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心电控CT扫描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云飞 苏工 +5 位作者 廖敏蕾 高明 喜徐中 顾俊英 江柳月 姚伟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5期1-3,10,共4页
目的探讨非心电控CT扫描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以及冠脉血管钙化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10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冠脉血管钙化进行分组,其... 目的探讨非心电控CT扫描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以及冠脉血管钙化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10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冠脉血管钙化进行分组,其中发生冠脉血管钙化的52例患者作为钙化组,未出现冠脉血管钙化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炎症标志物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冠脉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FEV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COPD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非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FEV1%是影响冠脉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患者FEV1%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CR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钙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心电控CT扫描能为诊断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提供可靠依据,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冠脉血管钙化时系统性炎症会出现增强,FEV1%是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出现冠脉血管钙化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电控CT扫描 慢阻肺 冠心病 冠脉血管钙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云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6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且治疗组的hs-CRP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是治疗STEMI较为有效的抗栓药物,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9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高明喜 施盛 温沁竹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评价CYP2C9基因多态性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联合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自我检测组32例和标准检测组33例,分别给予凝血检测仪和定期门诊复... 目的:评价CYP2C9基因多态性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联合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自我检测组32例和标准检测组33例,分别给予凝血检测仪和定期门诊复诊监测INR,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VKORC1和CYP2C9基因型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和监测方法对华法林剂量和INR达标的影响。结果:非CYP2C9*2/3组INR检测次数低于CYP2C9*2/3组(P<0.05),而CYP2C9*2/3组TTR比例、华法林预计剂量及实际剂量均低于非CYP2C9*2/3组(P<0.05),两组轻微出血事件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方法组TTR比例、超过TTR比例、低于TTR比例、INR测量次数、华法林预计剂量及实际剂量、轻微出血事件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9*2和/或*3基因型增加联合瓣膜置换术后3个月华法林抗凝效果的不确定性,但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INR自我检测不能改善TTR达标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9 华法林 瓣膜置换 IN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初步研究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沈蕾 廖敏蕾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3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分析、学习和预测冠状动脉ISR。方法随访93例有PCI手术史的...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危险因素,并利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分析、学习和预测冠状动脉ISR。方法随访93例有PCI手术史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抽取其中76例患者作为训练组,17例作为预测组。对93例患者的年龄、PCI术后年份、原有冠脉病变血管数、支架长度、支架内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蛋白a、尿酸(UA)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并对预测组进行预测。再使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组,建立与ISR之间的隐性联系模型,寻找重要的变量。最后,利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预测预测组中1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后是否会发生ISR,比较两种预测结果并进行评估。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I术后ISR患者和无ISR患者,原植入支架的内径具有显著差异,支架内径越小,发生ISR概率越高(P=0.004);PCI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ISR的概率有明显增高(P=0.012);存在多支病变的患者发生ISR比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的患者,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37);ISR患者的HbAlc水平明显增高,与无ISR的患者比较,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26)。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的变量重要程度表中,Hb A1c为最为重要,其次为脂蛋白a,第三为支架直径。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预测测试组中会发生ISR的正确率为82.4%,高于逻辑回归预测的76.5%。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更令人满意。结论支架直径、多支病变、术后年份、HbA1c、脂蛋白a对冠状动脉ISR具有显著性影响。使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冠状动脉ISR的发生正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MTHFR基因型分布及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凯 廖敏蕾 李晓惠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8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中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突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3例,非冠心病组27例,应用基因芯片技...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中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突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3例,非冠心病组27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组MTHFR基因型,并比较2组MTHFR基因型分布及血浆Hcy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MTHFR基因CC型频率为27.3%,CT型频率为48.5%,TT型频率为24.2%。非冠心病组CC型频率为40.7%,CT型频率为48.2%,TT型频率为11.1%,冠心病组TT型基因及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冠心病组,但是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血浆平均Hcy浓度(19.82±16.2)μmol/L高于非冠心病组(15.78±5.63)μmol/L(P=0.022<0.05),TT型的患者平均血浆Hcy浓度(32.58±23.06)μmol/L高于CC(14.64±6.93)μmol/L及CT(14.76±3.65)μmol/L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THFR基因多态性与H-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MTHFR基因突变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真真 高明喜 +3 位作者 谢骊 程君 王彦 胡蓉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研究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口... 目的研究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麝香通心滴丸,2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95.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2.26%、93.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通心滴丸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症状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胱抑素C对冠心病合并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姚伟丰 侯瀚景 +1 位作者 廖敏蕾 刘学波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8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 C)对冠心病合并1型心肾综合征(CRS 1)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资料完整的CRS 1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周内Cys C的最低值...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 C)对冠心病合并1型心肾综合征(CRS 1)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资料完整的CRS 1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周内Cys C的最低值与最高值的比值从高到低排列分为低、中和高幅度组各34例。以冠脉造影结果,比较3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及Gensini评分的差异,评估Cys C的波动幅度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高幅度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中、低幅度组;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低于中、低幅度组(P<0.05)。在Gensini评分方面,高幅度组分值高于中、低幅度组,中幅度组分值高于低幅度组(P<0.05);高幅度组发生三支病变的比例高于中、低幅度组(P<0.05),单支病变及无病变的发生比例则低于中、低幅度组(P<0.05);高幅度组重度及中度病变的比例高于中、低幅度组(P<0.05),轻度病变的比例则低于中、低幅度组(P<0.05)。结论 Cys C的波动幅度对于冠心病合并CRS 1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Cys C的波动幅度与患者冠脉病变范围及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Cys C) 1型心肾综合征(CRS 1)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