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血宁片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1
作者 汤晓静 戎殳 +8 位作者 梅长林 倪兆慧 蒋更如 袁伟杰 汪年松 郭志勇 马骏 严海东 张黎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321,共6页
目的考察生血宁片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与对照组(41例),实验组给予生血宁片,对照组给予琥珀酸亚铁片,疗程12周。然后,监测EPO用量、Hb水平、铁代谢指标(SI、SF、TSAT、TIBC)、... 目的考察生血宁片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与对照组(41例),实验组给予生血宁片,对照组给予琥珀酸亚铁片,疗程12周。然后,监测EPO用量、Hb水平、铁代谢指标(SI、SF、TSAT、TIBC)、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8、10、12周后,2组Hb水平显著高于筛选期(P<0. 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12周后,2组SI、SF、TSAT显著高于筛选期(P<0. 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8、12周后,实验组EPO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2组血常规参数无明显变化,并且未发现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生血宁片可维持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铁代谢指标,减少EPO用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宁片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 肾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邬碧波 张黎明 +2 位作者 唐琦 贺云岚 芦怡舟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9期620-624,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2微球蛋白(2MG)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6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20例,血液透析4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血清?2MG水平,应用颈动脉...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2微球蛋白(2MG)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6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20例,血液透析4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血清?2MG水平,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分析?2M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无论透析与否,?2M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18.6±2.91)比(2.18±0.49)μg/mL,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随着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逐渐下降,血?2MG水平也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CKD5D期?2MG水平较CKD5期更高(P<0.05);CK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71±0.18)比(0.67±0.21)mm,P<0.01]及斑块形成(28.7%比12.0%,P<0.01)、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32.9%比12.0%,P<0.01)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CKD5D期上述指标较CKD5期均更高(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2MG水平与hsCRP、TG、Lp(a)、血磷、iPTH、24h尿蛋白定量、透析龄及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与GFR、血白蛋白(SAlb)、血红蛋白(Hb)、血钙呈负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MG、hsCRP和年龄是CK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各期CKD患者?2MG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hsCRP及颈动脉病变相关,血?2MG升高可能是CK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Β2微球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氏糖肾方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韩海燕 路建饶 +11 位作者 刘文瑞 陈秀峰 张传福 张黎明 田军 陈杰 胡静 陈晛 廖琳 黎雾峰 李露露 王新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从肾脏血流动力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角度观察叶氏糖肾方治疗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西药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分别使用西药、中西药和中西药加脐疗... 目的:从肾脏血流动力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角度观察叶氏糖肾方治疗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西药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分别使用西药、中西药和中西药加脐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之后随访2个月,共8个月。结果:(1)三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差异。(2)治疗6个月后西药组、中西医组、综合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分别为26.8±6.3,21.9±5.8和16.3±4.8),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0.0%,84.0%和88.0%),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其中,综合组最明显,其次为中西医组,最后为西药组,三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6个月后中西医组和综合组血尿素氮、肌酐和炎性细胞因子(TGF-β1、MCP-1、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西药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4)在停用中药继续西药治疗随访2个月后,中西医组和综合组的上述各项指标虽较治疗6个月时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但仍好于西药组。结论:叶氏糖肾方加脐疗能明显改善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下调血液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叶氏糖肾方 炎性细胞因子 肾脏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左心室重塑及血浆脑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唐琦 梅长林 +3 位作者 张黎明 芦怡舟 邬碧波 苏定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左心室重塑的影响及血浆脑钠素(BNP)的变化。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及曲美他嗪小、中、大剂量(3、6、9 mg/kg)治疗组,每组10只;后4组大鼠建立5/6肾切除术慢性肾衰竭模型,后3组大鼠...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左心室重塑的影响及血浆脑钠素(BNP)的变化。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及曲美他嗪小、中、大剂量(3、6、9 mg/kg)治疗组,每组10只;后4组大鼠建立5/6肾切除术慢性肾衰竭模型,后3组大鼠每日灌胃给药,手术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7周。实验结束时,对大鼠心脏进行超声检查,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测定血浆BNP,并取心脏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心超检查结果表明:曲美他嗪中、大剂量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均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血浆BNP水平均低于其余4组(P<0.01,P<0.05);曲美他嗪中、大剂量治疗组BNP均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手术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肥大,部分心肌纤维化;电镜下手术对照组可见大片心肌纤维溶解,线粒体增多、肿胀、空泡化;曲美他嗪治疗组心肌损伤均较手术对照组改善,且随曲美他嗪剂量增大有进一步好转趋势。结论曲美他嗪降低血浆BNP水平,可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左心室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曲美他嗪 心室重构 脑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俞勇 张黎明 +1 位作者 邬碧波 刘瑾瑾 《西部医学》 2016年第2期263-265,269,共4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肾内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 目的探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肾内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合甲钴铵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常规治疗,让患者口服抗组胺药(酮替芬),对皮肤润滑剂进行局部应用,如让患者外用炉甘石洗剂,每天3次。对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将贫血有效纠正过来,同时规律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每次4h,每周3次。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皮肤瘙痒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磷、iPTH、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5),治疗的总有效率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P<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注射液 组合型人工肾 慢性肾损伤 皮肤瘙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邬碧波 倪兆慧 钱家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左心室肥厚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邬碧波 张黎明 +2 位作者 唐琦 俞勇 贺云岚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8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30例,血液透析5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应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FF...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8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30例,血液透析5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应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FFA、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分析FFA水平的变化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果:CKD患者无论透析与否,FF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492.63±143.59)vs(302.65±142.18)μmol/L,P<0.01],hs-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8.11±3.85)vs(4.63±1.34)mg/L,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随着肾功能的逐渐减退,血FFA和hs-CRP水平也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HD组FFA和hs-CRP水平较非透析CKD各组更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FFA水平与hs-CRP、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心脏功能综合指数(Tei指数)、TG呈正相关(P<0.05,P<0.01),与LVEF、GF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FA、hs-CRP和年龄是CK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大约50%CKD患者FF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hs-CRP及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提示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是CK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心血管疾病 游离脂肪酸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衰竭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邬碧波 倪兆慧 钱家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HUA 血尿酸 心脑血管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和生活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的健康影响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燕 徐珺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3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诊治的慢性肾炎患者53例,均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诊治的慢性肾炎患者53例,均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抑郁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护理干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肾疾病病人的下肢不宁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黎明 邬碧波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44-447,共4页
下肢不宁综合征是晚期肾疾病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该病可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多巴胺类药物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反跳和症状加重是左旋多巴的主... 下肢不宁综合征是晚期肾疾病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该病可严重影响病人的睡眠,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多巴胺类药物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反跳和症状加重是左旋多巴的主要不良反应。多巴胺激动药不良反应少,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阿片类、抗惊厥药和苯二氮类药物也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因下肢不宁综合征病人血清铁转移至脑中枢发生障碍,部分病人可通过补充铁剂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不宁综合征 晚期肾疾病 药物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附20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爱珍 蒋金根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 手术后 肺部感染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合并带状疱疹和病毒性肺炎一例
12
作者 邬碧波 唐琦 张黎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7年第4期193-193,共1页
患者:男,63岁。2005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和泡沫尿、不伴有全身其他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后疑为“肾病综合征”,给予口服泼尼松片(剂量不详)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于2005年12月5日以“肾病综合征”收入我院。... 患者:男,63岁。2005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和泡沫尿、不伴有全身其他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后疑为“肾病综合征”,给予口服泼尼松片(剂量不详)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于2005年12月5日以“肾病综合征”收入我院。查体:体温36.8℃,血压21.3/12.7kPa,眼睑水肿,心、肺、肝、脾无异常,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血红蛋白128g/L,白细胞10.9×10^9/L,血小板159×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合 病毒性肺炎 带状疱疹 凹陷性水肿 药物治疗 泼尼松片 眼睑水肿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低分子量肝素和无肝素抗凝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唐琦 张黎明 +2 位作者 邬碧波 俞华 贺云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8-901,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RCA)、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无肝素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行血液透析伴高危出血倾向的134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RCA透析,B组采用无肝素透析,C组采用LMWH透析。... 目的观察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RCA)、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无肝素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行血液透析伴高危出血倾向的134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RCA透析,B组采用无肝素透析,C组采用LMWH透析。观察3组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充分性和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①A组透析69例次,均顺利完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B组透析67例次,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其中6例次因透析中出现体外循环Ⅲ级凝血终止透析;C组透析65例次,发生7例次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6例次退出。②A组透析充分性(KT/V)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透析后的血Ca^(2+)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HCO_3^-显著升高(P<0.01),但在正常范围;而透析前、后的血Na^+、pH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C两组透析前、后的血Ca^(2+)、总钙、Na^+、pH值及HCO_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RCA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无肝素透析体外抗凝效果欠佳,影响透析顺利进行。对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采用LMWH透析仍需谨慎,有一定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出血 抗凝 枸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黎明 邬碧波 +2 位作者 唐琦 洪鹰 俞勇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微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左卡尼汀对MHD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微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探讨左卡尼汀对MHD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62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 g,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6个月末患者的主要人体学指标、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总高半胱氨酸(tHcy)、透析充分性(Kt/V)和蛋白质分解代谢率。结果:(1)治疗1个月后,MHD患者的透析后干体重、上臂肌围有上升;治疗6个月后,患者平均干体重、上臂肌围平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治疗6个月后,MHD患者的血白蛋白(Alb)(P<0.05)、前白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P<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CRPI、L-6、TNF-α、MDAt、Hcy的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GSHPx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4)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5)蛋白质分解代谢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Kt/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炎症 氧化性应激 营养不良 肾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功能不全及血容量负荷的关系 被引量:19
15
作者 贺云岚 邬碧波 +2 位作者 张黎明 唐琦 俞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0期546-549,共4页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压、超滤量的相关性分析,探讨BNP在MHD患者血容量负荷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压、超滤量的相关性分析,探讨BNP在MHD患者血容量负荷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56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心血管事件,分别检测患者一周连续3次治疗的透析前、后血清BNP水平,记录透析前、后血压的变化和透析超滤量(UF),同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一周连续3次透析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探讨BNP与MHD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和血容量的关系。结果①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D患者透析后BNP水平较透析前下降(P<0.01);MHD伴有高血压患者透析前的BNP水平较不伴有高血压患者显著升高(P<0.01),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透析后BNP水平较透析前显著下降(P<0.01);MHD不伴有高血压患者中,UF≥1.0kg的患者透析前BNP水平较UF<1.0kg的患者显著升高(P<0.01),UF≥1.0kg的患者透析后BNP水平较透析前显著下降(P<0.05)。②MHD患者血清BNP分别与LVDd、LVDs、LVPWT、LVMI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AD、IVST无相关性,与血压、UF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NP、血压和年龄是MHD患者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BNP水平普遍升高,并且与左心室功能及血容量负荷密切相关,是一个无创和灵敏的指标。测定血清BNP水平可有助于及时调整干体质量,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血液透析 血容量 左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琦 邬碧波 +4 位作者 张黎明 郝晓萍 单婍婧 洪鹰 俞勇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8-840,共3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取110例血透患者(HD组)及108例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D组)血清,检测甲、乙、丙和戊型4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肝功能,调查输血史,...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取110例血透患者(HD组)及108例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D组)血清,检测甲、乙、丙和戊型4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肝功能,调查输血史,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D组肝炎病毒感染率(61.8%)显著高于ND组(26.9%,P<0.01)。HD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ND组(P值分别<0.05、0.01),有输血史者的HBV感染率(75.9%)、HCV感染率(82.8%)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51.9%和9.9%,P值分别<0.05、0.01)。透析时间越长,HBV、HCV感染率越高(P值分别<0.05、0.01)。肝炎病毒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肝功能的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0.01)。结论血透患者的HBV、HCV感染率较高,与输血及血透本身的医源性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清标志物 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晓萍 邬碧波 +3 位作者 唐琦 张黎明 俞华 贾洁爽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8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相关营养、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2例,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口服羟苯磺酸钙(2片,每日3... 目的观察口服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相关营养、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2例,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口服羟苯磺酸钙(2片,每日3次)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主要人体学指标、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总半胱氨酸(t Hcy)、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透析充分性(Kt/V)和蛋白分解代谢率(PCR)。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MHD患者的干体质量、上臂肌围(MAMC)即有上升;治疗6个月后,患者平均干体质量、MAMC平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②治疗6个月后,MHD患者的血Alb治疗后(40±5)g/L较治疗前(37±5)g/L升高(P<0.05),PA(292±33)mg/L和血红蛋白(Hb)(95±14)g/L治疗后较治疗前(247±23)mg/L和(88±12)g/L明显升高(P<0.01)。③CRP、IL-6、TNF-α、MDA、t Hc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④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PCR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Kt/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羟苯磺酸钙 炎症 营养不良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透与腹透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邬碧波 钱家麒 倪兆慧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 :观察血透 (HD)与腹透 (PD)患者之间脂蛋白 (a) [lipoprotein(a) ,Lp(a) ]及脂质水平影响的差别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68例HD患者及 50例P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研究 ,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对血Lp(a)及脂质水平影响的差别 ,... 目的 :观察血透 (HD)与腹透 (PD)患者之间脂蛋白 (a) [lipoprotein(a) ,Lp(a) ]及脂质水平影响的差别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68例HD患者及 50例P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研究 ,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对血Lp(a)及脂质水平影响的差别 ,分析血Lp(a)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结果 :HD与PD患者血Lp(a)水平均较对照组呈显著性升高 (P <0 0 5) ,其中PD组较HD组更高 (P <0 0 1) ;HD组血Tch较对照组及PD组均呈显著性下降 (P <0 0 5)、血HDL C较对照组呈显著性下降 (P <0 0 1) ;PD组血TG较对照组及HD组均呈显著性升高 (P <0 0 5) ;血ApoA、ApoB10 0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D与PD患者血Lp(a)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P <0 0 5)、ECG异常 (P <0 0 0 1)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P <0 0 1)、2 4h腹水蛋白质浓度 (P <0 0 1)、血Tch及LDL C浓度 (P <0 0 5)、纤维蛋白原 (P <0 0 5)呈正相关 ;而与血浆白蛋白浓度 (P <0 0 5)、2 4h腹水Lp(a)浓度 (P <0 0 5)呈负相关。  结论 :HD与PD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脂质代谢变化 ,其中以血Lp(a)、TG、HDL C变化尤为显著 ,PD组由于长期吸收大量葡萄糖 ,因此脂质代谢紊乱更为明显。Lp(a)有可能是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脂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状况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邬碧波 张黎明 +3 位作者 唐琦 贺云岚 俞勇 郝晓萍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8期469-473,共5页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高磷血症的患者采用磷结合剂治疗,探讨血磷达标状况对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 1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高磷血症的患者采用磷结合剂治疗,探讨血磷达标状况对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方法 1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7.1±13.8)岁,平均透析龄(38.7±14.8)月;透析前血磷>1.78mmol/L,饮食保持稳定且依从性好;病情稳定,预期生存期>2年。2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降磷治疗,分别口服碳酸钙、醋酸钙、碳酸镧,共进行为期24个月随访,期间根据血磷和血钙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品种和剂量。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18、24个月末检测患者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计算钙磷乘积和尿素清除指数(kt/V)。4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末行颈动脉超声检测。5在随访结束24个月末将资料完整的80例患者,根据血磷水平分为高血磷组(血磷≥1.78mmol/L)和正常血磷组(血磷<1.78mmol/L),分析血磷达标状况对MHD患者AS的影响。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12、18、24个月患者血磷、i PTH及钙磷乘积均显著下降、血钙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b、Alb及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随访结束后分析发现,与高血磷组比较,正常血磷组血磷、i PTH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钙、Hb、Alb及kt/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磷与i PTH及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与血钙呈负相关(P<0.05或P<0.01)。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磷、i PTH和年龄是MHD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磷血症是MHD患者并发AS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磷达标状况与MHD患者AS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邬碧波 唐琦 +2 位作者 张黎明 贺云岚 郝晓萍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4期180-18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炎症因子对MHD患者左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闸北区... 目的通过观察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炎症因子对MHD患者左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选择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64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分别检测患者的各种炎症因子、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分析MHD患者炎症因子对左心室重塑的影响。结果MHD患者血清CRP、TNF-帷L-1β、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MHD患者LAD、LVDd、IVST、LVPW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LVEF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VM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CRP、IL-1β、IL-6、TNF-α分别与LAD、LVDd、IVST、LVPWT、LVMI呈正相关(P<0.05,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5);CRP分别与IL-1β、IL-6、TNF-α相互之间呈正相关(P<0.05,P<0.01);TNF-α、IL-1β、IL-6相互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并且可能参与了左心室重塑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心室重塑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