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伴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景桂英 金玉明 +3 位作者 谢书华 杨竹梅 季晓霞 刘常晓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65-667,共3页
目的 探讨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细胞学、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观察1例咽隐窝处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及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 目的 探讨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细胞学、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观察1例咽隐窝处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及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20岁,左耳下方颈部无痛性皮肤隆起,触之质硬;伴耳闷,听力下降。病理学特征:肿瘤细胞呈不规则岛状,巢状分布;呈卵圆形、梭形、不规则形,可见核大深染瘤巨细胞;间质及部分癌巢中见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CKpan(+),CK5/6(+),p40(+),p63(+),EBER(+)。结论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可发生于较年轻女性,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与EBV感染具有相关性,早期检查与病理活检为鼻咽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分化型非角化性鼻咽癌 病理特征 免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凝血酶时间 血小板因子 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竹梅 谢书华 张雨帆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536-1538,共3页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病变,近年来其发生率在不断增加,主要与患者生活压力、环境、习惯等有关,当患者机体内抗凝、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时可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产生突发性耳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多采用巴曲酶治疗突...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病变,近年来其发生率在不断增加,主要与患者生活压力、环境、习惯等有关,当患者机体内抗凝、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时可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产生突发性耳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多采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该药可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病情,但由于单一使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使得临床应用受限[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局部微循环 凝血酶原时间 血液流变学 凝血系统 银杏叶提取物 患者生活质量 耳鼻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注射天麻素配合微波穴位照射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竹梅 谢书华 +2 位作者 韩颖 陈萍 张雨帆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79-580,共2页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进行微波穴位照射与耳后注射天麻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用药银杏叶提取物治疗,n=38)和实验组(在常规用药上结合耳后注射天麻素配合微波穴位照射疗,n=42)。两...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进行微波穴位照射与耳后注射天麻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用药银杏叶提取物治疗,n=38)和实验组(在常规用药上结合耳后注射天麻素配合微波穴位照射疗,n=42)。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点的电测听(平均听阈)值;比较两组伴随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2,3周的电测听(平均听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伴随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微波穴位照射与耳后注射天麻素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的听力状态和伴随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穴位微波照射 天麻素 耳后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研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书华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4期86-88,93,共4页
目的分析在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中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治疗的6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控制组和研究组,各31例。控制组进行手法复位... 目的分析在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中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6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治疗的6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控制组和研究组,各31例。控制组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控制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患者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脑血流速度、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前庭症状指数评分低于控制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7%)高于控制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6,P=0.023)。结论在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过程中,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价值发挥显著,临床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LMR、PLR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谢书华 杨竹梅 +1 位作者 刘慧茹 董晶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并根据鼻窦炎是否复发分为术后复发组(n=21)和术后未复发组(n=39)。同期选取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87)。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NLR、LMR、PLR数值,并绘制上述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CRS组NLR、P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LM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未复发组NLR、LMR、PLR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NLR、PLR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LMR水平低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33%(19/30)、93.33%(28/30);LM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2.00%(18/25)、91.43%(32/35);PL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86%(19/28)、93.75%(30/32);ROC曲线显示:NLR、LMR、P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587~0.851)、0.922(0.853~0.991)、0.830(0.587~0.851)。结论NLR、LMR、PLR能较好地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 复发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