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4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劳动幸福构筑社会主义精神--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访谈 被引量:7
1
作者 何云峰 周玉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167,共5页
何云峰教授的学术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拥有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所以他的研究兴趣跨学科性特征明显,涉及哲学认识论、劳动哲学、社会管理和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最近10多年,他集中主要精力于对劳动幸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018年... 何云峰教授的学术兴趣比较广泛。由于拥有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博士学位,所以他的研究兴趣跨学科性特征明显,涉及哲学认识论、劳动哲学、社会管理和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最近10多年,他集中主要精力于对劳动幸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2018年4月,他提出,要在劳动幸福基础上构筑社会主义精神,引起很多学者的共鸣。在他看来,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就是要保障人人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劳动幸福权。只有承认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劳动幸福权利,才能保障所有人包括没有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能够制度性地获得劳动幸福感。劳动幸福权的实现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尽到责任。良善社会治理应该保障人们的劳动幸福程度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幸福 社会主义精神 劳动精神 劳动人权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模型的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对策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
2
作者 马琦峰 李沛阳 +2 位作者 刘震 孙昕妍 李晶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第5期112-119,共8页
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多元化转型,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领导力培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被提上了高校教育的议程之中。文章选取上海师范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并以量化处理后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模型以... 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多元化转型,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领导力培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被提上了高校教育的议程之中。文章选取上海师范大学作为调研对象,并以量化处理后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模型以探究影响大学生领导力水平的相关因素及其关联程度。更进一步地,文章将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联系现实状况,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相关建议,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模型 高校大学生 领导力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百人”队伍建设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程莎妮 朱丽君 +2 位作者 冯浩 袁素维 朱建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3-1457,共5页
探索一流学科建设是当下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组织"研究型医师"队伍和"临床专职科研人员"队伍,探索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新路径。该项工作旨在提高人才能力和增加科研成果,迄今... 探索一流学科建设是当下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201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组织"研究型医师"队伍和"临床专职科研人员"队伍,探索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新路径。该项工作旨在提高人才能力和增加科研成果,迄今已遴选出3个批次共计181人,其中17%在项目期内获得了局级及以上的人才项目计划,IF≥20的高影响力论文系数分别从年均0.8和1.8提升至3.0和4.0。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发展还不够均衡、临床科研的受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等。未来需要不断释放制度活力、构建个性化服务体系、以临床研究中心为依托搭建培育平台、组织临床研究护士培训,真正对接一流医学学科的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学科建设 人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吴大学法学院的罗马法教育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强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年第3期24-30,共7页
东吴大学法学院是私立教会大学开办的法学院,是民国时期从事法学教育的重要院校之一。东吴大学法学院与民国时期绝大多数院校不同,它进行的是比较法教育;这种比较法教育的核心环节是罗马法课的开设与讲授。比较法教育的宗旨与罗马法课... 东吴大学法学院是私立教会大学开办的法学院,是民国时期从事法学教育的重要院校之一。东吴大学法学院与民国时期绝大多数院校不同,它进行的是比较法教育;这种比较法教育的核心环节是罗马法课的开设与讲授。比较法教育的宗旨与罗马法课的开讲,与创院元老罗马法学家罗炳吉密切相关。通过对东吴大学法学院罗马法教育的开设原因、讲授内容等方面的考察,从微观层面展示东吴大学法学院的比较法教育。可以发现,它与关注制度、讲授法条以培养法曹为核心目标的大陆式法学教育明显不同;它对法文化因素的关注,对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视,在当下的法学教育改革中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法学教育 比较法教育 东吴大学法学院 罗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社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柳琦 张晨婧 +1 位作者 张志云 李成彦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以上海市55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大学生孤独感对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交焦虑,负向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负向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会自... 以上海市55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大学生孤独感对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交焦虑,负向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负向预测社会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会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孤独感通过社交焦虑和社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 孤独感 社交焦虑 社会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边疆支教——播撒青春、德育双修——基于三下乡西南贵州黔东南支教哲学思考
6
作者 葛跃辉 《中国农村教育》 2019年第32期78-78,共1页
十几年前,《感动中国》曾播出过华中农业大学的山东籍大学生徐本禹去往贵州山区支教的感人的事迹,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教师扎根西部,奉献青春十余年!错过了许多人生难得的机遇,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留给山区孩子!就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到... 十几年前,《感动中国》曾播出过华中农业大学的山东籍大学生徐本禹去往贵州山区支教的感人的事迹,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教师扎根西部,奉献青春十余年!错过了许多人生难得的机遇,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留给山区孩子!就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到支教这个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动中国》 支教 三下乡 贵州山区 德育 贵州黔东南 华中农业大学 哲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瓷刻培养赋能传承人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张雪 戴建国 《非遗传承研究》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的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上海瓷刻技艺在代际传承中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延续不辍,又在传承创新中形成了两种新的特质,呈现了同途异彩的生动写照。上海瓷刻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的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上海瓷刻技艺在代际传承中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延续不辍,又在传承创新中形成了两种新的特质,呈现了同途异彩的生动写照。上海瓷刻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揭示了培育“赋能传承人”,并根据专职传承人与兼职传承人不同身份进行区别性赋能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瓷刻 非遗进校园 赋能传承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注哲学的被迫登场
8
作者 崔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在哲学研究中存在两种态度,即保守地以哲学史为依归和浪漫地拒绝哲学史而崇信独立创新,有无引注是二者区别的直接形式。虽然它们都能找到为自己辩护的哲学认识经验,但真理却隐藏在丛杂的经验背后而把它们修正为某种特殊条件限制下的相... 在哲学研究中存在两种态度,即保守地以哲学史为依归和浪漫地拒绝哲学史而崇信独立创新,有无引注是二者区别的直接形式。虽然它们都能找到为自己辩护的哲学认识经验,但真理却隐藏在丛杂的经验背后而把它们修正为某种特殊条件限制下的相对真理,否定二者存在权利的当然性和它们之间互相殊死对立的态度。在以问题为切入口而为简单空洞的创新意向补足问答逻辑的筹划之后,哲学史与哲学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再抽象地单纯聚焦于作为认识结果的历史的和可能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是深入到一切知识都必然具有的特定认识过程之中。具体说就是,如果哲学史与问答逻辑相容,那么就说明问题的解决处于哲学史的某种包围之中,“接着说”是其必然为学形态;如果不相容,那么就说明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对哲学史封闭,“对着说”便是其自然为学形态。问答逻辑对哲学史的封闭表现为内容封闭、方法封闭和逻辑封闭。因此,做引注哲学还是无注哲学,不是可以主观选择的,而是一个为具体认识任务所蕴含的问答逻辑以及哲学的历史发展面貌所注定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答逻辑 内容封闭 方法封闭 逻辑封闭 无注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教养的陶铸与批判理性的培养——兼论哲学教育的规范化、个性化与自主性
9
作者 樊志辉 赵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6,共6页
文明教养的陶铸与批判理性的培养,是哲学教育的两个重要的使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强调哲学教育具有“经学”与“子学”两个不同的向度,两者分别具有“文明教养的陶铸”与“批判理性的培养”两种不同的教育功能,而哲学教育则需兼顾这两... 文明教养的陶铸与批判理性的培养,是哲学教育的两个重要的使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强调哲学教育具有“经学”与“子学”两个不同的向度,两者分别具有“文明教养的陶铸”与“批判理性的培养”两种不同的教育功能,而哲学教育则需兼顾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使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论述哲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当具有规范化、时代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分析哲学家在文教制度中的位置以及其理性特质对哲学教育的影响,进而阐释建构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对哲学教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育 文明教养 批判理性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研究的四种身份意识
10
作者 蔡志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5,162,共14页
该如何进行中国哲学研究,是这门学科诞生以来的一个基本问题,也困扰了很多优秀的学者。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的历史以及期许,或许可以用“四种意识”的视野来加以刻画。这四种意识分别是:1.把中国哲学当作研究对象的意识,包含了... 该如何进行中国哲学研究,是这门学科诞生以来的一个基本问题,也困扰了很多优秀的学者。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的历史以及期许,或许可以用“四种意识”的视野来加以刻画。这四种意识分别是:1.把中国哲学当作研究对象的意识,包含了“以马解中”“以西解中”和“以中解中”等典型范式;2.把中国哲学当作思想资源的意识,也即把中国哲学当作学派立场、隐形支援或精神支柱等;3.把中国哲学当作对话伙伴的意识,此中又包含了三种形态:强版本是由此创造崭新的哲学体系,中等版本是巩固已有的哲学立场和论证,弱版本则是改变原有立场、接受中国哲学中的某一家但未有理论建树;4.在中国哲学领域自做新子的意识。它们之间既循环递进,又互相涵容。提出这四种意识,不仅是对以往中国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更旨在促使中国哲学研究更加自觉地回答时代的提问,构建百花争艳的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身份意识 对象意识 思想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80年代上海市参与国家援助巴基斯坦述论
11
作者 闫红果 朱新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85-92,156,共9页
20世纪50-80年代,随着中巴关系渐热,巴基斯坦向中国提出的援助请求渐多,作为我国“王牌”城市的上海市积极承担国家援巴任务。基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上海市参与国家对巴基斯坦的援助经历了三个阶段。通过援建成套项目与提供成套设备、为... 20世纪50-80年代,随着中巴关系渐热,巴基斯坦向中国提出的援助请求渐多,作为我国“王牌”城市的上海市积极承担国家援巴任务。基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上海市参与国家对巴基斯坦的援助经历了三个阶段。通过援建成套项目与提供成套设备、为巴培训多种人才与巴方来沪考察、派遣援巴专家与技术人员、提供一般物资援助与“救灾援助”等方式,上海市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援。这些援助立足于上海的优质、优势资源,以协作互助的形式实施,最终惠泽巴方政府和人民,得到受援国的高度认可,成为中国援助巴基斯坦有效性的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援助 上海市 巴基斯坦 中巴关系 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步还是危机?——家庭功能社会化及其效应的价值哲学批判
12
作者 晏辉 《晋阳学刊》 202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作为原初形态的家庭拥有经济、生育、教化、情感和精神功能。家庭于任何一个生命个体而言,都是最为原初的生命、情感、意志和精神共同体,个体在家庭这个最充满伦理性的共同体中,在进行社会化之前,获得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在他所获得的道... 作为原初形态的家庭拥有经济、生育、教化、情感和精神功能。家庭于任何一个生命个体而言,都是最为原初的生命、情感、意志和精神共同体,个体在家庭这个最充满伦理性的共同体中,在进行社会化之前,获得了他所需要的一切。在他所获得的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中,一种被视作是完整的道德人格的本质力量得以生成和养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下,家庭功能以一种自足的形式持存着。在由现代化所推动的现代社会和现代性中,随着社会领域的分化和劳动的专业化、专门化,女性获得社会劳动的机会增加,使得家庭功能逐渐社会化。家庭功能社会化具有价值二重性,较之于熟人社会,人们更早地进入到了因相互需要和普遍交换而发生的陌生人社会,可能较早地养成社会情感、形成公共理性,但也可能较早地受到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熏染变得冷漠,也有可能随着道德教化社会化的加速而被权力化和资本化。家庭功能社会化是进步还是危机的疑问和担忧便招致前来,如何从价值哲学视角予以深度分析和理性改进,无疑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家庭功能 社会化 风险 回归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努斯的两面:《乌托邦》中的历史哲学
13
作者 郝春鹏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发表了著名的《乌托邦》。这是一部推陈出新之作,它不仅承接了柏拉图的古典思想,更开启了新的历史意识。通过模糊事实与真实的区别,《乌托邦》统合了历史与哲学这两种不同学... 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发表了著名的《乌托邦》。这是一部推陈出新之作,它不仅承接了柏拉图的古典思想,更开启了新的历史意识。通过模糊事实与真实的区别,《乌托邦》统合了历史与哲学这两种不同学科,构建出一种不同于古典历史学的历史哲学,为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思想基础。然而,正如新大陆的发现始终伴随着美洲文明的衰落一样,《乌托邦》所启发的新历史意识也始终停留在欧洲大陆的历史规划之中,乌托邦本身仍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形而上学,“新的未来”始终也只是老欧洲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注哲学的思想格局与价值辨析
14
作者 崔平 《阅江学刊》 2024年第3期27-33,172,共8页
援用前人思想是哲学研究中“接着说”的思想要素,引注是其中最直观公开的形式。由于哲学一般在大多数人和大部分时间中都处于“接着说”认识范式中,引注遂被习惯化,甚至时尚化和教条化。然而在大量引注活动之余却缺乏对引注的规范性限... 援用前人思想是哲学研究中“接着说”的思想要素,引注是其中最直观公开的形式。由于哲学一般在大多数人和大部分时间中都处于“接着说”认识范式中,引注遂被习惯化,甚至时尚化和教条化。然而在大量引注活动之余却缺乏对引注的规范性限制反思,以致贪婪追求引注,盲目追捧引注。但在思想的逻辑有效性标准下,不仅要求对一个引注条目作相对当下认识课题和认识环节的引注必要性和引注恰当性考察,而且要求对不同引注条目所属思想体系作严格的相容性审核,否则就会把不同引注条目间的直接或间接思想矛盾隐秘地带入认识过程,造成认识论断的逻辑无效。因此,只有谨慎对待引注而坚持对引注条目进行逻辑审查的引注哲学才是好的引注哲学,相反则是坏的引注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注 引注哲学 元哲学 引注必要性 引注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党史实践中的哲学问题
15
作者 晏辉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如果把中国历史视作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呈现的精神谱系,那么百年党史就是这个精神谱系的现当代形态。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个充满内在动力、充满生命力的、流动的精神谱系仅仅视作一个解释的对象、任意建构和重构的对象,便必然遮蔽它的内... 如果把中国历史视作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呈现的精神谱系,那么百年党史就是这个精神谱系的现当代形态。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个充满内在动力、充满生命力的、流动的精神谱系仅仅视作一个解释的对象、任意建构和重构的对象,便必然遮蔽它的内在张力和奔向未来的动力。相反,如果我们直面这个现当代精神谱系的原始发生和逻辑演进过程,那么它就是一部哲学问题的发生史。哲学问题或问题哲学是我们把握百年党史实践的一种致思方式,而不是一种意见、情绪和情感。百年党史实践中的哲学问题,有社会本体论、社会认识论和社会价值论三个层面,以及基于三个层面之上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三种性质。如果能把三个层面和三种性质的问题还原到百年党史的实践中,并给出一个既有正确性前提又有正当性基础的分析和论证,那么这种真诚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就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问题 社会本体论 社会认识论 社会价值论 目的之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治融合”视野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市D村“乡贤治村”的实证考察
16
作者 陈茹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新乡贤与“三治融合”的概念内涵剖析发现,新乡贤与“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建设间具有内在耦合性。基于对上海市D村“乡贤治村”的实证考察,...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新乡贤与“三治融合”的概念内涵剖析发现,新乡贤与“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建设间具有内在耦合性。基于对上海市D村“乡贤治村”的实证考察,新乡贤通过引领村民自治、提升乡村德治、促进乡村法治等实际行动构建了赋能“三治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打造“共同体”为导向,从理念形塑、规范引导、目标整合等方面探究新乡贤赋能“三治融合”的作用机制,以期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进程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新乡贤 乡村治理 实践路径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消费文化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
17
作者 周诗妍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规模日渐壮大,都市中消费文化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愈发复杂。本研究选取上海作为切入点,通过梳理20世纪初至今的不同时期的上海消费文化发展历程,分析都市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揭示都市消费文化如何塑造和影响个体... 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规模日渐壮大,都市中消费文化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愈发复杂。本研究选取上海作为切入点,通过梳理20世纪初至今的不同时期的上海消费文化发展历程,分析都市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揭示都市消费文化如何塑造和影响个体的身份认同。通过历史纵向考察与现代横向分析,探析消费行为与个体身份认同之间的作用机制,并总结这一关系如何在上海这一特定都市背景下得以显现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都市 身份认同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共同富裕:哲学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18
作者 王璐 《社科纵横》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深刻哲学意蕴和价值维度的总体性范畴,是全体人民孜孜以求的现实课题,也是在追求和探索过程中,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就其哲学意蕴而言,需要从逻辑层面、主体层面、内容层面、过程层面进行整体把握。就... 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深刻哲学意蕴和价值维度的总体性范畴,是全体人民孜孜以求的现实课题,也是在追求和探索过程中,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就其哲学意蕴而言,需要从逻辑层面、主体层面、内容层面、过程层面进行整体把握。就扎实推进当代中国实践路径看,需要进一步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高水平社会供给的平衡发展、高水平的文化格局建设、高自觉生产生活的生态推进,必须警惕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些认知失衡和价值迷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 哲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当代哲学教育的总体性思考:内在使命、思想向度、座架格局
19
作者 樊志辉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28-39,122,共13页
中国当代哲学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从中国社会主义文教制度中的哲学教育的问题意识及其历史使命入手,深入反省中国当代哲学教育的政治向度、历史向度、反思向度,有助于系统把握中国当代哲学教育的总体状况和基本格局,... 中国当代哲学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从中国社会主义文教制度中的哲学教育的问题意识及其历史使命入手,深入反省中国当代哲学教育的政治向度、历史向度、反思向度,有助于系统把握中国当代哲学教育的总体状况和基本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当代哲学教育与研究的座架格局,为中国当代哲学的真正出场作好充分的学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哲学 哲学教育 文教制度 知识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水”哲学在新时代淮河治理战略中的体现与应用
20
作者 何嘉祺 《治淮》 2024年第10期79-80,共2页
老子《道德经》中的“水”哲学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精髓。运用老子的“水”哲学思想,就是要以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来谋划推进淮河治理工作。通过从老子“水”哲学角度剖析老子“水”哲学在淮河治理战略中的应用。
关键词 老子 “水”哲学 淮河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