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rB/ROCK信号通路与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再生
1
作者 毕永延 徐福林 冯东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570-571,共2页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损伤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修复损伤的神经功能对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纠正CNS再生的不利因素是实现有效修复受损神经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热点之一。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成年哺乳动物 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 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轴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提高颅内压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2
作者 陈嘉宇 王哲 +34 位作者 臧迪 郑锐哲 叶相如 齐曾鑫 许泽宇 李志强 孙成丰 沈良军 盛罗平 徐福林 叶汝勇 周开宇 汤伟军 胡跃清 施大鹏 王昱泉 乌锡真 王莹 张启麟 刘飞利 余果 陆逸平 孙一睿 张宁 黄锋 顾夏龙 张浛 丁建 毕永延 杜昊蓝 张静 吉海龙 丁玎 张嵬 吴雪海 《中华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比较体位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一阶段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体位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一阶段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3例,年龄[M(IQR)]66(16)岁(范围:28~84岁)。其中19例为单侧血肿,11例为双侧血肿。患者均接受体位治疗,方法为平卧位时使用脚垫抬高下肢20~30 cm,并通过定制的腹带进行腹部加压,每日维持体位时间争取达到目标16~18 h。对于单侧硬膜下血肿患者,头部偏向患侧,避免偏向对侧;对双侧硬膜下血肿患者无头位偏侧要求。患者同时联合口服地塞米松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Clopper-Pearson方法分析患者的血肿改善率,初步观察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开展二期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法,将我国9个临床试验中心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组(试验组),共治疗3个月,并随访至治疗后6个月。治疗有效定义为血肿完全吸收或血肿体积减小>10 ml,同时Markwalder评分系统评分较治疗前改善≥1分。观察并计算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转手术率和6个月血肿复发率。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和转手术治疗率。结果回顾性研究中,3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13~353 d完成复查。末次复查时,28例(93.3%)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或明显改善(血肿体积明显减少伴随明显症状的缓解),Clopper-Pearson方法获得血肿改善率的双侧95%CI为77.9%~99.2%。多中心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组55例,男性39例,女性16例,年龄74(17)岁(范围:26~92岁)。药物治疗组51例,男性37例,女性14例,年龄69(12)岁(范围:48~84岁)。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日记卡上记录的每日体位治疗时间为(15.7±2.3)h(范围:7.6~19.3 h)。治疗第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6%(46/55)和56.9%(29/5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组(OR=3.88,95%CI:1.57~9.58,P=0.003)。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转手术率分别为5.5%(3/55)和21.6%(11/5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更易转手术治疗(OR=0.21,95%CI:0.05~0.80,P=0.023)。随访6个月时,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组无复发,药物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3%(3/4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颅内压 体位治疗 地塞米松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吉洁 江晔 +4 位作者 罗聪 吴少帅 毕永延 徐福林 李小六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3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原因导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中MTHFRC677T基因TT型(纯合突变型)的分布频率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原因导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中MTHFRC677T基因TT型(纯合突变型)的分布频率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组62例、老年非动脉瘤SAH组28例),另选取90例体检者作为老年正常对照组。循环酶法测定3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3组的MTHFR C677T基因型(TT型、CT型、CC型)的频率分布特点;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瘤的病例数;分析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组患者中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的频率分布特点。结果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组的MTHFR C677T的TT型分布频率较老年非动脉瘤SAH组、老年正常对照组高;而CC型分布频率较老年非动脉瘤SAH组、老年正常对照组低;所有入组研究对象中,MTHFR C677T的TT型分布频率显示血清低Hcy水平群体低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群体。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MTHFR C677T的TT型与颅内动脉瘤有相关性,其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MTHFR C677T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苏作鹏 沈刚 +1 位作者 徐福林 袁方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脑出血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脑出血后注射芝麻素组。称量脑组织干湿重来观察脑水肿的变化;通过伊文思蓝渗出量评估血-脑屏障的破坏;同时用免疫...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脑出血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脑出血后注射芝麻素组。称量脑组织干湿重来观察脑水肿的变化;通过伊文思蓝渗出量评估血-脑屏障的破坏;同时用免疫荧光双标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脑屏障结构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出血周围组织中炎症因子IL-1、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芝麻素显著减轻了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水含量(P<0.05);减少了伊文思蓝的渗出量(P<0.001)和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并降低了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P<0.001)。结论芝麻素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脑水肿,从而保护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炎症反应 芝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与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福林 王建清 +6 位作者 李宁 全勇 贾丕丰 盖延廷 茅宇航 沈刚 沈建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评估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指标可能性及其与脑灌注压(CPP)的相关性。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2例,每6h测定一次SjvO2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及颅内压,计算出CPP,分析SjvO2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监测... 目的评估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指标可能性及其与脑灌注压(CPP)的相关性。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2例,每6h测定一次SjvO2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及颅内压,计算出CPP,分析SjvO2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监测期间有2次或2次以上SjvO2〈50%或SjvO2〉75%者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SjvO2 50%-75%者或仅有一次SjvO2〈50%或SjvO2〉75%者(P〈0.01)。CPP≤60mmHg者,SjvO2与CPP显著正相关(r=0.679,P〈0.01),而CPP〉60mmHg者,SjvO2与CP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jvO2和CPP联合监测能较可靠地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灌注压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严重OSAHS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华 周健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8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42例严重OSAHS随机分为高压氧组(n=70)和n CPAP组(n=72)。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 目的探讨高压氧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42例严重OSAHS随机分为高压氧组(n=70)和n CPAP组(n=72)。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6周,两组各睡眠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nCPAP组AHI明显低于高压氧组,SpO_2、最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高压氧组各睡眠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nCPAP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打鼾、夜间憋醒、晨起口干及白天嗜睡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压氧组明显低于nCPAP组(P<0.05);高压氧组的依从性为90.0%,显著优于nCPAP组56.9%(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严重OSAHS应用高压氧和nCPAP均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纠正夜间缺氧,提高睡眠质量,但高压氧在患者依从性方面更有优势,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建清 盖延延 +4 位作者 卞留贯 徐福林 贺子建 贾丕丰 全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9期1665-1668,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与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全面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及CBMdise,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670例患者预后进行Meta分析...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与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全面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及CBMdise,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670例患者预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入选论文无发表偏倚,且具有高度同质性(P=0.73、0.72,I^2=0%)。小骨窗手术组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组比较,患者远期恢复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抽吸组近期死亡率低于小骨窗组,而远期死亡率高于小骨窗组。【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及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效,二者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恢复无差异,中长期效果更倾向于小骨窗组取得较低死亡率,而短期效果更倾向于立体定向组取得较低的死亡率。但尚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吸 高血压 并发症 脑出血 外科学 脑出血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毕永延 徐福林 吴少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4期683-685,689,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开颅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TBI的临床资料,采用ICP监测者为观察组,未采用ICP监测者... 目的 探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开颅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TBI的临床资料,采用ICP监测者为观察组,未采用ICP监测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使用甘露醇等药物进行降ICP治疗;观察组根据ICP监测结果采取降ICP有效措施。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2.5%, 29/40;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分4~5分)高于对照组(37.5%, 15/40;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TBI术后持续ICP监测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针对性降ICP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颅内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C评分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清 盖延廷 沈建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0-212,共3页
目的分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与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法,测定并记录110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DIC评分、GCS评分及随访6个月时的GOS评分。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 目的分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与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方法,测定并记录110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DIC评分、GCS评分及随访6个月时的GOS评分。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至随访结束,本组死亡19例。D-二聚体升高是颅脑损伤后最常见的凝血异常指标(56例,占50.9%)。DIC评分0、1、2、3、≥4分者分别为32、26、15、20、17例,病死率分别为0、0、0、20%、88.2%。GCS评分、GOS评分与DIC评分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结论DIC评分是评估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及预后的可靠指标;DIC分值越高,病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前瞻性研究 颅脑损伤 DIC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彬 徐晶晶 +2 位作者 金欣廉 朱新健 徐福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0 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SSD)和表面透视成像Integral技术分别行颅骨、血肿、脑表面的三维重建,伪彩色技术处理后相...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0 4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SSD)和表面透视成像Integral技术分别行颅骨、血肿、脑表面的三维重建,伪彩色技术处理后相互合并,在血肿三维空间定位和体积测量后进行手术评估。对需手术治疗者,再术前评估,应用血肿三维空间定位及骨切削技术模拟颅骨开瓣手术,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重建后满意地显示出血肿立体解剖关系。2 3例手术患者预后满意,术中血肿量与术前测量值基本相同。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简化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立体、准确地显示血肿空间解剖关系和体积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螺旋CT三维重建 临床价值 螺旋CT扫描 颅内血肿患者 表面遮盖成像 空间解剖关系 临床应用价值 空间定位 技术处理 体积测量 术前评估 切削技术 手术方案 手术人路 手术患者 思维过程 伪彩色 治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建 盛罗平 +1 位作者 张晟 徐福林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 分析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 目的 分析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经1个月随访后,记录2组术后发生残疾、复发情况以及脑组织复张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脑组织复张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残疾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改良钻孔引流术能缩短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脑组织复张良好率,降低术后残疾率和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改良钻孔引流 复发 近期预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涤纶丝网颅骨成形片修补颅盖骨缺损 被引量:4
12
作者 倪同祥 徐征 +1 位作者 王建清 胡玉堂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硅橡胶涤纶丝网颅骨成形片修补颅盖骨缺损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倪同祥,徐征,王建清,胡玉堂以往采用自体骨移植和人工材料进行颅骨修补。取自体肋骨、髂骨、或将为减压而取下的颅骨埋藏于自体腹壁或大腿部皮下作为自体骨库。... 硅橡胶涤纶丝网颅骨成形片修补颅盖骨缺损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倪同祥,徐征,王建清,胡玉堂以往采用自体骨移植和人工材料进行颅骨修补。取自体肋骨、髂骨、或将为减压而取下的颅骨埋藏于自体腹壁或大腿部皮下作为自体骨库。但疗效并不满意,有感染危险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盖骨缺损 硅橡胶涤纶丝网 颅骨成形片 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BMR改变及血清CRP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茅宇航 马捷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分析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基础代谢率(BMR)改变及血清CRP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使用SPSS20.0分析数据。d0时刻和d30时刻不同BMR等级人数的构成比、血清CRP水平、循环系统评分... 分析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基础代谢率(BMR)改变及血清CRP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使用SPSS20.0分析数据。d0时刻和d30时刻不同BMR等级人数的构成比、血清CRP水平、循环系统评分、泌尿系统评分、神经系统评分、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监测脑肿瘤患者BMR、血清CRP对预后状况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提示BMR偏低以及血清CPR水平偏高的群体总体上的预后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联合监测脑肿瘤患者BMR、血清CRP对患者的预后状况具有较为优质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基础代谢率 血清CRP 预后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素对Toll样受体2在实验性颅脑损伤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少帅 徐福林 +2 位作者 苏作鹏 杜嘉瑞 沈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Toll样受体2(TLR2)在实验性颅脑损伤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鼠颅脑损伤模型,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脑外伤后芝麻素治疗组。称量脑组织干湿重观察脑水肿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Toll样受体2(TLR2)在实验性颅脑损伤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鼠颅脑损伤模型,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脑外伤后芝麻素治疗组。称量脑组织干湿重观察脑水肿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TLR2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损伤周围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脑外伤组小鼠损伤侧脑水含量、TLR2表达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P<0.01);而芝麻素治疗组的损伤侧脑水含量、TLR2蛋白表达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则低于脑外伤组(P<0.05~P<0.01)。结论:TBI后脑组织中TLR2表达增高及炎症反应增强,而芝麻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进而起到保护脑组织进一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TOLL样受体2 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芝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福林 王建清 +1 位作者 徐征 宋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7期1102-1103,共2页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SSD和表面透视成像Integral技术分别行颅骨、血肿、脑表面的三维重建,伪彩色技术处理后相互合并,在血肿三...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急性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成像SSD和表面透视成像Integral技术分别行颅骨、血肿、脑表面的三维重建,伪彩色技术处理后相互合并,在血肿三维空间定位和体积测量后进行手术评估。【结果】三维重建后满意地显示出血肿立体解剖关系,术中血肿量与术前测量值基本相同。【结论】螺旋CT急性颅内血肿三维重建简化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立体、准确显示血肿空间解剖关系和体积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外科学 血肿/外科学 脑出血/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乳酸差值和动静脉氧差在诊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福林 王建清 +1 位作者 邓星奇 全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评估动静脉乳酸差值(AVDL)和动静脉氧差(AVDO2)在诊断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病人中合并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方法 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每6h抽取股动脉和颈静脉球血样本,... 目的评估动静脉乳酸差值(AVDL)和动静脉氧差(AVDO2)在诊断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病人中合并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方法 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每6h抽取股动脉和颈静脉球血样本,计算AVDL和AVDO2,分析这两项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采集358例血样本,通过计算得出AVDL和AVDO2的值,AVDL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84%,阳性似然比为5.69,阴性似然比为0.095;AVDO2的灵敏度为81%,特异度为89%,阳性似然比为7.36,阴性似然比为0.212,平行试验的联合灵敏度为94%。结论 AVDL和AVDO2对于合并创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床边联合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动静脉乳酸差值 动静脉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Ⅶa因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7
作者 王建清 盖延廷 +2 位作者 徐福林 胡锦 孙一睿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小剂量重组Ⅶa因子(rFVHa)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本院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8例,根据纳入标准共86例患者入组,其中试验组27例,对照... 【目的】探讨中小剂量重组Ⅶa因子(rFVHa)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本院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8例,根据纳入标准共86例患者入组,其中试验组27例,对照组59例。试验组患者入院后2h内予以单次rFⅦa20ug/kg静脉推注,记录并比较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凝血指标的变化。随访比较内容包括出院时输注血制品量、Icu入住天数、总费用、30d病死率、90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试验组患者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低(0.29±0.23VS0.11±0.39)和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3.26±2.53VS1.85土4.5)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至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Ⅶa治疗脑出血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但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资料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并发症 脑出血 药物疗法 血液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少帅 徐福林 +2 位作者 马捷 杜嘉瑞 苏作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开颅手术治疗的1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后80例根据经验使用甘露醇等进行降颅内压治疗(对照组);80例置入颅内探头监测颅内...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开颅手术治疗的1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后80例根据经验使用甘露醇等进行降颅内压治疗(对照组);80例置入颅内探头监测颅内压,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62.5%,50/80;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2.5%,34/80;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针对性降颅内压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手术治疗 颅内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引流术与钻孔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盖延廷 贺子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钻孔冲洗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等外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 目的系统评价钻孔冲洗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等外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符合标准研究,共443例患者,其中钻孔冲洗术222例,钻孔引流术221例。Meta分析显示钻孔引流术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钻孔冲洗术组(优势比为0.39;95%可信区间为0.23~0.68;P=0.0008),两组患者死亡率、完全康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与钻孔冲洗术治疗CSDH均有效,但钻孔引流术具有更低的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冲洗术 钻孔引流术 疗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灌注压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丕丰 徐福林 王建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2期2222-2223,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灌注压(CPP)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术后适宜的CPP阈值。 【方法】对8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术后CPP进行测定,按CPP值将病人分为3组。其中A组:CPP〈60mmHg;B组:60mmHg≤CPP〈80mmHg;C组:CPP〉8...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灌注压(CPP)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术后适宜的CPP阈值。 【方法】对8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术后CPP进行测定,按CPP值将病人分为3组。其中A组:CPP〈60mmHg;B组:60mmHg≤CPP〈80mmHg;C组:CPP〉80mmHg。术后1个月时对3组病例行GOS评分对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0mmHg≤CPP〈80mmHg的病例组预后要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CPP维持在60-80mmHg阈值范围内的病例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 脑出血/病因学 灌注 局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