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1例老年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瑜 王爱华 +4 位作者 王焰 陈颖 陈秋生 李军民 沈志祥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入组患者为≥60岁的初治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入组患者的治疗采用IA或CAG方案。观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入组患者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5岁(60... 目的研究老年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入组患者为≥60岁的初治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入组患者的治疗采用IA或CAG方案。观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入组患者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5岁(60~73岁)。12例采用IA方案,29例采用CAG方案。15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36.59%。其中CAG组CR率为37.93%;IA组CR率为33.33%;两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7个月(0~19个月)。15例CR的患者随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PFS为8个月(4—16个月)。CAG组的血制品输注量和发热时间少于IA组(P〈0.05,P〈0.01)。结论大部分老年初治AML患者应采用积极的化疗,而CAG方案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阿糖胞苷 柔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亢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硼替佐米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现出抑制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粘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同时对血液系统其他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就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药 血液肿瘤 抗肿瘤药物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氧化二砷体外对NB4细胞增殖及程序化死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晶 孙关林 陈惠仁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五氧化二砷(As2O5)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NB4增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生长曲线、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电泳、bcl-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等方法观察NB4细胞增殖、凋亡和... 目的 探讨五氧化二砷(As2O5)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NB4增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生长曲线、集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电泳、bcl-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等方法观察NB4细胞增殖、凋亡和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As2O5能显著地抑制NB4细胞增殖和细胞生长活力,诱导NB4细胞程序化死亡,下调p53、bcl-2蛋白表达,并能抑制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结论 As2O5对 APL细胞 NB4具有较强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可能成为治疗 APL有效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NB4细胞 细胞程序化死亡 五氧化二砷 细胞增殖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Ⅹ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段宝华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2年第4期308-311,共4页
人凝血因子ⅩⅢ(coagulation factor ⅩⅢ,FⅩⅢ)是参与凝血过程的最后一个凝血因子,不仅参与止血过程,而且与组织修复、伤口愈合、炎症、肿瘤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先天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是由于F ⅩⅢ基因缺陷所致,目前已有数十种。F... 人凝血因子ⅩⅢ(coagulation factor ⅩⅢ,FⅩⅢ)是参与凝血过程的最后一个凝血因子,不仅参与止血过程,而且与组织修复、伤口愈合、炎症、肿瘤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先天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是由于F ⅩⅢ基因缺陷所致,目前已有数十种。F ⅩⅢ蛋白空间结构的阐明对理解F ⅩⅢ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目前F ⅩⅢ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凝血因子XⅢ 基因缺陷 出血 生理功能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VP16-fTBI预处理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
5
作者 吴文 徐岚 +5 位作者 唐暐 闫骅 赵维莅 高晓东 胡炯 沈志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所有患者均予环磷酰胺... 目的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骨髓移植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所有患者均予环磷酰胺(Cy)+依托泊苷(VP16)+标准分次全身放疗(fTBI)预处理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活,白细胞、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第15(10-22)天和第20(10-65)天。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例(19%),慢性GVHD(cGVHD)7例(43%)。11例(68.75%)患者长期生存,中位生存期75(34-82)个月。6年总体生存率(OS)68.75%,其中第一次完全缓解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年OS为78.75%。6年复发率14.29%,移植满2 a后无患者复发。结论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aGVHD发生率较低,但cGVHD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发生率较高;其他毒副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Cy-VP16-fTBI预处理方案 恶性血液病 长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巨核细胞生成研究的现况
6
作者 胡钧培 王振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611-612,共2页
1975年Metcallf首次建立了小鼠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体外培养方法,启动了CFU-MK的生长特点、调节机制以及与其它造血细胞相互间关系的研究。1979年Vainchenker等又建立了人CFU-MK体外半固体培养体系。
关键词 人类 巨核细胞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梦珂 纪濛濛 +4 位作者 程林 黄金艳 孙晓建 赵维莅 王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黄芩苷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作为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在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病毒等方面均具有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黄芩苷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被逐渐地认识,其对肿瘤的影响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如阻滞肿... 黄芩苷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作为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在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病毒等方面均具有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黄芩苷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被逐渐地认识,其对肿瘤的影响和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如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防治肿瘤转移和调节肿瘤微环境等,使其成为中药抗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该文对黄芩苷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增进对其抗肿瘤机制的认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抗肿瘤 肿瘤凋亡 肿瘤转移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塞后心绞痛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
8
作者 陆继福 王学锋 +2 位作者 王鸿利 许叔祥 戚文航 《血栓与止血学》 1997年第3期120-121,共2页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引起各种血管收缩,而以冠状动脉对ET最敏感,大剂量时可造成冠脉痉挛和心律失常。冠脉痉挛在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组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检测了37例AMI患...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引起各种血管收缩,而以冠状动脉对ET最敏感,大剂量时可造成冠脉痉挛和心律失常。冠脉痉挛在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组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检测了37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与PIA及梗塞相关冠脉(IRA)再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水平 人血浆 溶栓治疗 梗塞后心绞痛 冠脉痉挛 绞痛病 溶栓疗法 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不同胚龄造血组织卵黄囊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9
作者 施锦杰 周隽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胚胎期小鼠的体内外实验证实,不同阶段卵黄囊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造血重建能力有所不同。为了研究哺乳动物胚胎期造血的发生与调控,以利于对人类的相应生理过程的了解,我们共构建了地模式生物体-小鼠胚龄第9天与第12天造血组织... 胚胎期小鼠的体内外实验证实,不同阶段卵黄囊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造血重建能力有所不同。为了研究哺乳动物胚胎期造血的发生与调控,以利于对人类的相应生理过程的了解,我们共构建了地模式生物体-小鼠胚龄第9天与第12天造血组织卵黄囊的cDNA文库,通过表达序列标签(EST)测序初步识别了其基因表达谱。从胚龄第9天卵黄囊文库(YS9)共获得2173条有用序列,包括已知基因443种,已知EST151种;从胚龄第12天卵黄囊文库(YS12)共获得1710条有用序列,包括已知基因298种,山知EST392种。在2个文库中均出现的已知EST共89种。通过测序发现在后期卵黄囊中存在较原始的具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并发现线粒体基因在胚胎期表达较高。本文描述了9dpc、12dpc卵黄囊的基因表达谱,对它们的比较有助于认识不同阶段的HSC的造血能力的差异,以上工作将为深入了解人类造血系统的起源与发生提供有用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期 卵黄囊 造血 线粒体 表达序列标签 基因表达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肝、脾、肾中凝血因子Ⅷ:C与vWF的研究
10
作者 黄字闻 柏乃庆 +1 位作者 程庆文 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2期52-54,95,共4页
凝血因子Ⅷ(FⅧ)由vWF和FⅧ:C组成。FⅧ:C的合成部位至今尚未确认。本文检测了16~22周胎龄胎儿肝、脾、肾及肾小球组织中Ⅷ:C活性及vWF:Ag含量后,发现肾中Ⅷ:C活性较高(1.679±1.588 U/ml),尤其是肾小球中高达46.313±40.651U/... 凝血因子Ⅷ(FⅧ)由vWF和FⅧ:C组成。FⅧ:C的合成部位至今尚未确认。本文检测了16~22周胎龄胎儿肝、脾、肾及肾小球组织中Ⅷ:C活性及vWF:Ag含量后,发现肾中Ⅷ:C活性较高(1.679±1.588 U/ml),尤其是肾小球中高达46.313±40.651U/ml,脾中次之(0.372±0.462 U/ml),肝中最低(0.021±0.029U/ml)。将3种组织细胞培养后,发现仍以肾中Ⅷ:C活性最高。由此提示,肾可能是Ⅷ:C的合成部位。同时检测三器官中vWF:Ag,发现含量极微。这些组织中Ⅷ:C与vWF的关系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Ⅷ∶C VW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邹丽芳 杨景文 +1 位作者 胡余 侯福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作者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进行了测定,以观察这些指标与下肢深... 作者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进行了测定,以观察这些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DVT患者的血小板表面GMP-140、TXB2、PAgT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PC、6-酮-PGF1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小板活化是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炯 沈志祥 +3 位作者 孙惠平 于汀 吴文 曾晓颖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经ATRA诱导缓解的初治APL患者长期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经ATRA诱导缓解的初治APL患者长期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对预后因素进行研究。结果72例患者的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32.5%、18.4%和73.8%、58.5%。初发病例在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中,联合应用ATRA和化疗以及发病时WBC计数与预后相关。AS2O3治疗复发APL,完全缓解和生存均高于常规化疗十维甲酸组。结论ATRA可作为初发病例的标准诱导治疗;缓解后联合应用化疗和ATRA能延缓或降低复发;在复发病例中,As2O3治疗是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APL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昀 孙关林 +4 位作者 邬维礼 姚一芸 肖冬梅 苏卉 熊树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在高三尖杉酯碱 (HHT)诱导K5 6 2细胞凋亡时 ,bcl- 2家族部分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改变。 方法细胞形态 (光镜和电镜 )、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证实凋亡 ,进一步用RT -PCR方法研究凋亡过程中bcl- 2家族中部分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在高三尖杉酯碱 (HHT)诱导K5 6 2细胞凋亡时 ,bcl- 2家族部分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改变。 方法细胞形态 (光镜和电镜 )、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证实凋亡 ,进一步用RT -PCR方法研究凋亡过程中bcl- 2家族中部分基因表达的改变。 结果超过一定“阈浓度”HHT可诱导K5 6 2细胞凋亡 ;RT -PCR方法发现bax基因和bfl- 1基因在加药 6h开始上调 ,家族其它基因bcl- 2、bcl-xL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HHT可诱导K5 6 2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HHT在mRNA水平上调bax基因有关 ;而bfl- 1基因的上调可能是K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K562细胞系 细胞凋亡 BCL-2家族 基因表达 白血病 C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同 李晓 +3 位作者 陈晓农 董德长 朱立红 王鸿利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31-31,36,共2页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宇 钱樱 +3 位作者 张莉 丁秋兰 王学锋 沈志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03,共2页
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输注可治疗和预防出血,是现代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有些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疗效并不明显,引起该差异的原因可能有:①免疫因素,包括ABO血型不合、人类白细... 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输注可治疗和预防出血,是现代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有些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疗效并不明显,引起该差异的原因可能有:①免疫因素,包括ABO血型不合、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或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不合,尤其是多次输注血小板后产生了抗体;②非免疫因素,包括发热、感染、脾功能亢进、血管内凝血等。本研究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收治的104例反复输血或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的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临床分析 恶性血液病患者 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输注血小板 ABO血型不合 非免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0例骨髓组织病理学Hannover分类法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秀松 邵青 +6 位作者 张芬琴 蔡敬仁 彭淼 杜心序 王振义 艾工文 余怀勤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本文对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应用Hannover国际分类法进行分类,观察到骨髓组织病理学中巨核细胞增多者临床症状较重,中位生存时间较短,认为该分类法对临床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比既往应用的Bartl及Frisch... 本文对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应用Hannover国际分类法进行分类,观察到骨髓组织病理学中巨核细胞增多者临床症状较重,中位生存时间较短,认为该分类法对临床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比既往应用的Bartl及Frisch分类法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巨核细胞 组织病理学 骨髓 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L用ATRA诱导缓解中白细胞增高及PML—RARα异构体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秀松 孙关林 +3 位作者 张芬琴 沈志祥 黄薇 陈赛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3-48,共6页
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动态观察WBC及骨髓象变化,按血象及骨髓象变化的类型分为3组:第1组23例(57.2%),治疗后WBC高峰时增益5~10倍以上,高峰持续时间<10... 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动态观察WBC及骨髓象变化,按血象及骨髓象变化的类型分为3组:第1组23例(57.2%),治疗后WBC高峰时增益5~10倍以上,高峰持续时间<10d,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比治疗前降低20%以上;第2组10例(25%),治疗后WBC高峰时增益>5~10倍,高峰持续时间2周左右,骨髓中早幼粒细胞计数升高持续不降;第3组7例(17.5%),高峰仅5倍以下,持续时间<10d。PML-RARα短型融合基因多见于第2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肾衰。应采取措施,防止白细胞过多所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药物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血尿醛固酮水平相关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怡 初少莉 +4 位作者 施静艺 王谷亮 茅守玉 高平进 朱鼎良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12-218,共7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冈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各SNP与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冈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各SNP与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和尿醛固酮(Ald)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MassARRAYTM系统质谱检测技术,在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532T、A-20C、G-6A及编码区的T174M和M235T进行基因分型。用放免法检测高血压患者PRA、AngⅡ、血尿Ald水平。结果5种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分布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中C-532T多态CT+TT基因型个体尿Ald水平显著高于CC型个体(6.52 vs 5.19μg/d,P=0.03);女性高血压患者G-6A多态GG+ GA基因型个体血Ald水平显著高于AA型个体(78.63 vs 58.86 pg/ml,P=0.015);女性高血压患者M235T多态MM+MT基因型个体血Ald水平显著高于TT型个体(78.73 vs 58.81 pg/ml,P=0.03); A-20C多态AC+CC基因型与G-6A多态GG+GA基因型联合者尿Ald水平(P<0.05)、体重指数(P <0.01)显著高于其他联合基因型。结论AGT基因5个SNP及单倍型分布在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AGT基因的SNP分布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醛固酮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活性的调节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庆文 黄宇闻 +1 位作者 王鸿利 柏乃庆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文就vWF、蛋白水解酶和生物膜等调节FⅧ活性作一文献综述。vWF保护FⅧ并直接影响其活性,FⅧ和vWF的氨基酸结构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水解酶通过裂解FⅧ特定区域而使FⅧ活化或失活。与血小板膜上的磷脂结合则是FⅧ活化所必需的。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Ⅷ 活性 调节 抗凝血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B患者及其携带者基因诊断新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宝华 王鸿利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33-134,158,共3页
血友病B是X性连锁隐性遗传疾病 ,随着对其基因缺陷本质的认识及生物技术的发展 ,临床上已经能对患者及其携带者进行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本文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血友病B 基因缺陷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