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静安区各级医疗单位常规检验结果可比性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雷光 朱立岳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9-821,共3页
关键词 结果可比性 结果互认 临床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疾病成分输血与相关检验指标主成分分析和预测研究
2
作者 吴春芳 杨森 +4 位作者 夏益兰 汪月娥 林勇 姚玉荣 楚青 《肝脏》 2024年第7期862-866,共5页
目的研究相关检验指标在肝脏疾病成分输血的主成分分析和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住院接受成分输血的肝脏疾病患者与非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成分输血的类型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输... 目的研究相关检验指标在肝脏疾病成分输血的主成分分析和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住院接受成分输血的肝脏疾病患者与非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成分输血的类型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组和输注单采血小板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输血前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输血情况,通过t检验与方差检验比较肝脏疾病与非肝脏疾病不同成分输血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KMO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和碎石检验(Scree Test)验证多因子分析的适宜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各指标的方差贡献进行观察,评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各检验指标对于不同成分输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96例肝脏疾病患者与216例非肝脏疾病患者,肝脏疾病中57.3%患者输注血浆(55/96例),非肝脏疾病中54.2%患者接受红细胞输血(117/216例)。输注红细胞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Hb平均值分别为70.61 g/L和82.82 g/L;HCT平均值分别为20.80%和24.4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平均值分别为45.94 U/L和25.43 U/L;总胆红素平均值为44.38μmol/L和19.31μmol/L,这四项指标两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输注血浆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Hb平均值分别为73.45 g/L和111.43 g/L;HCT平均值分别为21.70%和31.06%;ALT平均值分别为59.33 U/L和28.3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44.35 U/L和22.52 U/L;INR平均值分别为1.43和1.07;以上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输血血小板组肝病与非肝病患者PLT平均值分别为36.70×10^(9)/L和50.76×10^(9)/L;AST平均值分别为54.20 U/L和31.19 U/L;PT平均值分别为15.95 s和12.98 s;APTT平均值分别为54.42 s和29.90 s;INR平均值分别为1.36和1.11;以上五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PCA分析肝病患者不同成分输血前检验指标显示,血液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分布为第一和第二主要成分,非肝病患者输血前检验指标中肝功能和凝血指标为第一和第二主要成分。通过ROC曲线分析肝病患者接受红细胞输血组,HCT曲线下面积为0.912;血浆输血组中,INR和PT曲线下面积为0.964和0.953;在输注单采血小板组中,IN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结论本研究对于不同成分输血前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和模型预测,尤其对于肝病患者选择不同成分输血可以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成分输血 检测指标 主成分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角色
3
作者 陈秋丹 《科学生活》 2024年第1期6-7,共2页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重大的科学理论突破和医疗技术进展。然而,关于实验动物的使用常常引起争议。本文旨在介绍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并探讨其在科学研...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重大的科学理论突破和医疗技术进展。然而,关于实验动物的使用常常引起争议。本文旨在介绍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科学研究 药物研发 理论突破 生物学 作用和重要性 角色 基本知识
原文传递
鳞状细胞癌抗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魏萍萍 林勇 +2 位作者 庄晨 孟小琴 陈秋丹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肺癌患者和3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分别作为肺癌组和良性组。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ro...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肺癌患者和3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分别作为肺癌组和良性组。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roGRP、NSE和SCC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SCCA、ProGRP和NSE水平,分析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和SCCA、ProGRP、NSE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患者SCCA、ProGRP和NSE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ProGRP及NSE均是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CCA、ProGRP及NSE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SCCA、NSE和ProGRP均在肺癌患者中高表达,可作为肺癌良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且联合检测对肺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82、miRNA-200c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屠俊标 魏萍萍 +1 位作者 叶施雨 黄耀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158-161,171,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182、miRNA-200c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5例胃癌患者和61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逆转录... 目的探讨miRNA-182、miRNA-200c和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5例胃癌患者和61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NA-182、miRNA-200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iRNA-182、miRNA-200c、PGⅠ/PG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iRNA-182、miRNA-200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Ⅱ均低于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iRNA-182、miRNA-200c、PGⅠ/PGⅡ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AUC为0.829(95%CI:0.633~0.859),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650、0.722、0.818,此时的灵敏度为0.825,特异度为0.890。结论miRNA-182、miRNA-200c、PGⅠ/PGⅡ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更高,或可作为胃癌诊断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NA-182 miRNA-200c 胃蛋白酶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叶施雨 陈秋丹 +1 位作者 赵梦丹 陈佳栋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301-1304,1330,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受试者以及不同疗效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受试者以及不同疗效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2、IL-4、CA19-9、CE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IL-2、IL-4、CEA、CA19-9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IL-4、CEA、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IL-2、IL-4、CEA、CA19-9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910(95%CI:0.853~0.966),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此时的灵敏度为0.971,特异度为0.820。136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有效95例,无效41例,分别作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无效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组,IL-4、CEA、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IL-2、IL-4、CEA、CA19-9联合检测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AUC为0.956(95%CI:0.925~0.987),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此时的灵敏度为0.902,特异度为0.916。结论血清IL-2、IL-4、CEA、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均较高,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来为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卵巢移位术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赵梦丹 陈秋丹 +1 位作者 陆俊杰 叶施雨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卵巢移位术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6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75,腹膜外卵巢移位术)和观察组(n=91,改良卵巢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性激素[孕酮... 目的 探讨改良卵巢移位术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性激素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6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75,腹膜外卵巢移位术)和观察组(n=91,改良卵巢移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性激素[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水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50(CA50)]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P、E2、FSH、T、LH、PR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SCC-Ag、CA50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EA、SCC-Ag、CA5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卵巢移位术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稳定性激素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卵巢移位术 晚期宫颈癌 性激素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雷光 陈坚 +1 位作者 朱立岳 王昕蕾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po)水平对血脂异常患者中罹患各种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06例高三酰甘油(TG>1.7 mmol/L)血症患者血清apo A-Ⅰ、apo B、apo CⅡ和apo CⅢ水平的变化,并以10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高TG血症患者罹患各种...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po)水平对血脂异常患者中罹患各种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06例高三酰甘油(TG>1.7 mmol/L)血症患者血清apo A-Ⅰ、apo B、apo CⅡ和apo CⅢ水平的变化,并以10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高TG血症患者罹患各种疾病的apo血清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糖尿病组、脑梗死组、其他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apo A-I降低外,apo B、apo CⅡ和apo CⅢ均升高(P<0.01)。在高TG血症患者中,冠心病组、糖尿病和脑梗死组与其他疾病组比较,分别表现为apo CⅡ和apo CⅢ,apo B、apo CⅡ和apo CⅢ,apo B和apo CⅢ血清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结论有高TG血症的冠心病、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存在着apo的代谢紊乱,而不同组合的apo B、apo CⅡ和apo CⅢ血清水平的升高分别与这些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血脂异常 三酰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替米星对老年患者血尿系列微量蛋白的影响
9
作者 潘丽萍 王鸣和 +5 位作者 余海 黎敏 孙育民 陆之谨 尹妮 赵敏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4年第1期22-23,26,共3页
目的 :探讨奈替米星治疗后对老年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36例经奈替米星治疗老年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第 7天血转铁蛋白 (TRF)、β2 微球蛋白 (β2 MG)和肌酐 (Cr) ,尿微量白蛋白 (mAlb)和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用药第 ... 目的 :探讨奈替米星治疗后对老年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36例经奈替米星治疗老年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第 7天血转铁蛋白 (TRF)、β2 微球蛋白 (β2 MG)和肌酐 (Cr) ,尿微量白蛋白 (mAlb)和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用药第 7天检测奈替米星血药谷、峰浓度。结果 :用药前血TRF、β2 MG、Cr,尿mAlb、尿mAlb/Cr、尿α1 MG及α1 MG/Cr分别为 (2 .5 4± 0 .2 1)g/L、(3.2 4± 1.75 )mg/L、(6 1.92± 15 .77) μmol/L、(4 1.5 8± 5 2 .4 3)mg/L、(12 .2 0± 14 .79)g/mol、(35 .2 1± 2 7.11)mg/L和 (12 .5 2± 10 .0 7)g/mol;用药后分别为 (2 .5 6± 0 .35 )g/L、(3.4 8± 1.70 )mg/L、(6 2 .5 0±17.39) μmol/L、(4 2 .86± 6 2 .10 )mg/L、(13.2 1± 14 .7)g/mol、(4 0 .71±2 8.31)mg/L和 (15 .98± 12 .4 3)g/mol。治疗后血TRF、β2 MG、Cr和尿mAlb较治疗前的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尿α1 MG、尿mAlb/Cr和尿α1 MG/Cr较治疗前升高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0 .0 5 ,<0 .0 1)。奈替米星血药峰、谷浓度分别为 (6 .6 9± 2 .2 7)、(0 .4 8± 0 .4 3) μg/ml。结论 :血尿系列微量蛋白可作为老年患者奈替米星治疗期早期肾毒性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替米星 微量蛋白 肾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KRT9基因突变分析
10
作者 王炳华 许无恨 +1 位作者 汤晓君 兰小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KRT9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的主要变异类型及其致病性,为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临床基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代测序基因Panel结合Sanger测序验证策略对278个中国汉族非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核心家系834...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KRT9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的主要变异类型及其致病性,为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临床基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代测序基因Panel结合Sanger测序验证策略对278个中国汉族非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核心家系834份样本的KRT9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进行检测;采用SIFT、Polyphen-2及保守性分析对变异位点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2种KRT9基因变异,同义和错义突变各6种。各错义突变经SIFT和Polyphen-2预测、保守性分析及数据库查询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均可归类为良性或可能良性变异。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KRT9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共检测到6种错义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分类标准,均为良性或可能良性变异;其中c.1216T>C(p.C406R)位点的致病性与已有报道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T9基因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 基因突变 变异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性高敏感性甲状腺球蛋白在甲状腺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庄晨 林勇 +1 位作者 章盛平 陈秋丹 《癌症进展》 202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高敏感性甲状腺球蛋白(hs-Tg)在甲状腺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集106例原发性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晨起空腹外周血,测定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分析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 目的探讨刺激性高敏感性甲状腺球蛋白(hs-Tg)在甲状腺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集106例原发性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晨起空腹外周血,测定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分析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以及是否合并桥本病、多灶性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6例甲状腺癌患者经治疗后,33例(31.13%)疗效反应满意,25例(23.58%)疗效不确切,48例(45.28%)疗效反应欠佳。疗效反应满意患者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低于疗效不确切和疗效反应欠佳患者,疗效不确切患者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低于疗效反应欠佳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呈现增加趋势,且血清刺激性hs-Tg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刺激性高敏感性甲状腺球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储存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相宜 王志成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血小板储存损伤是从献血者抽出血液到给输血者输注血小板过程中血小板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损伤的总和。它会造成血小板形态变化功能下降以及治疗功效的下降。伴随着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日益增多,研究血小板储存损伤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因... 血小板储存损伤是从献血者抽出血液到给输血者输注血小板过程中血小板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损伤的总和。它会造成血小板形态变化功能下降以及治疗功效的下降。伴随着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日益增多,研究血小板储存损伤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因此,本文将对血小板储存损伤作用机制、评估与监测以及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试图解释血小板储存损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储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世豪 乐建培 +1 位作者 黄毅婷 冯嘉辰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2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HMGB1的表达情况,分析直肠癌组织中HMGB1与免疫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关系及HMGB1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对患...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HMGB1的表达情况,分析直肠癌组织中HMGB1与免疫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关系及HMGB1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对患者术后随访40个月,统计生存时间。结果直肠癌组织中HMGB1表达情况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肿瘤结节情况、CD3^(+)浸润情况、CD45RO^(+)浸润情况、脉管癌栓或神经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的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核表达的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细胞CD3^(+)、CD45RO^(+)高密度浸润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核表达、HMGB1高表达、CD3^(+)低密度浸润、CD45RO^(+)低密度浸润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短于HMGB1核质共表达、HMGB1低/无表达、CD3^(+)高密度浸润、CD45RO^(+)高密度浸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HMGB1表达部位、病理分期、CD3^(+)浸润情况、CD45RO^(+)浸润情况均为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于直肠癌患者HMGB1表达及免疫淋巴细胞动态监测,能够帮助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直肠癌 检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孟小琴 屠俊标 魏萍萍 《癌症进展》 2021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CA125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表达提示肿瘤的发生风险。CA15-3过表达被认为与乳腺癌的疾病进展有关,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的阳性检出率对诊断临床分期有显著优势,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 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CA125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表达提示肿瘤的发生风险。CA15-3过表达被认为与乳腺癌的疾病进展有关,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的阳性检出率对诊断临床分期有显著优势,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目前认为,某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较低,对早期筛查及诊断的意义不大,因此,多主张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对乳腺肿瘤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本文对CEA、CA15-3、CA125等已在临床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的肿瘤标志物,以及新发现、潜在可能用于指导乳腺癌临床决策及治疗方案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与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早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对机体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屠俊标 程世豪 纪思成 《癌症进展》 2021年第8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对机体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3例,分析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肺部...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对机体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3例,分析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肺部感染患者(n=21)与无肺部感染患者(n=62)血糖控制情况、血清MIF及MMP9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9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构成比为62.0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为34.48%;真菌感染1株,构成比为3.45%。肺部感染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MIF、MMP9、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后肺部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肺部感染的发生可引起机体炎性反应的增加以及凝血功能的紊乱,应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尽可能降低术后肺部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糖尿病 术后感染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病毒样本临床检测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沚昕 顾红琴 +1 位作者 施美芳 林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48-53,共6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呼吸道常见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总结与探讨呼吸道病毒样本检测前处理质量控制的要素,为临床呼吸道病毒样本检测前处理方案提供参考与指导。本文主要回顾了呼吸道病毒临床检测前处理质量控制环节的要点,包括4...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呼吸道常见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总结与探讨呼吸道病毒样本检测前处理质量控制的要素,为临床呼吸道病毒样本检测前处理方案提供参考与指导。本文主要回顾了呼吸道病毒临床检测前处理质量控制环节的要点,包括4个主要方面:标本的类型、采集、运输和储存。根据分析得出了各类型标本、拭子材料的适用条件以及呼吸道病毒样本采集、运输和储存的要求,其中以鼻咽拭子标本为重点标本类型。目前在呼吸道病毒样本检测标本类型选择中,鼻咽拭子为最佳样本类型,也可进行多个类型标本联合使用,例如: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唾液标本、痰标本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具有一定价值。并且本文也阐述了新标本类型投入临床检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鼻咽拭子 采集 运输 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瑛 孙育民 +2 位作者 张雁 屠俊标 连敏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94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1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早期用药治疗差异分为...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1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早期用药治疗差异分为观察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脑啡肽酶抑制剂,n=52)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4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um end-systolic diameter,LA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24 h尿量、不良反应、住院期间死亡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LVEDD、LAESD水平均下降、LVEF水平均上升,其中以观察组最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CRP、NT-proBNP水平均下降、24 h尿量均上升,其中以观察组最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1.92%)明显低于对照组(12.24%)(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再入院率(11.54%)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采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以及预后,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NT-PROBNP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脑啡肽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