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MRI特征
1
作者 黄日升 汪星星 +2 位作者 陈杰云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DCS的术前MRI表现特征。MRI图像分析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病灶内囊变、出血、脂肪,平扫信号、强化方式和其他伴随征象,有无肝包膜回缩,邻近胆管有无扩张、肝门区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结果:7个病灶均为肝内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光滑,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信号均匀的实性肿块,5个病灶为实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其中1个病灶囊变明显,并见出血。动态增强扫描5个病灶表现为“速升平台型”模式;2个病灶表现为“速升缓降型”模式;1个病灶周围异常灌注,2个病灶见延迟强化的包膜;1个病灶周围胆管轻度扩张,所有病例肝门区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肝脏FDC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常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实性部分信号均质,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多数表现为明显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硬化性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分析
2
作者 杨晓燕 王明亮 +1 位作者 陈伶俐 曾蒙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脏硬化性血管瘤(HSH)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HS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6例行MR检查,2例行CT检查,2例行MR+CT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 目的 探讨肝脏硬化性血管瘤(HSH)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HS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6例行MR检查,2例行CT检查,2例行MR+CT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强化方式、相邻肝包膜等影像学特征,并测量病灶与肝实质的ADC值,两者ADC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大小(35.8±44.4)mm,8例类圆形、1例类椭圆形、1例分叶状,边缘均清楚。CT平扫均为低密度,2例轻度均匀持续强化,2例向心性强化;T1WI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病灶内见低信号,增强扫描4例向心性强化,2例轻度环形持续强化,1例延迟强化,1例类似环形“快进快出”强化,病灶与肝实质的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例出现相邻肝包膜皱缩现象。结论HSH影像表现不典型但具有一定特点:动脉期环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不减退,病灶ADC值高于肝实质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异位肾上腺腺瘤3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刘林成 张宝伟 +3 位作者 安超 李建龙 赵梦龙 赵记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14-618,共5页
目的分析归纳3例肝脏异位肾上腺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异位肾上腺腺瘤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病变均位于肝右叶包膜下Ⅶ段,肿瘤呈单发。CT表现... 目的分析归纳3例肝脏异位肾上腺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异位肾上腺腺瘤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病变均位于肝右叶包膜下Ⅶ段,肿瘤呈单发。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肿块影。MRI表现为T_(1)WI同相位稍低信号,反相位信号明显减低,T_(2)WI稍高信号;DWI扩散受限;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局部呈相对低信号,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例延迟期见包膜样强化。3例均有脂肪变性。结论肝脏异位肾上腺腺瘤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影像学特征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异位肾上腺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特征及分型
4
作者 刘林成 周志厚 +3 位作者 于广会 陈伶俐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特征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日照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55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位置、边界、数目、大小、形态、有无分隔...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特征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日照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55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位置、边界、数目、大小、形态、有无分隔、壁结节、有无胆管扩张、囊壁及囊腔在T1WI、T2WI、DWI及ADC图像上的信号特征,病灶的囊壁、分隔及壁结节的强化特点,根据形态学特点分为微囊型、寡囊型、混合型3组,分析3组病灶的MRI特征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55例患者中有55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微囊型6例,寡囊型20例,混合型29例,病灶大小为1.6~23(8.8±4.7)cm;3组间在病灶大小、有无壁结节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有无临床症状、形态、病灶位置、边界、实验室指标、有无浸润性、囊液信号、有无分隔、壁结节强化方式及壁结节是否扩散受限、囊腔数量及上游胆管有无扩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黏液性囊性肿瘤 分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R系统的诊断效能及观察者间一致性:以雄激素剥夺治疗后大切片为参照
5
作者 陈章哲 周冰妮 +3 位作者 刘伟 甘华磊 杨丽瑞 刘晓航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目的:以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前列腺全组织切片为参考标准,评估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局部复发报告(Prosta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Local Recurrence Reporting,PI-RR)的诊断效能及观察者间的一致... 目的:以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前列腺全组织切片为参考标准,评估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局部复发报告(Prosta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Local Recurrence Reporting,PI-RR)的诊断效能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方法:119例ADT后的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行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检查。由3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MRI图像,根据PI-RR对影像学表现进行评分。在每个分区的基础上评估了PI-RP检测残留癌的诊断性能。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阅片者的癌症检出率(cancer detection rate,CDR)。通过Cohen’s Kappa分析评估总体和成对的阅片者之间在PI-RR评分和评分≥3或4分的残留癌区域的一致性。结果:病理学切片发现209个区域有癌残留。以3分为截断值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2%~83.7%、86.4%~92.7%、51.3%~64.3%、95.4%~96.9%;以4分为截断值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4%~56.5%、97.9%~98.6%、82.5%~85.3%、91.6%~92.9%。不同阅片者间C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I-RR评分和残留癌区检测方面,所有阅片者的总体一致性为中等,但高、中年资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中等至显著)高于中、低年资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一般至中等)。结论:PI-RR评分可以准确地评估ADT后前列腺癌的复发情况,为前列腺癌放疗后的治疗提供潜在的参考;但阅片者的经验会影响诊断结果及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雄激素剥夺治疗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术前预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侵袭性的可行性
6
作者 林艳飞 金艳霞 +4 位作者 姚家美 纪元 戴守平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术前预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侵袭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67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资料。结果侵袭性和...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术前预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侵袭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67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资料。结果侵袭性和非侵袭性SPN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部位、生长方式、肿瘤长径、肿瘤长轴与胰腺的关系、出血、胰胆管扩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肿瘤形态、边界、包膜、囊实性比例、胰腺萎缩、强化方式、强化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指标(肿瘤形态、边界、包膜、囊实性比例和胰腺萎缩)的ROC曲面下面积为0.679(95%CI:0.594~0.764),诊断的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70.9%。结论MRI检查有助于术前预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侵袭性
原文传递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RI表现:常见特征及少见特征
7
作者 刘芳 王明亮 +3 位作者 许晓杰 蒋晶晶 曾蒙苏 纪元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5-620,共6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C)的常见及少见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1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2例经病理证实的P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是否均质、是否囊变、平扫...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C)的常见及少见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1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2例经病理证实的P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是否均质、是否囊变、平扫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周围侵犯及有无转移等。结果 62例患者共检出64个病灶,60例为单发病灶,2例各为2个病灶。病灶位于左侧28个、右侧36个;病灶长径0.8~12.6 cm,平均(4.90±2.71)cm;56个(87.50%)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8个(12.50%)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63个(98.44%)。实性34个(53.13%),囊变30个(46.87%),其中高度囊变13个(20.31%);实性均质12个(18.75%),不均质52个(81.25%);23个(35.94%)病灶含有出血;5个(7.81%)病灶含有细胞内脂质;3个(4.69%)病灶表现为脑脊液样高信号。50个(78.13%)病灶T_(1)WI呈低信号,14个(21.87%)病灶T_(1)WI呈等信号;T_(2)WI均呈高信号;灶周侵犯1个(1.56%);淋巴结转移1个(1.56%);肝转移2个(3.13%)。动态增强扫描后,42个(65.63%)病灶动脉期呈重度强化,22个(34.38%)病灶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33个(51.56%)的病灶瘤内或瘤周含肿瘤血管。病灶强化方式有四种:16个(25.00%)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12个(18.75%)病灶呈“渐进性均匀”强化,21个(32.81%)病灶呈“快进快出”强化,15个(23.44%)病灶呈“持续”强化。结论 PCC的MRI表现有典型的常见特征和少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分型
8
作者 刘林成 陈玉飞 +3 位作者 单裕清 陈伶俐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其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90例IPNB患者的资料,图像分析包括肿瘤的形态、位置、胆管有无扩张及扩张程度、有无肝病史、有无血吸虫病史、是否...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其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90例IPNB患者的资料,图像分析包括肿瘤的形态、位置、胆管有无扩张及扩张程度、有无肝病史、有无血吸虫病史、是否癌变、是否合并胆管结石、是否存在肝叶萎缩、有无肝门或腹腔淋巴结肿大、是否侵犯胆管壁、是否侵犯周围血管、肿瘤在T_(1)加权成像(WI)、T_(2)WI图像上的信号特征、是否扩散受限、是否合并出血、强化率、有无腹腔积液,根据形态学分类标准将IPNB分为4型,Ⅰ型(局部胆管扩张型)、Ⅱ型(囊肿型)、Ⅲ型(无肿瘤型)、Ⅳ型(胆管扩张型),分析4组病灶的临床及MRI特征差异。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肝脏IPNB患者中Ⅰ型31例,Ⅱ型15例,Ⅲ型16例,Ⅳ型28例;肝左叶41例,肝右叶11例,跨越肝左、右叶7例,肝尾状叶2例,肝门部13例;4组间在年龄、有无临床症状、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是否癌变、是否合并胆管结石、肝叶是否萎缩、是否扩散受限、肝内胆管直径、胆总管直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在性别、位置、糖类抗原19-9、有无肝病史、有无血吸虫病史、癌胚抗原、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是否合并出血、病灶强化率、肝门/腹膜后有无肿大淋巴结、是否侵犯胆管壁、是否侵犯血管、有无腹腔积液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IPNB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 分型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原文传递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杨 岳学旺 +3 位作者 姜非 王海星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6月至2021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SANT)的CT特征。研究发现12例SANT患者肿物单发、略低密度、部...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6月至2021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SANT)的CT特征。研究发现12例SANT患者肿物单发、略低密度、部分边界欠清,病灶平均径均值(49.7±14.2)(24.5~72.5)mm,4例(4/12,33.3%)可见钙化,7例(7/12,58.3%)可见假包膜。动态增强扫描,6例类圆形,6例分叶状。12例病灶均呈渐进性向心性填充式强化(12/12,100.0%)。10例病灶内见结节样强化(10/12,83.3%),6例病灶内见辐轮样强化(6/12,50%),6例病灶(6/12,50%)非辐轮样强化。4例病灶(4/12,33.3%)可见星芒征。本研究显示SANT多表现为脾脏内单发、类圆形肿块,平扫为略低密度,边界不清,可见钙化及假包膜,强化方式均为渐进性向心性强化。强化形态主要为结节样强化,其次为辐轮样强化及非辐轮样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包膜 向心性 类圆形肿块 分叶状 动态增强扫描 CT特征 强化方式 钙化
原文传递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与囊肿型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10
作者 刘林成 李建龙 +2 位作者 陈伶俐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华消化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7-762,共6页
目的:分析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和囊肿型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2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日照市人民医院经手术... 目的:分析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和囊肿型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2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日照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肝脏MCN(58例,肝脏MCN组)和囊肿型IPNB(38例,囊肿型IPNB组)共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特征。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MRI特征包括病灶有无分隔、出血、钙化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肝脏MCN组的女性占比[91.4%(53/58)比60.5%(23/38)],以及病灶有分隔[89.7%(52/58)比34.2%(13/38)]、出血[31.0%(18/58)比5.3%(2/38)]、钙化[12.1%(7/58)比0(0/38)]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囊肿型IPNB组,肝脏MCN组中病灶呈浸润性[10.3%(6/58)比55.3%(21/38)]、上游胆管扩张[20.7%(12/58)比89.5%(34/38)]、有壁结节[8.6%(5/58)比94.7%(36/38)]、下游胆管扩张[0(0/58)比65.8%(25/38)]、肝叶萎缩[0(0/58)比10.5%(4/38)]、与胆管相通[0(0/58)比100.0%(38/38)]的患者占比均低于囊肿型IPN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_(性别)=13.25、χ^(2)_(病灶分隔)=32.28、χ^(2)_(浸润性)=22.92、χ^(2)_(上游胆管扩张)=43.52,其余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结论:肝脏MCN和囊肿型IPNB的MRI影像具备一定特征与差异,MRI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黏液性囊性肿瘤 囊肿型胆管内乳头状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肝细胞核因子1α失活型肝细胞腺瘤的MRI特征分析
11
作者 潘豪 陈小凤 +3 位作者 韩晶 纪元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α失活型肝细胞腺瘤(H-HCA)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8月至2020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H-HC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其中女性15例,男性4例,年龄16~47(32±7)岁;分析肿瘤数目...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α失活型肝细胞腺瘤(H-HCA)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8月至2020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H-HC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其中女性15例,男性4例,年龄16~47(32±7)岁;分析肿瘤数目、部位、形态、大小、边界,MRI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各期强化特点,肿瘤内有无脂肪及其含量、假包膜等,比较病灶及其周围正常肝实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9例患者共24枚病灶,14例单发,5例多发;位于肝右叶15枚、左叶9枚;20枚呈圆形及类圆形,4枚呈不规则或分叶状;肿瘤最大直径为0.6~8.6(3.5±2.4)cm。20枚病灶T1加权成像(WI)呈等及高信号,4枚呈低信号;16枚病灶T2WI呈等及稍高信号,2枚呈高信号,6枚呈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均呈等及高信号;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289±0.222)×10^(-3)mm^(2)/s,邻近正常肝实质平均ADC值为(1.307±0.236)×10^(-3)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钆喷酸葡甲胺(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的18枚病灶,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15枚,高度强化3枚,门静脉期、肝静脉期无持续性强化,延迟期均呈低信号;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的6枚病灶,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2枚,高度强化4枚,门静脉期、肝静脉期无持续性强化,移行期及肝胆特异期均呈低信号。21枚病灶发生细胞内脂肪变性,其中19枚弥漫性脂肪变性;16枚病灶延迟期形成假包膜。结论H-HCA好发于青年女性,常单发,具有一定特征性MRI特征;T1WI反相位弥漫性信号减低及增强后低血供退出型强化模式可有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腺瘤 肝细胞核因子1α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胃间质瘤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预测病理NIH危险度分级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思凯 王明亮 +3 位作者 罗荣奎 何其舟 斯光晏 曾蒙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54-960,共7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预测病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的可行性,为GST患者在治疗前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预测病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的可行性,为GST患者在治疗前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ST患者504例(共计506枚GST)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259例,女245例,年龄13~85(60±11)岁。根据病理NIH危险度分级标准,分为低风险组(极低危险度和低危险度,277枚)和高风险组(中危险度和高危险度,229枚)。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出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肿瘤长径对危险度分级的预测价值。结果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在性别(男/女:131/146比129/100)、消化道出血(有/无:39/238比59/170)、形态(规则/不规则:218/59比95/134)、钙化(有/无:36/241比53/176)、坏死程度(0°/Ⅰ°/Ⅱ°/Ⅲ°:197/61/16/3比58/98/32/41)、溃疡(有/无:32/245比94/135)、生长方式(腔内生长/腔外生长/腔内外生长:102/105/70比44/98/87)、肿瘤位置(胃底/贲门/胃体/胃角/胃窦:98/7/135/12/25比98/6/114/5/6)、供血动脉(有/无:32/245比104/125)、血管样强化(有/无:19/258比88/141)、灶周积液(有/无:0/277比13/216)、灶周脂肪阳性征(有/无:0/277比30/199)、肿瘤最长径[2.82(2.04,3.80)cm比5.93(4.06,8.29)cm]、肿瘤短径[2.31(1.60,2.88)cm比4.40(3.21,6.37)cm]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最长径(OR=2.08,95%CI:1.35~3.20)和溃疡阳性(OR=2.01,95%CI:1.03~3.92)是危险度分级的危险因素(均P<0.05);肿瘤位置中以胃窦为参照,胃底(OR=7.77,95%CI:2.00~30.24)、胃体(OR=3.93,95%CI:1.03~15.01)是危险度分级的危险因素(均P<0.05)。肿瘤最长径预测肿瘤危险度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最佳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8 cm、62.9%、95.3%。结论GST的MS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术前病理NIH危险度分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能为患者治疗前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度分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非 张杨 +2 位作者 王海星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1,共3页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6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9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3例行MRI增强检查,1例同时行CT和MRI增强检查。9例患者中,6例(6/9...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6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9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3例行MRI增强检查,1例同时行CT和MRI增强检查。9例患者中,6例(6/9,66.7%)单发,3例(3/9,33.3%)多发;8例(8/9,88.9%)为良性,1例(1/9,11.1%)恶性伴肝转移;所有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1例含钙化,2例合并出血,1例囊变。CT平扫,6例(6/6,100%)均为等或略低密度,边缘不清。MRI平扫,3例(3/4,75%)边界清楚,1例(1/4,25%)恶性边界不清;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2例(2/4,50%)为稍低信号,2例(2/4,50%)为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3例为略高信号且其内示多发点状不强化低信号,即"雀斑"征。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均为略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6例(6/9,66.7%)病灶呈渐进性强化,3例(3/9,33.3%)呈明显持续性强化。增强病变内部亦可见点状及星芒状始终未强化区。多发病灶增强扫描数量经历"少-多-少"的过程。本研究表明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星芒状 T2WI 合并出血 CT平扫 多发病灶 囊变
原文传递
胰腺转移性肺腺癌的CT和MRI表现
14
作者 李帅鹏 雷真真 +2 位作者 王明亮 纪元 曾蒙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9-371,共3页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例胰腺转移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6例患者行肺癌肺叶切除术(右肺上叶3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例),分别在术后13~83个月发现胰腺转移(异时性转移)...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例胰腺转移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6例患者行肺癌肺叶切除术(右肺上叶3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例),分别在术后13~83个月发现胰腺转移(异时性转移)。6例患者中,5例为单发,1例2个病灶,共7个病灶,均边界模糊;1个病灶位于胰头颈部,6个病灶位于胰体尾部;病灶在CT平扫时为低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均呈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轻度不均匀或环形强化;4例伴有胰管轻度扩张。本研究发现胰腺转移性肺腺癌大多数为胰腺体尾部单发结节,边界模糊,CT、MRI增强扫描呈“乏血供”表现,且不伴有明显胰管扩张、无明显血管侵犯及无囊变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肺上叶 左肺上叶 胰管扩张 左肺下叶 胰腺体尾部 胰体尾 T2WI CT平扫
原文传递
胰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瘤的MRI特征
15
作者 陈杨 王明亮 +2 位作者 张佩玉 纪元 曾蒙苏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瘤(pHGNET)的MRI特征。方法按照最新病理标准,对行胰腺手术后病理回顾,确定为胰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瘤的12例患者术前上腹部MRI检查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图像分析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囊变、平扫... 目的探讨胰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瘤(pHGNET)的MRI特征。方法按照最新病理标准,对行胰腺手术后病理回顾,确定为胰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瘤的12例患者术前上腹部MRI检查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图像分析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囊变、平扫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强化峰值、主胰管扩张、胰周脂肪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等,同时在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图上测量肿瘤及胰腺的ADC值,并比较二者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2例胰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瘤病灶均为单发,平均径线(2.85±1.57)cm,9例(75.0%)位于胰头颈部,形态规则,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不清,平扫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7例(58.3%)呈轻度渐进性强化,8例(66.7%)强化峰值为门静脉期,9例(75.0%)出现胰周脂肪浸润,5例(41.7%)伴主胰管扩张,4例(33.3%)伴淋巴结转移,7例(58.3%)出现肝转移。肿瘤组织的ADC值低于周围胰腺组织[(1.12±0.33)×10^(-3)mm^(2)/s vs(1.82±0.2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胰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瘤具有一定的MRI特征,特别是肿瘤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胰腺、多数肿瘤呈轻度渐进性强化且强化低于正常胰腺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高级别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
16
作者 赵小二 陈伶俐 +2 位作者 纪元 曾蒙苏 王明亮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399-405,共7页
目的 探讨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RLH)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并经手术标本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RLH... 目的 探讨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RLH)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并经手术标本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RLH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60.4±3.7)岁.观察肝RLH的^(18)F-FDG PET/CT显像表现,分别测量及计算病灶长径、病灶与邻近肝脏的CT值、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肝本底SUVmax、滞留指数(RI).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7例肝RLH患者中,71.4%(5/7)患者为单发病灶、28.6%(2/7)患者为多发病灶,共11个病灶,均位于肝包膜下,其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模糊,长径5.5~19.2(14.9±1.2)mm.CT平扫结果显示,11个病灶密度均匀,其中2个病灶呈等密度,9个病灶呈低密度,其CT值为(42.1±3.1)HU,低于邻近肝实质的CT值(55.9±1.5)HU,且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P<0.001).^(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显示,63.6%(7/11)病灶的^(18)F-FDG摄取高于肝实质,其中85.7%(6/7)病灶延迟显像的SUVmax升高,14.3%(1/7)病灶延迟显像的SUVmax降低,早期、延迟显像病灶的SUVmax分别为6.2±0.4和6.8±0.7,RI为12.2%(8.9%,15.5%);36.4%(4/11)病灶的^(18)F-FDG摄取低于或邻近肝实质,延迟显像病灶的SUVmax无明显变化,早期、延迟显像病灶的SUVmax分别为2.2±0.4和2.1±0.4.结论 肝RLH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呈均匀稍低密度灶,边界模糊.^(18)F-FDGPET/CT显像显示多数病灶^(18)F-FDG高摄取,少数病灶呈等摄取或低摄取,延迟显像SUVmax多升高,多发病灶^(18)F-FDG摄取相近或相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