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意义
1
作者 谭飞 莫小辉 +5 位作者 陈佳 章楚光 胡婷婷 吴飞 宋宁静 顾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266-1267,1269,共3页
目的分析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18例初诊药疹患者作为药疹组,根据致敏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头孢菌素组(n=9)、青霉素组(n=5)及中药组(n=4),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 目的分析药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18例初诊药疹患者作为药疹组,根据致敏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头孢菌素组(n=9)、青霉素组(n=5)及中药组(n=4),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所占百分比及其绝对计数。结果药疹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CD4+)、B淋巴细胞和NKT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疹组患者CD3+CD8+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T、B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疹患者外周血CD3+、CD3+CD4+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NKT细胞所占百分比增高,这可能与患者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和疱液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被引量:9
2
作者 莫小辉 林飞燕 +7 位作者 杨连娟 梁豫琳 章楚光 余茜 吴飞 李瑾 郭怡 谭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在带状疱疹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诊的带状疱疹患者的外周血和疱液标本,通过PCR的检测外周血细胞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并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病理进行验证。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30...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在带状疱疹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诊的带状疱疹患者的外周血和疱液标本,通过PCR的检测外周血细胞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并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病理进行验证。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30例患者外周血和疱液中带状疱疹病毒的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结论:PCR能检测外周血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用于带状疱疹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林飞燕 谭飞 +2 位作者 姚小娟 王春姿 谢宗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笔者科室就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联合组采用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 目的:探讨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笔者科室就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联合组采用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4.0%,联合组9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紫癜和红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的水疱、刺痛及灼热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95nm脉冲染料激光 果酸 联合治疗 寻常性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转化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莫小辉 宋宁静 +4 位作者 陈佳 谈亦 余茜 胡婷婷 谭飞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体外建立带状疱疹患者永生化的淋巴母细胞系(LCL)。方法用EB病毒感染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pG 2006免疫调节基序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LCL膜表面分子C... 目的体外建立带状疱疹患者永生化的淋巴母细胞系(LCL)。方法用EB病毒感染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pG 2006免疫调节基序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LCL膜表面分子CD抗原,利用PCR技术检测淋巴母细胞中EBNA1基因。结果 20例患者PBMC经EBV感染制备淋巴母细胞,13例转化成永生化B细胞来源的LCL,成功率为65%。转化后的LCL膜表面表达CD19和CD45,并存在EB病毒基因EBNA-1基因序列。结论利用EBV感染带状疱疹患者B淋巴细胞形成的LCL保持了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体外研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B病毒 淋巴母细胞系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淋巴母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的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莫小辉 杨连娟 +5 位作者 潘会君 胡专 余茜 胡婷婷 吴飞 谭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2798-2799,共2页
目的评价EB病毒转化的淋巴母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的稳定性。方法采用EB病毒感染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的B淋巴细胞,形成的淋巴母细胞(LCL)经过6个月的传代培养,通过核型分析比较淋巴母细胞染色体在培养前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4... 目的评价EB病毒转化的淋巴母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的稳定性。方法采用EB病毒感染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的B淋巴细胞,形成的淋巴母细胞(LCL)经过6个月的传代培养,通过核型分析比较淋巴母细胞染色体在培养前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4株染色体正常的LCL培养6个月后染色体无明显差异,1株染色体异常的LCL在传代培养过程中退化死亡,1株LCL培养6个月后染色体出现了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结论核型正常的LCL在传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选择核型正常的LCL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母细胞系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在跖疣HPV分型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邬宗周 高莹 +4 位作者 余茜 梁豫琳 章楚光 吴飞 莫小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S02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跖疣组织标本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初诊的跖疣病例中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33例,通过PCR检测分析HPV型别。结果33例跖疣中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的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型别以HPV...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跖疣组织标本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初诊的跖疣病例中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33例,通过PCR检测分析HPV型别。结果33例跖疣中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的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型别以HPV1和HPV2为主。结论PCR检测在跖疣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应用于跖疣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疣 聚合酶链反应 人类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A 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潘会君 莫小辉 +3 位作者 冯彦军 陈中建 陈松 秦路平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43期4049-4051,共3页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A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以浓度为0、1、2、4、8μmol/L的知母皂苷AⅢ作用24、48、72 h,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程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A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以浓度为0、1、2、4、8μmol/L的知母皂苷AⅢ作用24、48、72 h,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程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8μmol/L知母皂苷AⅢ作用24、48、72 h可明显抑制HUVECs增殖,IC50分别为7.2、4.0、2.0μmol/L;随着知母皂苷AⅢ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HUVECs数目逐渐减少,细胞开始出现空泡、固缩现象;8μmol/L知母皂苷AⅢ作用于HUVECs,细胞凋亡率为(4.03±0.41)%。结论:知母皂苷AⅢ可明显抑制HUVECs的生长,并诱导部分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A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生长抑制 凋亡
原文传递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诊断淋巴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莫小辉 杨连娟 +7 位作者 余琦 章楚光 余茜 吴飞 李瑾 郭怡 谭飞 赖永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3期2488-2493,共6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筛选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初诊的皮肤淋巴瘤病例25例,淋巴节良性病变6例,采用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分子,通过与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筛选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初诊的皮肤淋巴瘤病例25例,淋巴节良性病变6例,采用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分子,通过与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在31例检测病例中,FCM检测结果与金标准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61):26例检查结果相同,5例检查结果不一致;检测19例T淋巴细胞淋巴瘤,FCM检测结果与金标准检测结果一致性也较高(Kappa=0.57):检测14例初诊为T细胞淋巴瘤病例,FCM检测T淋巴瘤细胞的表面抗原标志CD3分子为阳性,与组织学结果相符,另有5例T细胞淋巴瘤病例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诊断明确,而FCM未能检出。检测6例B细胞淋巴瘤病例,6例淋巴瘤病例FCM检测结果都为阳性,FCM检测B淋巴瘤细胞的表面抗原标志CD19分子为阳性,与金标准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6例淋巴节良性病变病例FCM检测结果与金标准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通过FCM检测外周血可以检测出部分皮肤淋巴瘤,FCM在皮肤淋巴瘤诊断和分型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检测皮肤淋巴瘤的有效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淋巴瘤 流式细胞学技术 免疫组化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运用PCR扩增技术检测解脲脲支原体生物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龚伟明 莫小辉 +4 位作者 陆海空 钱伊红 柴喆 顾昕 管志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0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CR)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的生物群,分析Uu生物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以支原体16S rRNA保守区域基因为扩增靶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Uu 16S rRNA基因检测125例临床标本,并将检测结... 目的:探讨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CR)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的生物群,分析Uu生物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以支原体16S rRNA保守区域基因为扩增靶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Uu 16S rRNA基因检测125例临床标本,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R法检出Uu阳性率44.8%,其中35例Uu生物1群阳性,其中有16例有症状;27例Uu生物2群阳性,其中有18例有症状。Uu生物1群感染与症状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Uu生物2群感染与症状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R检测Uu 16S rRNA基因可用于Uu生物群的检测,Uu生物2群可能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一个致病菌,而Uu生物1群与NGU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16S RRNA
原文传递
男性泌尿道来源的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研究
10
作者 高志琴 莫小辉 +5 位作者 陆海空 钱伊弘 柴喆 顾昕 管志芳 龚伟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CR)技术分析和比较不同生物群的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以脲原体16Sr RNA保守区域基因为扩增靶序列检测脲原体的不同生物群,采用PCR方法扩增拓扑异构酶gyr A和parC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突... 目的: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CR)技术分析和比较不同生物群的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以脲原体16Sr RNA保守区域基因为扩增靶序列检测脲原体的不同生物群,采用PCR方法扩增拓扑异构酶gyr A和parC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结果:脲原体生物一群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P=0.044)。gyr A基因主要为112号编码蛋白D112E的变异,parC基因主要为编码蛋白S83L的变异,即83号位丝氨酸(TCA)到亮氨酸(TTA)的变异的变异。与未突变株相比,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株对环丙沙星MI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不同生物群的脲原体对部分氟喹诺酮类耐药存在差异,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脲原体对喹诺酮类耐药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氟喹诺酮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