision软件测量获得各种植体术区颌骨密度的HU值,按照Biomet 3i根形种植体的要求,植入83颗种植体并记录植入扭矩,根据散点图的相关数据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分析颌骨密度与植入扭矩的相关性。结果锥形束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前部和后部的颌骨密度分别为(415.44±147.14)HU和(336.00±148.04)HU,下颌前部和后部的颌骨密度分别为(815.09±88.08)HU和(537.08±167.28)HU。上颌前部和后部的植入扭矩分别为(43.08±10.52)Ncm和(36.90±11.68)Ncm,下颌前部和后部的的植入扭矩分别为(50.00±0.00)Ncm和(44.05±11.17)Nc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锥形束CT扫描所得颌骨密度与种植体植入扭矩高度相关(r=0.536,P<0.01)。结论根据锥形束CT扫描测得的术区颌骨密度可对种植体植入扭矩进行初步评估,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密度 种植体 锥形束CT 种植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患者预约电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3
作者 董正杰 徐侃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种植修复患者的预约表格,通过其颜色改变,提示各种植修复患者的预约时间,并通过其与相应种植电子病历文档的链接和编号,实现种植电子病历库的建立和科学管理。方法:以Windows XP为操作系统,2003 Microsoft Excel应用软件... 目的:探讨建立种植修复患者的预约表格,通过其颜色改变,提示各种植修复患者的预约时间,并通过其与相应种植电子病历文档的链接和编号,实现种植电子病历库的建立和科学管理。方法:以Windows XP为操作系统,2003 Microsoft Excel应用软件为基础,设计成Excel表格。通过对Excel应用软件中"条件格式"命令的设置,使表格相应行随患者预约时间变化而改变颜色,达到提醒预约时间的目的,并对表格中种植患者姓名或种植电子病历编号与相应种植电子病历库中的文档建立相应链接。结果:建立并设置了Excel表格。当天进行种植Ⅰ期手术的患者,该行底色自动显示为红色;种植术后患者骨结合时间即将到来前2周,该行底色自动显示为黄色;当天预约好进行Ⅱ期手术或上部结构修复的复诊患者,该行底色自动显示为绿色;已经种植修复完成的患者,该行底色设置为灰色。通过点击患者姓名或种植编号,可以直接打开该患者的种植电子病历,查阅其种植基本情况。结论:通过表格颜色的变化提示种植患者的预约时间,并通过表格中患者姓名或编号的相应链接直接查阅患者的种植电子病历,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预约 电子病历 口腔种植 条件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高度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正杰 徐侃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26-728,共3页
目的 :测量不同年龄上颌第一磨牙处牙槽嵴高度,探讨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288例成年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通过Kavo eXam Vision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 目的 :测量不同年龄上颌第一磨牙处牙槽嵴高度,探讨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288例成年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通过Kavo eXam Vision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处牙槽嵴高度,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青年组牙槽嵴高度为(9.08±3.70)mm,中年组为(10.66±3.99)mm,老年组为(12.40±4.54)mm;各组组内男女牙槽嵴高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组间牙槽嵴高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年龄增大,牙槽嵴高度逐渐增大。结论 :患者性别与牙槽嵴高度的关系不大,患者年龄和牙槽嵴高度有一定关系。上颌后牙区种植患者需拍摄CBCT,了解该处牙槽嵴高度以及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对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锥形束CT 口腔种植 牙槽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牙槽骨方向夹角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正杰 徐侃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58-460,共3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牙槽骨方向夹角角度,为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手术指导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374例成年患者,按照年龄分成青年、中年、老年3组,拍摄CBCT,通过Kavo eXam Visio...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牙槽骨方向夹角角度,为前牙种植美学修复的手术指导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374例成年患者,按照年龄分成青年、中年、老年3组,拍摄CBCT,通过Kavo eXam Vision软件测量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牙槽骨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使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青年组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牙槽嵴方向夹角角度为13.81°±4.37°,中年组为15.19°±5.23°,老年组为18.51°±6.62°,各组内男、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其夹角角度逐渐增大。结论:患者性别对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牙槽骨方向夹角角度影响不大;患者年龄和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牙槽骨方向夹角角度有一定关系。对于上颌前牙种植患者,要达到美观修复,术前需要充分了解上颌中切牙长轴与牙槽骨方向夹角角度,尤其是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修复 锥形束CT 口腔种植 牙槽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