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奉贤区基层全科医生对心房颤动的临床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周丽婷 张磊 +7 位作者 段园霞 顾柳娜 朱海瀛 杨超 陈海英 高宗尚 黄蛟灵 范震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奉贤区基层全科医生对心房颤动的临床认知现状,分析提升全科医生对心房颤动临床认知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奉贤区基层全科医生524名。使用问卷星调查全科医生对房颤的临床认知情况,问卷内容包含基线调查和房颤临床认... 目的调查上海市奉贤区基层全科医生对心房颤动的临床认知现状,分析提升全科医生对心房颤动临床认知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奉贤区基层全科医生524名。使用问卷星调查全科医生对房颤的临床认知情况,问卷内容包含基线调查和房颤临床认知相关题目,包括房颤的危险因素、房颤的症状与体征、房颤的诊断方式、房颤的分类、房颤的最大危害。并比较全科医生对房颤临床认知的合格率。结果共回收问卷524份。其中有“5+3”规培经历的全科医生合格率为78.33%,有“3+2”规培经历的全科医生合格率为62.07%,未有规培经历的全科医生合格率为72.13%,此三种规培类型情况对房颤的临床认知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P<0.05);无职称的全科医生合格率为63.33%,初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合格率为63.69%,中级职称全科医生合格率为74.70%,高级职称全科医生合格率为79.63%,此四种职称的全科医生对房颤临床认知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P<0.05)。结论上海市奉贤区基层全科医生对房颤的临床认知掌握不足,基层全科医生有必要采取多种培训措施来提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临床认知 全科医生 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乔瀚博 方潘慧 +2 位作者 陶元 乔增勇 邓海燕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70-57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高龄患者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后电学参数的稳定性,分析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于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接受单、双腔... 目的:初步探讨高龄患者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后电学参数的稳定性,分析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于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接受单、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52例年龄≥70岁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围术期相关信息。术后随访程控参数(感知、阈值、阻抗)、超声心动图、B型利钠肽(BNP)、肌酐。收集并发症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完成起搏器植入,成功率为100%。术中阈值(0.53±0.24) V/0.24 ms,感知(11.67±4.65) mV,阻抗(831.88±194.82)Ω,手术时间(39.41±19.54) min,住院时间(9.25±3.72) d。围手术期均未发生空气血栓栓塞、心脏穿孔、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均未发生起搏器脱落或移位。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随访时,阈值(0.48±0.10) V/0.24 ms,感知(13.38±3.89) mV,阻抗(716.88±141.23)Ω,心室起搏比例为54.1%。与术中相比,术后6个月起搏感知及阈值无显著改变,阻抗则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对于高龄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术中与术后电学参数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电学参数 高龄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在校医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滔 贾敏杰 +8 位作者 宋秀兰 何思杰 张继学 朋云峰 陈海英 顾晓青 黄蛟灵 顾杰 范震宇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年第10期967-971,共5页
目的调查在校医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措施以加速疫苗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6月21—29日简单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医学院校,采用自填式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在校医... 目的调查在校医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措施以加速疫苗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6月21—29日简单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医学院校,采用自填式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在校医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采集其基本资料、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新冠肺炎防疫措施认知和新冠肺炎疫苗认知等信息,分析疫苗接种意愿并使用logistic回归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966名调查对象年龄(20.4±2.9)岁,女性占63.6%(614/966)。其中23.7%(229/966)的被调查者有家庭成员或亲属参与过抗疫工作或志愿者服务。90.6%(875/966)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感染新冠肺炎是很严重的事"(94.3%,911/966)、"做好防护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感染"(92.4%,893/966)、"完全能做到新冠肺炎的各类防护措施"(73.5%,710/966)。约一半调查对象了解疫苗不良反应及禁忌证(51.8%,501/966)。对新冠肺炎疫苗的相关顾虑表现在:担心疫苗的保护力低(47.4%,458/966)、保护期限短(50.6%,489/966)、疫苗不良反应多(48.7%,470/9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为"感染新冠肺炎是很严重的事"(OR=5.30,95%CI:2.60~10.81,P<0.001)、认为"做好防护可以有效预防新冠肺炎感染"(OR=2.46,95%CI:1.26~4.81,P=0.009)、认为"完全能做到新冠肺炎的各类防护措施"(OR=2.55,95%CI:1.53~4.25,P<0.001)者更愿意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而担心疫苗质量差者则相反(OR=0.29,95%CI:0.13~0.65,P=0.003)。结论在校医学生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较高,在今后应加强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以进一步提升接种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接种 学生 医科 接种意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