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YBPC3基因突变对心肌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沈余奥 董晓 王治校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被定义为一种由于编码肌小节相关基因变异导致的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HCM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心肌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的患病率...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被定义为一种由于编码肌小节相关基因变异导致的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HCM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心肌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差异很大,在西方和亚洲国家发病率约为0.02%~0.2%不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3]。HCM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压力或容量负荷无关,而是由心肌细胞的基因突变所致,肥厚的心肌多见于主动脉瓣下的室间隔基底部,偶尔也可见于心尖部、左心室侧壁和后壁,在细胞水平上也可发现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或被局部的间质性纤维化组织分离的现象,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MYBPC3基因 截断突变 非截断突变 泛素-蛋白酶体系 等位基因失衡 单倍体剂量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科住院患者高血压急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2
作者 冯六六 白艳艳 +3 位作者 史骏 刘天华 刘新兵 单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预测高血压急症发生的数学模型,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高血压急症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预测高血压急症发生的数学模型,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高血压急症分为急症组(n=85)和非急症组(n=395),详细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和诊断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寻找导致高血压急症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高血压急症发生的数学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急症组比较,急症组糖尿病合并率和饮酒率高,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AngⅡ、SAS和SDS评分高(P<0.05);甘油三脂(TG)和血清脂联素水平低,Morisky、HPLP-ⅡR、生活方式自评分及家庭关系评分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饮酒、血清AngⅡ水平、SAS评分、SDS评分为发生高血压急症的独立危险因素(β>0,OR>1,P<0.05),血清脂联素、Morisky、HPLP-ⅡR、生活方式自评分为可预防高血压急症的保护性因素(β<0,OR<1,P<0.05).Nomogram预测模型证实随着血清AngⅡ水平、SAS和SDS评分的升高,血清脂联素、Morisky、HPLP-ⅡR、生活方式自评分的降低,高血压急症的发生风险依次升高,其中HPLP-ⅡR和生活方式自评分的作用相对突出,每减少10个单位,高血压急症风险值分别增加9.2和8.0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血压急症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高血压急症的发生,对其早期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高血压急症 危险因素 Nomogr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室内背景音乐陪伴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情绪状态及临床应激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王晓慧 罗瑶 单蓉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室内背景音乐陪伴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情绪状态及临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9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101例。常规组应用... 目的:探讨导管室内背景音乐陪伴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情绪状态及临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9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101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同常规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导管室内背景音乐陪伴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的生命体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SAS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RQ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SASRQ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SBP、DBP、HR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室内背景音乐干预可有效减轻冠心病介入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临床应激反应,减少生命体征波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音乐 介入治疗 冠心病 情绪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2
4
作者 冯六六 黄红漫 +5 位作者 刘新兵 白艳艳 史骏 杨玉亚 肖文颖 刘天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55-3059,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收治的2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按照合并冠心病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单纯高血压组,116例)...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收治的2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按照合并冠心病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A组(单纯高血压组,116例)、B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20例)。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CY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学资料,包括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等,观察血浆HCY及颈动脉IMT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情况,探究血浆中HCY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及TC、TG、LDL-C、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吸烟所占比例、FPG、Cr、UA水平显著低于B组(P <0.05),且H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 <0.05)。A组HCY、IMT水平显著低于B组(P <0.05)。A组IMT正常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P <0.05),且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显著低于B组(P <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HCY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呈正相关(r=0.896,P=0.037)。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新兵 黄红漫 +5 位作者 冯六六 龚冰璐 王琳琳 梅香 许其倓 周明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1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45例,华法林初始量为1.25mg/d,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3-5...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1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45例,华法林初始量为1.25mg/d,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3-5d加0.5-1.0mg/d,INR维持1.4-2.0;中强度组46例,INR维持2.0-2.6。平均随访2年,比较2组主要终点(缺血性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和次要终点(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联合终点)及安全性终点(致命性出血、严重出血和轻度出血)。结果与中强度组比较,低强度组INR明显降低(1.70±0.36 vs 2.35±0.37,P=0.034),华法林用量明显减少[(2.70±0.30)mg/d vs(3.50±0.35)mg/d,P=0.040]。中强度组安全性终点中的总出血事件比例明显高于低强度组(17.4%vs 4.4%,P=0.040)。结论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低强度与中强度抗凝治疗比较,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终点相似,但安全性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药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乳酸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史骏 刘新兵 +4 位作者 白艳艳 岳丹丹 王晓青 刘天华 冯六六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5期402-40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乳酸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132例,根据术后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6例,TMPG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与乳酸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132例,根据术后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6例,TMPG 0~2级,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对照组76例,TMPG 3级,心肌微循环灌注良好。对比两组各项资料,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乳酸预测效能,Pearson法分析乳酸与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以及冠状动脉血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FMC to heparin,FMC)时间、FMC至肝素给予(first medical contact time,FMC-H)时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糖尿病病史、冠状动脉慢血流、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相关性。结果FMC-H>4 h、症状-FMC>4 h、TIMI血流0级~2级、有MACEs、有糖尿病病史、冠状动脉慢血流、有高血压病史、有吸烟史是影响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独立因子(P<0.05)。乳酸预测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的准确率为93.94%,灵敏度91.10%,特异度96.10%。观察组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FMC-H时间、症状-FMC时间长于对照组,TIMI血流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与乳酸呈负相关性;乳酸与FMC-H时间、症状-FMC时间呈正相关性,与TIMI血流、MACEs、糖尿病病史、冠状动脉慢血流、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呈负相关性。结论MACEs、FMC-H时间、FMC时间、TIMI分级以及慢性疾病、吸烟史均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因素,故需加以预防、干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乳酸可作为预测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微循环灌注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尿酸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红漫 周明成 许其倓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6-127,1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尿酸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9例(男39例,女40例);正常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尿酸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9例(男39例,女40例);正常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及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P(a)、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大、程度越严重,其血浆尿酸和LP(a)水平越高。结论:血浆尿酸合并LP(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血脂测定 高尿酸血症 尿酸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黄红漫 孙璟 +5 位作者 刘新兵 周明成 冯六六 龚冰璐 陈伟 何银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管理模式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心功能、心脏事件、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心衰管理组和心衰非管理组各60例,治疗后两年其对神经... 目的:评价不同管理模式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心功能、心脏事件、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心衰管理组和心衰非管理组各60例,治疗后两年其对神经内分泌、心功能、心脏事件、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心衰管理组治疗后心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内分泌较心衰非管理组治疗后改善(P<0.05),心衰恶化再入院减少(P<0.05),心脏事件较心衰非管理组明显减少(P<0.05),年心衰治疗费用较后者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心衰管理能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心衰医疗费用、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相关危险因子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红漫 孙璟 +2 位作者 胡良凯 俞建华 刘新兵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伴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相关危险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11例CHD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伴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与相关危险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11例CHD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NF-α、hs-CRP,并常规检查体重指数、腹围、血压。其中135例C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病变损害程度评分。结果211例CHD患者中有76例(36%)伴MS,其冠状动脉病变分数高于不伴MS者。FBG、2hPBG、TC、TG、LDL-C、HDL-C、血压、TNF-α、hs-CRP水平增高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分数相关。伴MS者TNFα-、hs-CRP水平增高者多于不伴MS者。结论CHD伴M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高于不伴MS患者,且多数伴MS患者的TNF-α、hs-CRP水平增高。MS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史骏 王晓青 +2 位作者 白艳艳 刘天华 肖文颖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3期2073-2075,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患病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心源性死亡,部分患者还会因血流动力学障碍引发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其预后情况[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用于AMI心肌再灌注的最佳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患病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心源性死亡,部分患者还会因血流动力学障碍引发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其预后情况[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用于AMI心肌再灌注的最佳治疗方式,但经研究发现,PCI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冠状动脉无复流或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等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1]。替罗非班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的实践中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的功效[2]。对此本研究将其运用于AMI患者PCI治疗中,探讨该药物对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源性休克 心肌灌注 患病者 抗血小板药物 内皮功能 心肌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者的高凝状态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红漫 周明成 许其倓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4-55,5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人79例,对照组61例,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冠脉病变支数越多,纤维... 目的:探讨冠心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人79例,对照组61例,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冠脉病变支数越多,纤维蛋白原含量越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凝状态 凝血功能 血浆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因素与冠心病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明成 黄红漫 葛均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9例(冠心病组),对照组61例,测定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N)、D二聚体、尿酸(UA)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FN、D二聚体、LP(a)、U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探讨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9例(冠心病组),对照组61例,测定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N)、D二聚体、尿酸(UA)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FN、D二聚体、LP(a)、U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5)。FN、D二聚体、Lp(a)、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的支数、分数呈线性相关。结论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脂质代谢、高凝状态、UA代谢等诸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及丙二醛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国良 凌丹芸 +4 位作者 李晓丽 俞建华 刘新兵 冯月英 王传慧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891-893,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血浆丙二醛(MDA)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变化,探讨GGT和MDA在冠心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对照组共157例,分成四组,对照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 【目的】观察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血浆丙二醛(MDA)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变化,探讨GGT和MDA在冠心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对照组共157例,分成四组,对照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组)41例和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组)40例,分别测定其GGT、MAD水平并进行组问比较。【结果】NSTE—ACS组和STE-ACS组中GGT、MAD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1)。【结论】氧化应激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抗氧化治疗可能对冠心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液 Γ谷氨酰转移酶 血液 丙二醛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和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艳艳 王长谦 +1 位作者 黄红漫 周明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氯吡格雷抵抗对冠心病患者发生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服药后4天取血,利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R),计算PAR基线值与服药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差值,其差值≤10%为发... 目的:前瞻性研究氯吡格雷抵抗对冠心病患者发生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服药后4天取血,利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R),计算PAR基线值与服药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差值,其差值≤10%为发生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组24例,非氯吡格雷抵抗组78例。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2~12,平均(7.57±2.91)个月,COX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对103例冠心病介人治疗后患者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氯吡格雷抵抗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58.3%,显著高于非抵抗组(16.7%),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氯吡格雷抵抗(RR=70.262,95%CI=0.123~0.558,P=0.001)和冠脉病变程度(RR=1.052,95%CI=1.030~1.075,P<0.001)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近、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氯吡格雷抵抗、冠脉病变程度重的患者容易于PCI术后近、中期发生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氯吡格雷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3CR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六六 黄红漫 +5 位作者 刘新兵 刘天华 白艳艳 史骏 杨玉亚 肖文颖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5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不稳...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53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1例;根据Gensini积分评估的冠脉病变程度,153例CHD患者又被分为轻度病变组(43例)、中度病变组(56例)和重度病变组(54例)。选择同期4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比较各组血清hsCRP水平和PBMC上CX3CR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hsCRP、CX3CR1表达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和AMI组的血清hsCRP水平[(2.36±1.67)mg/L比(5.07±2.16)mg/L比(13.59±5.23)mg/L比(27.46±8.24)mg/L]和PBMC上的CX3CR1表达[(0.48±0.25)%比(11.13±5.42)%比(20.56±9.73)%比(37.49±12.82)%]均显著升高,且AMI组>UAP组>SAP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与轻度病变组比较,中度、重度病变组血清hsCRP水平[(6.31±1.83)mg/L比(17.42±6.58)mg/L比(35.26±9.74)mg/L]和PBMC上CX3CR1的表达[(6.59±1.43)%比(25.86±9.37)%比(42.57±13.28)%]均显著升高,且重度病变组的显著高于中度病变组,P均=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PBMC上的CX3CR1表达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68,0.897,P均=0.001)。结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CX3CR1表达显著升高,二者有望成为预测CHD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反应蛋白质 趋化因子 CX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肌钙蛋白T及CK-MB与CK比值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红漫 周明成 许其倓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肌钙蛋白T(TnT)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酸激酶(CK)比值(B/K)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不同病因所致的CHF患者和80例同期非心血管病对照组患者的肌钙蛋白T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肌钙蛋白T(TnT)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酸激酶(CK)比值(B/K)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不同病因所致的CHF患者和80例同期非心血管病对照组患者的肌钙蛋白T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酸激酶(CK)的比值(B/K)。结果:CHF患者Tn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CK—MB、CK均在正常范围;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TNT、B/K比值逐渐升高,心功能不全Ⅳ级者较Ⅱ、Ⅲ级组,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HF患者的TnT及B/K比值可考虑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肌钙蛋白T CK-MB CK TNT 动态变化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7
作者 曹国良 乔永芳 +2 位作者 戴蓉芳 刘新兵 俞建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8期565-567,共3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0例,取支架置入前和术后24 h肘静脉血,做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再狭...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0例,取支架置入前和术后24 h肘静脉血,做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再狭窄的发生。与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支架置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增高(P<0.05);发生再狭窄者较未发生再狭窄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增高(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是反映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可能在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文颖 田松枚 黄红漫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57-760,共4页
目的:比较二丁酰环磷腺苷钙(DCAMC)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8例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DCAMC静脉点滴组(静滴组)和DCAMC肌肉注射组(肌注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疗程1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末... 目的:比较二丁酰环磷腺苷钙(DCAMC)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8例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DCAMC静脉点滴组(静滴组)和DCAMC肌肉注射组(肌注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疗程1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静滴组:(6846.23±3856.01)pg/ml比(2285.69±2023.79)pg/ml,肌注组:(6151.50±5160.09)pg/ml比(2568.37±2488.51)pg/ml]、LVEDd[静滴组:(4.78±0.44)cm比(4.69±0.43)cm,肌注组:(4.97±0.64)cm比(4.88±0.62)cm]均显著降低,LVEF[静滴组:(59.49±4.64)%比(60.67±4.52)%,肌注组:(57.67±7.19)%比(58.94±7.05)%]显著升高,P均=0.001。治疗前后,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能改善心功能,并且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能取得和静脉点滴治疗相同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环AMP 投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涂春莲 陈伟 +2 位作者 周明成 王莹 许其倓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8期572-573,575,共3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短期应用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慢性心衰患者(NYHA分级-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4),对照组(n=26)。治疗组用普伐他汀10mg/d共12周,治疗前后检查心脏超声...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短期应用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慢性心衰患者(NYHA分级-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4),对照组(n=26)。治疗组用普伐他汀10mg/d共12周,治疗前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和血脂水平。结果:12周后治疗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明显(P<0.05).心功能按NYHA分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P<0.05),同时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水平也有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改善(P<0.05)。结论:他汀能降低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平衡神经激素和改善心脏功能,有益于慢性心衰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他汀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血清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蒲系统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岳丹丹 白艳艳 +1 位作者 刘成 冯六六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26-628,共3页
心力衰竭几乎是所有心脏病患者的必经之路,除了药物治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的器械治疗利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临床上应用已日臻成熟,但是由于传统CRT非生理性起搏的特点、部分患者无反应及... 心力衰竭几乎是所有心脏病患者的必经之路,除了药物治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的器械治疗利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临床上应用已日臻成熟,但是由于传统CRT非生理性起搏的特点、部分患者无反应及费用昂贵等原因限制了其临床广泛推广。近几年,主要包括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和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的希浦系统起搏(His-Purkinje conduction system pacing,HPCSP)在临床应用中崭露头角,不仅作为传统CRT的挽救治疗,甚至显现出同CRT同等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效果,成为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再同步化治疗的另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希蒲系统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