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波 杨梓桐 +5 位作者 杨薪 苏禄晖 傅颖 朱丽红 刘曦子 杨意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9期82-89,91,共9页
指出了上海市境内天然植被残存不多,绝大部分为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现存的常见药用植物达278种,分布在97科中。对调查到的278种植物进行了植物分类学统计、药用部位及功效归类,... 指出了上海市境内天然植被残存不多,绝大部分为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现存的常见药用植物达278种,分布在97科中。对调查到的278种植物进行了植物分类学统计、药用部位及功效归类,同时对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药用植物 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方塔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波 杨梓桐 +4 位作者 杨意 杨薪 沙妙清 苏禄晖 朱丽红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7期10-19,共10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基本摸清了上海方塔园常见药用植物达307种,分布在99科222属(除苔藓外)中。对调查到的307种植物进行了植物分类学统计、药用部位及功效归类,同时对上海方塔园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提出了建议,为...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基本摸清了上海方塔园常见药用植物达307种,分布在99科222属(除苔藓外)中。对调查到的307种植物进行了植物分类学统计、药用部位及功效归类,同时对上海方塔园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提出了建议,为上海园林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方塔园 药用植物 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纲”教育精神指导下的中学体育分层教学的探讨
3
作者 朱丽莉 李津 《内江科技》 2012年第6期204-205,共2页
"两纲"教育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学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入贯彻"两纲"教育精神,在体育教... "两纲"教育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学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入贯彻"两纲"教育精神,在体育教育工作不断改革创新,以创新为教育发展的推动力,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有效实施体育分层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一个有效的"因材施教"培养方式,但在分层教学中,要更充分发挥高层次学生的能力,注重低层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多形式多手段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纲教育中学体育分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因材施教”的考察及其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小丽 黄南婷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并积极实践因材施教思想。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一宗旨之下展开的,因此,他无论对学生的考察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是从这两个大的方面着手的。尽管当今我们实行因材施教的环境与孔子所处时代...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并积极实践因材施教思想。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一宗旨之下展开的,因此,他无论对学生的考察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是从这两个大的方面着手的。尽管当今我们实行因材施教的环境与孔子所处时代有着天壤之别,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及其实践仍能给予我们独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因材施教 中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市城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波 杨梓桐 +4 位作者 邓惠婕 刘曦子 苏禄晖 杨意 朱丽红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1期9-16,24,共9页
指出了营口市城区目前乡土树种应用达60%以上,体现了地方植物特色。在营口市城区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常见药用植物达276种,分布在77科中。对调查到的276种植物进行了植物分类学统计、药用部位及功效归类,同时对营... 指出了营口市城区目前乡土树种应用达60%以上,体现了地方植物特色。在营口市城区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常见药用植物达276种,分布在77科中。对调查到的276种植物进行了植物分类学统计、药用部位及功效归类,同时对营口市城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口市 城区 药用植物 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季节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波 杨梓桐 +4 位作者 刘曦子 苏禄晖 朱丽红 傅颖 杨意 《绿色科技》 2018年第3期56-59,共4页
指出了喜树为我国特有抗癌植物。对喜树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以及喜树嫩叶和成熟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喜树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为双峰曲线,无典型"午休&q... 指出了喜树为我国特有抗癌植物。对喜树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以及喜树嫩叶和成熟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喜树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为双峰曲线,无典型"午休"特征,喜树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其光合速率将不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整个生长期内,喜树嫩叶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成熟叶的叶绿素含量,嫩叶与成熟叶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嫩叶叶绿素含量变化为单峰曲线,7月上旬含量达到最高值;成熟叶的叶绿素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6月下旬达到最大值,8月下旬又出现第二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光合速率 日变化 叶绿素 含量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喜树嫩叶和成熟叶中喜树碱含量季节性变化
7
作者 刘波 杨梓桐 +4 位作者 刘曦子 苏禄晖 傅颖 朱丽红 杨意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建立喜树叶中喜树碱(CPT)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并对喜树嫩叶和成熟叶中CPT含量的季节变化以及不同树龄喜树叶片中CPT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应用HPLC法测定喜树嫩叶与成熟叶中CPT含量,对喜树嫩叶与成熟叶中CPT含量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研... 目的:建立喜树叶中喜树碱(CPT)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并对喜树嫩叶和成熟叶中CPT含量的季节变化以及不同树龄喜树叶片中CPT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应用HPLC法测定喜树嫩叶与成熟叶中CPT含量,对喜树嫩叶与成熟叶中CPT含量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不同树龄喜树叶片中的CPT含量进行比较,同时对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喜树嫩叶与成熟叶中CPT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且在生长期内,无论是嫩叶还是成熟叶,CPT含量均为单峰曲线,均在7月中旬含量达到最大值;且嫩叶中CPT含量均高于同期成熟叶;树龄不同,喜树叶片中CPT含量亦不相同,树龄越大,叶片中的CPT含量越低。结论:HPLC法可作为喜树叶片中CPT含量的测定方法,且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在生长期内,喜树嫩叶与成熟叶中CPT含量季节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变化,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中旬,嫩叶中CPT含量较同期成熟叶高;喜树叶片中的CPT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叶片 HPLC 喜树碱 含量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课堂静态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之策略
8
作者 孙伟英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3,共3页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交错纵横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多重、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在传统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最注重的是教师对课堂有所谓“充...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交错纵横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多重、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在传统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最注重的是教师对课堂有所谓“充分”的预设,即精心备课。然而,如果细致地分析这些精致的教学预设,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质是以教师的认知和思维逻辑来取代学生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并尽可能排除不确定因素,达到预设中的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预设 英语课堂 动态生成 静态 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教学活动 认知理解 接受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阳光
9
作者 陈涵丰 《当代学生(读写)》 2014年第3期40-40,共1页
滴答,滴答。 这天清晨。我仿佛是被屋檐雪水滴落的声音唤醒的。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漫长,连着几日阴雨,又接踵而至一场大雪。这一刻。我倚着窗棂,静听积雪融化,一些沉睡已久的回忆在脑海中舒醒过来……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原文传递
上海,你的名字是梦想
10
作者 陈涵丰 《当代学生(读写)》 2014年第3期38-39,共2页
冬的诗笺从法国梧桐上飘然而落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坐在不具名的咖啡吧门前,用格外诗意的目光看着风尘仆仆的行人和呼啸而过的汽车。
关键词 上海 梦想 诗意
原文传递
城市记忆
11
作者 胡景逸 《新读写》 2011年第5期18-19,共2页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美丽记忆。天空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蓝”,耳朵听到的是“笑声和打闹声”,鼻子里闻到的是犍弄堂有,专属味道”……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的描写,让曾经的弄堂生活立体地出现...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美丽记忆。天空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蓝”,耳朵听到的是“笑声和打闹声”,鼻子里闻到的是犍弄堂有,专属味道”……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的描写,让曾经的弄堂生活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读者仿佛能透过文章,和作者一起站在狭长的弄堂里,感受着城市化之前远离物质束缚的单纯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记忆 作者 弄堂 城市化
原文传递
一起走过的日子
12
作者 茆一鸣 《新读写》 2013年第2期64-64,共1页
尽管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你那深沉的黑色仍然与当年我拥有你时一样明亮,在我的眼中折射出一道道白光。你表面上覆盖的青色盖布,虽然在时间面前渐渐衰老,褪去了鲜亮的颜色,可它还是无法阻止你散发出优雅的气质。
关键词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