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的医院感染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柱 王开泰 +1 位作者 邬伟秀 蔡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HM)院内感染(NI)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和治疗。方法:回顾153例HM的NI,比较粒缺组与非粒缺组的医院感染率(NIR)、死亡率、院内感染持续时间、感染部位。20例曾用泰能治疗。31例患者化疗...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HM)院内感染(NI)的危险因素,临床意义和治疗。方法:回顾153例HM的NI,比较粒缺组与非粒缺组的医院感染率(NIR)、死亡率、院内感染持续时间、感染部位。20例曾用泰能治疗。31例患者化疗后2d ̄14d外周血WBC〈2.0×10^9/L时给用G-CSF,剂量为75 ̄150mg/d。8例严重NI患者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结果:NIR为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血液肿瘤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优于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血液透析铁缺乏贫血 被引量:7
2
作者 黄一新 张政 +4 位作者 黄振飞 赵东杰 赵旻 韩伟 姚建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0-423,共4页
目的 :比较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在治疗透析相关性贫血中的疗效。方法 :2 3例病人随机分入静脉铁剂组 (静脉组 )和口服铁剂组 (口服组 ) ,前者给予右旋糖酐铁 10 0mg ,在病人每次透析中经透析器的静脉端输入 ,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 (15 36... 目的 :比较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在治疗透析相关性贫血中的疗效。方法 :2 3例病人随机分入静脉铁剂组 (静脉组 )和口服铁剂组 (口服组 ) ,前者给予右旋糖酐铁 10 0mg ,在病人每次透析中经透析器的静脉端输入 ,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 (15 36±s2 5 4 )mg ,观察时间约 6~ 8wk ;后者给予琥珀酸亚铁 2 0 0mg ,po ,每日 3次 ,连续服用 8wk。 2组病人均同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结果 :静脉铁剂组治疗 8wk后 ,血红蛋白增长 (15± 12 )g·L- 1,红细胞比容增长 (4± 3) % ,血清铁蛋白增长 (330±15 8) μg·L- 1,而口服铁剂组三者分别为 (3± 11)g·L- 1,(0 .7± 2 .3) %和 (10 2± 2 2 4 ) μg·L- 1,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静脉铁剂组的有效率为 5 5 % ,而口服铁剂组为 2 5 %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铁剂组是 9% ,口服铁剂组为 33%。结论 :静脉铁剂在治疗血液透析贫血病人铁缺乏时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铁 静脉注射法 琥珀酸亚铁 口服法 血液透析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差异DNA甲基化谱研究
3
作者 冀君华 杨敏 +5 位作者 蒋艳 杨庭显 马晓静 尹启超 尹红卫 冀林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0-586,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使用简化代表性亚硫酸氢盐测序的方法进行检测,比对参考基因,将富集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取差异富集区域,差异富集区域取交集,将富集区域关联到基因,并根据组间富集区域富集样本个数差异筛选组间差异的甲基化富集区域,针对差异关联基因集进行GO、KEGG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藏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17152个,<-25%的位点共15558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RP3-399L15.3、ZNF621、RP11-394A14.2和SLC39A10。两组差异基因的信号通路注释中差异最显著的通路为血清素能突触。汉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2687个,<-25%的位点共2602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NAA25、CORO2B、PDC、ZNF853和MLLT10。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信号通路为谷氨酸能突触、Rap1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和胆碱能突触。HAP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位点>25%的位点共3895个,<-25%的位点共3969个。两组甲基化差值最大的能达到78.1%,而最小为-42.6%,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ARSJ、CTNNA3、SLC39A10和SWAP70。差异基因最为显著的通路为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结论:HAPC的发生可能与DNA甲基化异常变化有关,甲基化位点可能对HAPC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CP方法研究血液系统肿瘤的p53基因突变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冬梅 李先根 +5 位作者 钟晓松 张丕胜 颜式可 邬伟秀 周柱 王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突变在血液系统肿瘤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CR- SSCP方法对 34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p5 3基因第 5、8外显子进行研究。结果 :从 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 (1/ 12 ,8.33% )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突变在血液系统肿瘤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CR- SSCP方法对 34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 p5 3基因第 5、8外显子进行研究。结果 :从 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 (1/ 12 ,8.33% )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1/ 5 ,2 0 % ) ,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2 / 5 ,40 % ) ,2例多发性骨髓瘤 (MM) (2 / 8,2 5 % )中发现了 p5 3基因突变。其中 1例 AML,1例 NHL 及 1例 MM,均在检测后 3个月内死亡。结论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肿瘤 P53基因 基因突变 PCR-SSC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季石 卢英豪 +5 位作者 孙志强 张燕 戚璐 谢润兰 龙正美 王椿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05年5月-2006年3月,其中2例采用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9例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自2005年5月-2006年3月,其中2例采用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9例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为11.3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为16.3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严重GVHD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1(2-24)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液学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椿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5,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液学变化 贫血 风湿性疾病 止血功能障碍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液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CR_1密度基因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新潮 邬伟秀 +2 位作者 郭峰 张俊洁 赵书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263-26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遗传缺陷规律。方法:用红细胞CR1密度基因组PCR加HindⅢ酶切技术,对41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基因组的一个点突变率为33.3%,明显高于正常人(18.0%),P...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遗传缺陷规律。方法:用红细胞CR1密度基因组PCR加HindⅢ酶切技术,对41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血液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基因组的一个点突变率为33.3%,明显高于正常人(18.0%),P<0.05,尤其是女性患者1个点突变和2个点突变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结论:证实了部分血液肿瘤患者可能存在红细胞的免疫遗传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红细胞CR1密度 基因组 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
8
作者 王椿 《医师进修杂志》 2000年第11期5-7,共3页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干扰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反应的防治
9
作者 王开泰 周柱 邬伟秀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474-475,共2页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反应的防治王开泰,周柱,邬伟秀(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内科200940;上海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0080)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白...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反应的防治王开泰,周柱,邬伟秀(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内科200940;上海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0080)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药物疗法 化疗反应 防治 G-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06年上海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10
作者 倪雄 沈志祥 +8 位作者 陈芳源 梁辉 汤静燕 陆凤娟 王椿 邵静波 侯健 邹善华 王健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掌握上海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2002至2006年新诊断的本市户籍的ALL患者进行普查。结果上海市2002至2006年共新诊断ALL患者544例,平均年发病率0.81/10万,较1986... 目的掌握上海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2002至2006年新诊断的本市户籍的ALL患者进行普查。结果上海市2002至2006年共新诊断ALL患者544例,平均年发病率0.81/10万,较1986至1988年年发病率(0.69/10万)有所上升;其中≤17岁、18~34岁、35~59岁和≥60岁人群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31/10万、0.54/10万、0.46/10万和0.94/10万;按地区分布,崇明县的发病率为0.60/10万,低于其他地区。形态学分型:L1型占26.2%,L2型占57.4%,L3型占16.4%;免疫学分型:B细胞性占80.1%,T细胞性占19.5%,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患者为20.2%。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均为t(9;22)。结论上海市ALL的发病率较前有所上升,其中在未成年患者中上升明显,地区分布中崇明县的发病率较低,提示了环境因素在ALL发病中可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上海 发病率 流行病学 费城染色体
原文传递
全身放疗技术的实现方式及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旭明 刘仪 +10 位作者 姚升宇 徐冰 胡喆恺 陈智维 王子杰 赵国旗 陈廷锋 万理萍 宋献民 许奕 刘勇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全身放疗(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是对患者全身进行照射的一种特殊放疗技术,是血液系统疾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一种预处理手段,其主要作用包括杀灭残存肿瘤细胞、抑制机体免疫应答、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排空骨髓空间等。目前,全身... 全身放疗(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是对患者全身进行照射的一种特殊放疗技术,是血液系统疾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一种预处理手段,其主要作用包括杀灭残存肿瘤细胞、抑制机体免疫应答、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排空骨髓空间等。目前,全身放疗实施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长距离固定野照射、容积旋转调强和分段照射。在本文中,我们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综述了上述这些实现方式的技术特点和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放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激活状态的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隽 王椿 +6 位作者 谢匡成 颜式可 高彦荣 蔡琦 秦尤文 万理萍 蔡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08-713,共6页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数量及激活状态的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其表面活化分子CD28,CD45RA,CD45RO,CD69,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30例MD...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数量及激活状态的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其表面活化分子CD28,CD45RA,CD45RO,CD69,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30例MDS患者中低危组(RA+RAS)22例,高危组(RAEB+RAEBT)8例。结果表明MDS组T细胞(CD3+细胞)的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CD4+CD45RA+细胞(未致敏CD4+细胞)的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MSD组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的数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危组(RA和RAS)主要表现为T细胞活化功能的改变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比例均增高,以及B细胞数量的减少。高危组(RAEB和RAEBT)主要表现为T细胞亚群数量的改变CD3+细胞,CD3+CD4+CD8-细胞(T辅助细胞)数量的减少,CD3+细胞HLA-DR和CD69的表达并不增高。NK细胞数量减少。结论MDS病人存在有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生改变,所以T细胞亚群及活化功能的检测对于判断疾病的进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细胞亚群 B细胞 NK细胞 激活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7例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邵彬 高彦荣 +7 位作者 王椿 颜式可 蔡琦 姜杰玲 杨隽 白海涛 赵旻 赵初娴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07-101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genousleukemia,AML)有独特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差、生存期短。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AML的预后因素。方法: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994~2005年收治的77例老年AML患者可能影响预... 背景与目的: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genousleukemia,AML)有独特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差、生存期短。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AML的预后因素。方法: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994~2005年收治的77例老年AML患者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然后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可评价患者72例。年龄60~70岁者中位生存期(350天)显著长于年龄>70岁者(60天)(P<0.001),CR率显著提高(71.4%vs.29.4%,P=0.001);生存状态(performancestatus,PS)0或1分者中位生存期(402天)显著长于2、3、4分者(31天)(P<0.001),CR率显著提高(75.0%vs.15.0%,P<0.001);原发者中位生存期(98天)显著长于继发者(32天)(P=0.007),CR率显著提高(50.0%vs.0%,P=0.023);使用亚标准剂量的蒽环类药物者中位生存期(293天)显著长于减量使用者(35天)(P=0.006),CR率显著提高(63.6%vs.33.3%,P=0.02)。骨髓原始细胞(bonemarrowblastcell,BMblast)比率≤50%者中位生存期(98天)显著长于>50%者(55天)(P=0.006);预后良好核型者中位生存期(293天)显著长于预后不良或正常核型者(31天)(P=0.005);CD34阴性者中位生存期(201天)显著长于阳性者(36天)(P<0.001)。外周血白细胞数量(peripheralbloodwhitebloodcellcount,PBWBC)大于10×109/L者CR率(50.0%)显著高于PBWBC小于10×109/L者(25.0%)(P=0.043);化疗者CR率(50.0%)显著高于支持治疗者(0%)(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影响生存期的7个因素均具有独立性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70岁、PS为2~4分、骨髓原始细胞比率>50%、继发性、不良核型、CD34+以及蒽环类药物剂量强度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预后因素,蒽环类药物剂量显著影响CR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白血病 急性髓性 预后因素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邵彬 秦尤文 +6 位作者 高彦荣 王椿 颜式可 蔡琦 姜杰玲 白海涛 赵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4-836,共3页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临床特征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后乙型肝炎病毒的激活情况: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季冬梅 曹军宁 +6 位作者 洪小南 孙慧 李军民 王健民 陈芳源 王椿 邹善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8-612,共5页
目的: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 目的: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激活的发生率、转归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HBV激活的相关性。结果:23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29例HBsAg阳性,205例HBsAg阴性。11例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无一例发生HBV激活;18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7例(38.9%)发生HBV激活,其中3例(16.7%)死于肝功能衰竭。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激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P=0.026)。205例HBsAg阴性患者中,只有1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的患者发生HBV激活,其发生率明显低于HBsAg阳性患者(P=0.000)。结论:HBsAg阳性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率较高且危害严重,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激活风险。以往感染过HBV的HBsAg阴性患者在接受免疫化疗后发生HBV激活的可能性较低,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药物疗法 类RCHO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城市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魏道林 王椿 +2 位作者 颜式可 高彦荣 蔡琦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97-198,共2页
目的 :了解城市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病史及有关辅助检查结果 ,了解本院收治的 5 0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结果 :17例患者因患胃肠病等器质性疾病而发病 ,部分病例有多种病因同时作... 目的 :了解城市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病史及有关辅助检查结果 ,了解本院收治的 5 0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结果 :17例患者因患胃肠病等器质性疾病而发病 ,部分病例有多种病因同时作用 ;2 9例患者因单纯的膳食习惯异常发病 ;4例患者未发现明确病因。引起膳食习惯异常的原因有口腔疾患 ,以及各种生物、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的不良生活方式。结论 :除各种疾病外 ,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膳食习惯异常也是现代城市中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 ,应引起临床及公共卫生专家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性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冬梅 王辨明 +3 位作者 李崇渔 陈燕 邹萍 李守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98-101,共4页
采用PCR法对25例不同时期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链(TcRr)基因重排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例(12.0%)发生IgH基因重排,3例(12.0%)出现TcRr基因重排,其中1例同时出现IgH和TcR... 采用PCR法对25例不同时期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链(TcRr)基因重排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例(12.0%)发生IgH基因重排,3例(12.0%)出现TcRr基因重排,其中1例同时出现IgH和TcRr基因重排,对这种ANLL中序列失真现象的机制及其在白血病基因分型及检测微小残留疾病中的意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免疫球蛋白 T细胞受体 Tc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评价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万理萍 王椿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0-481,共2页
关键词 实验室检测指标 评价 缺铁性贫血 诊断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个体化治疗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彬 高彦荣 +5 位作者 王椿 颜式可 蔡琦 姜杰玲 白海涛 赵旻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老年AML患者(≥60岁)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化疗剂量将患者分为A(亚标准剂量)、B(减量化疗)及C(支持化疗)3组,并对3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老年AML患者(≥60岁)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化疗剂量将患者分为A(亚标准剂量)、B(减量化疗)及C(支持化疗)3组,并对3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可评价患者A组45例,B组9例,C组9例。A组CR率高于B组(P〈0.05),分别为53.3%和44.4%;平均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分别为258、195d。但白细胞化疗后最低值A组要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0.8×10^9/L,4.5×10^9/L),骨髓抑制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19,13d),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97.8%,77.8%)。C组患者平均生存期231d,生存期与其他2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结论:老年AML对化疗反应差,缓解率低,生存期短,治疗方案宜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急性 个体化 治疗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大启 王椿 +5 位作者 秦尤文 张帆 谢匡成 颜式可 金力 赵寿元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 PBSCT)后T细胞、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PCR)的法医试剂进行条件优化,间隔短时间抽取9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清髓性PBSCT,4 例非清髓性PBSCT...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 PBSCT)后T细胞、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PCR)的法医试剂进行条件优化,间隔短时间抽取9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清髓性PBSCT,4 例非清髓性PBSCT)的外周血样,STR- PCR定量分析T细胞和粒细胞的嵌合体,并观察其对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导作用。结果:STR PCR定量分析嵌合体的敏感性为5%,并具高度可重复性。清髓性PBSCT后10 d(+10 d),5/5例患者的粒细胞迅速演变为完全供者嵌合体(CDC),+14 d,4/5例患者的T细胞获得CDC。非清髓性PBSCT,+7^+14 d,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速度快于粒细胞;随后,供者粒细胞的比例突然增加,并迅速获得CDC,T细胞的植入却渐缓慢,最后,T细胞取得CDC的时间迟于粒细胞。依据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程度,及时调整非清髓性PBSCT后环孢素A(CsA)的用量,移植早期T细胞即获CDC,随访2~16个月,T细胞和粒细胞均呈稳定的供者植入状态。结论:供者T细胞的完全植入迟于粒细胞,动态监测T细胞嵌合体,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嵌合体 T细胞 短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