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心方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氧自由基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成增 蒋梅先 +5 位作者 胡琪祥 张超 吴海 周霄云 沈燕 顾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5-696,共2页
目的:探讨活心方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氧自由基、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加载组33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予西药规范治疗,中药加载组加用活心方。检测两组患者的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 目的:探讨活心方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氧自由基、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加载组33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予西药规范治疗,中药加载组加用活心方。检测两组患者的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SOD和GSH-PX均显著增高(P<0.01),MDA和FABP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加载组患者经活心方加减治疗后SOD(111.84±26.38vs88.56±39.11,P<0.01)和GSH-PX(283.92±60.80vs250.70±41.99,P<0.05)活性均明显升高,而MDA水平(31.25±12.23vs37.72±7.08,P<0.05)和FABP(31.29±5.17vs37.25±6.28,P<0.01)水平则明显降低。结论:活心方可改善SAP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心方 氧自由基 脂肪酸结合蛋白 氧化应激 炎症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aD指标与药物所致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2
作者 关敬树 徐涛 +1 位作者 王昊 廖德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2期98-100,共3页
以往人们多认为QT间期延长是药源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重要机制。但是QT间期延长并不都能引发TdP,而TdP的发生也并不都伴随着QT间期延长,甚至在一些QT间期缩短的情况下,也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近年来有学者提出TR... 以往人们多认为QT间期延长是药源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重要机制。但是QT间期延长并不都能引发TdP,而TdP的发生也并不都伴随着QT间期延长,甚至在一些QT间期缩短的情况下,也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近年来有学者提出TRIaD的概念,其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三角形化(triangulation)、逆向频率依赖性(reverse use dependency)、不稳定性(instability)以及离散(dispersion)等指标的合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TRIaD指标的变化是药源性TdP发生的共同基质;药物应用后表现出动作电位三角形化、逆向频率依赖性、不稳定性、离散增加等反应,无论有无QT间期的延长,均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包括TdP。反之,即使QT间期延长,致心律失常作用也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综述 QT间期 TRI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方法学重复性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军 唐丽萍 +3 位作者 钱斐鸿 黄紫娟 宗卫莲 党银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从方法学角度,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的重复性及稳定性。方法入选60例健康人,连续记录48h动态心电图,观察长程HRT和短程四个时段HRT(白天、夜晚、凌晨、清晨)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震荡离散度(TD)连续两天的数值及其... 目的从方法学角度,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的重复性及稳定性。方法入选60例健康人,连续记录48h动态心电图,观察长程HRT和短程四个时段HRT(白天、夜晚、凌晨、清晨)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震荡离散度(TD)连续两天的数值及其相关性,以及24h内HRT动态变化特点。结果长程TO、TS、TD各指标连续2天的数值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807,0.796,0.791;P均(0.01)。短程TO、TS、TD首日白天、夜晚、凌晨、清晨各时段与次日对应时段间数值重复检测相关程度亦较高(TO的r值分别为0.634,0.562,0.398,0.502;TS的为0.553,0.660,0.598,0.600;TD的为0.451,0.551,0.487,0.481;P均(0.01)。TS、TD显示出白天最低,入睡前逐渐升高,至凌晨达全天最大,于清晨下降的较弱的昼低夜高动态演变,而TO在一天中则相对平稳。结论长程与短程HRT检测均具有较好重复性。HRT是一个稳定的、可靠的、科学的反映自主神经活性的临床指标。HRT可能存在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动态观察HRT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窦性心率震荡 重复性 稳定性 昼夜节律 自主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Ⅱ、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
4
作者 关敬树 杨震坤 +3 位作者 沈卫峰 张建盛 张宪 郑爱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血管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导联 严重并发症 右冠状动脉 住院期 合理 幅度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改善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卓德华 李峰 曹承吉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arvedilol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有或无洋地黄)+Carvedilol;Betaloc组40例,常规治...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ilol)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arvedilol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有或无洋地黄)+Carvedilol;Betaloc组40例,常规治疗+Betaloc。随访1~2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HR)、收缩压(SBP)、心肌耗氧量(HR×SBP)、LVEDD、LVESD、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Carvedilol组在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改善上较Betaloc组更明显(P<0.05);但治疗后组间HR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6-MWD也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尤其Carvedilol组(P<0.05)。Carvedilol组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联用Carvedilol治疗CHF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试验中STc延长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俭 章明全 乔守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运动试验 STC延长 诊断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比较
7
作者 王国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死亡风险 凝血酶抑制剂 生物利用度 竞争性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致窦性静止1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国华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胺碘酮 窦性静止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反复心悸 阵发性房颤 拜阿司匹林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1例
9
作者 聂志文 厉倩 +1 位作者 段志勇 高谦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4期315-317,共3页
该文报道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使用替罗非班导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患者在PCI术后6 h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经人工镜检确认血小板计数为1×10^(9)/L。通过分析,排除了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导致血小板减... 该文报道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使用替罗非班导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患者在PCI术后6 h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经人工镜检确认血小板计数为1×10^(9)/L。通过分析,排除了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最终确定为替罗非班引起的药物依赖性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患者在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因心力衰竭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替罗非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