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世纪加拿大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趋向 |
杨龙波
薛峰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2
|
马克思现代文明思想整体逻辑的三重维度及其内在张力 |
陈迎
原广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马克思对个体与共同体分裂的批判和超越——基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探析 |
李娜
黄黎明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下的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研究 |
闫宇豪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5
|
马克思对共同体形态演进的哲学分析与现实逻辑 |
李娜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6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中国化的生活世界维度 |
周贇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7
|
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大众化 |
高雅珍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近代中国资本逻辑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澄清、否定及消解——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空间的辩证逻辑 |
潘喜莲
杜武征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20 |
0 |
|
9
|
恩格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人性观变革的贡献 |
陈迎
王一闳
|
《前沿》
|
2021 |
0 |
|
10
|
数字媒介时代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创新认知 |
熊亮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6
|
|
11
|
论任继愈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
周赟
肖子雄
|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
杨燕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5
|
|
13
|
生产力解读的四种范式和三重境界——棱镜中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评析 |
张朋光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4
|
美学的感性化与生活的艺术化——马克思早期美学思想研究 |
贾媛媛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5
|
资本主义“加速现代性”的四重批判 |
李琼琼
李振
|
《学术交流》
CSSCI
|
2024 |
0 |
|
16
|
人工智能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验证与发展 |
薛峰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7
|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中国化历程探析 |
于克斌
王辉
|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
2019 |
0 |
|
18
|
“凝心聚居”: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农民集中居住——以上海市为例探索大都市区乡村振兴路径 |
闫宇豪
曹峰旗
|
《行政科学论坛》
|
2024 |
1
|
|
19
|
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策略——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 |
牛亏环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
2024 |
0 |
|
20
|
美国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对面向2035年上海的启示 |
桂苑洁
张向前
|
《未来与发展》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