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文丽 方朕 +1 位作者 张文梅 狄建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91,共6页
目的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 目的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共纳入105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其中,髋关节置换67例,膝关节置换38例。共检出病原菌124株,以革兰阳性菌株为主,占74.19%(92株);其次是革兰阴性菌,占16.13%(20株);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7.90%,47株)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58%,28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6.67%、73.08%,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33.33%、41.18%、55.56%,对美罗培南敏感。结论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后者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经验性治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可能有效,但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可能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感染 微生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文丽 杨玉妹 +1 位作者 狄建忠 顾雯烨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场所、器械类型和防护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锐器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锐器伤登记表》统一标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的锐器... 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场所、器械类型和防护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锐器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锐器伤登记表》统一标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共计274例次。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实际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也呈逐年提升趋势。锐器伤的发生涉及34个科室,在医院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部门均有锐器伤发生;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科室是骨科、手术室、普外科;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地点是手术室、普通病房、治疗室。共有126名年龄≤25岁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从职业分布来看,在发生锐器伤的人群中,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占前3位。90%的锐器伤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为缝合针(51.5%)和手术室(60.9%),89.8%的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多为中度损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是头皮钢针(56.3%)和普通病房(61.9%),主要发生环节是为患者拔除针头(38.9%),以轻度损伤为主。发生损伤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手套。发生锐器伤人群一半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针刺伤预防的培训。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低年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锐器伤发生和防护存在差异,对不同群体应针对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器伤 血源性职业暴露 流行病学特点 医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郑文丽 杨玉妹 狄建忠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31-235,共5页
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可预防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关节置换术并发手术部位感染后果严重,假体周围感染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术后翻修、假体移除甚至截肢,影响其生命质量,加重经济负担。本文就... 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可预防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关节置换术并发手术部位感染后果严重,假体周围感染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术后翻修、假体移除甚至截肢,影响其生命质量,加重经济负担。本文就关节置换术并发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及相应防控措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手术部位感染 假体周围感染 预防措施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