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误吞鱼刺风险大,CT影像觅踪影
1
作者 陈林 杨红兵(指导) 刘小琨(指导) 《科学生活》 2025年第2期122-123,共2页
鱼因味道鲜美,而受到许多人的青睐,杜甫诗云:江鱼美可求。不论是红烧、清蒸,还是剁椒、水煮……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味蕾。在享受鱼的鲜美之时,我们还得谨记“食安”,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鱼刺导致“如鲠在喉”,或是“牵肠挂肚”,误吞的鱼刺... 鱼因味道鲜美,而受到许多人的青睐,杜甫诗云:江鱼美可求。不论是红烧、清蒸,还是剁椒、水煮……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味蕾。在享受鱼的鲜美之时,我们还得谨记“食安”,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鱼刺导致“如鲠在喉”,或是“牵肠挂肚”,误吞的鱼刺随着吞咽动作及胃肠道的蠕动,其旅程也许会变得危机四伏,甚至让人命悬一线。当然产生危害的程度和鱼刺的大小及刺入的部位有关,通常鱼刺会刺入到咽喉部、食管及胃肠道,并产生一系列的后续症状,甚至引起胃肠道穿孔或者大血管破裂出血等,真是人命关天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 吞咽动作 咽喉部 剁椒 鱼刺 如鲠在喉 CT影像 清蒸
原文传递
CT定量测量用于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涛 杨红兵 刘小琨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894-898,共5页
目的分析CT定量测量用于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本院诊断为肝硬化的128例患者(研究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测量L3椎体水平骨骼肌面积(SMA-L3)、腰椎骨密度... 目的分析CT定量测量用于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本院诊断为肝硬化的128例患者(研究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测量L3椎体水平骨骼肌面积(SMA-L3)、腰椎骨密度、椎后肌群脂肪浸润(MFI)程度、竖脊肌CT脂肪百分数(CTFF),并计算L3椎体水平骨骼肌指数(SMI-L3)。结果研究组的性别、年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3、骨密度小于对照组(P<0.05),椎后肌群MFI、竖脊肌CTFF大于对照组(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3、骨密度、椎后肌群MFI、竖脊肌CTFF、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肌少症肝硬化患者的性别、骨密度、椎后肌群MFI、竖脊肌CTFF较无肌少症肝硬化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3小于无肌少症肝硬化患者(P<0.05),年龄大于无肌少症肝硬化患者(P<0.05)。SMI-L3诊断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ROC曲线:总体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0.866(0.804,0.927),男性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0.957(0.882,1.000),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0.857(0.766,0.948)。根据四格表计算SMI-L3诊断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灵敏度91.0%,特异度90.2%,阳性预测值91.0%,阴性预测值90.2%,约登指数0.812。结论CT定量测量在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定量测量 肌少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不典型肝脓肿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马紫瑶 王超 +3 位作者 赵珏 冯赟 张铭 梁凯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典型肝脓肿(AHA)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4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收治的42例AHA病灶和42例肝内转移瘤(IMT)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增强扫描和DWI检查。比较两...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典型肝脓肿(AHA)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4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收治的42例AHA病灶和42例肝内转移瘤(IMT)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增强扫描和DW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MRI平扫和DWI信号、增强扫描信号、强化特征及病灶边缘实性部分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相对ADC(rADC)差异。结果AHA病灶DWI靶样高信号占比为64.3%,显著低于IMT病灶的90.5%(P<0.05);AHA病灶MRI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和平衡期不均匀强化占比分别为45.2%、71.4%和23.8%%,均显著低于IMT病灶的76.2%、100.0%和88.1%(P<0.05);AHA病灶MRI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和连续性中断占比分别为9.5%和0.0%,均显著低于IMT病灶的88.1%和73.8%(P<0.05);AHA病灶边缘实性部分ADC和rADC分别为(1.8±0.4)×10^(-3)mm^(2)/s和(0.7±0.2)×10^(-3)mm^(2)/s,均显著高于IMT病灶【分别为(1.0±0.2)×10^(-3)mm^(2)/s和(0.4±0.1)×10^(-3)mm^(2)/s,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DWI检查AHA病灶具有显著的信号特征,可帮助临床与肝内转移癌进行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肝脓肿 肝内转移瘤 常规MRI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肾静脉变异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小琨 赵小虎 +3 位作者 杨红兵 陆华萍 吕剑龙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肾静脉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MSCT动态增强资料,采用MPR、MIP和VR等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肾静脉解剖,根据肾静脉变异CT征象分类汇总分析。结果 960例患者中,发现肾静脉变异237例(237/96...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肾静脉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MSCT动态增强资料,采用MPR、MIP和VR等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肾静脉解剖,根据肾静脉变异CT征象分类汇总分析。结果 960例患者中,发现肾静脉变异237例(237/960,24.7%),其中双肾静脉同时发生变异15例。左右肾静脉变异发生率分别为14.1%(135/960)和12.2%(117/960),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肾静脉变异根据形态可分5大类型,其中Ⅰ型(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26例、Ⅱ型(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12例、Ⅲ型(异常回流)20例、Ⅳ型(肾静脉延迟汇合)74例和Ⅴ型(罕见类型)3例;右肾静脉变异相对简单,包括多支肾静脉99例和肾静脉延迟汇合18例;左右肾静脉变异不同类型的发生率在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静脉变异并不少见,左肾静脉变异复杂多样。MS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评估肾静脉变异,对指导肾移植、腹膜后相关区域手术和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变异 发生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小琨 杨红兵 +3 位作者 陆华萍 付志刚 吕剑龙 赵小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MS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的资料,观察动脉晚期和静脉期图像上左肾静脉的结构,后处理重建技术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总结左肾静脉解剖变异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MS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的资料,观察动脉晚期和静脉期图像上左肾静脉的结构,后处理重建技术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总结左肾静脉解剖变异情况并分类讨论。结果 MSCT动脉晚期和静脉期图像上均完整显示左肾静脉主干,并发现左肾静脉解剖变异16例,其中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畸形2例,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3例,左肾静脉汇合过晚7例,双侧下腔静脉2例,左肾静脉异常回流2例。结论 MSCT图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左肾静脉的解剖变异,对指导肾脏病变的术前评估及肾静脉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动静脉畸形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多排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小琨 赵小虎 +1 位作者 杨红兵 吴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采用16排MDCT评价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受检者腹部增强CT影像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分析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病例并进行... 目的采用16排MDCT评价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受检者腹部增强CT影像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分析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病例并进行分类。结果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变异共44例,发生率为4.58%(44/960)。男女性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3,P>0.05)。根据左肾静脉的数量及空间走行表现将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分成3型,其中Ⅰ型(完全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2例,包括ⅠA型5例,ⅠB型7例;Ⅱ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26例,包括ⅡA型20例,ⅡB型4例,ⅡC型2例;Ⅲ型(异常回流分支)6例。结论 MDCT可用于评价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对诊断左肾静脉相关疾病和指导肾脏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解剖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变异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小琨 赵小虎 +4 位作者 杨红兵 吕剑龙 王涛 温从香 陈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81-1283,1287,共4页
目的采用MSCT评价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circumaortic left renal vein,CLRV)变异,提高对该种左肾静脉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动态增强CT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 目的采用MSCT评价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circumaortic left renal vein,CLRV)变异,提高对该种左肾静脉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动态增强CT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分析CLRV变异的CT征象并进行分类。结果 960例患者CT图像清晰显示肾血管中,发现CLRV变异32例,发生率为3.3%(32/960)。男女性CLRV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CT表现CLRV可分为4型,其中Ⅰ型20例,CT表现为单根左肾静脉分前后两支环绕主动脉注入下腔静脉;Ⅱ型4例,CT表现为两根左肾静脉分别走行于主动脉前方和后方注入下腔静脉;Ⅲ型2例,CT表现为CLRV前后支存在吻合或后支在向右行走过程中再发出分支注入下腔静脉;Ⅳ型6例,CT表现为CLRV前支走行正常,后支向下斜行注入左侧髂总静脉。结论 MSCT能够准确评价CLRV变异,在肾移植和腹膜后大血管病变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血管损伤和大出血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评价双下腔静脉畸形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小琨 杨红兵 +2 位作者 陆华萍 王勇 赵小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采用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观察双下腔静脉(IVC),以提高对该类IVC畸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双IVC畸形的腹部增强CT图像,观察髂静脉、IVC和腹主动脉等血管解剖及走行、汇合情况,主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重... 目的采用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观察双下腔静脉(IVC),以提高对该类IVC畸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双IVC畸形的腹部增强CT图像,观察髂静脉、IVC和腹主动脉等血管解剖及走行、汇合情况,主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重建技术。结果 10例双IVC畸形CT示两侧髂内、外静脉汇合成两侧髂总静脉,分别延续为双IVC的左支和右支,再汇合成总IVC,其中5例两侧髂总静脉之间存在交通支; 3例CT示左髂外静脉直接延续为双IVC的左支,左髂内静脉与右髂内、外静脉汇合成双IVC的右支,再汇合成总IVC; 1例显示双IVC左支伴半奇静脉延续,右支正常回流至右心房。结论 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清晰、直观显示IVC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全貌,对避免临床误诊和制定腹膜后手术、介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肠套叠X线诊断(附14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红兵 荆雪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3期C001-C002,共2页
关键词 成年人 肠套叠 X线诊断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胡桃夹综合征的MSCT表现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小琨 杨红兵 +3 位作者 陆华萍 温从香 吴勇宏 赵小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MSCT表现特点。方法:分析经MSCT及临床证实的前胡桃夹征和后胡桃夹征各2例,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2例前胡桃夹征的MSCT典型表现为左肾静脉通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受压,呈&qu...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MSCT表现特点。方法:分析经MSCT及临床证实的前胡桃夹征和后胡桃夹征各2例,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2例前胡桃夹征的MSCT典型表现为左肾静脉通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受压,呈"鸟嘴状"狭窄;2例后胡桃夹征表现为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并受到两者挤压呈"哑铃状"狭窄,两者近肾门段肾静脉扩张,其中1例可见左肾周侧支循环形成。结论:NCS临床少见,MSCT表现较有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先天畸形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小琨 赵小虎 +2 位作者 杨红兵 吕剑龙 付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56-1860,共5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IVC)先天畸形的MS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患者中48例IVC先天畸形的腹部增强CT影像资料,观察MSCT动脉期和静脉期IVC后处理图像及其属支的解剖结构。结果 IVC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为5.00%(48/960)。左IVC 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IVC)先天畸形的MS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患者中48例IVC先天畸形的腹部增强CT影像资料,观察MSCT动脉期和静脉期IVC后处理图像及其属支的解剖结构。结果 IVC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为5.00%(48/960)。左IVC 4例(4/48,8.33%),CT示肾下段IVC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双IVC 5例(5/48,10.42%),CT示腹主动脉两侧上行的IVC;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12例(12/48,25.00%),CT示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后方;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26例(26/48,54.17%),CT示左肾静脉分两支环绕腹主动脉,在不同水平分别注入IVC;IVC伴奇静脉延续畸形1例(1/48,2.08%),增强CT示IVC向上延续为奇静脉,肝静脉直接回流至右心房。结论MS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IVC畸形,对诊断与IVC有关的疾病和防止术中血管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 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对后天性腹内疝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红兵 刘小琨 +1 位作者 王涛 赵小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对后天性腹内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后天性腹内疝的MSCT资料,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观察。结果:16例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13例有腹部手术史。14例CT表现为肠襻聚集伴扩... 目的:探讨MSCT对后天性腹内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后天性腹内疝的MSCT资料,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观察。结果:16例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13例有腹部手术史。14例CT表现为肠襻聚集伴扩张积液,具有占位效应;疝内肠系膜血管移位、伸拉,向疝口纠集,呈"梳征"或"缆绳征"。2例CT表现为空肠移位,呈"C"型,肠管积液、稍扩张,肠壁无明显水肿增厚。CT增强扫描7例肠壁及系膜强化程度减弱。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后天性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变异的CT表现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小琨 吕剑龙 +1 位作者 陆华萍 饶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采用MSCT评价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CRLRV)变异,以提高对该类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受检者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 目的 :采用MSCT评价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CRLRV)变异,以提高对该类左肾静脉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受检者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对12例CRLRV变异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CRLRV变异12例,发生率1.25%(12/960),CT示左肾静脉主干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主要位于L2~3椎体前缘水平,向右注入下腔静脉或左侧髂总静脉。其中2例出现血尿,1例合并胸腔异位肾,1例合并左侧性腺静脉曲张。结论:MSCT可准确评价CRLRV变异,对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和减少左肾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解剖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胸腔肾的X线及CT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小琨 赵小虎 +2 位作者 王涛 王勇 孙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7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胸腔肾的X线和CT表现特点及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分析6例经CT诊断胸腔肾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6例胸腔肾均位于左侧,胸部X线平片显示左下胸心影后类圆形团片阴影、左膈局限性膨出或左膈影抬高。5例... 目的总结成人胸腔肾的X线和CT表现特点及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分析6例经CT诊断胸腔肾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6例胸腔肾均位于左侧,胸部X线平片显示左下胸心影后类圆形团片阴影、左膈局限性膨出或左膈影抬高。5例胸腔肾合并Bochdalek疝,CT表现为左膈肌后侧中断缺损,缺损缘变薄,左肾上极部分疝入胸腔,其中1例合并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变异;1例胸腔肾为外伤导致,CT表现为左侧膈肌后侧破裂缺损,其断端增厚,左肾和脾脏完全疝入胸腔内。6例胸腔肾均无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表现。结论胸腔肾在临床较为少见,CT能够准确显示膈肌缺损位置及肾脏疝入胸腔的情况,根据CT征象判断胸腔肾的类型及其发生机制,可指导临床治疗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后继发腹膜后脓肿致肠梗阻1例CT表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小琨 温阿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4期79-80,共2页
腹膜后间隙炎症及脓肿临床并不少见,但脓肿挤压肠管导致肠梗阻罕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女,47岁,因子宫肌瘤经量增多3年余,加重半年,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后4天出现高热,最高达41°C。下腹部肌紧张... 腹膜后间隙炎症及脓肿临床并不少见,但脓肿挤压肠管导致肠梗阻罕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女,47岁,因子宫肌瘤经量增多3年余,加重半年,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后4天出现高热,最高达41°C。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左下腹为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致肠梗阻 继发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红兵 陆华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4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结果45例乳腺导管造影显示48支导管异常,导管内圆形充盈缺损23支,不规则充盈缺...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4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结果45例乳腺导管造影显示48支导管异常,导管内圆形充盈缺损23支,不规则充盈缺损12支,小条状充盈缺损4支,导管截断状改变9支。45例术前均经导管造影检出,其中41例在术前明确诊断,准确率达91.1%。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状瘤 钼靶X线摄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在小肠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红兵 刘小琨 +3 位作者 温从香 雷雨嫣 王艳 赵小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肿瘤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的增强变化,并结合三维重建进行观察。结果:良性肿瘤9例,其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肿瘤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的增强变化,并结合三维重建进行观察。结果:良性肿瘤9例,其中良性间质瘤4例、脂肪瘤3例,淋巴管瘤1例,纤维瘤病1例;恶性肿瘤11例,其中淋巴瘤5例、腺癌4例、恶性间质瘤2例;其中发生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7例,回肠10例。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小肠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内疝MSCT诊断价值(附9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红兵 刘小琨 王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手术证实腹内疝病例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重建技术进行观察。结果:9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手术证实腹内疝病例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重建技术进行观察。结果:9例腹内疝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3例有腹部手术史;CT表现为肠襻聚集扩张和包裹,具有相应占位征象;肠系膜血管移位、伸拉、聚集;肠管梗阻位置多样;当疝入肠管发生绞窄时出现肠壁及肠系膜水肿,见"梳征"、"缆绳征"、"靶征",肠壁及系膜强化程度减弱。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重建方法对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多支肾动脉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小琨 赵小虎 +2 位作者 杨红兵 王涛 王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估多支肾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患者腹部MSCTA资料,根据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观察多支肾动脉数目、起源、走行、入肾位置及其分型。结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估多支肾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患者腹部MSCTA资料,根据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观察多支肾动脉数目、起源、走行、入肾位置及其分型。结果460例中,多支肾动脉发生率为30.65%(141/460),左肾、右肾发生率分别为21.08%(97/460)、17.83%(82/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T表现,多支肾动脉Ⅰ型(副肾动脉型)119例(119/460,25.86%),Ⅱ型(多支相仿型)22例(22/460,4.78%),男、女性间多支肾动脉发生率及其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SCTA可准确评估多支肾动脉并进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及CT诊断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华萍 温从香 刘小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 :探讨CT诊断高位急性阑尾炎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例经手术证实的高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资料。结果:20例中,5例阑尾根部位置平脐;11位于脐上;4例位于脐下,但其头部向后... 目的 :探讨CT诊断高位急性阑尾炎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例经手术证实的高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资料。结果:20例中,5例阑尾根部位置平脐;11位于脐上;4例位于脐下,但其头部向后上走行至肝脏下方。CT表现为阑尾增粗20例,阑尾积液13例,阑尾结石12例,阑尾周围炎性渗出14例,阑尾炎性包块3例,阑尾穿孔2例,盆腹腔少量积液3例。结论:临床上对不典型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患者应考虑高位阑尾炎的可能,及早行CT检查有助于高位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以减少并发症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