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肌钙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姚伟丰 刘云飞 高明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 steine,Hcy)和肌钙蛋白(troponin I,cTnl)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 steine,Hcy)和肌钙蛋白(troponin I,cTnl)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2例,对照组予以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对血脂,hs—CRP,Hcy和cTnl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44,P<0.01)。治疗前2组的血脂Hcy、hs—CRP和cTn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血脂Hcy,hs—CRP和cTn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而观察组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但能降低血脂还可以减轻其炎症反应,对于稳定动脉斑块,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发展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患者对N端前体脑钠肽和胱抑素C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顾俊英 廖敏蕾 +3 位作者 高明喜 徐中 姚伟丰 刘云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早期心肾综合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和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早期心肾综合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综合治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参酮。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其治疗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GRF)、尿白蛋白分泌率(UAER)、NT-proBNP和Cys C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后,两组的GRF、UAER、NT-proBNP和Cys 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参酮治疗早期心肾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T-proBNP和Cys C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N端前体脑钠肽 胱抑素C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肾综合征患者血B型钠尿肽和β2微球蛋白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顾俊英 李晓惠 +3 位作者 廖敏蕾 高明喜 徐中 姚伟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B型钠尿肽(BNP)和血β2微球蛋白在心肾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内科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91例,根据是否有肾功能异常,分为心肾综合征组(n=126)和单纯心力衰竭组(n=165),同...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B型钠尿肽(BNP)和血β2微球蛋白在心肾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内科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91例,根据是否有肾功能异常,分为心肾综合征组(n=126)和单纯心力衰竭组(n=165),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做健康体检的自愿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组别,不同肾功能和不同心功能患者的血清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GEs、β2微球蛋白和Scr水平的变化。结果:心肾综合征组和单纯心力衰竭组的BNP、LVEF、AGEs、β2微球蛋白和Sc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心肾功能组的增高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心力衰竭组(P<0.0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或肾功能恶化严重程度的增高,心肾综合征患者的BNP、LVEF、AGEs、β2微球蛋白和Scr水平出现逐渐升高(P<0.01)。结论:BNP、AGEs、β2微球蛋白与心肾综合征的发病具有密切关性,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参与了心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B型钠尿肽 Β2微球蛋白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端前体脑钠肽和胱抑素C对心肾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顾俊英 廖敏蕾 徐中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4期409-411,415,共4页
目的观察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和胱抑素C(CysC)在心肾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91例,按照是否具有肾功能衰竭,分为心肾综合征组(126例)和单纯心力衰竭组(165例)。其中心肾综合征... 目的观察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和胱抑素C(CysC)在心肾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91例,按照是否具有肾功能衰竭,分为心肾综合征组(126例)和单纯心力衰竭组(165例)。其中心肾综合征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53例,Ⅲ级62例,Ⅳ级11例,按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分为肾功能储备代偿(Ⅰ组)27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Ⅱ组)32例,肾功能衰竭(Ⅲ组)29例,尿毒症(Ⅳ组)38例。并观察NT-proBNP,CysC,血肌酐(SC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心肾综合征组的NT-proBNP,CysC和SCr水平较单纯心力衰竭组明显提高(P<0.01),而LVEF水平较单纯心力衰竭组明显降低(P<0.01)。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NT-proBNP,CysC和SCr水平随着心力衰竭分级和肾功能分期升高而升高(P<0.01),心力衰竭分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NT-proBNP(1.97±0.63)μg/Lvs(2.73±0.76)μg/Lvs(3.33±1.09)μg/L、CysC(1.47±0.43)mg/Lvs(1.84±0.61)mg/Lvs(2.25±0.54)mg/L、SCr(276.43±55.86)μmol/Lvs(462.98±72.43)μmol/Lvs(555.07±102.92)μmol/L(均P<0.01);肾功能分期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的NT-proBNP(1.44±0.28)μg/Lvs(2.29±0.87)μg/Lvs(2.78±1.09)μg/Lvs(3.09±0.98)μg/L、CysC(0.97±0.12)mg/Lvs(1.18±0.21)mg/Lvs(1.65±0.65)mg/Lvs(2.76±0.87)mg/L、SCr(167.91±37.32)μmol/Lvs(226.27±58.59)μmol/Lvs(448.58±67.48)μmol/Lvs(649.43±117.16)μmol/L(均P<0.01),而LVEF值随着心力衰竭分级Ⅱ级(48.32±10.34)%vsⅢ级(42.65±11.56)%vsⅣ级(31.37±9.64)%和肾功能分期Ⅰ组(55.76±10.87)%vsⅡ组(46.87±11.76)%vsⅢ组(39.87±12.87)%vsⅣ组(36.54±10.75)%升高而降低(P<0.01)。结论联合NT-proBNP和CysC的检测对心肾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心肾综合征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肾功能不全 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识别与处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中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识别与处理方法。方法选择心电图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共18例,分析临床识别与处理方法。结果与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心电图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就诊时和就诊后5 d,肌酸... 目的探讨心电图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识别与处理方法。方法选择心电图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共18例,分析临床识别与处理方法。结果与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心电图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就诊时和就诊后5 d,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除进行抗病毒、营养心肌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外,短期还应用了大剂量的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结果 3例死亡,15例好转。结论早期识别心电图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并及时处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
6
作者 姚伟丰 徐中 +1 位作者 高明喜 廖敏蕾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9-391,共3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2型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急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7
作者 高明喜 沈蕾 +4 位作者 施根灵 温沁竹 姜国林 丁联斌 刘团结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心内科或神经内科收治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合并急性脑卒中113例,按照年龄±5岁、同性别、NI...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心内科或神经内科收治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合并急性脑卒中113例,按照年龄±5岁、同性别、NIHSS评分严重程度相同、同期入院的无心脏起搏器植入脑卒中患者进行1︰1配对入组113例。对22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特征、合并症、临床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等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并对有房颤的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对226例患者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房颤史、吸烟史、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年龄、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既往心力衰竭、脑卒中发作史、BNP、新发或无症状房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2DS2-VASc评分:226例患者中有105例房颤患者(46.5%),新发或无症状房颤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P=0.0270,OR=3.427)、心力衰竭史(P=0.0314,OR=2.250)、BNP(P=0.0120、OR=12.262)、新发或无症状房颤(P=0.0071,OR=18.305)与急性脑卒中相关。结论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急性脑卒中与患者心力衰竭和新发或无症状房颤有关,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急性脑卒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心功能和新发或无症状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脏起搏器植入 急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电子植入装置对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诊断意义
8
作者 高明喜 沈蕾 +2 位作者 廖敏蕾 李晓惠 温沁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电子植入装置(CIEDs)对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起搏器门诊全部连续随访监控患者497例,利用CIEDs观察起搏器术后患者无症状性房颤的发生率,并分析无症状性房颤的相关因素。结果约89. 0%患者CIEDs记... 目的探讨心脏电子植入装置(CIEDs)对无症状性心房颤动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起搏器门诊全部连续随访监控患者497例,利用CIEDs观察起搏器术后患者无症状性房颤的发生率,并分析无症状性房颤的相关因素。结果约89. 0%患者CIEDs记录到持续时间超过5 min的心房高频事件,在无房颤病史组中该比例为46. 0%,提示既往的房颤病史与更高的房颤负荷相关。在所有CIEDs记录到的心房高频事件(AHRE)中,绝大多数为无症状的。结论 CIEDs可检测出更多的房颤事件,特别是无症状性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无症状性心房颤动 心脏电子植入装置 心房高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永慧 贺桂斌 顾俊英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氨氯地平对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126例,患者均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进行心电图及相关影像、生化检查评价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氨氯地平对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126例,患者均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进行心电图及相关影像、生化检查评价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压、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压、室间隔厚度等比治疗前均下降明显(P<0.01),而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相关生化指标如肝肾功能、血脂、血清钾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氨氯地平对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患者疗效率明显提高,且有效改善左心室肥厚,及心脏舒张功能,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左心室功能 心衰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德伟 廖敏蕾 +3 位作者 张晓红 樊雪 穆淑霞 苏振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讨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衰患者50例,以简单随机法将这5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对两... 目的:讨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衰患者50例,以简单随机法将这5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对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情况、6 min步行实验结果、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6 min步行实验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美托洛尔片+稳心颗粒治疗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优化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本社区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美托洛尔片 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血浆脑钠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段志勇 廖敏蕾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血浆脑钠素(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血浆脑钠素(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治疗后LVEDd,LVESd,6MWT,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而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具有改善心功能,抑制机体的炎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高敏C反应蛋白 脑钠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检测在急性肾功能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2
作者 蔡雷鸣 厉倩 +3 位作者 金才峰 谭龙益 廖敏蕾 鲍洁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在急性肾功能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无慢性肾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60例,分别在其术前及术后6、12、48 h采集血样,其中27例发生AKI(AKI...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在急性肾功能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无慢性肾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60例,分别在其术前及术后6、12、48 h采集血样,其中27例发生AKI(AKI组),以其余33例未发生AKI(无AKI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NGAL浓度,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SCr)浓度,胶乳增强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浓度。以48 h内SCr高于基础水平50%作为AKI的诊断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AL在AKI早期诊断中的效力。结果与术前比较,AKI组术后6、12、48 h的血清NGAL明显升高,Cys C在术后12、48 h明显升高,而SCr在术后48 h才显著升高。无AKI组术前与术后6、12、48 h的NGAL、SCr、Cys 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48 h血清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1[95%可信区间(CI):0.25~0.78]、0.80(95%CI:0.58~0.95)、0.85(95%CI:0.61~0.99)。结论血清NGAL在术后6 h上升,术后12 h即能较好地预测AKI,其预测AKI时间早于Cys C和SCr。血清NGAL可能在AKI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肌酐 急性肾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miRNA-29a-3P水平变化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明喜 廖敏蕾 温沁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miRNA-29a-3P水平变化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单纯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共30例(A组),以及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30例(B组)作为试验组,并且选... 目的探讨循环miRNA-29a-3P水平变化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单纯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共30例(A组),以及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30例(B组)作为试验组,并且选取同一时间段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C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miRNA水平,分析不同组别之间miRNA-29a-3P表达差异,从而推断循环miRNA-29a-3P基因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C组(正常人组)相比,A组(单纯高血压)和B组(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中miRNA-29a-3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出现了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的miRNA-29a-3P相对表达量为2.21±0.98,B组的miRNA-29a-3P相对表达量为4.33±1.21,B组中循环miRNA-29a-3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要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miRNA-29a-3P在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患者体内表达异常偏高,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推测该基因可能与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微小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敏蕾 李晓蕙 +1 位作者 国为民 薛雅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7-398,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脉压 左室肥厚 颈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清E-选择素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惠 乔守炎 +4 位作者 廖敏蕾 徐永慧 高明喜 徐中 顾俊英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者E-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7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54),并设对照组(n=47),比较各组血清E-选择素的水平。对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进行Gens...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者E-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7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54),并设对照组(n=47),比较各组血清E-选择素的水平。对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进行Gensini评分,并与其血清E-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血清E-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E-选择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E-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浓度越高,病情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E-选择素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BCC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蓉 王彦 +2 位作者 程君 高明喜 李真真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385-386,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BCC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CI术后患者149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BCC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CI术后患者149例,根据其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CYP2C19*1/*1)、中等代谢型(CYP2C19*1/*2、CYP2C19*1/*3)和慢代谢型(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3组,比较3组ABCC3水平。结果快代谢组53例(35.57%);中代谢组75例(50.34%);慢代谢组21例(14.09%)。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组之间ABC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BCC3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ABCC3水平在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组中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基因多态性 CYP2C19 ABC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高明喜 廖敏蕾 +5 位作者 徐中 姚伟丰 刘云飞 陈菊 徐维顺 乔守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分析 心血管疾病 病变形态学 生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左心衰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俊英 廖敏蕾 +2 位作者 高明喜 徐中 姚伟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予以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浆VEGF,hs-CRP和BNP的表达。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VEGF,hs-CRP和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而两组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的提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左心衰疗效显著,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中的VEGF,hs-CRP和BN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衰 美托洛尔 硝酸甘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高敏C反应蛋白 脑钠素
原文传递
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9
作者 高明喜 廖敏蕾 +4 位作者 徐中 顾俊英 姚伟丰 刘云飞 乔守炎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受β体阻滞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利于心衰的治疗获得最佳疗效。方法人选151例慢性CHF患者,按照入选前测定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分为胰岛素敏感(IS)组... 目的评价选择性受β体阻滞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利于心衰的治疗获得最佳疗效。方法人选151例慢性CHF患者,按照入选前测定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分为胰岛素敏感(IS)组和胰岛素抵抗(IR)组,其中IS组97例(64%),IR组54例(3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至少治疗24周(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第4、12、24周分别测定IAI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IAI水平的变化。结果Is组和IR组使用的最大药物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12、24周IAI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长期(6月)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CHF,不加重慢性CHF患者胰岛素抵抗,同时也不提高慢性CHF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不同抗凝方案与围术期血栓事件的关系
20
作者 宋洁琼 刘少稳 +7 位作者 陈松文 周京敏 林佳雄 聂振宁 吴鸿谊 程宽 陶惠伟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不同抗凝方案与围术期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0月连续收治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房颤1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华法林抗凝,使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不同抗凝方案与围术期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0月连续收治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房颤1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华法林抗凝,使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2.0—3.0至少1个月。消融前停用华法林并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消融的患者(组Ⅰ)64例,完成房间隔穿刺后,静脉给予普通肝素5000U;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消融的患者(组Ⅱ)81例,完成房间隔穿刺后根据患者体重予以肝素(100U/kg),两组患者消融术中每小时均追加肝素1000U。消融后行低分子肝素抗凝3d并口服华法林治疗至少3个月。结果组Ⅰ有4例患者于围术期出现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组Ⅱ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因消融后第3天自行停用华法林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余严格抗凝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事件。组Ⅰ与组Ⅱ消融术前后达到抗凝要求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4对0/80,P=0.037)。结论消融中根据患者体重调整抗凝强度可以显著减少持续性房颤患者围术期血栓事件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 抗凝 血栓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