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常见问题处理 被引量:2
1
作者 丁舫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0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措施。方法将16例接受颅内开颅手术并出现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经过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后,得到的结果为:患者手术的时间较长、在术后出现了脑脊液的泄漏、手术中出现开放性乳...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常见问题以及处理措施。方法将16例接受颅内开颅手术并出现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经过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后,得到的结果为:患者手术的时间较长、在术后出现了脑脊液的泄漏、手术中出现开放性乳突气房、使用人工硬膜以及吸收性明胶海绵的适应、脑室外引流等都是颅内感染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得知:术中实施开放乳突气房、人工硬膜的使用以及术后脑脊液的泄漏现象是造成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16例患者在实施综合治疗后结果为14例治愈,显效1例,1例无效。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施颅内手术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避免实施乳突打开、人工硬膜的使用;同时要对手术的切口加强管理,降低脑脊液的泄漏,以上措施是防止颅内感染出现的关键性措施。在出现颅内感染后,要及时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常见问题 处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颅脑外伤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威 何晓云 +1 位作者 金维 张树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5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果糖二磷酸钠,观察两...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果糖二磷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和随访6个月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时的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可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脑组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神经节苷脂 果糖二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威 张树方 +1 位作者 何晓云 金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770-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并发癫痫的患者37例,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检...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并发癫痫的患者37例,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第1、3、5、7 d时IL-2、IL-6、TNF-α和CRP的水平,同时选同期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1、3、5、7 d IL-2、IL-6、TNF-α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脑外伤性癫痫中度、重度组IL-2、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外周血中IL-2、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升高且IL-2、IL-6、TNF-α和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炎性因子与CRP对癫痫的发作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性癫痫 IL-2 IL-6 TNF-α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76
4
作者 何晓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6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8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42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B组,32例)...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8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42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B组,32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C组,34例),对比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C组术后2周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A组,A组在术后2周GOS评分为差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中C组总有效率最高,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2)。结论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相比,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与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更好,并发症少,预后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晓云 《中国医药》 2011年第2期200-201,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并筛选与其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逻辑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院时21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为(10.5±2.0)分,脑室... 目的 研究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并筛选与其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逻辑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院时21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为(10.5±2.0)分,脑室内血肿体积(Graeb)评分为(6.7±2.6)分,入院时GCS评分与Graeb评分高度负相关(r=0.66,P<0.01).出院时21例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2.9±1.1)分,与人院时GCS评分、Graeb评分、患者性别和外引流术有关(P<0.05).结论 原发性脑室出血病因多不明确但预后较好,早期行脑室外引流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临床分析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苷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晓云 陈世文 +2 位作者 张树芳 金维 彭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2期4240-4243,共4页
目的:中枢损伤是目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肌苷对于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建立一侧前肢瘫痪的大鼠脑外伤模型,证实肌苷治疗促进中枢损伤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同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建立一侧运... 目的:中枢损伤是目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肌苷对于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建立一侧前肢瘫痪的大鼠脑外伤模型,证实肌苷治疗促进中枢损伤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同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建立一侧运动皮层冲击损毁的大鼠模型,通过肢体不对称实验、抓取实验等行为学观察证实其患侧上肢功能受损,后在实验组进行肌苷药物14天,观察28天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作对比,证实其行为学上的有效性,同时对损伤侧大脑进行顺行BDA染色,探索其内在机制。结果:通过28天的观察发现经过肌苷治疗的的实验组大鼠肢体不对称实验、抓取实验等行为学评分明显好于隐性对照组,顺行BDA染色证实其有促进损伤周围健存皮层突触再生和代偿的作用。结论:肌苷可以促进中枢损伤后大鼠残存神经元得突触再生,使其大脑能在最大程度上代偿其丧失的功能,该药物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中枢损伤治疗的前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肌苷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莹 张树芳 +2 位作者 张黎 金维 何晓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3期2483-2485,2469,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康复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与非早期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3个月后Fugl-Meyer评分、...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康复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与非早期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3个月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于非早期组患者,两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积极施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康复治疗 重度 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树方 张黎 +3 位作者 何晓云 金维 王莹 彭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5期6894-689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8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微创穿刺组24例和小骨孔开颅组24例,微创穿刺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尿...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8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微创穿刺组24例和小骨孔开颅组24例,微创穿刺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尿激酶冲洗引流术,小骨孔开颅组采用小骨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短期预后。结果:微创穿刺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小骨孔开颅组短(t=7.441,P<0.001)。术后两组患者血肿的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F=23.451,P<0.001),术后第1天及第3天,微创穿刺组患者的血肿明显大于小骨孔颅组(P均<0.05),但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血肿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NHISS评分、术后三月GOS评分、并发症发生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尿激酶溶解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但血肿清除率不如小骨孔开颅术。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血肿范围较小的患者选用前者更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小骨孔 微创穿刺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莹 张树芳 张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2期4276-4278,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病情48h内不再进展即...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病情48h内不再进展即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和Fugl-Meyer积分、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和Fugl-Meyer积分、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应尽可能施行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预后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