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文化研究的学科建构和发展路径--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访谈
1
作者 杨剑龙 蒋进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共4页
蒋进国(以下简称蒋):今年是您从教30周年,我读过您的长篇小说《金牛河》和知青生活散文,想请您谈谈知青生活对治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术研究的转变历程。
关键词 上海师范大学 文化研究 都市 教授 主任 路径 学科 知青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剑龙 《科学发展》 CAS 2009年第7期85-97,共13页
在上海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来深入思考上海文化的发展坐标与定位问题。在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趋势中,我们同样要在传承城市的历史传统中、把握城市的文化个性中、在与国际大都市的参照比较中,来思考上海文化发... 在上海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来深入思考上海文化的发展坐标与定位问题。在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趋势中,我们同样要在传承城市的历史传统中、把握城市的文化个性中、在与国际大都市的参照比较中,来思考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国际大都市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与都市文化的界定及其人文研究路向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士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4,共9页
对都市、都市文化等概念从历史与逻辑、传统与当代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梳理,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客观研究都市与都市文化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从城市社会学的历史视角看,都市是人类城市历史发展的高级空间形态。从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内在结构... 对都市、都市文化等概念从历史与逻辑、传统与当代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梳理,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客观研究都市与都市文化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从城市社会学的历史视角看,都市是人类城市历史发展的高级空间形态。从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内在结构看,都市代表着当代都市化进程的最高逻辑环节。形成于都市这个特殊的人类生活空间、作为人类城市文化发展的高级精神形态与当代世界精神生产与消费的话语中心,都市文化直接表现为一种与城镇或中小城市完全不同的文化模式。从逻辑分析上讲,西方城市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主要划分为道德、科学与人文三种语境。与西方的城市(都市)研究主要隶属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不同,中国都市文化研究在学术渊源上与当代中国文学学科有密切关联。西方城市社会学研究中人文语境的存在,为沟通中西两种都市文化研究的话语谱系提供了经验基础与学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都市文化 人文语境 中国文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察世界与我们生存之谜的一种途径”--近年国内都市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剑龙 王传习 赵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7-181,共5页
在引进国外都市文化理论的过程中,都市文化研究已成为新世纪以来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在都市文化研究的意义、范畴与方法、都市个案、文化现象与比较研究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体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憾:重西方理论的借鉴... 在引进国外都市文化理论的过程中,都市文化研究已成为新世纪以来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在都市文化研究的意义、范畴与方法、都市个案、文化现象与比较研究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总体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憾:重西方理论的借鉴、轻中国理论的建树,重理论的宏观研究、轻现实的微观探索,重国内都市研究、轻世界都市的观照,期望都市文化研究有长足的发展与深入,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尽心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 研究述评 发展 繁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发生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士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5,共4页
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对当代人类的生活与命运产生着深刻与重要的影响。而由于在物质基础、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差异,其进程与结果也总是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由这一剧烈社会变动所产生的“城市问题”乃至“... 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对当代人类的生活与命运产生着深刻与重要的影响。而由于在物质基础、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差异,其进程与结果也总是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由这一剧烈社会变动所产生的“城市问题”乃至“城市危机”,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也是如此。从城市化的历史看,这一进程在人类社会中已持续了一二百年的时间。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走向知识化、信息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的城市化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特点。按照一般的分类原则,城市化可以划分为城镇化、中小城市化与都市化三类,但与一两个世纪前英美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同,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标志的“都市化”模式在当代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都市化的影响并不限于数量有限的都市人口或几个国际化大都市,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当代都市及其生活方式早已成为一般中小城市乃至乡村竞相模仿的主流与中心,因而,在大都市发展过程中所有的优点与问题,一般都超越了都市空间乃至于民族—国家的界限,它们既是全人类都需要认真面对的生存境遇,也是每一个当代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难题。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都市化”新特点,其范围已超出了经济社会领域,并深刻地影响到精神生产、文化消费乃至于审美趣味等方面。在都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与精神问题,不仅直接促使了中国民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型,同时也为当代中国人文学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期笔谈就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人文学术对城市化浪潮挑战的一个回应,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学者来关注、研究中国城市化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特别是城市化与精神生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当代中国 文化研究 人文学术 都市思潮 历史条件 人类社会 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都市文化研究的潜在路径及其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蒋进国 杨剑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10,289,共8页
具有跨学科性质的都市文化研究,在国外已经成为极富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学科。都市空间蕴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编码,空间维度的都市文化研究成果十分显著。但国外都市文化研究隐藏着跨学科的隐忧,其空间理论有疏离人本精神的倾向。
关键词 都市文化 反思 跨学科 都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为什么要研究都市文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孙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热主要缘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从领导到学者再到广大市民群众,他们对城市和文化的共同关注汇成了今天城市文化热的现实需求。同时,它也缘于学术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古代城市与文学文化的结缘,到现代意义的城市研... 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热主要缘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从领导到学者再到广大市民群众,他们对城市和文化的共同关注汇成了今天城市文化热的现实需求。同时,它也缘于学术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古代城市与文学文化的结缘,到现代意义的城市研究,再到当代具有后现代色彩的都市文化研究,正是学术自身发展和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研究 城市与社会发展需求 学术自身发展需求 城市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全球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智良 吴俊范 +1 位作者 江文君 董天艺 《科学发展》 CAS 2017年第1期96-104,共9页
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重心的东移,上海将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发挥更大、更引人瞩目的节点作用。上海历史文脉的源远流长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多元性、丰富性,可以很好地支撑上海在2050年成为独具特色的全球文明城市。对上海6000年文明史中蕴含的... 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重心的东移,上海将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发挥更大、更引人瞩目的节点作用。上海历史文脉的源远流长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多元性、丰富性,可以很好地支撑上海在2050年成为独具特色的全球文明城市。对上海6000年文明史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以全面盘点,从中提炼一脉相承的文化精髓,并据此制定系统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战略,那么上海在未来几十年的全球城市文化竞争中将可能实现新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历史文化资源 城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兰与大苹果:上海、纽约都市文化之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21,共8页
上海、纽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白玉兰、大苹果分别成为两个都市的象征物。上海、纽约都是移民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类似的文化特性: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创新性。20世纪下半叶上海发展的停滞、纽约发展的飞速,形成... 上海、纽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白玉兰、大苹果分别成为两个都市的象征物。上海、纽约都是移民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类似的文化特性: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创新性。20世纪下半叶上海发展的停滞、纽约发展的飞速,形成了这两个都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距离,也形成了文化的落差。从纽约中央公园与上海人民公园的比较中,见出都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不同;从都市节庆文化的比较,发现两个都市文化之异;从文化体制、文化管理的比较,见出两个都市的差距。在都市文化比较中取长补短,可以推进上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纽约 白玉兰 大苹果 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都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82,共9页
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快速步伐是有目共睹的,研究都市文化成为中国都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翻译介绍国外的都市文化研究成果,成为国内都市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对于拓展都市文化研究视阈、建设都市文化理论,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由高等院校、... 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快速步伐是有目共睹的,研究都市文化成为中国都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翻译介绍国外的都市文化研究成果,成为国内都市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对于拓展都市文化研究视阈、建设都市文化理论,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由高等院校、社科院组建的研究机构,对于都市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近些年来的都市文化研究中,我们仍然看到了某些缺憾和不足。首先,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缺乏建树理论体系的视阈。其次,在整体上关注研究的宏观性,缺乏具体问题研究的深入细致。再次,研究关注政治学、经济学等方法,缺乏田野调查的具体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都市化 都市文化 理论建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1979年的中国城市文化:历程与反思——以上海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旭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8,共9页
在1949年至1979年之间,中国的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建设力图走一条社会主义城市之路,从而摆脱资本主义城市文化所具有的一系列问题。这条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以城市工人阶级为主体,以集体主义为精神指导,消解消费文化,反对... 在1949年至1979年之间,中国的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建设力图走一条社会主义城市之路,从而摆脱资本主义城市文化所具有的一系列问题。这条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以城市工人阶级为主体,以集体主义为精神指导,消解消费文化,反对商品经济下的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贯彻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在文化体制上,控制娱乐业与娱乐文化,将文化生产与市场脱离开,使其成为国家事业单位。在城市管理上,建立以户籍制为核心,以街道、单位、派出所、居委会为主要部门的完善的城市管理体制,抑制城市公共空间,扼制非政府组织,从而实现对城市的充分管理。由此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生产型的、平均主义的,并且具有高度的组织化、高度的凝聚力,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的新型城市与城市文化。在这种城市文化中,社会犯罪率低,没有色情、赌博、黑社会、吸毒等城市病,没有贫富分化,没有腐败。尽管这种文化形态历史性地转型了,但其一部分成就,对于当下与未来的城市文化建设仍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社会主义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野里的中国都市文化研究路径
12
作者 蒋进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2,共5页
国外都市文化研究发端于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地带,并伴随着空间文化哲学的深入而走向成熟。在方法论上,都市文化研究偏重"田野调查"、"口述历史"以及个案研究,理论家往往怀疑甚至否定前人体系框架,逐步推进理论思辨... 国外都市文化研究发端于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地带,并伴随着空间文化哲学的深入而走向成熟。在方法论上,都市文化研究偏重"田野调查"、"口述历史"以及个案研究,理论家往往怀疑甚至否定前人体系框架,逐步推进理论思辨。国内都市文化研究恰逢当代中国都市化进程的黄金契机,着力建构学科体系和译介消化国外成果,继而尝试本土创新。国内外都市文化研究都因跨学科而面临"失语"的隐忧,国内学界尤其要对本土语境和文化身份保持清醒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视野 都市文化 研究路径 比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的都市化和后现代文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莉芳 汪宏桥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5,共5页
本文在简单地回顾上海的都市化历史后,着重从酒吧、小资、文学、消费、怀旧几个方面,研究上世纪90年代形成发展上海文化的后现代色彩,分析了后现代语境中的身份焦虑,并对上海都市文化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上海 都市化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研究——以上海实践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石力月 戴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0,共5页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国家媒体融合战略链条的关键一环。长期以来,上海面临着"市—区"两级行政格局下基层公共服务精准供给难题,而传统区级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往往处于被上级媒体覆盖的困境,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非常有限。...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国家媒体融合战略链条的关键一环。长期以来,上海面临着"市—区"两级行政格局下基层公共服务精准供给难题,而传统区级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往往处于被上级媒体覆盖的困境,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非常有限。课题组通过对上海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的调研认为,区级融媒体中心是新型媒体平台,但它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媒体"概念,通过"新闻+政务+服务"的内容架构将自身深度融合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为精准落实公平、可及的基层公共服务提供了由内而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中心 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研究--以上海青年社会组织“大鱼营造”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景浩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3-81,共9页
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是集社区居民文化生产、消费的互动场域,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一般来说,青年社会组织具有文化先进性与开放包容性的特点,并且更具改革和创新精神,是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激发青年社会组... 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是集社区居民文化生产、消费的互动场域,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一般来说,青年社会组织具有文化先进性与开放包容性的特点,并且更具改革和创新精神,是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激发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构是基层文化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一环。基于“大鱼营造”这一青年社会组织的具体案例,尝试在其经验中梳理出基层中青年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的内在动力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在社区中的青年社会组织可以借助社区外部专业力量,建立起内部社区自组织协作网络,挖掘社区空间潜力,实现物理空间与网络社群的双重营造,激发出基层社区中青年参与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意愿,从而构建完善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社会文化组织 社区治理 居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文化与革命诉求——对1930年代聂耳、黎锦晖音乐观念冲突的审思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伟 张永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4-198,共5页
聂耳与黎锦晖在1930年代初的音乐观念冲突,体现了那个时代都市文化发展方向与革命诉求之间的普遍矛盾。这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两种力量即改良的进化力量和进步的革命力量交互作用而造成的。它使中国新音乐观念发生了巨大变... 聂耳与黎锦晖在1930年代初的音乐观念冲突,体现了那个时代都市文化发展方向与革命诉求之间的普遍矛盾。这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两种力量即改良的进化力量和进步的革命力量交互作用而造成的。它使中国新音乐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使革命诉求成为决定新音乐乃至整个都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美学形态来看,黎锦晖的音乐体现了现代美学形态;聂耳则靠近古典美学形态,是古典美学形态的革命性替换。审思这场冲突所获得的启示是,当代中国都市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不能以一成不变的观念理解不同时代精神;当代中国都市文化要渗透时代精神又不能为其所取代;要以反思的姿态弘扬现代美学形态,创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当代中国都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耳 黎锦晖 都市文化 革命诉求 美学形态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城记:上海纽约城市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苏智良 江文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30,共9页
上海和纽约是世界两大都市和经济中心。两座城市各具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特色,也有着不少共同点。如均以港兴市,是所在国家的首位城市和具有世界主义导向的大都市。然而两者的差异也十分显著,纽约是一座全球城市,而目前的上海仍只是区域性... 上海和纽约是世界两大都市和经济中心。两座城市各具独特的城市魅力和特色,也有着不少共同点。如均以港兴市,是所在国家的首位城市和具有世界主义导向的大都市。然而两者的差异也十分显著,纽约是一座全球城市,而目前的上海仍只是区域性国际都市。与纽约相似,上海也正在经历由制造业为核心的港口城市,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驱动力的创意之城的转化。纽约与上海一样,面临拥堵、污染、教育之忧、医疗费用增长等类似的问题。纽约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不同的意见都能得到尊重,即所谓宽容和多元化的社会,从而有利于创造力的迸发。作为后起之秀的上海,正以其摩天大楼、蓬勃的金融市场、迅速国际化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追赶纽约等全球城市。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的真正发展之路在于城市复兴,必须将城市的生产率置于思考的核心,保持和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全球城市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在中国大国崛起背景下的上海,可与纽约一道互相学习,从而构建一场可以共赢的竞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纽约 城市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研究中跨文化比较的真理性与法理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伟 邵志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70,共6页
跨文化比较是20世纪以来人文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对各异质文化体系的哲学、文学、艺术等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对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各异质文化的美学思想既包含有人类审美意识... 跨文化比较是20世纪以来人文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对各异质文化体系的哲学、文学、艺术等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对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各异质文化的美学思想既包含有人类审美意识的共同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不同文化的美学思想的特征。在各异质文化的美学思想的比照中,分析各种美学观念生成转化的背景和动力,使许多难解之题渐趋明晰。有助于在总结各方美学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科学的美学理论,使美学真正成为世界性的学科。错位研究成为与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并置的比较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着眼于非同类、无同源关系的对象的比较,对没有任何联系的不同区域或国家对于同一主题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美学现象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揭示造成这种美学差异的文化社会背景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比较 比较美学 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 错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都市文化的“文化理论”与“解释框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士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江南地区 解释框架 文化理论 长江三角洲地区 当代形态 城市空间 古代中国 文化传统 当代世界 江南都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世博会主题公众论坛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52,共7页
公众论坛成为上海世博会有机组成部分,在对于上海世博会筹备活动的介绍中,对于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的获得、意义、主题、目标、理念等作了深入的探讨。论坛提出了与城市发展有关的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区域与城市发展等问题,不少公众论坛... 公众论坛成为上海世博会有机组成部分,在对于上海世博会筹备活动的介绍中,对于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的获得、意义、主题、目标、理念等作了深入的探讨。论坛提出了与城市发展有关的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区域与城市发展等问题,不少公众论坛还出台了宣言,提出了诸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公众论坛的举办,拓展与深化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将上海世博会接力棒传遍天南海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世博会 主题 公众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