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犀草素通过激活GSK3β/Nrf2通路抑制感染性炎症反应的研究
1
作者 陶艺文 许利荣 +2 位作者 胡友 郑月娟 周春仙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61-69,共9页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木犀草素调控流感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①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5、30μmol/L)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木犀草素调控流感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①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5、30μmol/L)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存活率的影响。②咪喹莫特(R837)刺激RAW 264.7或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的同时,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0μmol/L)干预细胞3、6、18 h后,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β干扰素(IFN-β)、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及TNF-α、IL-6的表达水平。③R837刺激RAW 264.7细胞的同时,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0μmol/L)干预细胞1、3 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磷酸化p65(p-p65)蛋白、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和核内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④用Nrf2抑制剂(ML385)处理RAW 264.7细胞12 h后,加入R837和木犀草素(5μmol/L)继续培养6 h,用RT-qPCR法检测细胞IL-6、TNF-α、IL-1β、IFN-β、IP-10 mRNA的表达水平。⑤流感病毒A/PR/8(PR8)感染A549细胞2 h,同时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5、10、20μmol/L)处理细胞10 h,用RT-qPCR法检测细胞IL-6、TNF-α、IL-1β、IFN-β、IP-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30μmol/L以内各浓度木犀草素对RAW 264.7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②木犀草素能够显著降低R837诱导的RAW 264.7细胞IL-6、TNF-α的表达水平和IL-1β、IFN-β、IP-10 mRNA表达水平,且木犀草素也能显著降低原代腹腔巨噬细胞IL-6、TNF-α的表达水平。③木犀草素可以促进Nrf2入核,上调HO-1 mRNA表达并抑制p-p65表达,促进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磷酸化。④在R837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ML385可恢复木犀草素抑制的RAW 264.7细胞炎症因子IL-6、IL-1β、IFN-β和IP-10 mRNA的表达水平。⑤木犀草素抑制PR8感染引起的A549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结论木犀草素可通过抑制GSK3β活性促进Nrf2/HO-1通路,从而抑制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 木犀草素 作用机制 中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和O_(3)污染协同控制的健康效益评估:以我国4个直辖市为例
2
作者 陈勃昊 叶欣 +2 位作者 汤维祺 吴力波 钱浩祺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23,共14页
以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为代表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2013−2020年我国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归因于PM_(2.5)和O_(3)污染的健康效益损失,并估算了2030−2100年由联合国政府间... 以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为代表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本文分析了2013−2020年我国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归因于PM_(2.5)和O_(3)污染的健康效益损失,并估算了2030−2100年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温升(RCPs)组合情景(包括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下,各直辖市PM_(2.5)和O_(3)协同减排所导致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①4个直辖市归因于PM_(2.5)污染的早死人数均显著下降。除重庆市外,其余3个直辖市归因于PM_(2.5)污染的经济损失呈现下降趋势。②4个直辖市归因于O_(3)污染的早死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区县层级,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归因于O_(3)污染的早死人数和经济损失较为突出,而重庆市各区县整体经济损失变化幅度较为平缓。③相较于基准情景,未来4种情景下各直辖市PM_(2.5)健康效益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SSP3-7.0情景下2075年首次获得健康效益。SSP3-7.0和SSP5-8.5情景下,各直辖市始终存在O_(3)的健康效益损失;SSP1-2.6和SSP2-4.5情景下,O_(3)的健康效益呈现波动上升。因此,建议我国现阶段应不断加强PM_(2.5)和O_(3)污染协同控制,强化污染治理的力度和政策资源支持,不断提升空气污染治理的健康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臭氧(O_(3)) 空气污染 直辖市 健康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T细胞受体组库特征分析
3
作者 宋娟 王林林 +2 位作者 胡洁 宋元林 童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 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细胞受体(TCR)组库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5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 目的 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细胞受体(TCR)组库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5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EMC),提取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TCR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TCR组库的多样性等特征。结果 PBMC和PEMC中的TCR克隆型、VJ pairs和互补决定区3(CDR3)序列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BMC中检测到的TCR克隆数量高于PEMC(P<0.05),VJ pairs和CDR3数量与PE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MC和PEMC配对样本的共有VJ pairs数量占总VJ pairs的比例高于共有克隆型和CDR3序列的数量比例(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MC中高扩增克隆(HEC)数量和占比均高于PBMC。同时鉴定了36个在PBMC和PEMC中差异表达的VJ pairs,其中25个在PEMC中表达升高、9个在PEMC中表达降低。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CR组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性变化,可能为肺癌重要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T细胞受体组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量化食管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4
作者 董豪 姚隆庆 +6 位作者 范佳慧 杨孝荣 袁子宇 张铁军 吕明 陈兴栋 索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70-877,共8页
目的:基于HE染色的食管胃肿瘤切片图像构建细胞特征训练集,自动量化切片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用以辅助预后研究。方法:纳入江苏泰兴214例食管胃交界处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 目的:基于HE染色的食管胃肿瘤切片图像构建细胞特征训练集,自动量化切片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用以辅助预后研究。方法:纳入江苏泰兴214例食管胃交界处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J)、256例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和752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病例,由病理医师建立包含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及淋巴细胞特征的训练集,并使用二折验证,单细胞注释与自动识别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检验,自动评估的TILs与人工评估的TILs比例的趋势性检验来评估细胞识别准确性。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等比例风险模型探索预后应用价值。结果:该工具识别食管胃肿瘤TILs的准确性至少达到90%。分类器与病理医师对AEGJ、GAC和ESCC定量评估的总体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3和0.93,TIL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5和0.95。三种肿瘤的TILs比例自动识别结果与人工分级一致。预后应用显示TILs比例为食管胃肿瘤的独立预后标志物。结论:基于食管胃癌细胞特征训练集的TILs浸润度评估工具可用于TILs比例的准确评估,具有良好的预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人工智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塔病毒感染性克隆及复制型表达载体的构建
5
作者 王永康 曹恒 龙钢 《微生物与感染》 2024年第5期267-279,共13页
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成功拯救了一株盖塔病毒(Getah virus, GETV)(GenBank:OM363683)。首先,将优化后的病毒序列克隆到含有T7或CMV启动子的低拷贝质粒pFK中,分别命名为T7-GETV和CMV-GETV。以T7-GETV为模板,通过体外转录(in vitro... 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成功拯救了一株盖塔病毒(Getah virus, GETV)(GenBank:OM363683)。首先,将优化后的病毒序列克隆到含有T7或CMV启动子的低拷贝质粒pFK中,分别命名为T7-GETV和CMV-GETV。以T7-GETV为模板,通过体外转录(in vitro transcription, IVT)合成病毒RNA。随后,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RNA递送到BHK-21细胞中,通过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 TCID_(50))法测定病毒滴度,并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病毒蛋白E1表达,证明盖塔病毒被成功拯救。进一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以及TCID_(50)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和WB的方法,系统地表征盖塔病毒的生长特征。此外,在CMV-GETV的基础上,基于盖塔病毒复制子的结构,采取保留非结构蛋白基因并用报告基因mCherry或renilla luciferase(Rluc)代替结构蛋白基因的策略构建盖塔病毒复制型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pFK-GETV-mCherry和pFK-GETV-Rluc。随后构建pFK质粒的CMV启动子并仅插入报告基因的对照质粒,分别命名为pFK-mCherry和pFK-Rluc。Image J软件分析显示,转染pFK-GETV-mCherry后单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比转染pFK-mCherry高约5倍。同时,RT-qPCR结果表明,转染pFK-GETV-mCherry后mCherry基因转录水平也比转染pFK-mCherry高约5倍,两组结果高度一致。WB结果进一步说明,在相同时间点转染pFK-GETV-mCherry组mCherry蛋白表达水平比转染pFK-mCherry组高。荧光素酶检测显示,转染pFK-GETV-Rluc后细胞表达Rluc的效率比转染pFK-Rluc高约3个数量级。本研究为后续盖塔病毒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反向遗传学工具,同时验证了盖塔病毒复制型表达载体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能力,为研究盖塔病毒复制型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塔病毒 感染性克隆 病毒拯救 复制型表达载体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对脑卒中影响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静茹 姜永根 +11 位作者 吴毅凌 苏旭燕 谢旖婧 张彭燕 夏丁 赵琦 徐珂琳 张铁军 陈兴栋 赵根明 蒋艳峰 索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居民生活方式对脑卒中风险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中松江区的31771名研究对象,计算其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包括不吸烟、积极体育锻炼、均衡膳食和正常体重),并...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居民生活方式对脑卒中风险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中松江区的31771名研究对象,计算其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包括不吸烟、积极体育锻炼、均衡膳食和正常体重),并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分别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和泊松回归评估不同基线年龄组和暴露年龄组中不同的生活方式或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新发脑卒中的HR值(95%CI)和RR值(95%CI)。基线年龄分层:年轻组(20~<62岁)、中年组(62~<68岁)以及老年组(≥68岁)。暴露年龄分层:年轻组(20~<65岁)、中年组(65~<70岁)以及老年组(≥70岁)。结果在5.0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共新发488例脑卒中事件。控制混杂变量后,两种方法都未发现不吸烟、积极体育锻炼、均衡膳食和正常体重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在不同的年龄组有显著差异。与基线生活方式评分≤1分组相比,年轻组、中年组及老年组中评分≥3分组的新发脑卒中风险较低(HR=0.67,95%CI:0.43~1.03,P=0.072;HR=0.59,95%CI:0.39~0.91,P=0.015;HR=0.64,95%CI:0.42~1.00,P=0.043和RR=0.63,95%CI:0.42~0.96,P=0.028;RR=0.61,95%CI:0.40~0.94,P=0.023;RR=0.63,95%CI:0.40~0.99,P=0.045)。结论在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中没有发现不同的生活方式与脑卒中的关联存在年龄差异。提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应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当整体的生活方式比较健康时可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生活方式 年龄差异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TC/HDL-C比值与肿瘤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7
作者 谢旖婧 姜永根 +13 位作者 吴毅凌 苏旭燕 朱栋良 王静茹 高培培 袁黄波 赵琦 徐珂琳 张铁军 满秋红 陈兴栋 赵根明 蒋艳峰 索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289-3295,共7页
目的:探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non-HDL-C)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关联,以评估其在肿瘤预防中的价值。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年04月至2017年11月... 目的:探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non-HDL-C)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关联,以评估其在肿瘤预防中的价值。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年04月至2017年11月在上海松江区部分社区开展的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人群为20~74岁常住居民,并完成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和尿液生化检测。采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估计non-HDL-C和TC/HDL-C比值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33414名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4.88年,新发肿瘤病例911例。non-HDL-C水平与肿瘤发病风险呈负相关,1-SD增量non-HDL-C水平降低9%肿瘤发病风险。TC/HDL-C比值为2.03~2.97者的肿瘤发病风险增加。在男性和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人群中均显示non-HDL-C的Q4水平组肿瘤发病风险低于Q1组[HR(95%CI)=0.74(0.56,0.99),HR(95%CI)=0.79(0.64,0.98)]。结论:non-HDL-C水平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有关,是潜在的可改变的肿瘤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衍生指标 NON-HDL-C TC/HDL-C 肿瘤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菌肽α4-短肽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宋娟 张宇晔 +3 位作者 陈翠翠 王林林 童琳 宋元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抗菌肽α4-短肽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观察α4-短肽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体外生长曲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分析α4-短肽对PAO1刺激后巨噬... 目的探讨抗菌肽α4-短肽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观察α4-短肽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体外生长曲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分析α4-短肽对PAO1刺激后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水平的影响。选取若干株临床耐药菌株,体外观察α4-短肽对其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α4-短肽可抑制PAO1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8μmol/L时效果达最佳(P<0.001)。α4-短肽预处理RAW264.7后,由PAO1引起的IL-6和TNF-α的mRNA表达下调,8μmol/L时效果最佳(P<0.001)。分离得到4株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菌,α4-短肽对其生长均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α4-短肽能较好地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炎症水平,并对临床耐药菌株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肺部感染 抗菌肽 短腭、肺和鼻上皮克隆1 α4-短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病毒单轮感染颗粒的构建及其应用
9
作者 孙欣然 田思成 +2 位作者 马艳龙 冯飞 张荣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3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甲病毒(alphavirus)主要包括致关节炎的旧世界甲病毒和引发致命性脑炎的新世界甲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严重疾病。为了使用安全方便的工具来研究甲病毒的入侵机制,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LV)的假病毒颗... 甲病毒(alphavirus)主要包括致关节炎的旧世界甲病毒和引发致命性脑炎的新世界甲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严重疾病。为了使用安全方便的工具来研究甲病毒的入侵机制,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LV)的假病毒颗粒和基于新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SINV)的病毒复制子颗粒(virus replicon particle,VRP)系统。利用包装的假病毒和复制子颗粒,验证了硫酸乙酰肝素生成相关基因B3gat3(beta-1,3-glucuronyltransferase 3)和致关节炎甲病毒入胞受体基因Mxra8(matrix remodeling associated 8)的敲除对不同甲病毒成员入胞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的MLV假病毒和SINV复制子颗粒系统,为甲病毒成员的入侵感染机制研究和抗病毒策略开发等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病毒 假病毒 复制子颗粒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郊区35~74岁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发生风险亚组分析
10
作者 张成珺 肖秋 +6 位作者 刘振球 索晨 张铁军 赵根明 蒋艳峰 徐珂琳 陈兴栋 《上海预防医学》 2024年第12期1148-1156,共9页
【目的】在上海郊区35~74岁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人群中划分亚组,比较各亚组的特点并分析各亚组新发脑血管病的风险,促进T2DM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方法】基于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SSACB),选取2016—2019年完成基... 【目的】在上海郊区35~74岁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人群中划分亚组,比较各亚组的特点并分析各亚组新发脑血管病的风险,促进T2DM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方法】基于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SSACB),选取2016—2019年完成基线调查的779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分层,使用k⁃means方法根据基线收集的糖尿病患者诊断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数将T2DM患者聚类为各亚组,并随访至2023年3月31日。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亚组与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的关联,敏感性分析中排除随访1年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者。【结果】7792例T2DM患者中,男性为3615例,女性为4177例,按照性别分层,通过k⁃means聚类得到4个亚组:血糖控制不良亚组、严重胰岛素抵抗亚组、早发型亚组和晚发型亚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30年,随访期共观察到1960例患者(男性844例,女性1116例)发生脑血管病结局事件。调整吸烟、饮酒、每周锻炼情况、糖尿病家族史和糖尿病持续时间后,在男性患者中,以晚发型亚组为参照,早发型亚组、血糖控制不良亚组和严重胰岛素抵抗亚组的新发脑血管病风险均更低(HR=0.59,95%CI:0.48~0.73,P<0.001;HR=0.81,95%CI:0.65~1.00,P=0.046;HR=0.61,95%CI:0.50~0.75,P<0.001)。在女性患者中,以晚发型亚组为参照,早发型亚组、血糖控制不良亚组和严重胰岛素抵抗亚组的新发脑血管病风险均更低(HR=0.68,95%CI:0.57~0.80,P<0.001;HR=0.73,95%CI:0.60~0.89,P=0.002;HR=0.72,95%CI:0.61~0.85,P<0.001)。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在上海郊区的T2DM患者人群中,男女性患者均为晚发型亚组的新发脑血管病风险最高,T2DM的亚组分型有助于识别患者中脑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聚类 精细分型 脑血管病
原文传递
中国一般人群及医务工作者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时慧琳 吴谦惠 +3 位作者 陈志元 龚慧 杨娟 余宏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671-677,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在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前的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6月18—30日,在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城市,随机选择当地居民和医务工作者,通过电话调查和网络问卷的方式研究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并采用多因... 目的了解中国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在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前的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6月18—30日,在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城市,随机选择当地居民和医务工作者,通过电话调查和网络问卷的方式研究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874名一般人群和627名医务工作者参加本研究。一般人群和医务工作者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分别为82.9%和95.9%,监护者和看护人对小孩和老人的疫苗接种意愿分别为83.0%和77.8%。疫苗的有效性和接种意愿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兰州,居住在上海(OR=0.314,95%CI:0.209~0.464)或武汉(OR=0.547,95%CI:0.354~0.836)的一般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更低,而有流感疫苗接种史(OR=2.784,95%CI:1.254~6.279)的医务工作者更愿意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对于新冠肺炎的风险认知更高的一般人群及医务工作者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意愿更高(OR_(一般人群)=2.046,95%CI:1.685~2.495;OR_(医务工作者)=1.843,95%CI:1.081~3.082)。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为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中国公众和医务工作者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需求和认知度较高,建议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时注重介绍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率,促进尽早形成人群免疫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接种意愿 影响因素 一般人群 医务工作者
原文传递
鳞状细胞癌发病危险因素基因组学研究
12
作者 莫梦青 马扬光 +5 位作者 朱栋良 谢旖婧 张铁军 陈兴栋 徐珂琳 索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327-1336,共10页
目的 总结国内外与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发病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为寻找不同解剖部位鳞癌共同遗传变异,进而识别鳞癌高危人群并降低疾病负担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以鳞癌、遗传变异、危险因素为中文关键词,以squamous cell carcinoma、g... 目的 总结国内外与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发病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为寻找不同解剖部位鳞癌共同遗传变异,进而识别鳞癌高危人群并降低疾病负担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以鳞癌、遗传变异、危险因素为中文关键词,以squamous cell carcinoma、genetic variations、risk factors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6-2022年发表的与鳞癌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纳入标准:(1)可获取全文,语种限中文和英文;(2)所研究肿瘤的组织类型包括鳞癌;(3)研究遗传变异对鳞癌的影响。排除标准:(1)综述、摘要、个案;(2)效应指标仅包含药物疗效。共纳入70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61篇。结果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染色体畸变(CAs)和甲基化修饰等遗传变异均可促进鳞癌的发生发展,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驱动基因突变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也是探索鳞状细胞癌变过程中关键基因的研究热点。结论 不同解剖部位鳞癌存在相同的遗传危险因素,但研究证据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上的共性,进而应用于鳞癌的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染色体畸变 拷贝数改变 驱动基因突变 危险因素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干预策略的系统评价
13
作者 杨中方 胡倩倩 +5 位作者 张林 张悦 杨红丽 龚贝贝 付艳芬 胡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4-759,共6页
目的 对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的干预策略进行系统评价,为相关科室护理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循证医学数据库、Embase (OVID)、ProQuest、Scopus、CINAHL(EBSCO)、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 目的 对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的干预策略进行系统评价,为相关科室护理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循证医学数据库、Embase (OVID)、ProQuest、Scopus、CINAHL(EBSCO)、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检索关于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干预策略的干预性研究。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3年5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提取结果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8项干预性研究被纳入分析,共1 432例患者。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的干预层面大多落脚于个体层面,干预类型涉及信息培训干预、技术培训干预及两者结合的干预。5项研究的干预策略对降低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效果显著。结论 现有干预策略对降低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从机制水平制订干预策略对减少女性HIV/AIDS患者自我耻辱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传染病 女性 耻辱感 干预性研究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通过抑制肺脏炎症细胞浸润和降低细胞因子风暴保护流感小鼠 被引量:8
14
作者 叶小兰 汤琛琛 +3 位作者 刘慧 胡友 向天楠 郑月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698-4706,共9页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 Injection, RDN)对流感病毒A/PR/8(PR8)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人工合成的单链RNA(R837)诱发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组、PR8感染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 Injection, RDN)对流感病毒A/PR/8(PR8)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人工合成的单链RNA(R837)诱发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将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组、PR8感染组、PR8感染后阳性对照药物奥司他韦(oseltamivir, OSV)治疗组(OSV,30 mg·kg^(-1))、PR8感染后RDN治疗组(RDN,1.5 mL^(-1)·kg^(-1))。OSV治疗组和RDN治疗组分别灌胃和腹腔注射相应剂量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连续16 d,制作小鼠体质量变化折线图,分析RDN对流感小鼠体质量的保护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病毒感染后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群改变情况,并用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2)、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等mRNA的表达。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铺板,加入不同浓度RDN(150、300、600μg·mL^(-1)),培养并观察24、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在RAW264.7和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R837刺激细胞,模拟病毒感染诱导的炎症反应,同时用RDN进行干预,qPCR和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与模型组相比,RDN治疗组小鼠体质量下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P<0.05)。RDN治疗组小鼠肺指数及肺脏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趋化因子MCP-1和MIP-2等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与模型组相比,RDN治疗组小鼠BALF中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T细胞比例得到了显著恢复(P<0.001)。CCK-8细胞增殖实验中,150、300或600μg·mL^(-1)的RDN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在R837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RDN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因子IL-6、TNF-α、MCP-1、IL-1β、IP-10、RANTES和IL-10的表达量。综上所述,RDN能够缓解流感小鼠的体质量降低,有效降低肺脏中炎症因子水平,并且降低炎症性巨噬细胞比例,提示RDN可能抑制流感小鼠体内过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和降低细胞因子风暴的形成、缓解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T细胞耗竭,从而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防止演变为重症感染。在体外实验中证实,RDN可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该研究阐明RDN可能通过降低体内巨噬细胞数量和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来缓解细胞因子风暴的严重程度,从而保护流感病毒感染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热毒宁注射液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风暴
原文传递
精准分型指导ARDS临床精准救治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健 罗悦 +1 位作者 邵勉 宋振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5-1009,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和非心源性肺水肿致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危重症。全球范围内ICU患者ARDS患病率为10%,在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患病率为23%,住院病死率达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和非心源性肺水肿致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危重症。全球范围内ICU患者ARDS患病率为10%,在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患病率为23%,住院病死率达35%~45%[1]。目前ARDS临床诊治存在五大痛点:高度异质性、分型不精准、协作研究少、疗效评估难、研究模型不匹配。ARDS的临床和生物学高度异质性,被认为是影响临床研究效果评价、同质化治疗程度低的重要因素。对ARDS精准分型,形成分型导向的精准治疗方案,是提高ARDS救治水平的关键[2]。近年来,针对ARDS异质性和精准分型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精准分型也由单一变量发展为基于临床特征、生物学标志物和影像学资料的多变量、多模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低氧血症 非心源性肺水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住院病死率 生物学标志物 救治水平 精准治疗 AR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