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阳路街道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安全分析
1
作者 沈美 陈淑琴 +3 位作者 黄蛟灵 李艳 孙婉璟 吴鹏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现状、用药安全性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提升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2020年1月31日在册的250例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 目的:分析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现状、用药安全性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提升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2020年1月31日在册的250例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患者按其居住状态分为独居组和与配偶同居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高血压管理情况、高血压及其他药物服用情况、发生其他疾病时高血压药物服用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问卷调研。结果:在中成药物服用数量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发生其他疾病时的高血压药物服用情况方面,两组女性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女性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处理方式方面,两组男性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作用,改变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用药行为,进一步提升其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 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社区住院脑卒中患者转院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磊 潘公益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15-17,27,共4页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住院患者转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312例,按照是否转院分为转院组79例和非转院组233例,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并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状...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住院患者转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312例,按照是否转院分为转院组79例和非转院组233例,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并进行神经功能损伤状况评分。结果 :转院组的NIHSS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级别与非转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6,P=0.001;t=3.921,P=0.001)。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病、骨折、慢性支气管炎、压疮、NIHSS评分、改良MRS评分及家属陪伴患者时间减少是其发生转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罹患高血压、骨折、慢性支气管炎、压疮病史的脑卒中患者需进行密切监控,在患者入院时也应重点关注NIHSS、改良MRS评分等相关指标,对于评分较高者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转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精神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圆 李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75-1679,共5页
目的采用简易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社区精神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价FRAX工具在特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修正和优化建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欧阳社区全年在册管理的精神病患者119例... 目的采用简易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社区精神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价FRAX工具在特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修正和优化建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欧阳社区全年在册管理的精神病患者119例为观察组,以前期研究纳入的2 992例一般人群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评价自我平衡感,测量体质指数、骨密度,采用FRAX、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步行计时测试(TUGT)评价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结果观察组服药时间〈3年与服药时间≥3年者发生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MO)概率≥20%、发生髋部骨折(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χ~2=0.284,P=0.594)。观察组知晓所服用药物种类和剂量者89例(74.7%),不知晓者30例(25.3%)。观察组服用单药与服用2种及以上药物者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P=0.668)。观察组步态稳定与步态不稳者发生MO概率≥20%、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χ~2=1.504,P=0.220)。两组女性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33)。两组60~79岁年龄段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5,P=0.002)。两组骨量减少者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2,P〈0.001)。采用FRAX评估观察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结果与采用BBS、TUGT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未发现两者存在一致性(u=0.035、0.116、0.146、0.061,P〉0.05)。结论女性、60岁以上及骨量减少的精神病患者较一般人群具有更高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FRAX工具与BBS、TUGT在预测精神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一致性不理想,评估结果不能兼容,联合应用有益于提高评估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性评估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在社区随访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姜虹 毕宪初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489-2491,共3页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中的依从性、并发症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中心)门诊就诊的服用...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中的依从性、并发症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中心)门诊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20例,社区中心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日1片(100 mg/片),同时加服氯吡格雷每日1片(75 mg/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20例随访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44~ 90(69.3±6.4)岁,在随访的人群中出血率和再入院率仅为3.33%,出血主要为消化道出血(3例)和脑出血(1例),120例随访患者社区中心随访1年用药费用显著低于本市三级医院一年用药费用[(1845.55±1064.89)元vs(3029.27±826.9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49,P<0.001).结论 经过三级医院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后,转至社区中心继续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好、费用经济、并发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 社区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电针颈三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蔡承全 黎炳杰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0-251,共2页
目的 对比分析电针颈三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电针颈三针)和对照组(颈椎牵引)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 目的 对比分析电针颈三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电针颈三针)和对照组(颈椎牵引)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升高,VAS评分和ND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颈项酸胀、颈部僵硬、上肢麻木、颈肩窜痛)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颈项酸胀、颈部僵硬、上肢麻木、颈肩窜痛)积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候(颈项酸胀、颈部僵硬、上肢麻木、颈肩窜痛)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优于牵引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电针 颈三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社区家政人员职业卫生习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况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圆 丁国兴 +1 位作者 顾爱斌 兰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年第4期285-287,共3页
抽取76名社区家政服务人员为调查组,76名雇主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印)感染。从业年限〉3年占65%(50例),驻家服务占45%(34例),服务2户以上钟点工占49%(37例)。与服... 抽取76名社区家政服务人员为调查组,76名雇主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有无幽门螺杆菌(印)感染。从业年限〉3年占65%(50例),驻家服务占45%(34例),服务2户以上钟点工占49%(37例)。与服务家庭共同就餐比例占84%(64例)。两组间卫生习惯及却感染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政服务人员坳感染率50%(38例),雇主感染率38%(29例)(x2=2.162,P=1.141),二者却感染一致率62%(Kappa=0.237)。社区家政服务人员存在通过职业行为在家庭内和家庭间传播却的高风险,对现患者应尽早采取根除治疗,规范从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探讨加味甘姜苓术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永妘 张磊 +2 位作者 张宇 高司成 卓蕴慧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甘姜苓术汤是金匮要略名方,增加丹参、小茴香二位药物形成加味方以提升疗效,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动物实验证实其抗脂肪肝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寻找加味方和脂肪肝的共同靶点,做蛋白互作图,进行GO富集分析和K... 目的甘姜苓术汤是金匮要略名方,增加丹参、小茴香二位药物形成加味方以提升疗效,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动物实验证实其抗脂肪肝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寻找加味方和脂肪肝的共同靶点,做蛋白互作图,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预测。对主要化合物和主要蛋白做分子对接。动物实验中,C57BL6小鼠60%脂肪功能造模饲料造模。对照组无给药,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加味甘姜苓术汤组采用加味甘姜苓术汤灌胃给药。原方组采用原方灌胃,阳性药组采用易善复灌胃,模型组采用同等剂量纯净水灌胃。测定肝指数,HE染色、油红O染色切片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检测肝脏氧化还原水平,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Western blot验证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疾病与药物成分靶点共同靶点98个。蛋白互作PPI分析证实JUN,AKT1,MAPK1,MAPK3,STAT3,HSP90AA1等为核心基因。KEGG通路预测了HIF-1、MAPK、NOD、TNF、TLR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证实主要化合物和蛋白之间连接紧密。动物实验证实,4周给药后,加味方、原方、阳性药均减少小鼠体重,加味方中、高剂量组降低体质量的疗效高于原方组(P<0.05,P<0.001),加味方高剂量组降低体质量的疗效高于阳性药组(P<0.01)。油红O染色证实,加味方促进肝组织脂滴减少。HE染色证实,加味方改善肝细胞形态,减少了脂肪,与原方组比较,中剂量组NAS评分更低(P<0.05)。肝功能及脂质代谢指标中,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原方、阳性药均有效降低肝指数、ALT、AST、TC、TG、LDL-C含量(P<0.05,P<0.01,P<0.001),提升了HDL-C含量(P<0.01,P<0.001)。与原方组比较,加味方中、高剂量组更能降低肝指数、ALT、AST、TC、TG、LDL-C(P<0.05,P<0.01,P<0.001);中、高剂量组更能升高HDL-C指标(P<0.01,P<0.001);证实加味方应用提升了护肝、抗脂质代谢紊乱疗效。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能促进肝组织中的GSH水平提升(P<0.05,P<0.001),降低TNF-α、IL-6、IL-1β、MDA、ROS水平(P<0.001),发挥抗炎、调节氧化还原水平的作用。Western blot实验证实,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TLR4蛋白水平下降(P<0.001)。p-P38蛋白水平下降(P<0.05,P<0.01,P<0.001),证实加味方抑制了肝组织TLR4-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结论加味甘姜苓术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具有促进恢复血脂代谢平衡,调节氧化还原水平、减轻脂肪堆积、减轻体重的作用,其效果优于甘姜苓术汤原方。TLR4-P38信号通路参与了加味甘姜苓术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甘姜苓术汤 血脂 炎症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社区人群大肠癌伺机性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方圆 何东林 顾爱斌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2期260-261,269,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大肠癌危险因素现况,验证分析序贯模式的伺机性筛查效率。方法上海欧阳社区50~85岁常住居民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FOBT)初筛,阳性者行肛指、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结肠镜精筛。结果1206人完成初筛,FOBT总阳性率4%...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大肠癌危险因素现况,验证分析序贯模式的伺机性筛查效率。方法上海欧阳社区50~85岁常住居民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FOBT)初筛,阳性者行肛指、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结肠镜精筛。结果1206人完成初筛,FOBT总阳性率4%(45/1206),评估为高危176人,阳性率15%,均接受后续精筛,结肠镜顺应率100%。结肠息肉检出率9%(15/176),大肠癌检出率5%(8/176),其中结肠癌5例(63%),直肠癌3例(37%)。结论社区人群大肠癌高危因素聚焦在遗传背景、腹型肥胖和体力活动缺乏。序贯模式的伺机性筛查顺应性好、效率高、成本低,适合社区人群大肠癌筛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社区 伺机性筛查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Ⅳ预防肥胖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坤杰 向燕 +1 位作者 陈淑琴 邓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66-73,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Ⅳ(AsⅣ)预防肥胖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脂肪饲料组(NC组,n=10)和高脂肪饲料组(n=25)。16周后,将18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AsⅣ组(n=6)和AsⅣ+α-bungaratoxin(α-BGT)组(n=6...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Ⅳ(AsⅣ)预防肥胖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脂肪饲料组(NC组,n=10)和高脂肪饲料组(n=25)。16周后,将18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AsⅣ组(n=6)和AsⅣ+α-bungaratoxin(α-BGT)组(n=6)。测量各组干预前后体质量、血压,血浆和肾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下丘脑组织中瘦素受体(LepRb)、磷酸化信号转换器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3)、酪氨酸磷酸酶(PTP1B)、皮质素原(POMC)、神经肽Y(NPY)水平。检测各组下丘脑和脂肪组织中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核因子κB激酶亚单位β/核因子κB抑制剂(IKKβ/NF-KB)和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Ⅳ组干预后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改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干预6周后,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和肾脏组织中NE水平升高,AsⅣ组SBP、DBP和NE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对照组大鼠血浆瘦素水平升高,LepRb mRAN表达降低,瘦素信号分子p-STAT3的表达下降,p-PI3K、SOCS3 mRNA和PTP1B mRNA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Ⅳ组p-STAT3、LepRb mRNA和POMC mRNA表达增加,p-PI3K、SOCS3 mRNA和PTP1B mRNA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AsⅣ组α7nAChR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IKKβ、NF-KB蛋白及其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sⅣ组比较,AsⅣ+α-BGT组α7nAChR阻断剂α-BGT降低了α7nACh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IKKβmRNA、NF-KB mRNA、p-IKKβ、NF-KB、IL-1β和TNF-α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AsⅣ+α-BGT组比较,AsⅣ组α7nAChR mRNA表达升高,p-IKKβ、NF-KB、IL-1β、TNF-α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Ⅳ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瘦素抵抗有效预防肥胖相关高血压,AsⅣ的改善作用与α7nAchR表达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Ⅳ 炎症反应 瘦素抵抗 肥胖性高血压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模式内涵及要素的界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磊 吴建平 +3 位作者 张虹 吴冬笋 周永祥 李晓青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年第3期179-183,共5页
以上海市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服务现状为基础,通过焦点小组会议、文献研究方法,明确社区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模式的内涵为:在安全性和有效性原则的指导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由康复医师和家庭医生... 以上海市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服务现状为基础,通过焦点小组会议、文献研究方法,明确社区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模式的内涵为:在安全性和有效性原则的指导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由康复医师和家庭医生担任社区责任人共同拟定康复方案,由康复治疗师、社区护士担任主要执行人执行康复方案,为脑卒中后的居家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以辅导性为主的康复服务,并根据病患家庭经济状况匹配辅具、爱照护等社区服务资源。同时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模式所包含的要素进行了界定。为社区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服务模式进一步明晰化和可操作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社区卫生服务
原文传递
社区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工作流程的现状与改良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晓青 程磊 +3 位作者 周云庆 徐昱 张杰 吴建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年第3期190-194,共5页
通过焦点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和文献回顾,对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工作流程进行问题梳理、流程细化和改良,并通过文献回顾细化三级康复网络图以明确居家康复工作流程的定位及与其他各级康复服务的衔接。改良版的居家康复流程图具体化了中... 通过焦点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和文献回顾,对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工作流程进行问题梳理、流程细化和改良,并通过文献回顾细化三级康复网络图以明确居家康复工作流程的定位及与其他各级康复服务的衔接。改良版的居家康复流程图具体化了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中三级康复网络中的社区居家康复内容,为目前实行家庭医生制度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脑卒中居家康复工作提供了参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社区卫生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