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触诊组织量化和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渊 江泉 +3 位作者 陈剑 张云霄 何竹 顾晓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弹性超声及VTQ检查,对各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VTQ速度分组,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超声...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弹性超声及VTQ检查,对各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VTQ速度分组,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中弹性超声评分为1~3分者占为68.09%(32/47),恶性肿瘤中弹性超声4~5分者占82.05%(32/39)。乳腺良、恶性肿瘤的VTQ速度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弹性超声、VTQ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达91.86%。结论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声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实时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渊 江泉 +4 位作者 陈剑 张云霄 何竹 顾晓鸣 徐智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实时CEUS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将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按肿瘤最大直径分为〈10 mm1、0~20 mm、〉20 mm 3组,分析各组肿瘤的绝对始增时间、相对始增时间、增强的均匀性、有无灌注缺损、增强顺序...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实时CEUS增强特征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将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按肿瘤最大直径分为〈10 mm1、0~20 mm、〉20 mm 3组,分析各组肿瘤的绝对始增时间、相对始增时间、增强的均匀性、有无灌注缺损、增强顺序、增强强度及增强时病灶边界。结果甲状腺癌增强多晚于周围甲状腺实质,以不均匀、向心性增强为主,且增强时病灶边界多数不清或欠清,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0 mm及10~20 mm甲状腺癌以低增强为主;直径〉20 mm的甲状腺癌以高增强为主。随着肿瘤直径增大,其内出现灌注缺损的概率增加,在3组中分别为28.57%(6/21)、54.29%(19/35)和75.00%(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CEUS增强特征与肿瘤大小有一定关系;实时CEUS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肿瘤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植物类变应原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戴劲盛 李卫国 +1 位作者 李佳 顾晓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5-457,461,共4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儿植物类变应原致敏情况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德国阿罗格公司提供的国际标准化变应原试剂16种,利用皮肤点刺试验,对2006年10月-2008年9月收治的346例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儿进行检测。结果346例...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儿植物类变应原致敏情况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德国阿罗格公司提供的国际标准化变应原试剂16种,利用皮肤点刺试验,对2006年10月-2008年9月收治的346例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儿进行检测。结果346例患儿中植物类变应原皮试阳性4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9.71±2.97)岁,4~7岁13例,~14岁35例;春季发病2例,夏季发病22例,秋季发病17例,冬季发病7例;单纯哮喘18例,单纯变应性鼻炎16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14例。被植物类变应原致敏者以松属和杂草类变应原居多,被单纯一种植物类变应原致敏者居多。植物类变应原阳性反应患儿大部分合并螨虫变应原阳性反应;植物类变应原阳性率大年龄患儿高于小年龄患儿,且与季节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以夏秋季更明显。结论上海地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儿中,13.87%患儿植物类变应原皮试呈阳性反应;植物类变应原间同时呈阳性反应者较少,合并螨虫阳性者居多;植物类变应原皮试阳性率与年龄、季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哮喘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渊 江泉 +4 位作者 陈剑 张云霄 何竹 王登山 顾晓鸣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共128个病灶(62个良性,66个恶性)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评估各项造影增强模式及...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共128个病灶(62个良性,66个恶性)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评估各项造影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MVD及VEGF表达,分析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定量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除边界特征外,各项造影增强模式均与MVD、VEGF显著相关(P〈0.05)。向心性增强、不均匀增强、灌注缺损、明显增强、周边放射状增强均多见于高MVD组和VEGF高表达组。恶性肿瘤的达峰时间较良性快,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良性肿瘤(P〈0.05)。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与MVD显著相关(P〈0.05),曲线下面积与MVD的相关性最高(r=0.81,P〈0.001)。所有造影参数中只有曲线下面积与VEGF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定量参数与病理MVD有很好的相关性,可成为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乳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