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近30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宇 李军 +3 位作者 辛跳儿 史艳姝 黄文娟 谢烨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根据1991—2020年上海11个自动气象站日气温、降水、风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等方法分析上海高温、低温、暴雨和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变化特征,ArcGIS插值方法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上海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 根据1991—2020年上海11个自动气象站日气温、降水、风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等方法分析上海高温、低温、暴雨和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变化特征,ArcGIS插值方法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上海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近郊多于远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7月下旬出现5 d以上高温的概率达33.3%;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远郊多于近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1月下旬出现5 d以上低温的概率达43.3%;暴雨日数和年暴雨总量呈增加趋势,近郊多于远郊,东部多于西部;大风日数和极大风速呈减少趋势,东部大于西部。结合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建议加强耐温水稻和蔬菜品种的筛选,在上海近郊宜种植耐高温的作物品种,而在远郊宜种植耐低温的作物品种。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时空变化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青浦区近5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姜纪峰 顾芹芹 +1 位作者 田展 梁卓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9-353,共5页
为了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市青浦区的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青浦区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并利用农业生态区模型(AEZ)模拟了过去50年内青浦区冬小麦和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为了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市青浦区的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青浦区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并利用农业生态区模型(AEZ)模拟了过去50年内青浦区冬小麦和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浦区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9℃/10年,其中夜间气温增幅较大,高温日数在近10年增幅明显;相对湿度在前40年呈现波动变化并略有下降,在近10年内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年降水量略有上升,降水日数略有下降;日照时数的下降较明显。气候变化对青浦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稻的气候潜在产量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冬小麦则处于波动变化的状态,在前30年减少,在近20年则出现一定的回升。研究提出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青浦区 气候变化特征 农业生产影响 适应措施 冬小麦 水稻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郊林带的气候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贺芳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1-648,共8页
对上海市郊林带附近与非林带冬、夏季典型天气下温、湿度、蒸发、辐射量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研究显示:林带附近气温日较差比非林带大,林带背风侧气温日较差比林带迎风侧大。林带附近日蒸发量比非林带小,日平均相对湿度比非林带大。林带... 对上海市郊林带附近与非林带冬、夏季典型天气下温、湿度、蒸发、辐射量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研究显示:林带附近气温日较差比非林带大,林带背风侧气温日较差比林带迎风侧大。林带附近日蒸发量比非林带小,日平均相对湿度比非林带大。林带附近散射辐射比非林带小,反射辐射比非林带大,总辐射差异与季节及林带树叶的茂密程度有关,白天净辐射差异主要取决于总辐射和反射辐射差异,夜间净辐射差异与林带及两地地温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郊 林带附近 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上海市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气象参数变化及其对空调热负荷和碳排放量的影响
4
作者 曹经福 赵玥 +2 位作者 王卉 吴蔚 李明财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6期98-105,共8页
选用1961—2020年上海市10个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计算该地区冬季室外空调不同气象参数下的空调热负荷变化,结合碳排放因子法,基于2020年数据量化分析上海市冬季气象条件变化对空调热负荷和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冬季空调室外... 选用1961—2020年上海市10个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计算该地区冬季室外空调不同气象参数下的空调热负荷变化,结合碳排放因子法,基于2020年数据量化分析上海市冬季气象条件变化对空调热负荷和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气温明显升高,计算相对湿度变化以减小为主,其中中心城区的计算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幅最大,上海东北部的崇明区最小。综合空调室外计算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上海市冬季空调热负荷总量为减小趋势。与1961—1990年相比,1991—2020年总热负荷减小5.39%~8.42%。上海市冬季空调碳排放受气候变化影响可减少55~455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室外计算气温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金山区蟠桃气候品质评价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扬越 李军 +2 位作者 周涛 高超 吴秋洁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62-67,共6页
基于2015、2017—2021年共6 a金山区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和上海市蟠桃研究所种植基地的同期蟠桃物候、品质要素数据,应用相关系数普查、多元线性回归和加权求和等方法,建立了金山玉露蟠桃的主要品质要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产量要... 基于2015、2017—2021年共6 a金山区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和上海市蟠桃研究所种植基地的同期蟠桃物候、品质要素数据,应用相关系数普查、多元线性回归和加权求和等方法,建立了金山玉露蟠桃的主要品质要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产量要素(单果重)的气象模型、果品气候品质分级指标及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指数。结果表明:蟠桃着色成熟期气温日较差与蟠桃可溶性固形物正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65;采摘前43 d内的平均日最低气温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2;膨大期降水量对单果重的影响最明显,相关系数为0.97;特优级蟠桃气候品质指标为采摘前19 d日较差≥6.0℃,采摘前28 d内降水量≥166.4 mm,且采摘前11 d内降水量≤68.0 mm,采摘前43 d内的平均日最低气温≤23.0℃;依据建立的蟠桃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并开展了果品气候品质评价,以期为提高蟠桃品质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蟠桃 玉露 气象条件 气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全社会月用电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穆海振 孙兰东 侯依玲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150,共5页
较为准确的中短期用电量预测是制定科学合理电网运行计划的前提。利用2004—2014年上海市各月全社会用电量、气温、历年GDP、人口和单位GDP能耗等数据,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月用电量的主要因子,建立了上海市逐月用电量... 较为准确的中短期用电量预测是制定科学合理电网运行计划的前提。利用2004—2014年上海市各月全社会用电量、气温、历年GDP、人口和单位GDP能耗等数据,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月用电量的主要因子,建立了上海市逐月用电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能有效剔除气温、用电量等年际变化趋势对相关关系分析结果的影响,所得结论物理意义更为清晰;上海市月用电量呈现冬季和夏季双峰型特征,受经济总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各月用电量都呈现出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的月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与气温变化相关最为密切,春季和秋季的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主要与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综合考虑各影响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各月用电量较精确的预测,也可用来研判经济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月用电量 预测模型 同比变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上海市郊外环林带防尘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贺芳芳 邵德民 +2 位作者 程建敏 徐龙弟 丁建生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1期51-55,共5页
对上海市郊外环林带两侧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简称TSP)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简称PM10)同步测定表明:林带的防尘效应与风向有关,下风向处的TSP与PM10日均浓度均分别比上风向低19%-44%和39%-61%。林带边粒径分布测定结果表明:下风向处... 对上海市郊外环林带两侧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简称TSP)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简称PM10)同步测定表明:林带的防尘效应与风向有关,下风向处的TSP与PM10日均浓度均分别比上风向低19%-44%和39%-61%。林带边粒径分布测定结果表明:下风向处较大粒径颗粒物的相对含量比上风向处小一些;冬季的粒子谱分布呈现较大粒子和较小粒子重量累积百分比较高、中等粒子的重量累积百分比较低的态势;而春季则相反,中等粒子的重量累积百分比较高、较大粒子和较小粒子则比较低。说明冬春不同风向条件下上海市郊的大道旁林带区具有一定的防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郊 林带 防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郊林带的防风效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贺芳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用夏季台风影响期间上海市东南沿海南汇海塘边林带防风观测资料和冬季冷空气影响时北面嘉定浏岛林带防风观测资料分析上海市郊林带的防风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夏季台风还是冬季冷空气影响时,林带的防风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台风影响期间... 用夏季台风影响期间上海市东南沿海南汇海塘边林带防风观测资料和冬季冷空气影响时北面嘉定浏岛林带防风观测资料分析上海市郊林带的防风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夏季台风还是冬季冷空气影响时,林带的防风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台风影响期间,离林带越近,减风效应越大,随高度增加,减风效果减小;而远离林带处的减风率较小,随高度升高,减风效果增大;而且林带的减风效应还与风速有关,风速越小减风效果越明显。冬季由于受两条交叉林带的影响,两个测点的防风效应基本一致。试验结果可为上海市郊林带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郊 林带 防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郊林带附近晴天地表热量平衡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贺芳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4,共8页
林带附近的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体现了林带对周围近地大气环境的影响。本文根据上海市郊林带附近温、湿、风梯度及净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林带附近冬夏晴天热量平衡各分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林带附近的净辐射比非林带小,冬季则比非林... 林带附近的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体现了林带对周围近地大气环境的影响。本文根据上海市郊林带附近温、湿、风梯度及净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林带附近冬夏晴天热量平衡各分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林带附近的净辐射比非林带小,冬季则比非林带大;林带对风速有减弱作用,林带附近的湍流输送较弱,因而林带附近热量和水汽量输送较小;林带附近有植物蒸腾,蒸散耗热量较大,为热量平衡中主要支出项;土壤热通量变化与近地面地温变化有关;林带附近较大的蒸散耗热和较弱的湍流输送有利于有利林带附近土壤水分的储存,并使周围湿润,但高温或低温时,湿度增加会引起人体不适,在林带规划上要充分考虑以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郊 林带附近 热量平衡 光热水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郊林带区与非林带区地下水位及地表径流变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芳芳 戴怀林 陈风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07-711,共5页
采用同步观测及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上海市郊林带区和非林带区(麦田和菜田)地下水位和地表径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带区与非林带土壤质地、耕植方式、排水形式相同,地下水位升幅高于非林带,地表径流小于非林带,这可能是林带树冠截留降... 采用同步观测及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上海市郊林带区和非林带区(麦田和菜田)地下水位和地表径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带区与非林带土壤质地、耕植方式、排水形式相同,地下水位升幅高于非林带,地表径流小于非林带,这可能是林带树冠截留降水缘故(林带区与菜田比较)。但非林带雨前地下水位埋深大和林带区以坡地产流为主、非林带为蓄满产流时,林带区地下水位升幅低于非林带,地表径流大于非林带(林带区与麦田比较);林带区地下水位的消退速度都小于麦田和菜田,主要原因可能是林带区的树根有较强的蓄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郊 林带 非林带 地下水位 地表径流 树冠截留 蓄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上海城市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沈钟平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4,共7页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和人类活动的显著支配。聚焦上海城市生态系统,评估了历史气候变化对城市气候生产潜力、植被活动、湿地面积及生物多样性、近海生态环境、城市水资源安全...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和人类活动的显著支配。聚焦上海城市生态系统,评估了历史气候变化对城市气候生产潜力、植被活动、湿地面积及生物多样性、近海生态环境、城市水资源安全等的影响,指出了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生态将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以及存在的知识差距,并对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进行展望,包括科学评估区域气候容量阈值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改善城市微气候的研究和应用示范,实现气候模式和城市生态过程模式的深度耦合,提高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对海洋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生态 影响 适应对策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雨衰减特性的上海市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卫红 徐卫忠 +1 位作者 李琼芳 周正模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编制适用于不同历时的综合暴雨公式是协调城市管网排水与区域防洪治涝的重要基础。选用上海市代表雨量站徐家汇站65 a实测雨量资料,建立不同重现期暴雨强度与历时关系,解析暴雨衰减规律,编制单一重现期暴雨公式,结合雨力公式推求适用不... 编制适用于不同历时的综合暴雨公式是协调城市管网排水与区域防洪治涝的重要基础。选用上海市代表雨量站徐家汇站65 a实测雨量资料,建立不同重现期暴雨强度与历时关系,解析暴雨衰减规律,编制单一重现期暴雨公式,结合雨力公式推求适用不同重现期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并推导出暴雨重现期公式。结果表明:不同重现期1~24 h历时暴雨强度均以0.74的衰减指数衰减,据此推求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可计算1~24 h任意历时、2~100 a任意重现期的设计暴雨,且平均相对和平均绝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和0.009 mm/min,符合规范要求;暴雨重现期公式可估算1~24 h历时内任意场次暴雨的重现期,高效地服务于城市洪涝防治决策。成果已纳入上海市治涝地方标准,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衰减指数 长历时 暴雨公式 暴雨重现期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PM2.5浓度统计释用综合集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亚云 束炯 沈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6-496,共11页
在WRF模式输出的基础上,结合卡尔曼滤波(KALMAN)、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辨识理论实时迭代统计方法(RTIM)组成3种模式输出统计预报(MOS),并运用这3种MOS模式分别建立多模式平均、递归正权综合和多元线性回归集成模式,对上海市2014年12月... 在WRF模式输出的基础上,结合卡尔曼滤波(KALMAN)、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辨识理论实时迭代统计方法(RTIM)组成3种模式输出统计预报(MOS),并运用这3种MOS模式分别建立多模式平均、递归正权综合和多元线性回归集成模式,对上海市2014年12月2日~31日(PM_(2.5)轻度污染天气过程)以及2015年12月15日~2016年1月13日(PM_(2.5)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了1d、2d和3d的PM_(2.5)日均浓度试预报.结果表明:相比于3种单一的MOS模式,集成模式通过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而减少了系统误差,这不仅可以提升对污染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且有可能降低污染过程中决策失败的风险.通过对PM_(2.5)轻度污染天气和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报的比较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集成模式整体预报显示出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统计释用方法综合集成模式对于PM_(2.5)预报显示出良好的性能,可为业务化预报模型的选择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多元线性回归 综合集成 递归正权综合 W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时降水资料的上海市降水精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雅 董广涛 +1 位作者 杨辰 樊蕴馨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9-1219,共11页
应用2007-2017年上海地区49个质控后的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数据,揭示了上海地区降水的时空精细特征,结果表明:(1)加密观测资料可捕捉上海地区降水的精细特征,降水分布以东北-西南走向为主,雨带上出现多中心的特征,即中心城区、松江南部... 应用2007-2017年上海地区49个质控后的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数据,揭示了上海地区降水的时空精细特征,结果表明:(1)加密观测资料可捕捉上海地区降水的精细特征,降水分布以东北-西南走向为主,雨带上出现多中心的特征,即中心城区、松江南部和浦东沿海三个高值中心和其他小中心的特征.(2)春夏季降水日变化位相的空间一致性强,均为单峰型变化,春季日降水峰值出现在凌晨,夏季日降水峰值在傍晚.(3)夏季受西南风和热岛效应的共同影响,中心城区下游水陆交界地区(宝山、浦东西部)为短历时降水贡献的高值区.(4)市区站的短历时降水量以下降趋势为主,郊区站的短历时降水量以上升趋势为主,其中城区及其下风向的嘉定区、浦东西部是降水量增加趋势最快的地区,这是由短历时降水频次的增多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精细特征 多中心分布 凌晨峰值 趋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窗口标准差的边界层高度反演方法--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芃 谈建国 +1 位作者 束炯 彭杰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大气边界层具备一个重要特性,即在边界层顶部,气溶胶浓度在垂直分布上存在显著突变。利用该特性,采用主动遥感装置经过窗口平滑去除噪点后数据,提出基于梯度法改进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反演方法--窗口标准偏差法。基于激光云高仪后向散射廓... 大气边界层具备一个重要特性,即在边界层顶部,气溶胶浓度在垂直分布上存在显著突变。利用该特性,采用主动遥感装置经过窗口平滑去除噪点后数据,提出基于梯度法改进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反演方法--窗口标准偏差法。基于激光云高仪后向散射廓线数据,利用该方法反演边界层高度,在边界层高度下大气气溶胶混合均匀时,反演结果较为理想。在此基础上,将窗口标准偏差法反演结果与逐步曲线拟合法反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4。两种方法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窗口标准偏差法不考虑夹卷层厚度而逐步曲线拟合法考虑夹卷层厚度。窗口标准偏差法可以降低高空背景光噪音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通过该方法反演出的边界层高度,在时间序列上具有连续性强的特点,反演结果更有利于研究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时间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边界层高度反演 标准偏差 滑动窗口 云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气象条件对燃气能源消耗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碧璇 孙兰东 许瀚卿 《上海节能》 2016年第7期366-370,共5页
近年来,气象条件已经导致能源结构的改变。利用最新的气象和燃气能耗数据,充分考虑上海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建立一套相对可靠的气象条件对城市燃气消耗的影响及预估模型。这作为城市供能企业进行调峰调度的有力依据,对保证城市用能... 近年来,气象条件已经导致能源结构的改变。利用最新的气象和燃气能耗数据,充分考虑上海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建立一套相对可靠的气象条件对城市燃气消耗的影响及预估模型。这作为城市供能企业进行调峰调度的有力依据,对保证城市用能高峰时期的能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燃气能源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百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33
17
作者 周伟东 朱洁华 +1 位作者 王艳琴 李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2-647,共6页
本文应用滑动t检验、Yamamoto’s检验、功率谱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1873年~2006年气温、降水、辐射、日照等资料,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4℃,冬季和秋季的增温最为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 本文应用滑动t检验、Yamamoto’s检验、功率谱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1873年~2006年气温、降水、辐射、日照等资料,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4℃,冬季和秋季的增温最为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0.16℃;日平均气温5日滑动平均稳定通过0℃、10℃活动积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52.6℃·d和49.6℃·d;无霜冻期每10年增加8.7天。年降水量略有增加,其中春季降水增加显著,平均每10年增加31.8mm,秋季则略有下降。通过正态检验及概率估算,上海出现春涝的概率为20.43%,出现秋旱的概率为50.72%;年内降水分布不均,降水集中,暴雨日数增多。上海地区总辐射、水平面直接辐射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102.1MJ/m^2和156.2MJ/m^2,散射辐射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7.6NJ/m^2,日照时数略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上海极端气温和降水的情景预估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蔚 穆海振 +1 位作者 梁卓然 刘校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9-281,共13页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以下简称CMIP5)28个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和1981-2010年华东和上海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评估了该28个气候模式对华东和上海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并预...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以下简称CMIP5)28个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和1981-2010年华东和上海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评估了该28个气候模式对华东和上海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并预估了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4.5)情景下上海2021-203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变化趋势和不确定性。结果表明:与观测值相比,模式对华东和上海年平均气温的模拟大多均值偏高、方差偏低;对年总降水量的模拟大多均值偏高,但方差以华东偏高、上海偏低为主;26个模式的气温变化趋势和12个模式的降水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相同。选出8个模式的预估结果表明:与2001-2010年相比,2021-2030年上海冬天极端低温的出现日数(冷夜日数)呈减少趋势,不确定性最小;夏天暖夜日数呈增加的趋势,不确定性较小;其他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趋势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冷夜指标的不确定性最大。强降水发生日数和强降水的强度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且不确定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模拟 极端事件 预估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大雾气候特征及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史军 穆海振 崔林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大雾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上海市11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大雾数据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法,建立了上海市大雾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 大雾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上海市11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大雾数据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法,建立了上海市大雾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开展了上海市大雾的风险特征及地理区划研究,获得了1 km空间分辨率的上海大雾气候特征图、上海城市对大雾敏感性特征图和上海市大雾风险区划图。初步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城市大雾评估和风险区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城市敏感特征 风险区划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高温和低温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史军 崔林丽 田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3-1148,共6页
基于上海11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降水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下同)环流指数,分析了上海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73~2007年,上海高温日数表现为少—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低... 基于上海11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降水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下同)环流指数,分析了上海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73~2007年,上海高温日数表现为少—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低温日数则表现为多—少的年代际变化。2001~2007年,上海年均高温日数、各级高温过程数和高温过程日数都最多,低温日数、低温过程数和低温过程日数都最少。1960~2007年,上海每年高温日数与当年夏季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显著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当年冬季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显著负相关。降水对上海极端气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上海高温日数与夏季降水量弱显著负相关,低温日数与冬季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上海高温过程数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其时间变化具有明显的城郊差异,低温过程数则受城市化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低温 影响因素 年代际变化 相关性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