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谱CT在糖尿病足部动脉成像中小血管的图像质量应用探究
1
作者 臧奕恺 李静 +1 位作者 陆秀良 严诚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究能谱CT在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造影中小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30例糖尿病患者。在患者行下肢CT血管造影(传统CTA组)后,立即采集足部血管的能谱图像,获... 目的:探究能谱CT在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造影中小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30例糖尿病患者。在患者行下肢CT血管造影(传统CTA组)后,立即采集足部血管的能谱图像,获得最佳虚拟单能图像(能谱CTA组),将两组的足部图像进行比较,以观察足部动脉小血管的显示并且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使用5分法对动脉走向和小血管显示进行评分。结果:能谱CTA组中的CNR和SNR显著优于传统CTA组。能谱CTA组的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主观评分也显著高于传统CTA组(均>3分)。结论:与传统CTA成像相比,能谱成像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提高足动脉造影的诊断性能,增加医生对疾病诊断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足部血管CT造影 虚拟单能图像 图像质量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部位规律及对放疗靶区设计的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斌梁 曾昭冲 +2 位作者 杜世锁 许剑民 曾蒙苏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9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了解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系膜切除方式)后的局部复发转移规律以确定术后辅助放疗的照射野,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病理科诊断为直肠腺癌,且行根治术后,随访CT、MRI出现盆腔区域复发转移病例133例(复发... 目的通过了解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系膜切除方式)后的局部复发转移规律以确定术后辅助放疗的照射野,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病理科诊断为直肠腺癌,且行根治术后,随访CT、MRI出现盆腔区域复发转移病例133例(复发时间为2000年2月至2006年4月)。复发区域划分为:①吻合口复发。②盆腔内转移或种植,包括骶前复发、直肠周围复发、盆腔淋巴结复发、盆腔种植。③会阴部复发。④腹壁、造瘘口或皮下复发。⑤其他部位复发(如骶骨、腹股沟淋巴结、髋臼、坐骨等)。根据CT及MRI显示的复发转移的每一个确切部位画点,再根据点的密集程度勾画出我们推荐的直肠癌术后预防性放疗的的大致范围。此放射野范围较传统放射范围小,称为改良野。结果133例直肠癌复发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18个月。1年、2年及3年以内复发者分别占35.3%、68.4%及92.5%。局部复发中,盆腔内转移或种植占75.9%;吻合口复发占47.4%;腹壁、造瘘口或皮下复发占5.3%;会阴部复发占2.3%。勾画出的术后预防性照射范围小于常规照射野。结论直肠癌术后照射范围可适当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放射治疗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和临床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开华 郭斌 《实用全科医学》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讨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0例透明隔间腔的CT和临床表现。根据透明隔腔的部位、大小及形态 ,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结果 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为位于侧脑室之间 ,边界清晰的水样密度影。... 目的 探讨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0例透明隔间腔的CT和临床表现。根据透明隔腔的部位、大小及形态 ,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结果 透明隔间腔的CT表现为位于侧脑室之间 ,边界清晰的水样密度影。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和癫痫等。结论 透明隔腔的临床表现取决于CT类型的不同 ,同时也与是否伴有颅内其他畸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隔间腔 CT 透明隔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CSP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