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预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军 李轶江 +4 位作者 刘建实 陈海生 胡丽丽 詹斌 沈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5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预防的临床分析。方法 300例行心瓣膜置换术的老年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术后感染,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预防的临床分析。方法 300例行心瓣膜置换术的老年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术后感染,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不同时间点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发生感染14例,感染发生率为9.33%;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两组TNF-α、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流1 h、停机1 h、停机24 h观察组TNF-α、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对机体损伤大,恢复较慢,容易发生术后感染,临床应给予针对性的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瓣膜病 心瓣膜置换术 术后感染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疗经验及术后随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章旭 郭颖 +7 位作者 徐欣怡 吴怡蓓 高伟 刘建实 黄美容 李奋 付立军 刘廷亮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RCAPA)的临床特点,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为ARCAPA患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 目的研究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RCAPA)的临床特点,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为ARCAPA患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及随访情况。结果共计8例患儿(儿童),1例患者(成人);男7例,女2例;患儿中位月龄67.5个月,成人患者年龄69岁。患儿中4例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就诊,3例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就诊,1例因脑梗死就诊完善心脏检查诊断,成人患者因气促胸闷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心电图(ECG)检查示3例患儿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1例部分下壁导联深Q波,4例(均>6岁)有不同程度右胸导联ST段抬高表现,成人患者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右胸导联T波双向;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显示成人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明显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房室瓣重度反流;有2例患儿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正常。所有患儿(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成人患者行右冠状动脉(RCA)异位开口修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患儿行右冠状动脉直接移植至主动脉(AO)根部手术,1例患儿右冠状动脉延长后移植至主动脉根部,2例患儿行右冠状动脉结扎术。成人患者术后使用多巴胺5 d,米力农3 d强心治疗,3 d后转出重症监护室,术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房室瓣反流好转,目前随访3年,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患儿术后撤机时间为0.5~1 d,使用强心药多巴胺1~2 d,1~2 d后转出重症监护室。目前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所有术后患者均心功能正常,无需要再次手术患者,无死亡患者。结论ARCAPA患者早期无明显心功能不全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超声心动图可能漏诊或误诊,及时手术治疗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患者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沈建国 简锴陶 +1 位作者 孙立忠 张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83-587,共5页
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多项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AKI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评估EPO对于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患者AK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1... 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多项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AKI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评估EPO对于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患者AK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于上海德达医院进行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的96例CrawfordⅡ型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PO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EPO的治疗剂量是200 U/kg,皮下注射,术前4~6d,1次/d,术后继续应用5d。采用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来分析AKI的程度。结果:EPO治疗组AKI的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70.8%,P<0.05)。EPO治疗组患者术后第2天血肌酐的上升水平和eGFR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4和7d,EPO治疗组患者尿NGA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EPO治疗可以降低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的AKI的发生率,降低尿液NGAL的含量。EPO对于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并发的AKI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胸腹主动脉动脉瘤 急性肾损伤 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修复技术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体会
4
作者 陶军 李轶江 +4 位作者 刘建实 陈海生 胡丽丽 詹斌 沈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修复技术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择期在体外循环下开展二尖瓣成形术,并通过适当方法对瓣叶进行修复,准确放置型号适... 目的探讨二尖瓣修复技术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择期在体外循环下开展二尖瓣成形术,并通过适当方法对瓣叶进行修复,准确放置型号适宜的人工瓣环,评定二尖瓣修复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0例患者术中修复成功66例,成功率为94.3%,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死亡率为1.4%。因出现肾功能衰竭进行短暂肾替代治疗2例。平均随访35个月,其中6例失访,随访过程中因肿瘤死亡1例,二尖瓣反流复发且病情加重2例,再次手术实施二尖瓣置换3例,免于二尖瓣反流、免于再次手术率分别为96.9%(63/65)、95.4%(62/65)。其他患者随访结果显示心脏功能较好,未出现二尖瓣反流或出现微少量反流现象。结论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可首选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合理选择恰当的修复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近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修复技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诊治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焦瑞 刘宁宁 +4 位作者 潘旭东 葛翼鹏 朱俊明 刘楠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00-704,共5页
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是心脏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脊髓损伤、意识障碍、低氧血症、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腹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我院诊疗经验,探讨该类患者术后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及凝血... 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是心脏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脊髓损伤、意识障碍、低氧血症、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腹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我院诊疗经验,探讨该类患者术后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及凝血系统等方面并发症的诊治与预防,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心脏外科 低氧血症 意识障碍 凝血系统 脊髓损伤 腹腔脏器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