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病诊治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灏珠 《心功能杂志》 199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本文是特邀学会顾问、我国知名心血管病专家陈灏珠教授为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专业委员会下属中国中青年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及起搏研究会成立暨第一次学术会议所做的大会学术报告,特刊登于此,以供读者学习、参考。
关键词 心血管病 诊断 治疗 冠心病 高血压 心瓣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技术与心血管疾病
2
作者 崔宁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根据碱基配对原理,用人工或生物体合成与基因组DNA/RNA互补的反义核酸片段定向地阻断或抑制该基因复制、转录或翻译的技术称为反义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进展迅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关键词 反义技术 心血管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中的分布 被引量:17
3
作者 梁春 罗育坤 +7 位作者 王克强 贾剑国 黄东 葛均波 钟翠平 苏敏 张新华 顾云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的分布模式。方法:人主动脉标本15例主要取自尸检和外科手术,常规连续切片,分别行HE及S100/CD1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15例HE染色标本中,... 目的:探讨血管树突状细胞在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的分布模式。方法:人主动脉标本15例主要取自尸检和外科手术,常规连续切片,分别行HE及S100/CD1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15例HE染色标本中,2例正常,13例人动脉血管可见内膜的增厚及泡沫细胞等AS早期病理表现。9例S100/CD1a染色阳性,阳性率为69.2%。S100/CD1a阳性细胞分布在病变的内膜和外膜,外膜的S100/CD1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滋养血管的周围。结论:在AS早期病变部位有血管树突状细胞的聚集,主要分布在病变血管的内膜和外膜,提示血管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AS早期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树突状细胞 主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反应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3 位作者 潘文志 李明飞 常晓鑫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6-8,17,共4页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的口服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的口服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具有抑制肾脏细胞增殖、抗肿瘤、抗炎、治疗骨质疏松、预防痴呆和免疫抑制等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国际指南推荐长期不间断地用药,了解其短期及长期不良反应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资料,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肝毒性 肌肉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灌注供心延长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利民 孙勇新 赵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3-877,共5页
目的研究供体内皮祖细胞(endotherial progenitor cell,EPC)灌注供心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获取Sprague Dawley(SD)大鼠的骨髓细胞,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选择性诱导培养2周以上,获... 目的研究供体内皮祖细胞(endotherial progenitor cell,EPC)灌注供心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获取Sprague Dawley(SD)大鼠的骨髓细胞,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选择性诱导培养2周以上,获取内皮祖细胞(EPC)。以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鉴定EPC。20只体重200~250 g的雄性SD大鼠为供体,20只体重200~250 g的雌性Wistar大鼠为受体,分为4组,每组5对。组Ⅰ:术后不使用环孢霉素;组Ⅱ:术后7 d每天使用环孢霉素5 mg/kg;组Ⅲ:术中供心经冠脉灌注内皮祖细胞1×10^6个,术后不使用环孢霉素;组Ⅳ:术中供心经冠脉灌注内皮祖细胞,术后7 d每天使用环孢霉素5 mg/kg。观察各组供心存活时间。结果贴壁细胞经诱导培养后3 d开始伸展,5 d形成集落,7~10 d增殖加速并出现条索状结构,2周大部分细胞呈多角形。Dil-ac-LDL、FITC-UEA-1双染,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大于70%。组Ⅰ、Ⅱ、Ⅲ、Ⅳ各组供心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2±0.8)(、11.6±1.1)、(9.4±1.1)和(18.8±1.6)d。组Ⅱ、Ⅲ、Ⅳ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较组Ⅰ显著延长(P〈0.05)。结论内皮祖细胞灌注合并环孢霉素运用可以延长大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心脏移植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新型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沈雳 葛均波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6期580-581,共2页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是导师和学生共同树立创新观念,然后要为研究生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和氛围,最后全方位的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指导研究生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创新型思维 研究生教育 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亚妹 王齐兵 葛均波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511-515,共5页
肺动脉栓塞作为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但缺乏确实有效的单一无创检查方法,现就各种诊断方法及其进展,尤其是合理的选择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RGD肽水蛭素改善大鼠冠脉微循环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成兴 梁春 +8 位作者 许从峰 陈良龙 钱菊英 王克强 陈灏珠 葛均波 莫伟 马端 宋后燕 《中国微循环》 2003年第6期352-354,356,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组RGD肽水蛭素对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共6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6)、安慰剂组 (n=18)以及RGD肽水蛭素治疗组(n=36) ,后者根据所用RGD肽水蛭素剂量进一步分为1mg/kg和5mg/k... 目的观察双重组RGD肽水蛭素对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共6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6)、安慰剂组 (n=18)以及RGD肽水蛭素治疗组(n=36) ,后者根据所用RGD肽水蛭素剂量进一步分为1mg/kg和5mg/kg体质量2个亚组 ,每组各18只。RGD肽水蛭素于建模当日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给药 ,以注射生理盐水做为安慰剂。分别采用病理切片、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微粒子测量技术 ,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内微血栓和微梗死形成 ,以及心功能和心肌局部血流量变化的情况 ;采用免疫组化和RT -PCR的方法观察心肌组织内IL -18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 ,1mg/kg/d及5mg/kg/d的RGD肽水蛭素可显著减少大鼠心肌内微栓塞数量以及局部梗死面积 (P<0.01) ,同时大鼠心功能LVEF和心肌局部血流量也明显得到改善 ;RGD肽水蛭素也显著下调大鼠心肌组织内IL -18蛋白和mRNA的表达 (P<0.05)。结论RGD肽水蛭素能明显改善大鼠因微栓塞所致的冠脉微循环障碍 ,可作为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重要药物。其中抑制IL -18的分泌表达 ,可能是RGD肽水蛭素抗炎改善冠脉微循环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白细胞介素-18 微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在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中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戴力 朱文青 +2 位作者 颜彦 林佑善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临床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和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法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69例(伊布利特组35例,普罗帕酮组34例)的转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伊布利特组心房颤... 目的观察国产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临床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和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法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69例(伊布利特组35例,普罗帕酮组34例)的转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伊布利特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总转复率为57.1%,其中心房颤动的转复率为33.3%,心房扑动的转复率为75%;普罗帕酮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总转复率为38.2%,心房颤动的转复率为30.8%,心房扑动的转复率为42.9%。伊布利特组房扑的转复率要高于普罗帕酮组(P=0.038)。伊布利特组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14.0±4.2)和(12.5±6.4)min,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平均转复时间为(12.9±5.9)min;普罗帕酮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平均转复时间为(14.5±7.6)和(14.4±5.8)min,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平均转复时间为(14.5±6.1)min。两组在平均转复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9例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伊布利特对转复心房扑动效果优于普罗帕酮,对转复心房颤动的效果与普罗帕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利特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普罗帕酮 转复率 房扑 平行对照法 阳性药物 单盲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用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3 位作者 潘文志 李明飞 常晓鑫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14-17,共4页
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死亡率的关键。华法林是现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但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严重影响... 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死亡率的关键。华法林是现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但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率和患者的依从性。本文介绍心房颤动用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抗凝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慢性充血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梁泉欣 陈瑞珍 +2 位作者 杨英珍 蔡乃绳 胡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阻断RAAS的不同环节对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 6周龄的SD大鼠心梗后 6周建立充血性心衰模型 (n =6 6 ) ,随机分 4组 ,分别用苯那普利、安体舒通、氯沙坦、安慰剂治疗 ,另以假扎组为正常对照 (n =18) ,治疗 6周后分别... 目的 观察阻断RAAS的不同环节对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 6周龄的SD大鼠心梗后 6周建立充血性心衰模型 (n =6 6 ) ,随机分 4组 ,分别用苯那普利、安体舒通、氯沙坦、安慰剂治疗 ,另以假扎组为正常对照 (n =18) ,治疗 6周后分别测定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4组治疗组与假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均显著增加 ,左室收缩压峰值 (LVP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dp/dtmax)绝对值显著低(P <0 .0 5 )。 3组药物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比较 :苯那普利治疗组和氯沙坦治疗组的死亡率降低 ,LVEDP降低 ,LVPSP、±dp/dtmax绝对值增加 (P <0 .0 5 ) ;安体舒通治疗组各指标无著差异。结论 苯那普利和氯沙坦可减缓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恶化 ,降低死亡率 ;安体舒通虽无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 血流动力学 大鼠 R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中医药治疗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灏珠 赵玉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3-694,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第一位杀手。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07年我国有271.6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疾病死亡总人数的34%,平均每天74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第一位杀手。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07年我国有271.6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疾病死亡总人数的34%,平均每天744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1.6秒死亡1人,这一死亡速度是美国人心血管病死亡速度的3倍(每34秒死亡1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治疗 高死亡率 卫生事业发展 人民健康 统计公报 疾病死亡 心血管病
原文传递
环状RNA:心血管疾病新型标志物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燕 邹云增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24-1127,共4页
环状RNA是新型非编码RNA,可以"海绵分子"的形式结合microRNA和相关蛋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调控。环状RNA广泛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外,包括血液、唾液和精液,提示环状RNA或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和生物标记物。本文对环... 环状RNA是新型非编码RNA,可以"海绵分子"的形式结合microRNA和相关蛋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调控。环状RNA广泛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外,包括血液、唾液和精液,提示环状RNA或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治疗靶点和生物标记物。本文对环状RNA的产生机制和表达特征、环状RN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环状RNA作为新型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心血管疾病 生物标记物
原文传递
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月桂酸钠构建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 被引量:26
14
作者 沈成兴 梁春 +4 位作者 陈良龙 钱菊英 王克强 陈灏珠 葛均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建立新的在体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月桂酸钠组(n=54)及微球组(n=27),微球组依所注射微球的数量进一步分为500、1000和3000个次3个亚组(n=9);大鼠麻醉后开胸,夹闭主动脉后经左心室内注射... 目的建立新的在体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月桂酸钠组(n=54)及微球组(n=27),微球组依所注射微球的数量进一步分为500、1000和3000个次3个亚组(n=9);大鼠麻醉后开胸,夹闭主动脉后经左心室内注射200μg月桂酸钠或42μm的微球达冠状动脉,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采用病理切片、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微粒子测量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内微血栓和微梗死形成,以及心功能和心肌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经左心室内注射200μg月桂酸钠后1h,大鼠心肌微小动脉内即有微血栓形成,3h以后达高峰,血栓形成率高达66.4%±18.8%,在此后的12~72h逐渐降低。与微球组相比,所形成的微血栓中不但有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聚集,而且还伴有内皮损伤及较严重的炎细胞浸润;二者所形成的微梗死灶皆为锲形呈局灶性分布,但月桂酸钠组梗死部位炎症反应较重。月桂酸钠组所形成的微梗死面积、心功能和心肌局部血流量的下降程度与单次注射1000个微球相似。结论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月桂酸钠可成功构建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其最佳剂量和时间点分别为200μg和3h,与机械性的塑料微球栓塞相比,在病理发病机制上比较贴近于临床,可作为冠状动脉微栓塞微循环研究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验动物学 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的建立 HBFP染色 微球 月桂酸钠 微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对雄性Wistar大鼠肾脏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永成 廖履坦 +3 位作者 丁小强 徐元钊 张月娥 韩琴琴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对雄性Wistar大鼠肾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 5 %胆固醇饲料喂养雄性Wistar大鼠 ,制备高胆固醇动物模型 ,分别于实验第 30、6 0和 90d测定肾功能、2 4h尿蛋白、肾皮质胆固醇 (Ch)及各磷脂含量 ,并进行病理形态及...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对雄性Wistar大鼠肾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 5 %胆固醇饲料喂养雄性Wistar大鼠 ,制备高胆固醇动物模型 ,分别于实验第 30、6 0和 90d测定肾功能、2 4h尿蛋白、肾皮质胆固醇 (Ch)及各磷脂含量 ,并进行病理形态及组织定量分析。结果 在实验周期内实验组 (E组 )大鼠血浆肌酐水平无显著变化 ;第 90d ,E组 2 4h尿微量白蛋白、肾皮质Ch、磷脂酰胆碱 (PC)及磷脂酰乙醇胺 (P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组 ) ;病理形态及组织定量分析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塌陷、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肾小球体积增大。IgG直接免疫荧光阴性 ,肾小球内无电子致密物沉积。相关分析显示肾小球体积、肾皮质Ch含量及 2 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与血浆总胆固醇 (TCh)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脂质肾毒性 磷脂 肾小球系膜基质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管丽华 谢迪杨 +4 位作者 周达新 陈丹丹 张蕾 潘文志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4-778,I0003,共6页
目的评价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A)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共12例RSA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为(38.9+13.2)岁。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或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的方... 目的评价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A)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共12例RSA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为(38.9+13.2)岁。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或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的方法治疗,并随访6个月。结果主动脉造影检查显示,RSA最窄径为(9.9±2.9)mm,11例患者成功封堵,其中9例患者应用腰部直径大于RSA破口最窄2~4mm的PDA封堵器封堵,2例患者应用腰部直径大于RSA破口最窄径3~5mm的VSD封堵器封堵。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除1例患者外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反流均未增加,无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导管介入治疗RS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对健康大鼠肾皮髓质脂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何永成 廖履坦 +3 位作者 丁小强 夏霞娟 吴兆龙 韩琴琴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磷脂 脂质肾毒性 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治进展 冠脉造影法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预后 被引量:21
18
作者 葛均波 梁春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造影法 发病机制 预后 冠状动脉斑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sARRAY定量分析法与普通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低甲基化基因序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鹏 申程 +11 位作者 刘湘玮 董震 马鑫 朱洪 王聪 范凡 曹全 邹云增 胡凯 任骏 孙爱军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4-827,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MassARRAY定量分析法与普通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检测心肌梗死大鼠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效果,为确定适用于低甲基化基因序列检测的最佳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取10只平均体重为(200±10)g的雄性Sprague-Dawle... 目的通过比较MassARRAY定量分析法与普通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检测心肌梗死大鼠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效果,为确定适用于低甲基化基因序列检测的最佳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取10只平均体重为(200±10)g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行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常规饲养7d后,取实验组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同时在对照组的相同区域取材。提取边缘区心肌组织DNA,分别采用MassARRAY定量分析法和普通BSP检测两组大鼠ALDH2基因核心启动子上游同一段DNA序列甲基化情况。结果 BSP可检测显示目标区域12个CpG位点,但检测结果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DNA甲基化发生;MassARRAY定量分析法可检测显示目标区域10个CpG位点(2号至11号位点),实验组和对照组10个CpG位点均有低度DNA甲基化(<30%),且两组间5号、6号和7号CpG位点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低甲基化基因序列,MassARRAY定量分析法较BSP拥有更好的DNA甲基化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MassARRAY定量分析法 普通亚硫酸盐测序法 低甲基化基因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晓春 管丽华 +3 位作者 潘文志 李明飞 常晓鑫 周达新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5期9-13,共5页
肺动脉高压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床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导致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最终致使右室扩张,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使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概括介绍肺动... 肺动脉高压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床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导致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最终致使右室扩张,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使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概括介绍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