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置泵治疗消化道晚期肿瘤
1
作者 金雪熙 徐幼龙 张世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76-677,共2页
消化道晚期肿瘤剖腹手术常因肿瘤侵犯重要脏器、大血管等而无法作根治性切除,临床效果较差。我科从1996年8月至1998年6月采用肿瘤供血动脉置药泵或腹腔内置药泵局部介入化学治疗消化道肿瘤18例,近期效果尚佳,现予报道。... 消化道晚期肿瘤剖腹手术常因肿瘤侵犯重要脏器、大血管等而无法作根治性切除,临床效果较差。我科从1996年8月至1998年6月采用肿瘤供血动脉置药泵或腹腔内置药泵局部介入化学治疗消化道肿瘤18例,近期效果尚佳,现予报道。材料与方法一、病例和一般资料本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晚期 皮下置泵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93例报告
2
作者 吴敏 徐幼龙 +3 位作者 张世统 陈国详 万剑慧 杨大明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07-308,310,共3页
目的研究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2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治疗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93例患者。其中实质脏器肿瘤69例,空腔脏器肿瘤24例,疼痛患者63例。结果经高能聚焦超声治疗的实... 目的研究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2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治疗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93例患者。其中实质脏器肿瘤69例,空腔脏器肿瘤24例,疼痛患者63例。结果经高能聚焦超声治疗的实质脏器肿瘤显效率19%,有效率74%,无效率7%;空腔脏器肿瘤显效率8%,有效率75%,无效率17%;疼痛完全缓解率59%,疼痛部分缓解率33%,无效率6%。所有患者无皮肤灼伤、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腹腔及盆腔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聚焦超声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 被引量:23
3
作者 金雪熙 杨大明 +1 位作者 徐幼龙 张世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术前介入化疗的疗效。方法 总结 35例胃癌患者术前接受选择性胃动脉灌注化疗的结果。其中包括手术所见、病理组织学和临床疗效。结果  31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证实有效率为 81% ,无效 19%。有效者中轻度有效 14例 (4 5 % ... 目的 探讨胃癌术前介入化疗的疗效。方法 总结 35例胃癌患者术前接受选择性胃动脉灌注化疗的结果。其中包括手术所见、病理组织学和临床疗效。结果  31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证实有效率为 81% ,无效 19%。有效者中轻度有效 14例 (4 5 % ) ,中度以上有效 11例 (36 % )。临床疗效缓解率 77% ,完全缓解 5例 (14% ) ,部分缓解 2 2例 (6 3% )。结论 患者术前接受选择性动脉介入化疗近期抗癌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介入放射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单药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颖 杨大明 +1 位作者 邵俊 杨希夷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以替吉奥单药方案对进展期胃癌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作用。方法:随机把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行替吉奥单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新辅助化疗的毒副反应、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观察以替吉奥单药方案对进展期胃癌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作用。方法:随机把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行替吉奥单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新辅助化疗的毒副反应、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术后病理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差异。结果:观察组中22例完成根治性切除,对照组中19例完成根治性切除;观察组中8例术后病理分期低于术前临床分期,对照组中1例术后病理分期低于术前临床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吉奥单药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方便,毒副反应低,可降低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分期,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未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替吉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幼龙 周金良 +5 位作者 金雪熙 张世统 陈国祥 杨大明 万剑慧 杨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58,66,共3页
目的 :研究晚期胃癌手术前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1 999年 8月~ 2 0 0 1年 1 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 98例 ,手术前进行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治疗 ,回顾分析 1 997年~ 1 998年间收治的 60例进展期胃癌未作介入而直... 目的 :研究晚期胃癌手术前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1 999年 8月~ 2 0 0 1年 1 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 98例 ,手术前进行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治疗 ,回顾分析 1 997年~ 1 998年间收治的 60例进展期胃癌未作介入而直接手术作为对照组。从手术切除率以及病理切片观察癌细胞变化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组切除率为 78% ,对照组 68%。手术后病理切片观察癌细胞坏死情况 ,介入组有效率为 67% ,而对照组仅 8例癌细胞有轻度局灶坏死。结论 :手术前介入化疗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患者能提高切除率 ,能大量杀伤肿瘤细胞 ,初步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手术前介入 癌细胞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中腹腔温热化疗预防腹膜复发 被引量:6
6
作者 万剑慧 徐幼龙 邵俊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总结利用胃癌术前腹腔动脉介入化疗加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P)的治疗方法杀灭腹腔内游离肿瘤细胞,预防术后腹膜复发,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方法进展期胃癌(Ⅲ期)60例,术前均行腹腔动脉介入化疗(5-Fu、MMC、DDP),其中30例胃癌根治术... 目的总结利用胃癌术前腹腔动脉介入化疗加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P)的治疗方法杀灭腹腔内游离肿瘤细胞,预防术后腹膜复发,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方法进展期胃癌(Ⅲ期)60例,术前均行腹腔动脉介入化疗(5-Fu、MMC、DDP),其中30例胃癌根治术中进行腹腔内温热化疗(45℃蒸馏水4000ml+MMC20mg),30例术中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观察术后并发症、毒副反应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毒副反应基本相同。随访两年,治疗组死亡4例,其中1例出现腹膜复发,对照组死亡10例,其中7例出现腹膜复发。结论胃癌术前腹腔动脉介入化疗能在术前有效的杀死肿瘤细胞,缩小病灶,降低分期,减少癌细胞的脱落。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能在术中有效的杀死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对预防术后腹膜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前介入化疗 腹腔内温热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疗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晚期肝癌 被引量:1
7
作者 金雪熙 杨大明 +3 位作者 徐幼龙 张世统 吴敏 陈国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探索积极治疗晚期肝癌的途径。方法 选择 5 0例原发性或继发性晚期肝癌 ,采用Seldinger方法 ,行肝动脉插管介入灌注化疗或栓塞 ,结合体外射频热疗 ,达到协同作用。 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甲胎蛋白阳性转为阴性 ... 目的 探索积极治疗晚期肝癌的途径。方法 选择 5 0例原发性或继发性晚期肝癌 ,采用Seldinger方法 ,行肝动脉插管介入灌注化疗或栓塞 ,结合体外射频热疗 ,达到协同作用。 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甲胎蛋白阳性转为阴性 6例 ,甲胎蛋白下降 13例 ,B超或CT提示肿瘤缩小者 18例。结论 射频热疗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晚期肝癌安全有效 ,不增加全身不良反应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疗 肝动脉介入化疗 联合治疗 肝癌 SELDINGE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对进展期胃腺癌凋亡、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敏 徐幼龙 +3 位作者 张世统 杨大明 陶琨 杨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胃腺癌 进展期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中应用侧侧吻合器防止返流性食管炎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大明 徐幼龙 +1 位作者 张世统 吴敏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368-1369,共2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Lahey氏法)中,用强生TLC侧侧吻合器代替手工丝线的Braun缝合,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方法43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20例,用手工丝线行空肠空肠侧侧Braun缝合;B组23例,用侧侧吻合器行Braun缝合。结果...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Lahey氏法)中,用强生TLC侧侧吻合器代替手工丝线的Braun缝合,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方法43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20例,用手工丝线行空肠空肠侧侧Braun缝合;B组23例,用侧侧吻合器行Braun缝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A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45%(9/20),B组为8.7%(2/23)。结论用侧侧吻合器代替手工丝线行Braun缝合可有效防止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全胃切除术 返流性食管炎 吻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颖 邵俊 +1 位作者 邓周峰 杨大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2746-2749,共4页
目的:观察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同期行单纯手术治疗的53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对照。评估其... 目的:观察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同期行单纯手术治疗的53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对照。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行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其肿瘤TNM降期率为33.3%(10/30),肿瘤病理缓解率为36.7%(11/30)。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低,未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术后1年生存率达(93.33±4.55)%。结论: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胃癌 S-1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性动脉灌注治疗胃癌术后癌性肠梗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大明 徐幼龙 +1 位作者 张世统 吴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转移癌性肠梗阻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47例胃癌术后癌性不完全肠梗阻患者,经右侧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和导管、导丝,分别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双侧髂内动脉注入化疗药物,采用药物...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转移癌性肠梗阻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47例胃癌术后癌性不完全肠梗阻患者,经右侧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和导管、导丝,分别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双侧髂内动脉注入化疗药物,采用药物为DDP 60mg,羟基喜树碱15mg,5-Fu1.0g,化疗周期为每月动脉灌注介入化疗1次。本组病例至少灌注1次,最多13次。结果灌注介入化疗后有效率18/47(38%),介入化疗后生存时间35d~1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7个月。结论介入灌注化疗能在短期内明显缓解癌性肠梗阻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转移 肠梗阻 介入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俊 陈颖 杨大明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的CD3、CD4、CD8、CD4/CD8的检测,手术病例根据手术是否切除分为切除组、剖腹探查组,检测结果用spss...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的CD3、CD4、CD8、CD4/CD8的检测,手术病例根据手术是否切除分为切除组、剖腹探查组,检测结果用spss13.0作统计分析。结果:切除组CD3、CD4术后10天较术前,术后1天相比有明显升高,术后10天即高于术前水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CD8、CD4/CD8水平,术后10天与术前、术后1天比较,CD8均值下降、CD4/CD8均值上升。探腹组比较围手术期免疫水平变化主要表现为术后10天较术前相比,CD3、CD4、CD4/CD8上升,CD8下降,但CD3、CD4变化幅度远小于根治组,且无统计学意义。分期为IIIa,IIIb两组的CD3、CD4水平术后10天较术后1天,术前相比有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应力争行根治性切除,对于较晚期患者,也力争最大限度地去除或减少肿瘤负荷,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围手术期 细胞免疫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幼龙 杨大明 +1 位作者 邵俊 万剑慧 《胃肠病学》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背景:手术是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的关键预后因素,术中淋巴结清扫虽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但清扫过度可能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1982年1月~2009年2月... 背景:手术是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的关键预后因素,术中淋巴结清扫虽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但清扫过度可能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1982年1月~2009年2月于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行胃癌根治术且淋巴结清扫〉15枚的376例早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性别、年龄以及6项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2cm、大体类型为隆起型、黏膜下浸润、分化差和有淋巴管癌栓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师术前可通过内镜超声、CT和活检病理检查确定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类型.据此推测有无淋巴结转移倾向.从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转移 危险因素 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霉素A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伟琪 施敏 +1 位作者 王玉刚 王娜 《胃肠病学》 2013年第3期143-148,共6页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曲古霉素A(TSA)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HDACi之一,已发现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关于TSA对胃癌作用的研究尚少。目的:观察TSA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相...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曲古霉素A(TSA)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HDACi之一,已发现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关于TSA对胃癌作用的研究尚少。目的:观察TSA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TSA(0~1μmol/L)处理人胃癌细胞株AGS和HGC-27。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real time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TSA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GS、HGC-27细胞增殖(P=0.000),对两者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约为0.25μmol/L和0.5μmol/L。TSA能诱导AGS、HGC-27细胞发生G0/G1期和G2/M期阻滞,以G0/G1期阻滞更为明显。TSA对AGS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强于HGC-27细胞(P<0.05)。TSA尚能上调p21、p53、Bax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Bcl-2、CDK2、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作用均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TSA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分子、激活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霉素A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浸润、微血管密度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敏 徐幼龙 +1 位作者 张世统 周金良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通过使用图像分析仪检测50例进展期胃癌细胞中树突状细胞标志蛋白S-100的表达、微血管密度。结果50例进展期胃癌中树突状...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微血管密度和临床病理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通过使用图像分析仪检测50例进展期胃癌细胞中树突状细胞标志蛋白S-100的表达、微血管密度。结果50例进展期胃癌中树突状细胞均值为(10.160±7.939)/mm2。微血管密度均值(215.240±66.124)/mm2。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P=0.015)。有淋巴管侵犯的胃癌组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低于无淋巴管侵犯的胃癌组(P=0.011)。微血管密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34)。50例患者5年生存率中,树突状细胞高浸润组(≥10.16/mm2)明显好于树突状细胞低浸润组(<10.16/mm2)(P=0.001)。低微血管密度组(<215/mm2)明显好于高微血管密度组(≥215/mm2)(P=0.016)。同时具有高树突状细胞浸润,低微血管密度组预后最好。结论进展期胃癌中肿瘤内低树突状细胞浸润,高微血管密度,可以促进疾病进展,可能与较差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浸润 微血管密度 进展期胃癌 预后意义 淋巴管侵犯 无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特性 S-100 分析仪检测 免疫组化法 5年生存率 标志蛋白 胃癌细胞 疾病进展 预后相关 转移组 相关性 肿瘤内 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施康定治疗78例中重度癌痛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希夷 杨大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2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毒副反应,总结应用体会。方法应用美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回顾性总结有疼痛评分记录及疗效、毒副反应记录住院用药患者的临床用药体会。结果有78例癌痛患者进入本文分析、总结。美施康定使用...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毒副反应,总结应用体会。方法应用美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回顾性总结有疼痛评分记录及疗效、毒副反应记录住院用药患者的临床用药体会。结果有78例癌痛患者进入本文分析、总结。美施康定使用剂量10mg1次/12h至300mg1次/12h,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92.3%。应用美施康定配合速效吗啡片达到良好滴定效果;毒副反应主要为便秘、头晕、恶心、呕吐,尿储留,有出现皮疹、瘙痒,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各2例;预防性用药及用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能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结论美施康定是中重度癌痛患者良好选择,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细节,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阿片类药物治疗 美施康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例老年胃癌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剑慧 金雪熙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2期235-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的围手术期处理 ,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14 0例 6 5岁以上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6 .5 %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1.5 %。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常有...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的围手术期处理 ,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14 0例 6 5岁以上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6 .5 %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1.5 %。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常有各种合并症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减少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癌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合并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Lahey法防止全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大明 徐幼龙 +1 位作者 张世统 吴敏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9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用改良Lahey法防止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1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Lahey法(改良组,38例)和传统Lahey法(传统组,33例)进行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 目的探讨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用改良Lahey法防止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1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Lahey法(改良组,38例)和传统Lahey法(传统组,33例)进行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年,传统组和改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2.4%(14/33)和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Lahey法能有效防止全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纯酒精(>99.5%)经腹腔内直接注射胃癌肝转移(附7例分析)
19
作者 俞全兴 赵永萱 +4 位作者 徐幼龙 张世统 陈国祥 王育亭 李为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86-287,共2页
对胃癌肝转移,将胃的原发灶切除之后,涉及肝脏一叶式多叶的,表面的孤立型转移性病灶,不可能作联合肝脏切除的,采用纯酒精(>99.5%)注射,病灶越小越好。包膜型优于非包膜型。本文对7例病人观察,疗效尚满意。此疗法快速、简便、经济、... 对胃癌肝转移,将胃的原发灶切除之后,涉及肝脏一叶式多叶的,表面的孤立型转移性病灶,不可能作联合肝脏切除的,采用纯酒精(>99.5%)注射,病灶越小越好。包膜型优于非包膜型。本文对7例病人观察,疗效尚满意。此疗法快速、简便、经济、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 胃癌 酒精 注射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66例的药物治疗
20
作者 陈国祥 金雪熙 +4 位作者 徐幼龙 除全兴 张世统 冯涛 杨大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3-334,337,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选择及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 :对 6 6例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首先口服雷尼替丁 15 0mg/次 ,2次 /d ,吗丁啉 10— 2 0mg/次 ,3次 /d(或西沙必利 5— 10mg/次 ,3次 /d) ,硫铝糖 1g/次 ,3次 /... 目的 :探讨治疗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选择及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 :对 6 6例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首先口服雷尼替丁 15 0mg/次 ,2次 /d ,吗丁啉 10— 2 0mg/次 ,3次 /d(或西沙必利 5— 10mg/次 ,3次 /d) ,硫铝糖 1g/次 ,3次 /d。无效者改用奥美拉唑 ,剂量为 2 0— 40mg/次 ,1次 /d。结果 :联合治疗后有 5 1 5 % (34/6 6 )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 ;无效者改用奥美拉唑治疗后有 93 8% (30 /32 )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 :在选择治疗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时 ,首先可选用雷尼替丁、吗丁啉 (或西沙必利 )、硫糖铝联合治疗 ,无效者改用奥美拉唑 ,可增加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反流性食管炎 药物治疗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