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64排螺旋CT/MRI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杨朝武 何光武 +1 位作者 李征宇 赵炳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淋巴瘤64排螺旋CT及1.5T MRI成像特点,提高该病的确诊率及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32例病例CT及MRI资料,总结对该病诊断效力较高的影像学征象。结...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淋巴瘤64排螺旋CT及1.5T MRI成像特点,提高该病的确诊率及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32例病例CT及MRI资料,总结对该病诊断效力较高的影像学征象。结果:CT检查提示胃淋巴瘤增厚胃壁密度较均匀,累及宽基底部,动脉期"黏膜白线征"出现率87.5%,静脉期"三轨征"出现率81.3%,MRI检查T1WI及T2WI显示胃黏膜及浆膜有独特优势。肠道淋巴瘤以长管样肠壁环形增厚为特征,累及肠段多较长,肠壁密度或信号均匀且轻中度强化。其中小肠"动脉瘤样扩张"常见;结肠肠壁扩张伴积气积液常见,肠梗阻少见;回盲部以肿块形成更多见,肿块中心常见气体影,病变多同时累及回肠或升结肠,常继发肠梗阻。原发胃肠道淋巴瘤区域淋巴结受累多见,绝大多数受累淋巴结位于相应引流区域,散在淋巴结累及少见。结论:CT/MRI可以清楚显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病变特点及其周围组织浸润情况,典型CT/MRI征象对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在单发肺癌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何江波 何光武 +3 位作者 耿道颖 项华 成中意 汪守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单发肺癌脑转移病灶的MRS表现,以提高对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的认识。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病例,术前接受MRS检查。分析其磁共振波谱成像表现特征,分别测定肿瘤实质、坏死/囊变部分、瘤周水肿部分及正常脑... 目的:总结分析单发肺癌脑转移病灶的MRS表现,以提高对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的认识。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病例,术前接受MRS检查。分析其磁共振波谱成像表现特征,分别测定肿瘤实质、坏死/囊变部分、瘤周水肿部分及正常脑实质Cho/Cr、NAA/Cr、NAA/Cho等代谢比率。结果:肿瘤实质部分Cho峰多降低,Cr峰降低,NAA峰多测不到。肿瘤组织与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实质的代谢比率(Cho/Cr)有差异性,而瘤周水肿区与正常脑实质的代谢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单发肺癌脑转移瘤磁共振波谱成像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 肺癌 磁共振成像 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CTA在肺癌介入治疗前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光武 傅燕飞 +1 位作者 孙昂 王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606-1608,1615,共4页
目的通过64层CT血管成像了解支气管动脉(BA)的影像解剖特点,以期为经BA开展的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63例肺癌组及31例对照组CTA原始图像进行MPR、MIP及VR三维后处理,观察BA的走行情况、分支数目、内径及变异情况,同时进行统... 目的通过64层CT血管成像了解支气管动脉(BA)的影像解剖特点,以期为经BA开展的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63例肺癌组及31例对照组CTA原始图像进行MPR、MIP及VR三维后处理,观察BA的走行情况、分支数目、内径及变异情况,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例肺癌中BA显示率(评级优+良)达到92%,31例对照组显示率为96%,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A在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显示的支数有统计学差异(P=0.041)。肺癌组BA内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肺癌组变异百分比为15.6%,对照组为15.7%,二者无明显差异,主要的变异类型为与肋间动脉共干。结论 64层CT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BA的解剖特点,可为经BA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血管成像 介入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胶质瘤DTT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何光武 项华 +5 位作者 何江波 成中意 徐建荪 汪守中 沈天真 陈星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大脑胶质瘤所导致的大脑白质纤维异常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5例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获得FA图、DEC图和DTT图,观察不同病变所引起的白...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大脑胶质瘤所导致的大脑白质纤维异常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15例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获得FA图、DEC图和DTT图,观察不同病变所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情况。结果:15个病变累及的白质纤维束有弓状纤维、上纵束、内囊、上额枕束和胼胝体。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改变有2个类型:破坏+浸润5例、破坏+移位10例。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颅内肿瘤所造成的白质纤维的异常改变,立体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和病人预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斌 徐雪 +3 位作者 姚振威 何光武 王博 黄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97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MR-PWI及MRI(含DWI)检查。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一周内复查MRI(含D...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97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行MR-PWI及MRI(含DWI)检查。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一周内复查MRI(含DWI)了解是否有新发脑梗死。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并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TIA患者一周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IA患者MR-PWI阳性组一周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1,P<0.001);MR-PWI联合ABCD2评分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99,P<0.001);预测TIA后一周内脑梗死风险时,ABCD2评分及MR-PWI联合ABCD2评分的AUC值分别是0.8469、0.867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619,P=0.0498)。结论:在预测TIA后患者一周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时,MR-PWI联合ABCD2评分法准确性高于ABCD2评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 被引量:11
6
作者 项华 赵坚 +1 位作者 何光武 汪守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7期754-756,共3页
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是当前临床骨外科诊疗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MRI检查由于具有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轴面、多序列成像及无辐射特点,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颅内淋巴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光武 王斌 +2 位作者 何江波 成中意 汪守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颅内淋巴瘤MRI表现,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淋巴瘤6例的MRI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其中左侧额叶1例、胼胝体2例、左侧颞叶1例、右侧小脑2例。肿瘤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4例、形态... 目的分析原发颅内淋巴瘤MRI表现,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淋巴瘤6例的MRI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其中左侧额叶1例、胼胝体2例、左侧颞叶1例、右侧小脑2例。肿瘤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4例、形态不规则2例,。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3例、低信号3例,T2WI6例均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5例,不均匀1例,增强后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占位效应明显者2例。结论原发颅内恶性淋巴瘤发病部位、MRI信号特征及其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的特征,MRI在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检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8
作者 康英杰 张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准确的术前分期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所必须的。MRI(磁共振成像)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DWI(弥散加权成像)能更好地显示病...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准确的术前分期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所必须的。MRI(磁共振成像)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DWI(弥散加权成像)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判断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评估术前放化疗疗效,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脊索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光武 项华 +3 位作者 何江波 成中意 徐建荪 汪守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斜坡脊索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脊索瘤形态、信号特点。结果16例中,男11例,女5例,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30岁。肿瘤全部位于斜坡及其周围区域,肿瘤呈不规则形、圆形或椭圆形,向周围... 目的探讨MRI在斜坡脊索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脊索瘤形态、信号特点。结果16例中,男11例,女5例,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30岁。肿瘤全部位于斜坡及其周围区域,肿瘤呈不规则形、圆形或椭圆形,向周围侵润生长。12例均呈混杂不均匀信号,T1WI呈等、低、高信号,T2WI呈低、高信号,以高信号明显。4例信号稍不均匀,T1WI呈等、稍低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后16例均表现为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结论MRI可以准确显示斜坡脊索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和信号特点,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脊索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胼胝体区肿瘤的MRI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斌 姚振威 +1 位作者 何光武 朱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累及胼胝体区各类肿瘤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36例胼胝体区肿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各类肿瘤的MRI特征,包括MR常规平扫、增强及DWI的特征;病例按2007年WHO分类标准进行... 目的:回顾分析累及胼胝体区各类肿瘤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36例胼胝体区肿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各类肿瘤的MRI特征,包括MR常规平扫、增强及DWI的特征;病例按2007年WHO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结果:36例肿瘤中累及胼胝体嘴部6例,膝部16例,体部14例,压部17例。其中Ⅱ级胶质瘤12例,相对多见,肿瘤边界显示不清,坏死及强化不明显,12例病变胼胝体与正常胼胝体ADC比值的平均值(以"α"表示)为1.73,DWI低信号,4例MRS的Cho/NAA比值的平均值(以"β"表示)为2.48;Ⅲ级胶质瘤5例,混合信号,多呈"蜂窝样"或"地图样"强化,5例α为1.49,DWI为低信号为主的高低混合信号,2例β为2.50;Ⅳ级胶质母细胞瘤7例,较多见,多坏死,可伴出血,多呈不规则"花环样"或"结节样"明显强化,7例α为0.79,DWI实质区高信号伴坏死区低信号,3例β为4.16;淋巴瘤10例,相对较多见,FLAIR呈等信号的肿瘤与周围高信号的水肿分界清楚似"褐色巧克力饼干沉入白色奶酪中状",显著均质强化,10例α为0.78,DWI明显高信号,1例β为1.45;生殖细胞瘤2例,肿瘤边界清楚,多囊变,实质显著均匀强化,α为0.89,DWI明显高信号。结论:胼胝体区肿瘤以胶质瘤(Ⅱ~Ⅳ级)和淋巴瘤多见,MRI表现各有特点,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 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骨纸样板爆裂骨折的CT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斌 何光武 +2 位作者 朱勇 徐建荪 汪守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筛骨纸样板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41例筛骨纸样板爆裂骨折的部位、分型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结果右侧纸样板爆裂骨折15例(36.6%,15/41),左侧19例(46.3%,19/41),双侧7例(17.1%,7/41)。纸... 目的探讨CT对筛骨纸样板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41例筛骨纸样板爆裂骨折的部位、分型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结果右侧纸样板爆裂骨折15例(36.6%,15/41),左侧19例(46.3%,19/41),双侧7例(17.1%,7/41)。纸样板线型骨折9例(22.0%,9/41),凹陷性骨折32例(78.0%,32/41)。纸样板骨折伴内直肌肿胀、迂曲30例,内直肌及眶内脂肪疝入筛窦32例,内直肌与纸样板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34例,眶内积气8例,眼球内陷4例,眼球突出1例,视神经肿胀3例,筛窦塌陷窦腔变小32例,筛窦外伤性积液20例。结论CT不仅能准确地显示筛骨纸样板爆裂骨折的直接和间接征像,而且能很好地对其进行分型,CT对纸样板爆裂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骨纸样板 爆裂骨折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光武 张贵祥 +4 位作者 王斌 项华 何江波 成中意 汪守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参数对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图像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的扫描参数。方法:21例正常志愿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16-63岁,平均38.7岁)参加了该项研究。随机分为3... 目的:探讨不同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参数对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图像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的扫描参数。方法:21例正常志愿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16-63岁,平均38.7岁)参加了该项研究。随机分为3组:b值组、弥散敏感梯度方向组和层厚/层间距组。各组分别应用不同的DTI扫描参数,第1组b值组:可变参数是b值,分别为300、1 000、3 000 s/mm^2mm,不变参数是:层厚/层间距5 mm/0 mm,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21。第2组弥散敏感梯度方向组:可变参数是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分别为6、13、21,不变参数是:层厚/层间距5 mm/0 mm,b值为1 000 s/mm^2。第3组层厚/层间距组,可变参数是层厚/层间距,分别为8 mm/2 mm5、mm/0 mm、3.5 mm/0 mm,不变参数是:b值为1 000 s/mm^2,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21。将所成FA图像和DEC图分为3个不同的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的扫描参数所成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图像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在b值组,以低b值所成图像较佳,其中以b值=1 000 s/mm^2为最佳,而高b值所成图像噪声较大。施加的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并非越多越好,13个方向与21个方向所成图像没有明显差别,6个方向所成图像质量较差。层厚/层间距对图像的影响最大,层厚越厚,图像的信噪比越大。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实用的大脑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为:b值=1 000 s/mm^2,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13,层厚/层间距为5 mm/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白质纤维 弥散张量成像 扫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文洁 何光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98-301,共4页
MR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为增加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需应用多种MR扫描技术。然而,常规MR在检测及描述乳腺病变特征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反映组织的生物物理学特征,有... MR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为增加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需应用多种MR扫描技术。然而,常规MR在检测及描述乳腺病变特征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反映组织的生物物理学特征,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弥散加权成像是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非侵入性方法,可以检测出组织结构在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其成像时间短,敏感性高,无需使用对比剂,并且能比常规MR检查更早的发现病变,因此,它已经广泛应用于脑部疾病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疾病方面。本文就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的应用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上腹部囊状淋巴管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光武 陈艳 +5 位作者 文洁 陆峻 李满洋 王斌 朱勇 何江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514-514,518,共2页
关键词 腹部疾病 囊状淋巴管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大鼠缺血性肾脏结构及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朝武 何光武 赵炳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与SPECT肾功能成像及病理学、MRI平扫及增强检査对照,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大鼠缺血性肾脏结构及功能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4只雄性SD大鼠制作左侧肾动脉狭窄摸型,分別行双肾^(99)Tc^m-DTP... 目的与SPECT肾功能成像及病理学、MRI平扫及增强检査对照,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大鼠缺血性肾脏结构及功能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4只雄性SD大鼠制作左侧肾动脉狭窄摸型,分別行双肾^(99)Tc^m-DTPA肾显像测量肾小球滤过率(giomendar filtration rate,GFR)及3.0 T磁共振DWI、T1WI、T2WI及MRI增强检查并进行图像分析。DWI的b值分别采用0、800、1000、1200、1500 s/mm^2扫描,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比较双侧肾脏实质ADC值差异,分析ADC值与SPECT肾显像GFR相关性。统计学方法分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肾实质(ROI包括皮、髓质)ADC值与GFR呈正相关(F=0.001、r=0.584);双肾皮质ADC值比较t=4.626,F=0.001;双肾髓质ADC值比较t=2.699,P=0.019,均有明显差异性。DWI可显示肾脏局灶性缺血损伤及重度缺血损伤肾萎縮。结论MR DWI作为肾脏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评估肾功能及结构损伤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中晚期肾损伤评估,对喊少潜在对比剂肾损伤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肾损伤 肾功能不全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娟婷 何光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反映活体组织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病理改变情况。本文总结国内外大...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反映活体组织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病理改变情况。本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就DT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CIS的超早期诊断、准确定位、病情进展的评估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光武 张银川 +1 位作者 沈天真 陈星荣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8期2409-2410,共2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脑膜瘤(男2例,女9例,年龄范围25~63岁,平均为42.2岁)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利用个人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观察脑膜瘤所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情...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脑膜瘤(男2例,女9例,年龄范围25~63岁,平均为42.2岁)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利用个人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观察脑膜瘤所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情况。结果:颅内占位病变所致白质纤维的异常有三种基本改变形式,分别是破坏、浸润和移位。11例脑膜瘤中有3例引起白质纤维移位加浸润,8例引起白质纤维移位。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脑膜瘤与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或病人预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诊断(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勇 何光武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SFT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SFTP的CT表现,4例术前均接受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合文献资料就其临床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4例CT均表现为以...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of the pleura,SFT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SFTP的CT表现,4例术前均接受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合文献资料就其临床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4例CT均表现为以胸膜为基底的单发实性肿块,病灶界限清晰,可呈圆形、椭圆形,3例见"胸膜蒂"征。肿瘤平均直径87 cm。平扫密度均匀(1例)或不均匀(3例),3例瘤内见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改变。结论胸膜孤立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胸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江波 管庶春 何光武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1例为15岁男性,其余多为年轻女性,无黄疸。CT多表现为胰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1例为15岁男性,其余多为年轻女性,无黄疸。CT多表现为胰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钙化;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均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光武 文洁 李满洋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7期983-985,共3页
目的:分析脑膜瘤的发病部位和信号特点,探讨MR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证实的脑膜瘤病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结果:36例肿瘤中额顶部9例、顶枕部4例、前颅底6例、蝶骨嵴3例、上矢状窦旁2例、鞍区2例、侧脑室2例、小脑幕... 目的:分析脑膜瘤的发病部位和信号特点,探讨MR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证实的脑膜瘤病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结果:36例肿瘤中额顶部9例、顶枕部4例、前颅底6例、蝶骨嵴3例、上矢状窦旁2例、鞍区2例、侧脑室2例、小脑幕2例、大脑镰旁6例。30例呈圆形或椭圆形,6例半月形。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脑膜瘤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30例呈等信号,6例为低信号,其中23例信号不均匀,可见小片状或囊样低信号影。26例在病灶周围可见环形低信号影。T2WI像上31例均呈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者可杂有低信号的血管流空影和囊状的高信号影。增强后30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但有23例强化不均匀,29例可见明显脑膜尾征。结论:MRI对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